书城社科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3177800000014

第14章 十大建议(13)

有些校长可能善于创造条件,教师都愿意教好学,就是缺少支持和帮助,缺少仪器设备及其帮助使用。只要校长能够根据教学需要,缺什么配备什么,教师需要怎样的支持就提供怎样的支持,同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校长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抓教学,其中有些工作是绝对离不开的,那就是组织管理、人事配备、奖励评价、提拔晋升等。这些关系学校方针政策的大事,必须由校长亲自主持制定。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有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检验一个校长是否真抓教学,第一条就看他确定了哪些具体的政策、制度、机构、机制、体制等。再看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有哪些效应,有哪些明显的成效。第二条,看他提供了哪些硬件软件、设施设备,如微机、信息系统等等。

要警惕一种现象:配备校长以什么为标准,配备的校长懂不懂教学、抓不抓教学?校长是重行政工作还是重教育教学工作?校长在学校内重用的是后勤财务人员或教辅人员,还是教师?挨批评最多的是教师还是其他人员?警惕“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时代卷土重来。

内行的行政管理人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引路者。行政管理事务繁杂,核心是宏观管理,制定政策,方向引领等。学校是一个小天地,行政管理有一个大天地。学校抓教学,以教师为单位,行政管理抓教学,以学校为单位。行政人员管好教学,首先自身要有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要有宏观的眼光,这样就能从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就能跳出具体对象,思考全局,制定政策。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会出现就事论事,就会致力于琐事,而且在工作中可能多用“堵”的方法而缺少“疏”的方法。会说教师、学校这也没干好,那也没干好,这也错了,那也错了。这样,工作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引起教师和学校的反感,人一离开否定之声随之雀起,难以做到引领。内行的行政人员则可以从小事中发现大事,从点滴中看到全局,从具体中发现抽象。管理则通过制定政策,通过组织的力量和行政调节职能去实现。组织有两大功能,一个是规范和负责的功能,一个是扩大活动效能的功能。要充分发挥组织的这些作用。內行的行政人员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会发现问题,没完没了的问题,外行则看不见问题,想抓也没有问题可抓,大脑长期一片空白。

我们看到,无能力的领导总是批评人、抱怨人,有能力的领导总是指导人、引导人。

无论是校长,还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质量在他们的工作中都要占据一定的位置,而且要有具体的方案、措施和办法,要有一套完整的思想理念体系,要有具体的行动,具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可鉴可察,说得清,行得通,看得见。

2.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校长治教,教师治学。教学质量出自教师之手,教育工作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教师队伍建设。(1)努力提高教师的合格率。现在教师的合格标准在变,一是学历要合格,二是要有教师资格,三要会讲普通话,四要会操作计算机,制作课件。教师要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和培训,终身学习,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和要求。因而是否经过培训或经常参加培训,是检验教师是否合格的又一个重要标准。(2)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就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切入点。

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上述之外,还有诸多方面。第一,要组织教师学习,特别新课程的培训和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这对所有的教师都适合,都很重要。第二,要组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讨,首先要学会上一般的课,进行一般的辅导以及一般的考核评价等,也就是正常的备、讲、批、辅、考五环节。在这些基本教学程序和环节中,有哪些共同的规律,这些共同点大家通过研讨,再结合教育规律和理论规范基本形成共识,变为教师的基本功,这是一般教师必备的素质。第三,推出优质课、示范课。第四,评比教学成绩。这四条都要抓,可以通过定期或阶段性的考试、考核和教学信息收集来完成。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关键看教师掌握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做了些什么,在哪些地方显示出来了。现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多是单向开放式的,如培训,领导上面讲,学员下面听,讲完了听完了,一切都回复到了原来的状态,就像看戏一样,在场时随着剧情变化有哭、有笑,出场回到家里了,日子和原来一模一样。不是反馈式、封闭式(闭合回路)的,没有形成完整地封闭链条,因此,教师意见大,效果甚微。如开会、发文件,会开了文件发了,任务也随之完成了,一旦深入基层、深入教师,才知道他们并没有学到想要学到的知识,只是知道谁讲得好,谁讲得不好,收获的只是对台上人的评价而已。

进行课本知识培训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方面,特别新课程新教材下来了,每学期开头,先由全县选拔出的名师给这些教师过一遍教材关,进行教材教法培训也未尚不可,在教学中教师出现知识性错误的几率很高,这样做看起来着眼点低了一些,可是实际上符合教师的愿望,不无实际效果。

教师队伍建设要整体和局部、宏观和微观、观念和操作全方位开展,要有个性化、差异化、层次化地发展,不要想着整齐划一,不要理想化,不要想着符合个人的心意。

(二)高效率的组织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任何高效的活动都体现在组织上,如拉车,几个人拉车,向同一方向,大家稍一用力,车子就向前走,如果向着不同的方向或者相反的方向用力则车子不但不前进,还有可能后退或向其他方向拉去。同样,要提高教学质量得先把人组织起来。组织管理一般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机制运行和检查监督等。在组织管理中第一要发挥现有组织的作用,如县教研室、乡教学辅导员和学校教研室、教研组等。在我县这些既定的组织目前都作用不大,好像是软组织,名存实亡。学校的教研室形同虚设,所谓教研组,只不过是同学科教师在一起办公而已,而真正要抓教学质量,这一部分既有的组织力量绝对不可忽视。当然要发挥他们的作用,首先要制定政策,即规定教研室的职责、工作任务,以及考核标准、办法还有评估、奖惩等。特别学校要重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校长要给教研室放权、压任务、给经费,要经常和教研室主任一起研究教学工作,从业务的角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不要把教研工作仅仅当作一个普通教师和行政会议的参加者对待。教研室的好处是没有权威性,在教研室里教师能够畅所欲言,教研活动民主、活跃,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能够较好的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意见。县上要给一些优秀教研室、组下达全县性的一些教研任务或教研课题,给政策,给经费,并组织开展工作和成果验收、表彰奖励,对重大成果进行重奖,或者通过转让、转化成果,使之获得经济上的收益等。每年要评选优秀教研室、优秀教研组,表彰奖励,并把优秀教研室、教研组的工作业绩制成展览,组织全县教研组学习、研讨和借鉴。在人员配备上不要把教研室搞成因人而设或提拔人、安置人的场所。对教研室、教研组不发挥作用即不作为的,经过年检或考核要“输血”或“换血”。

各乡的教学辅导员应当是这一个乡教学工作的专门负责人,好多辅导员已经经过了多次培训,但他们在下面发挥作用了没有,上级给他们下达了哪些任务,出台了哪些文件,确定了哪些指标?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给,说是辅导教学,实际上是乡教委的一个杂务干事,进了县城叫辅导员,出了县城就是杂务员。县乡两级对教学工作都疏于管理,这些人无论到了哪里都不会有教学方面的任务搁在他们头上,也没有检查和考核,这些人的工作无论怎么干、干什么从来无人过问,上级对他们的工作是单向开放式的,有布置,没有检查和验收,其实质不过是一个安排人的岗位而已。所以说要重视教学,正常情况下,设置一个岗位、配备一些人员,必须给他们确定一定的职责、交给一定的任务、完成一定的工作,而且包括反馈、汇报检查、评比、考核、评优选先等。静态上定机构、定岗位、定人员,动态上自上而下下达任务,检查评比,修正计划、汇报工作,这样工作才能真正运行起来。

1.要对这些既定的机构、组织等制定的工作任务、指标,实行年检、考核,注重实绩,奖优罚劣。

2.要进行有组织的活动,有活动就组织起来,投有活动可以解散组织,建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