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可以看出,西藏教育发展很快,2004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和入学率都比上年有较大提高。小学在校学生数比上年增加了5007人,入学率比上年增加了2.9个百分点;初中在校学生数比上年增加了16100人,入学率比上年增加了9.6个百分点;高中在校学生数比上年增加了4664人,入学率比上年增加了5.2个百分点;大学在校学生数比上年增加了4322人,入学率比上年增加了3.4个百分点。
表65 2004年西藏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
┃ ┃ 在校学生数(万人) ┃ 入学率(%) ┃
┃ ┣━━━━━━━┳━━━━━━╋━━━━━━━━┳━━━━━┫
┃ ┃ 比上年增加 ┃ 2004年 ┃比上年增加(人) ┃ 2004年 ┃
┣━━━━╋━━━━━━━╋━━━━━━╋━━━━━━━━╋━━━━━┫
┃ 小学 ┃ 32.71 ┃ 5007 ┃ 94.7* ┃ 2.9 ┃
┣━━━━╋━━━━━━━╋━━━━━━╋━━━━━━━━╋━━━━━┫
┃ 初中 ┃ 10.91 ┃ 16100 ┃ 70.7* ┃ 9.6 ┃
┣━━━━╋━━━━━━━╋━━━━━━╋━━━━━━━━╋━━━━━┫
┃ 高中 ┃ 2.67 ┃ 4664 ┃ 27.5 ┃ 5.2 ┃
┣━━━━╋━━━━━━━╋━━━━━━╋━━━━━━━━╋━━━━━┫
┃ 大学 ┃ 1.47 ┃ 4322 ┃ 11.4 ┃ 3.4 ┃
┗━━━━┻━━━━━━━┻━━━━━━┻━━━━━━━━┻━━━━━┛
资料来源:《西藏蓝皮书-中国西藏发展报告2005》,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内地对西藏的教育援助在西藏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内地西藏班初中招生人数达1700人,在校学生数6700多人;高中招生人数达1500人,在校学生数4300多人;中师招生人数达200人,在校学生数800多人;中专在校学生数100多人;大学招生人数达1138人,在校学生数2600多人。
注:*小学为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为毛入学率。
表66 2004年内地西藏班办学情况
┏━━━━━┳━━━━━━━━┳━━━━━━━━━┓
┃ ┃ 招生数(人) ┃ 在校学生数(人) ┃
┣━━━━━╋━━━━━━━━╋━━━━━━━━━┫
┃ 初中 ┃ 1700 ┃ 6700余 ┃
┣━━━━━╋━━━━━━━━╋━━━━━━━━━┫
┃ 高中 ┃ 1500 ┃ 4300余 ┃
┣━━━━━╋━━━━━━━━╋━━━━━━━━━┫
┃ 中师 ┃ 200 ┃ 800余 ┃
┣━━━━━╋━━━━━━━━╋━━━━━━━━━┫
┃ 中专 ┃ ┃ 100余 ┃
┣━━━━━╋━━━━━━━━╋━━━━━━━━━┫
┃ 大学 ┃ 1138 ┃ 2600余 ┃
┣━━━━━╋━━━━━━━━╋━━━━━━━━━┫
┃ 合计 ┃ 4538 ┃ 14500余 ┃
┗━━━━━┻━━━━━━━━┻━━━━━━━━━┛
资料来源:《西藏蓝皮书?中国西藏发展报告2005》,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2)西藏科技创新的横向比较。选取科技人员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R&D人员数、R&D经费、R&D人均经费和专利数等6项指标,以全国平均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为100分,得到2000年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西藏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为17.76分,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5。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西藏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高于海南(15.82分)、青海(16.67分)。
表67 全国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2000)
┏━━━━┳━━━━━┳━━━━━┳━━━━━┳━━━━━┳━━━━━┳━━━━━┳━━━━━┓
┃ 地区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
┣━━━━╋━━━━━╋━━━━━╋━━━━━╋━━━━━╋━━━━━╋━━━━━╋━━━━━┫
┃指数 ┃ 315.98 ┃ 80.99 ┃ 96.91 ┃ 54.28 ┃ 28.66 ┃ 147.28 ┃ 65.01 ┃
┣━━━━╋━━━━━╋━━━━━╋━━━━━╋━━━━━╋━━━━━╋━━━━━╋━━━━━┫
┃ 地区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
┃ 指数 ┃ 72.06 ┃ 202.89 ┃ 233.10 ┃ 138.54 ┃ 79.85 ┃ 78.03 ┃ 45.14 ┃
┣━━━━╋━━━━━╋━━━━━╋━━━━━╋━━━━━╋━━━━━╋━━━━━╋━━━━━┫
┃ 地区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
┃ 指数 ┃ 195.48 ┃ 110.53 ┃ 130.54 ┃ 97.26 ┃ 273.90 ┃ 43.59 ┃ 15.82 ┃
┣━━━━╋━━━━━╋━━━━━╋━━━━━╋━━━━━╋━━━━━╋━━━━━╋━━━━━┫
┃ 地区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
┃ 指数 ┃ 53.50 ┃ 146.80 ┃ 29.40 ┃ 43.76 ┃ 17.76 ┃ 136.28 ┃ 46.88 ┃
┣━━━━╋━━━━━╋━━━━━╋━━━━━╋━━━━━╋━━━━━╋━━━━━╋━━━━━┫
┃ 地区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 ┃ ┃ ┃
┣━━━━╋━━━━━╋━━━━━╋━━━━━╋━━━━━╋━━━━━╋━━━━━╋━━━━━┫
┃ 指数 ┃ 16.67 ┃ 20.43 ┃ 28.83 ┃ ┃ ┃ ┃ ┃
┗━━━━┻━━━━━┻━━━━━┻━━━━━┻━━━━━┻━━━━━┻━━━━━┻━━━━━┛
资料来源:2000年全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结果。全国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是以全国平均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为100的相对值。
(3)西藏国民教育发展情况。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毕业受教育年限在表68分别取为6年、9年、12年和15年,用以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资料,劳动者文化素质与其劳动生产率呈现出一定的相关关系,以文盲的劳动生产率为
表68 平均受教育年限、社会综合生产率与知识能力(2003)
┏━━━━┳━━━━━━━━━━━━━━━━━━━━━━━━━━━━━━━━━┳━━━━━━┳━━━━━━┳━━━━━━┓
┃ ┃ 各类人口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比重(%) ┃平均受教育 ┃社会综合 ┃ ┃
┃地区 ┃ ┃ ┃ ┃知识能力 ┃
┃ ┣━━━━━┳━━━━━━┳━━━━━━┳━━━━━━┳━━━━━━┫ ┃ ┃ ┃
┃ ┃不识字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大专以上 ┃年限(年) ┃生产率(%) ┃ ┃
┣━━━━╋━━━━━╋━━━━━━╋━━━━━━╋━━━━━━╋━━━━━━╋━━━━━━╋━━━━━━╋━━━━━━┫
┃全国 ┃ 9.68 ┃ 33.42 ┃ 38.04 ┃ 13.37 ┃ 5.49 ┃ 7.86 ┃ 180.31 ┃ 5.01 ┃
┣━━━━╋━━━━━╋━━━━━━╋━━━━━━╋━━━━━━╋━━━━━━╋━━━━━━╋━━━━━━╋━━━━━━┫
┃西藏 ┃44.89 ┃ 40.93 ┃ 10.63 ┃ 2.72 ┃ 0.82 ┃ 3.86 ┃ 131.43 ┃ 1.33 ┃
┣━━━━╋━━━━━╋━━━━━━╋━━━━━━╋━━━━━━╋━━━━━━╋━━━━━━╋━━━━━━╋━━━━━━┫
┃内蒙古 ┃ 12.30 ┃ 30.67 ┃ 37.78 ┃ 13.78 ┃ 5.46 ┃ 7.71 ┃ 179.55 ┃ 5.00 ┃
┣━━━━╋━━━━━╋━━━━━━╋━━━━━━╋━━━━━━╋━━━━━━╋━━━━━━╋━━━━━━╋━━━━━━┫
┃广西 ┃ 8.29 ┃ 38.71 ┃ 37.44 ┃ 11.2B ┃ 4.52 ┃ 7.72 ┃ 176.13 ┃ 4.44 ┃
┣━━━━╋━━━━━╋━━━━━━╋━━━━━━╋━━━━━━╋━━━━━━╋━━━━━━╋━━━━━━╋━━━━━━┫
┃重庆 ┃ 7.70 ┃ 40.80 ┃ 36.79 ┃ 11.11 ┃ 3.61 ┃ 7.63 ┃ 173.24 ┃ 4.07 ┃
┣━━━━╋━━━━━╋━━━━━━╋━━━━━━╋━━━━━━╋━━━━━━╋━━━━━━╋━━━━━━╋━━━━━━┫
┃四川 ┃10.59 ┃ 40.44 ┃ 34.55 ┃ 10.68 ┃ 3.74 ┃ 7.38 ┃ 171.05 ┃ 4.00 ┃
┣━━━━╋━━━━━╋━━━━━━╋━━━━━━╋━━━━━━╋━━━━━━╋━━━━━━╋━━━━━━╋━━━━━━┫
┃贵州 ┃16.88 ┃ 40.74 ┃ 28.42 ┃ 8.67 ┃ 5.29 ┃ 6.84 ┃ 167.90 ┃ 4.24 ┃
┣━━━━╋━━━━━╋━━━━━━╋━━━━━━╋━━━━━━╋━━━━━━╋━━━━━━╋━━━━━━╋━━━━━━┫
┃云南 ┃18.63 ┃ 51.92 ┃ 22.74 ┃ 4.88 ┃ 1.83 ┃ 6.02 ┃ 151.77 ┃ 2.42 ┃
┣━━━━╋━━━━━╋━━━━━━╋━━━━━━╋━━━━━━╋━━━━━━╋━━━━━━╋━━━━━━╋━━━━━━┫
┃甘肃 ┃17.45 ┃ 35.89 ┃ 29.78 ┃ 12.45 ┃ 4.44 ┃ 6.99 ┃ 170.17 ┃ 4.27 ┃
┣━━━━╋━━━━━╋━━━━━━╋━━━━━━╋━━━━━━╋━━━━━━╋━━━━━━╋━━━━━━╋━━━━━━┫
┃陕西 ┃10.31 ┃ 30.38 ┃ 36.13 ┃ 16.80 ┃ 6.38 ┃ 8.05 ┃ 185.39 ┃ 5.62 ┃
┣━━━━╋━━━━━╋━━━━━━╋━━━━━━╋━━━━━━╋━━━━━━╋━━━━━━╋━━━━━━╋━━━━━━┫
┃青海 ┃21.23 ┃ 35.20 ┃ 27.42 ┃ 11.09 ┃ 5.06 ┃ 6.67 ┃ 167.83 ┃ 4.31 ┃
┣━━━━╋━━━━━╋━━━━━━╋━━━━━━╋━━━━━━╋━━━━━━╋━━━━━━╋━━━━━━╋━━━━━━┫
┃宁夏 ┃15.16 ┃ 35.37 ┃ 3I.07 ┃ 12.86 ┃ 5.53 ┃ 7.29 ┃ 174.90 ┃ 4.79 ┃
┣━━━━╋━━━━━╋━━━━━━╋━━━━━━╋━━━━━━╋━━━━━━╋━━━━━━╋━━━━━━╋━━━━━━┫
┃新疆 ┃ 6.57 ┃ 36.80 ┃ 34.28 ┃ 12.36 ┃ 10.00 ┃ 8.28 ┃ 190.68 ┃ 6.63 ┃
┣━━━━╋━━━━━╋━━━━━━╋━━━━━━╋━━━━━━╋━━━━━━╋━━━━━━╋━━━━━━╋━━━━━━┫
┃上海 ┃ 5.65 ┃ 13.45 ┃ 35.17 ┃ 29.05 ┃ 16.67 ┃ 9.96 ┃ 227.10 ┃ 10.76 ┃
┣━━━━╋━━━━━╋━━━━━━╋━━━━━━╋━━━━━━╋━━━━━━╋━━━━━━╋━━━━━━╋━━━━━━┫
┃江苏 ┃12.86 ┃ 30.90 ┃ 37.01 ┃ 14.26 ┃ 4.96 ┃ 7.64 ┃ 178.25 ┃ 4.83 ┃
┣━━━━╋━━━━━╋━━━━━━╋━━━━━━╋━━━━━━╋━━━━━━╋━━━━━━╋━━━━━━╋━━━━━━┫
┃浙江 ┃12.02 ┃ 33.44 ┃ 34.62 ┃ 13.76 ┃ 6.17 ┃ 7.70 ┃ 180.21 ┃ 5.22 ┃
┣━━━━╋━━━━━╋━━━━━━╋━━━━━━╋━━━━━━╋━━━━━━╋━━━━━━╋━━━━━━╋━━━━━━┫
┃河南 ┃ 7.83 ┃ 30.45 ┃ 46.47 ┃ 12.04 ┃ 3.20 ┃ 7.93 ┃ 177.02 ┃ 4.18 ┃
┣━━━━╋━━━━━╋━━━━━━╋━━━━━━╋━━━━━━╋━━━━━━╋━━━━━━╋━━━━━━╋━━━━━━┫
┃广东 ┃ 6.67 ┃ 38.32 ┃ 36.48 ┃ 13.46 ┃ 5.07 ┃ 7.96 ┃ 179.90 ┃ 4.85 ┃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计算。基准,小学、中学、大专毕业分别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43%、108%、300%。按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毕业分别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40%、80%、150%、300%计算社会综合生产率。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研究,如果一个小学生的知识能力为1,中学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为7,而大学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则高达40。按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大专毕业生知识能力分别为1、3、10、40计算社会综合生产率。分析表明,2003年西藏各类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3.86年,比全国各类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7.86年)少4.00年;社会综合生产率为131.43%,比全国平均社会综合生产率(180.31%)低48.88个百分点;知识能力为1.33,仅为全国平均知识能力(5.01)的26.5%。
(五)西藏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功能,增强辐射,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
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镇“非均衡”发展战略,构建以拉萨市为中心,六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城镇为次中心,其他城镇为基础的三级城镇体系。增强城市对农牧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
(1)统筹城乡发展,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按照有利于城镇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的确定城镇发展数量、规模和布局,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资源共享,协调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引导农牧民新建住房向交通线集中,向城镇、农民新村和牧民定居点集中。
(2)优化城镇产业结构,培育特色经济。牢固树立城镇化立足产业化、产业化推动城镇化、经济实力源于产业水平、经济实力决定辐射能力的思想,发展城镇经济。在发展优势产业时要赋予旅游业全区经济龙头产业的地位,重点加以扶持和培育。
(3)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扩大城镇规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依靠先进技术发展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大量农牧区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4)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向国家申报项目,解决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认真做好援藏项目的衔接工作,用好援藏资金。
2.强化教育,提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阶段。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口问题始终是首要问题。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解决新时期人口问题,既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又要统筹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1)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高度重视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推广普及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转变生产、生活观念,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要深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倡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
(3)要统筹协调人口与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水平,提高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
(4)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优生优育知识,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3.整合资源,项目带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西藏是全国科技条件、科技能力最落后的地区,实施“科教兴藏”战略的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
(1)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着手建立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2)积极实施星火科技行动,创办农牧区星火学校,加强农牧民的实用技能培训。
(3)大力推广太阳灶,发展环保能源,努力寻求传统燃料替代能源,继续推进光明工程,保护生态环境。
(4)充分利用区内外科技资源,提高科研联合攻关能力,为产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5)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6)大力推动科技中介服务和知识产权工作,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和知识产权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技术保护中的作用。
(7)确实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努力提升基层科技创新能力。
(8)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
4.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提高卫生工作水平。
(1)继续把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放到农牧区。继续建立和完善以家庭医疗账户、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全面落实农牧区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
(2)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及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常规计划免疫工作水平,巩固和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
(3)加大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藏医药事业。合理调整卫生队伍的专业布局,提高学历层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加大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充实和稳定基层卫生队伍。继续充分发挥藏医药特色和优势,认真研究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体制和运行机制,确实处理好研究与开发、事业与产业、传统与现代以及发挥好老专家的作用和培养新人的关系。
(4)确实加强妇幼卫生与保健工作。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改善妇幼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妇幼保健特别是产科急救能力建设,加强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系统管理,逐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5)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镇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工作,提高国有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按照依法行政、政事分开、综合执法、权责统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综合执法能力。
(6)继续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在农牧区卫生、妇幼保健、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医疗急救等领域里的广泛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外援项目、技术和资金,推动西藏卫生事业的发展。
5.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切工作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确实维护和提高群众利益。
(1)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双下岗、双失业、单亲家庭等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促进具有较强吸纳就业能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非正规就业形式。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补充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养老和医疗保险,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农村特困居民扶助制度。
(3)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对城乡特困家庭的就医、子女上学、适龄劳动力就业提供特别帮助,照顾好困难劳模和五保户的生活,广泛开展残疾人帮扶工作。
6.增加就业,提高技能,努力解决贫困问题。
西藏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相比,均有较大差距。贫困人口问题严重制约着西藏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和谐社会建设,要采取多种措施,把消除贫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最优先解决的问题。
(1)解决城镇贫困人口问题要以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和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目标,以充分释放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效应、开发就业岗位和推进劳动就业服务为主要内容。
(2)解决城镇贫困人口问题,要以强化技能培训和开展创业培训、稳定推进职业技能社会化鉴定、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服务功能和作用为手段,在扩大就业总量的同时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增强就业再就业的稳定性。
(3)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倾斜政策。
(4)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要按照扶贫搬迁、异地脱贫的原则,做到科学规划,要使迁入的贫困人口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防止造成新的资源环境破坏。
(5)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要全方位的实行多项优惠政策,调动贫困群众生产经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