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工作的过程中,银行的经营环境也在变化,对银行管理的要求也在相应发生变化。这具体包括:银行对于竞争的敏感性;银行对各种风险的管理:设定并达到财务目标,满足具有高度稳健性的控制标准、监管标准和会计公开的标准。各项改革措施会导致金融机构的重塑,需要进行强化管理防止新增贷款组合的质量下降。全面的体制改革还需要银行强化业务领域,并建立相关的系统性:以定量和定性经营目标为重点的战略和业务规划;经过调整以后能够更好地划分责任和义务的银行结构;主要业务领域的政策和运行程序;有效的运营程序,以获得更好的客户服务、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强的内部控制;在客户和财务管理中强调商业化导向,把盈利和资产质量明确作为目标;支持银行产品和服务营销、财务管理和报告等的信息技术工作。
4.发展资本市场,努力扩充银行自有资本金
国际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和便利的金融服务以及高回报,吸引了大量资金从传统的银行存款流向资本市场,国有商业银行需要包括发行证券在内的各种方式来筹集资金、补充资本。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信贷需求压力,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也将推动我国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因此,资本市场的健全发展就成为银行扩充资本和筹集资金的基本前提。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在资本市场募集股本,促进所有权的多元化和分散化;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交易提供了现实基础。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首先在国内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向公众和机构投资者募集,准备上市,时机成熟后,在国内或海外股票市场发行新股。这是国有商业银行充实自有资本金并实现股份制改造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国际化经营银行的产权安排特点
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所进行的产权制度变革要参照现有制度外的新情况、新特点。参照境外同业银行的做法有时会很有裨益。
1.股份制是世界商业银行的主要特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金融改革提出了基本要求。
“决定”明确指出,必须深化金融企业改革:要求各类金融企业建成现代金融企业,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上市条件。
推进中小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是整个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具备条件的银行可以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可以上市。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再次强调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化银行制度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实质是通过规范的公司化改造,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健全机制,全面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首先,通过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可以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投资结构通过一定的契约关系明确产权。因为在目前国家单一投资主体结构下,银行没有积极性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即使是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其机制只能是不完善或者是扭曲的。如果实行多元化股权,特别是一些大的国有或民营集团公司股东占多数,而目相对集中,则这种情况就可以改变。因为这些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承担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重任。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将为中小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带来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其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
其次,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界定出资者和经营者的职权范围,形成一套有效的经营机制。经营者只对董事会负责,从而保证了银行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建立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将建立起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从而加强对内部人的约束,这种约束能够避免外部社会的干预,同时也能避免内部人的不规范经营。另外由于建立了清晰的产权制度,就能够建立起与约束机制相对应的激励机制,使中小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者和广大员工能够在良好的激励氛围中进行经营和管理,从机制上保证了资产的不断增值。
再次,实行股份制能够解决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中小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可以筹集资本,保证资本增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商业银行得以稳健经营。
2.股东形成广泛分散
(1)大的跨国银行股东众多,且基本上分散在全球各地。这种分散主要是通过本国上市、涉外上市或多地上市来实现的。
(2)股东队伍庞大。2002年,汇丰银行的股东数是17万余人,法国商业银行的股东数是22万余人,美洲银行的股东数是14万余人,而花旗银行的股东数也有近8万人。
(3)机构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各占一半。西方银行的股份一般是机构投资者、基金以及银行相互持股。而在私人投资者中,除了个人投资者外,银行员工持股又约占一半,这主要是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来实现的。
3.银行私有化进程加快
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集中力量振兴国家经济,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都实行国有化,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就是如此。但近十年来,这些国家都先后变卖股份给国内外投资者而将银行再度私有化。十年前这些国家的大银行由国家控股的比重超过90%,现在国家控股不到3%,说明这些国家大银行的私有化进程基本完成。
从西方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商业银行特别是大银行早已经股份化了;从股份化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它实质上就是社会化性质的私有化。银行因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处于中枢地位以及因资本资源的社会性,通过股份制形式来保证其业务运作的公开、财务状况的透明和社会责任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
4.中小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弊端和银行业的发展都要求银行业对自身进行股份制改造。
(1)股份制改造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
股份制的产权结构安排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具有以下重要作用:第一,产权体系的所有权结构给出了金融制度的初始界定,从根本上规定了整个金融制度的基本性质、结构安排和根本状况;第二,产权体系中的收益权规定了产权主体的努力状况和收益的关联程度;第三,产权的有效界定和保护能够为人们的交易活动提供稳定的预期,有利于人们进行财富积累和谋划长期经济活动;第四,产权的充分界定和保护有助于抑制经济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金融制度的约束功能;第五,产权制度的有效界定能够迅速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促进中小商业银行有效地实行国际化经营。
(2)中小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步骤
当前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从理论上说,关键问题只有两个,而且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是增加资本金,因为银行业务要扩大、要发展,资本金不增加,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就没法拓展业务,产生的风险就无法承受;另一个是促进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公开、公正、透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是增强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因此,一个金融机构在发展进程中,如能不断保持资本充足率,同时又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它将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中小商业银行只有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和公开在资本市场招股上市,才能有助和较好地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
中小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把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制的银行。
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份制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股东数量少,股权较为集中,股东的股份凭证不上市交易,但经全体股东同意后可以转让,转让时现有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中小商业银行采用这种形式进行股份制改造简便易行,改革成本较低。具体而言,就是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国有资产在评估后进行产权登记,将资产折成现值作为国有股金。四大银行总行在吸收社会法人股的基础上各自作为控股总公司,把全部资产作为总资本,在省(市)分行按一定比例折股。省(市)级分行在不超过总行下拨资本的前提下,也可以吸收其他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基金组织人股,由此把省(市)分行改造成为各总行控股的子公司。同时,为了保持适当的经营规模,二级分行以下的分支机构作为控股子公司的下属非独立经营单位,在其直接经营管理下从事经营活动。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改变现有中小商业银行股东一元化格局,实现股权多元化,并通过股权分散,扩大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提高资本充足率;真正确立起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减少政府的干预所引致的为追求社会效益目标而牺牲自身利益的目标错位现象;实现产权管理法制化。多元化产权格局的形成,使得银行的一切行为都建立在契约关系基础上,产权的界定、转让、交易都通过法律来规范,为进一步实现股份有限公司打下基础。
第二步,变有限责任公司制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促进股权的多元化、分散化,除了原有的股东外,还可以引进个人股东、外资股东,形成多种个体并存的社会化产权格局。此外,与有限公司制银行的纵向产权结构不同,股份有限公司制银行采取横向产权结构,可考虑以经济区划为原则,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机构重组。控股总公司在全国的大经济中心建立若干核心银行,作为总行控股的一级子公司,其他分支机构重组为由核心银行控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二级子公司。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金融控股总公司为首,多级法人联合、逐级控股的经营体系,每一级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第三步,实现股权多元化。
股权社会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引入战略联盟进行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可以是减到绝对控股水平,即50%,也可以是相对控股水平,即虽然控股比例低于50%,仍处于相对控股水平。从世界跨国银行的实践以及法国、意大利等国国有商业银行减持情况来看,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处于相对控制地位就可。另一种是实行上市。经过上市建立股权自由交易制度,从而实现股份控制的社会化。
现代股份制下的法人资产制度的建立为实现中小商业银行终极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这种法人资产制度下,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为建立产权、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商业银行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包头市商业银行管理的国际化
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发展道路的选择也要求商业银行管理的国际化。没有管理的国际化,其他任何国际化都不可能实现。管理的国际化标志着一个新的管理时代的开始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同时也标志着银行必须要求每一个管理要素、整个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相应的创新。
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竞争将日趋激烈与白热化,中国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密切与外资银行在同业产品、国际业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全面提升管理国际化的水平,方能真正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一、银行管理国际化的内涵
银行管理的国际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等方面逐步达到国际规范,还需要我们在管理范围、管理技术工具以及管理团队的结构等方面达到国际水平。
包头市商业银行以先进管理作为银行发展的手段。包头市商业银行始终牢固树立“学习、创新、诚信、发展”的企业理念,不断学习,实践先进的经营和管理思想。从2004年开始,包头市商业银行在加强资本管理,树立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的同时,引入了经济资本的经营管理理念。改变了以往以存款、贷款、利润、市场份额等简单业务指标进行考核的模式,在全行建立了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开始逐步推行经济资本管理,鼓励各经营单位发展经济资本系数低的业务,减少全行的经济资本占用;重点拓展贴现、小额质押、个人住房等经济资本系数低、回报率比较高的业务,为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包头市商业银行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和谐企业。在行内努力营造相对简单而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对完善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重视并加大教育投入,健全培训机制,充分为员工创造学习培训机会;凭借良好的体制和灵活的机制,打破传统的收入分配体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价值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从而增强了企业对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对外部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
1.管理是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管理是银行从事任何商业活动的基础,也是提高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管理素质高的银行不仅能够在国际化竞争环境好的情况下拥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关键是能够在身处逆境时成功摆脱困境。而管理素质低的银行,就像墙头芦苇,遇到风吹草动就东倒西歪,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应对乏术,最终只能黯然退出。国内的德隆、国外的安然、世通等银行的泯灭都反证了银行管理国际化的重要性。对于银行来说,“最困难、最崇高的任务是搞好管理。第一是管理,第二是管理,第三还是管理”。
事实上,国内银行与国外优秀银行最大的差距,主要还是管理上的差距,而不是银行管理者通常所说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差距。中小商业银行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决策机制、执行机制、沟通机制等方面与国外那些基业长青的银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传统的“中国式管理”模式在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道路上是行不通的。国内银行要实现基业长青,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而要实现国际化发展又必须首先从管理国际化人手,管理国际化是造就我国基业长青银行的基础和必然途径。
2.管理是银行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