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3177800000010

第10章 十大建议(9)

教学观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主观认识和看法,是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形态体系。教学观念的形成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认识利总结,来自于教学经验伪总结和积累,来自于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对先进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接受,来自于教师自身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教学观念像个人的价值观一样,主宰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其实践方法。这一次新课程培训特别通识观念的培训,更有利于开拓教师的思维和想象。新课程培训中的通识观念实际上集中了我国几十年教育改革发展之经验并吸收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是以往所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总概括,是教育观念中的精华。通识观念的培训也是历次课程改革所没有的,听来会使人茅塞顿开。这次课程改革涉及的面非常广,不但培训机制本身给教师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观念培训主要使教师的眼界大大开阔,而且课改的具体内容相当多,如教材的多样化、课程标准、评价制度改革、学分制管理、选修课、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课改所没有的,是力度最大、涉及面广、要求最高、最具体、操作性最强的一次改革,教师如果不参加培训,不抓住这次机会,将来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尴尬,会落伍掉队。当然,造就名师、成为名师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绝不能错过任何一次机会。应当发挥校长和教师两个积极性,找到造就名师的最佳结合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抓住机遇,积极进取:,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和任何一种可能的积累。学校要确立名师培养的目标规划,通过这次新课程改革,首先推出一批课改优秀教师,再筛选一批优秀教师作为培养对象,把他们送出去,在发达先进地区选择名师专家指导,再接受一段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学习,一定会有一批教师脱胎出来。

培养名师是要花本钱的。

培养名师需要胸怀,是有眼光者的事。

二、名师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一)怎样的教师才賂成为名师

首先,什么样的教师是名师,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认为,名师应是高素质教师,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典范。科学,指教师的学科知识,又指遵循教育科学的规律,以科学的知识按照科学的教育规律去开发学生的智慧。艺术,指中小学教师要有艺术修养,更娈有感染力、亲和力、影响力,把教育教学过程变成艺术。名师是教师群体的核心,他们应该在教师群体中间成长,相互作用,相互提高。名师应该是教育创新的探索者,应该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创新是名师成长的源泉。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名师应体现在师德和业务能力上。师德表现在敬业爱岗(师业)、热爱学生(师爱)、严谨治学(师能)、为人师表(师风)四个方面。林教授还指出,教科研是名师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北京五中原校长吴昌顺认为,“名师”一定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他是历史文化的传播着,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毕生事业的追求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还有人认为,名师是个性化的教师,主要不是靠他人的指点,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名师是反思性教师,名师注意在选择、确定、审视和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加进理性的思维,实现自己与自己的对活;名师是学习型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阅读教育杂志是名师提高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名师是情感性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成为名师。

要成为名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职业,投身于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才能认真负责地从事教育工作,才能去学习、研究、探讨和追求进步。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产生兴趣,兴趣产生动力。只有热爱才会有追求的目标,才会有进取的精神,才会有取得成就的决心和信心。只有热爱,才能做出大量的牺牲和投入,包括体力的、精神的时间的,等等。热爱会产生专心,专心就会进入忘物、忘我的境界,就能集中精力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只有热爱、才有执著精神。执著是意志的考验,执著者目标单一,书躇追求必定会有进步。只有热爱,才会研究。研究就能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就能深入了解学生,就能不断地提高、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只有热爱,才会有献身精神。要干大事业,必须要有献身精神,现代社会,人多,人才也多,竞争十分激烈,没有献身精神就没有能量超越自我、超越他人。

其次,要德才兼备。名教师要有好的师德,即拥有搞好教育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德,指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德性等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是人,需要以德启化,不像工人面对机器。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每一步行动,每一项活动,每一个举动,都包含以德启化的成分。都包含着榜样、示范的意义,都包含着育人先育己、责人先责己、律人先律己、强人先强己的逻辑思维良好的道德虽然不属于知识的范畴,但它会形成一种外力,作用于非智力因素、再反过来作用于智力因素,更何况教育不单是传授知识,怎样做人是教育追求的第一目标,当然还有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等,这些都需要有道德的人去做,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做名师,师德最为重要。

专业精神、专业思想、专业水平这是名师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是才的方面。名师必须要有专业精神和专业思想,时而追求这个,时而追求那个,做着这一行,爱着那一行,形式上做教师,思想上却想着在哪里多赚钱,或者身为教师却天天想着从政,尽管我们希望名师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提拔重用,但事实上这样就难以做成名师,作为一个名师其专业水平理所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名师在专业上肯定要有突出的贡献,譬如,有新的教法,敢于突破教材,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对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教学成绩显著、稳定而且突出,有许多论文或专著发表,教学思想新颖有开创性,能够见别人之未见,思路开阔、眼界高远,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非常明显的贡献和突出的特点等。

第三,要善于学习和研究。这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工作本身就是研究性工作,就是创造性工作,在正常情况下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新的,无论他讲什么内容,无论是讲授新内容还是重复旧内容,无论是新教师,还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只要是上课,绝对没有重复的可能性。不重复就是创新,着意创新更是创新。所以,作为名师必须要具备研究的思想品质和意志精神,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找到教学的乐趣,才能够真正献身教育;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找到发展自己的道路,才能做出适合自己个性、基础、特点的最佳选择,才能走上快速成长的道路;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熟悉国家的政策、预见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采取最适合时代的方式方法;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和情况,不至于做井底之蛙,才能把自己的工作拿到全局中去衡量、分析、认识;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广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稳稳当当地走在一般教师的前面,成为真正的名师。

作为名师,理论上必须要有建树,教育思想必须要超前,无论出多少学术论文或专著,核心的东西是要有新思想、新看法、新观点、新办法。理论上有建树和业务上有成绩是有区别的,理论上的建树多反应在思想观念层面上,业务上的做法多反应在操作层面上。思想理论上的建树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具有很强的辐射效应,业务上的好做法是具体的东西,只能搬用或使人受启发,而无法引导人们创造,业务能力强是名师的基本素质,理论上有建树才是名师与其他教师最本质的区别。

(二)名师成长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1.一名师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第一,教育已成为社会最关注的事业,政府把教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教育为所有受教育者带来了好处,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地位得到了巩固。教育有了地位,才使教师职业就会成为重要的职业,成为受到社会羡慕的、被人尊重的职业,教师就有了长期从教的稳定感、自豪感,就把做教师当成了终身的职业,就具备了追求名师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有了做名师的动力。第二,教育地位的确立必然引起社会对教师的重视。首先教师受到人们的尊重,教师就有了荣誉感。其次,政府、社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师的工作条件、学习和研究条件将得到改善,可以从硬件方面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再次,教师的成果、成就欲望会更加强烈,他们的成功实际上取决于培养出的优秀学生的多少。桃李满天下,是教师最得意的地方,这会形成满足感,反过来促进教师的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坚定和加快教师成为名师的步伐。第三,良好的社会环境会提高人们工作的自觉性,会使人产生满足感、满意感。教师的心灵会得到净化,会增加成才的信心。良好的社会氛围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为人们在不同的氛围中工作,心情、信心都会不一样,效果自然就不一样了。

2.名师成长需要良好的小环境。社会大环境是很难控制的,即使社会大环境很好,局部地方的小环境或者学校小环境仍有可能不好。因此,注意小环境的建设则更为容易,甚至只要校长重视,就可以在一所学校里营造出来。全国的名校都有名师,而这些名师很多都是学校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如果学校小环境不好,就是名师来了也显示不出名师的作用。用一句数学上的话说,有而且只有学校才能造就名师。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之集大成者、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就当了一生的校长。其实名师成长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学校都完全可以创造出来。

3.名师成长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帮助。现在有眼光的校长都非常重视名师队伍建设,而且名目繁多,什么“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首席教师”制度等,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学校给予支持;教师外出参观,校长找关系、找路子;教师攻读研究生课程,学校一路绿灯却给予补助;中层干部到名校挂职,校长嘘寒问暖等等。名师不可能独往独来,他必须要通过社会的力量、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学生的支持、帮助。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行不通。支持帮助教师成为名师的领导一定是有眼光有胸怀的领导,鸡肠小肚,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现在的领导重视教育的不少,但真正尊敬教师的还不是太多,甚至连亲自上过课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也未必就受到学生的尊敬。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时候大官见了老师要下马行礼。李岚清曾经说过:“我认为,全社会应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不管多大的官,对老师都不应当摆架子,都应当心怀敬意,应当尊重他们。”(《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当然一般意义上的尊重教师是深入了解教师的结果,是对教师职业深刻认识的结果。李岚清在他的教育访谈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难忘:“1994年我们去江西吉安农村调查研究。记得有一次去一所农村小学,当走进一间昏暗、破旧的小屋时,看到一位50岁左右的老师在那里批改学生作业。我走进去问他,在这里工作几年了?他回答17年了。我又问他每月的工资有多少?他回答56元。当时我吃惊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少呢?他说因为是民办教师。我顿时感到一阵心酸,强忍盈眶泪水离开了那间小屋。”如此深情地爱着教育的人才能够看到这种情景,才能够触景生情,才能想得很多很多,很远很远,才能感受到教师的伟大,才能从“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热爱教育,热爱未来,才能热爱教师。热爱教师才能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及其成长、成才,才能够把名师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名师队伍建设从热爱教育开始,从尊重教师开始,从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开始。

4.出名师孺要一定的体制和机制。县上应当有一套名师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地推出教师。领导人应当成为尊师的模范,应当带头尊师。当然要通过体制和机制把优秀教师推向前台。优秀教师不仅要得到尊重,得到荣誉,也要得到实惠,使优秀教师成为教师羡慕的楷模,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

5.名师需要与外界交流。本校名师与省内外、国内外的名师建立联系和关系,经常与他们切磋交流,可以通过他们的带动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外地名师的先进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前沿的学术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等。

6.名师需要自己努力。会宁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哪里去了?我们评了许多省骨干、市骨干,这些教师到哪里去了?拿职称、拿证书现在是教师的最高追求,但大多数教师只是单纯地为了拿证,而很少有人把拿证看做是成为名师的台阶,证书拿到了,一切也随之就完结了。这恐怕有外因和内因两方面的因素,不能单纯怪教师。

当然,单就教师自身方面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师要成为名师必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基本条件达到之后,要得到社会以及各方面的认可,还要适当做一些业务之外的工作,包括自我推介、自我宣传、自我塑造。要争取一些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也包括争取一些科研项目。在有可能出成果的地方把成果出足,在有可能展示才华的地方把才华展足。当然要防止虚伪的、扩大化的宣传,必须是实事求是,必须要展示自己的真才实学。为展示而展示反而会形成不良反应,降低价值。同时,要掌握和研究社会心理。在不可能让你出名的环境里,出了各或者出了成果,反而会成为某些人攻击的材料。在嫉妒者的眼里,一切丰功伟绩都会成为妒火中烧的材料,这些现象在社会上是很普遍很常见也是不可避免的。

从外因方面说,时势造英雄,时世也毁英雄。

三、怎样建设名师队伍

(一)分析县(校)情,制定规划

现在教育发达的县(区)或学校,纷纷制定各种名师队伍建设规划,名师建设在以教育强县(区)、教育强市(区)的地区更是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名师队伍建设各地已经纷纷走在前面了,包括一些教育弱县。要建设名师队伍必须要根据本地(校)实际,制定规划。名师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要有10年、20年的设想,要长期坚持,一千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