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今世果报:敦煌壁画因缘故事(敦煌文化丛书)
3176500000022

第22章 五百乞丐得度因缘

如像我曾听说: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和诸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相聚一起讲经学法。当时国中有五百个乞丐,经常追随在佛祖和众弟子周围,乞讨为生。历经数年之后,这些乞丐忽然产生厌世之心,于是相互说:”我们这些人虽然承蒙佛祖的恩惠,得以活命。但是人世间的苦难实在太多了,还不如我们一起出家学佛好了。”

乞丐们这样一想,便一起来到佛祖居住的地方,对佛祖说:”如来出世,实在难遇。我们这些人生来下贱,承蒙您的多年恩惠,我们才得以活命。既然您过去救济了我们,还求您再次普渡我们,让我们出家学佛,不知世尊可否接纳我们?”

佛祖对乞丐们说:”我法清净,没有贵贱之分。好比清净之水,能洗涤所有不净。无论是贵是贱,是好是坏,是男是女,只要被此水一洗,没有不干净的。又如烈火一样,凡火烧到之处,无论是山河石壁,天下万物,不分大小,不分软硬,没有不被烧焦的。我法还如一处巨大的空间,无论男女老小、贫富贵贱,只要进入此空间中,就可以随心所欲,各得其所。”

乞丐们听过佛祖的讲说,感到无比欢喜,信心倍增,下定决心,诚心实意,求佛出家。 佛祖对乞丐们说:”善哉,比丘。自落须发,便人佛门。”

于是乞丐们须发自落,法衣披身,就成了形相齐具的佛门僧人。佛祖又为这些刚出家的乞丐讲经说法,使他们很快心开意解,众漏除尽①,得到了罗汉果位。

当时国内的诸位豪富、长者及富裕百姓,听说这些乞丐也被佛祖收入佛门,皆生傲慢之心,他们都说:”为什么佛尊允许这些下贱的乞丐进入佛门成为僧人呢?如果我等诸人修积福业,请佛尊及诸位佛门僧人供养时,怎么能让这些下贱之徒坐在我们设的宴席上,使用我们的餐具呢?”

不久,舍卫国太子祗陀摆设供养餐具,要宴请佛祖和佛门众僧。太子派一使者去对佛祖说:”希望佛尊及众僧明日接受我的宴请供养。”并令使者对佛祖说明:”那些刚刚度为比丘的乞丐,我不邀请,千万不要把他们带来。”

佛祖接受了祗陀太子的邀请,在第二天赴宴时,佛祖和众僧动身前,对诸位乞丐比丘僧说:”我和众位师兄受请,你们不在此列。现在你们可到郁多罗越②取自然成熟粳米,再回到太子家中,随意入座,自食粳米。”

此时,诸位乞丐比丘听从佛祖的教导,以罗汉的神通力,飞往那个地方,每人各取一份粳米,装满食钵,飞还舍卫国。摄持威仪,自随顺序,乘空而飞,尤如雁王一样,飞至祗陀太子家中,随次而坐,一个个自食其米。

祗陀太子看到这些僧人仪容整齐,坐立有序,自食其米,有德有福。立即产生了恭敬欢喜之心,感叹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有神威严仪的僧人。”

祗陀太子立刻询问佛祖:”世尊,我不明白这些圣贤大德,神仪巍巍,相貌堂堂,不知从何方来至我家?使人万分钦佩,乞望世尊,现在为我们讲一讲这些师徒们的本来因缘?”

佛祖对祗陀太子说:”你若想知道,就用心听着,我将为你说明。这些比丘僧人,正是你昨天不愿邀请的乞丐比丘。我和众僧人本来打算全部应太子的邀请。但太子不愿意请这些乞丐比丘,我就让他前往郁多罗越,取自然成熟的粳米,自带食物吃。”

祗陀太子听过佛祖的话,感到十分惭愧,懊悔自责:”我是多么愚昧,如此明暗不分啊!”

又对佛祖说:”佛祖功德无量,真是不可思议。这些乞丐原是国内最下贱的人,现在得到佛法清化,承蒙佛祖无限恩泽,既享受现世的安乐之福,又能获得永世的无为之乐。如来今日,所以出世,难道仅仅是为了拯救这些人吗?再没有其他目的吗?-世尊,我不明白,这些下贱的乞丐,在久远的前世有何善行,修何功德,今世遇到佛陀,又受到佛陀的特殊恩泽?又在前世造何种罪孽,从生以来,靠乞讨活命,遭受如此困苦?世尊慈悲,希望能予以开示解说。”

佛祖对祗陀太子说:”如果你想知道,那就好好听吧,我将为你详细解说这些乞丐比丘前世善恶因缘。”

祗陀太子说:”我一定好好听你的解说。” 佛祖便对祗陀太子说:”在过去之世,很久以前,无数无量,不可计算的长劫中,现实人间,有一大国,名叫波罗(木奈),国内有一座高山,名叫仙山。古昔的诸位佛陀多住在此山中。如果无佛陀居住时,就有辟支佛在山中居住。如果无辟支佛居住时,就有五通学仙之徒依山居住。总之,山中没有空闲不住人的时候。当时,在此仙山中有两千余名辟支佛常年居住。波罗(木奈)国出现了火星,是灾难征兆。此星出现,十二年中,国内干旱,没有雨水,不能种植,国家必然破灭。此时,国内有一位长者,名叫散檀宁,家中巨富,财谷无量,常设斋食,供养道士。于是仙山中有一千名辟支佛听说后,来到散檀宁长者家,乞求供养。对散檀宁说:’我等诸人,住在仙山,正好遇到国内大旱,乞食不得,长者若能供给我们食物,我们就留住此处,如果不能供给,我们就到别处去了。’

“散檀宁立即召问库藏监管:’现在我们仓库中的谷米,能不能供养这么多的人吃?我想供养这些大士。’

“库藏监管说:’希望大人邀请吧,库中谷物,足供有余。’

“于是散檀宁邀请这一千位辟支佛留居,饭食供养,日日不缺。过了不久,留居在仙山中那一千名辟支佛,也来到散檀宁家,乞求供养。散檀宁召问库藏监管:’你所管理的仓库中还有多少谷米?还有一千大士,我想供养他们,这事能办到吗?’

“库藏监管说:’我所库藏的谷物,足以供养,你可随时邀请。’

“散檀宁长者又答应邀请这一千名辟支佛。并选派了五百名佣人,给这二千位辟支佛供设饭食。这五百名佣人,经常操作食具,洗菜做饭,历经数年,便生厌心。并且说:’我们这些人所以长年辛苦,都是这些讨吃者造成的。’

“当时,散檀宁长者经常派一个仆人,到开饭时,去告诉辟支佛。那个仆人养了一只狗,如果主人前往时,这狗也跟着前往,每天都如此。有一天,正值开饭时,仆人忘记前往通知辟支佛。这狗看到已是开饭时,便单独前往辟支佛住处,高声而叫。诸位辟支佛听到狗的叫声,知道是请他们来了,便来到长者家中接受供养。

“一天,众位辟支佛饭后,对散檀宁长者说:’天将下雨,你赶快种植。’

“散檀宁长者遵照辟支佛的话,立刻遣派家人奴仆,携带各种农具,辛勤耕种,大麦小麦,一切谷物,全部种下。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所种之物,全部长成了葫芦。散檀宁长者看到后,心中感到奇怪,便去问辟支佛。辟支佛说:’此事不会白辛苦,只要辛勤栽培,及时浇水,必有大丰收。’

“散檀宁长者遵照辟支佛的教导,辛勤栽培,及时浇水。秋天成熟时,葫芦长得奇大繁多。劈开葫芦看时,所种谷物,种什么有什么,丰满干净。散檀宁长者非常高兴,用全家的仓库来装都装不完。他家的仓库装满后,又分给亲朋族人。全国人民都感谢他的恩泽。

“当时那五百个给辟支佛做饭的佣人,不由心中想道:’这些丰收的粮食,都是众僧对长者的报恩。而我们却口出恶言,诬骂众僧是讨吃,真是愚昧无知,不识真人啊?’

“于是五百个佣人前往辟支佛住处,向众僧乞求,改悔各自的错误言行。辟支佛们听从许可了他们的改悔。悔过之后,五百佣人又向辟支佛发誓:’乞愿我等,将来之世,能遇圣贤,得到解脱。’

“这五百佣人由于这个因缘,在五百世中,常做乞丐。又因后来改悔发誓的缘故,今天才遇到佛出世,得到解脱。” 佛祖讲到此处,对祗陀太子说:”太子,你想知道,那时的大富长者散檀宁是何人吗?那就是我的前身。那位管理仓库的藏监,就是现在的须达③。天天到众僧住处通知开饭的,就是现在的优填王④,那只狗由于唤叫众僧按时吃饭的缘故,世世声音动听美好,就是现在的美音长者。那五百做饭佣人,就是现在的五百罗汉。”

当时,祗陀太子及到会大众,听了这个神变故事,感激佛陀的无量功德,刻苦勤勉,精心学法。有人修得初果和罗汉果位,有人专修快士行者,还有人倍增信心求佛学道。所有听会者,个个心诚精进,所求随愿,欢喜踊跃,顶礼奉行。[注释]

①众漏除尽:佛教术语。漏为各种烦恼痛苦。众漏除尽指灭除了各种烦恼痛苦。

②郁多罗越:佛教世界中四大洲之一,北方大洲。传说此洲中人民衣食自然。

③须达:意译为善给,是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富商,波斯匿王的大臣,释迦牟尼的有力施主之一。因常为孤独贫贱者施舍,又称”给孤独长者”。佛传故事中说,他和太子祗陀共建祗园精舍供释迦牟尼和众僧居住,使佛教僧团有了最大的弘法道场。

④优填王:古印度拘睒弥国国王名。佛经中说他第一个用牛头栴檀木为释迦牟尼雕像,,此后世上始有佛陀造像。[附记]

一、此故事依据《贤愚经》第5卷中《散檀宁品》译写。原文见《大正藏》第4册,第386页。

二、莫高窟此故事画绘于如下洞窟:

第85窟北壁屏风画中 晚唐绘

第98窟西壁屏风画中 五代绘

第146窟西壁屏风画中 五代绘

三、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4窟中有此故事画的菱形格单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