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我国社会普遍缺乏资源意识、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保护意识和价值意识,水资源使用浪费严重,人们对(淡)水的“福利、无偿使用”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它是上天恩赐予人类的,从来也没有把它看成是一种资源或商品。长期以来。水费的低廉是惊人的。颇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传统观念,导致了水实物价值低下,同时也是水资源大量浪费的原因之一。我国农业用水,大都用粗放式的灌溉(漫灌)方式,灌溉配套无防渗措施,渠系漏失率高达60%左右,与发达国家农业用水损失25%左右相差甚远。我国1公顷耕地能用上1.2万立方米的水,是发达国家节水农业用水的4倍以上。全国农业用水缺300亿立方米,造成粮食减产400亿公斤。同时,我国工业生产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循环用水率很低。重复利用率只有40%,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我国炼一吨钢用水60吨,日本只用3~5吨;我国造1吨纸用水500吨,国外先进水平只用20吨。目前,我国万元产值耗水量是20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仅为20~30立方米。因缺水而受影响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另外,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和草地的开垦,导致土壤涵养水源、拦蓄地面径流的能力大大降低。加上河流湖泊污染严重和过去大规模的填河围湖造田。使维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工作困难加大。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淡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城市中有300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其中,100个城市严重缺水。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缺水尤为严重。缺水总面积已超过58万平方千米。农业每年缺水300亿~400亿立方米,受旱面积1亿~3亿亩,特别是西北、华北地区缺水尤为严重。由于缺水1972—1998年27年中黄河断流21年,平均十年八断流,其中20世纪90年代8年中断流7年,断流717天,年均102.4天。此外还有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此外,中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淡水资源供给已受到水质恶化和水生态系统破坏的威胁。由于全国80%左右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根据118座城市调查,全国97.5%以上城市水域污染。其中40%为严重污染,90%的重点城镇水源地受污染。地下水是中国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全国约有26个城市和部分农田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和灌溉用水,后者占地下水开采量的81%。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着缺乏规划和管理、严重超量开采、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和城市地下水受到普遍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为减轻这些影响和威胁,需要立即对地下水资源实施永久持续利用的战略。据预测,2010年全国总需水量达7200亿立方米,比目前增加1000多亿立方米。为此,需要在2010年前增加供水能力近1200亿~1400亿立方米。可见水资源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将日益严重。特别是华北、山东、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市严重缺水,缺水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我国是个大陆国家,也是个海洋国家,我们海洋线总长32647千米,其中大陆岸线长18400千米,海洋岛屿岸线长14247千米。初步查明,我国近海区发现鱼类300多种;海底石油总面积约100多万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为100亿吨左右;海洋的各种能源约为4.6亿千瓦;可供养殖的滩涂有2000多万亩;海滨矿砂超过工业品位的矿床124个,探明储量约4.36亿吨。所以,海洋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不仅具有近期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有长远的战略价值。
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海洋产业年产值不过200多亿元,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左右,这对于海域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1/3的海洋国家来说很不相称。挪威海洋线仅3200多公里,仅及我国的1/10,但其海洋产业的产值却占国家总收入的80%以上,相比之下可见我国海洋开发的程度确实很低。目前,我国近海渔业已捕捞过度,主要经济鱼类明显衰退;外海捕捞尚有潜力,远洋捕捞尚未开始;可供养殖的滩涂面积只利用了14%,潜力尚大。我国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保护海洋环境、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成为今天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五、中国矿产资源危机
矿产资源(包括矿物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中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如前所述,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大国之一,新中国建立以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煤炭、水泥、钢、硫铁矿、10种有色金属以及原油产量已跃居世界第1位一5位,中国已成为世界少数几个矿产大国之一,矿业已成为全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以及政策和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中国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许多矿山后备资源不足或枯竭,未来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到2010年,45种矿产已探明有半数以上不能保证建设的需要,资源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一些能源基础性矿产、大宗支柱型矿产不能满足需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带来重大制约,到2020年后,45种矿产中大多数矿产将不能保证需要。(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浪费大。全国矿产开发综合回收率仅30%~50%,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强度过大,单位资源的效益大大低于发达国家。(3)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严重。据统计,中国因矿产采掘产生的废弃物每年约为6亿吨左右。由于固体废弃物乱堆滥放,造成压占、采空塌陷等损坏土地面积达2万平方千米,现每年仍以0.025万平方千米速度发展。这些废弃物严重地污染了地下水和地表水体。此外,由于地下水的过量抽取,导致了上海、北京、天津、西安等大城市地表的下沉。
目前,中国生产每吨钢的煤耗是日本的4倍,料耗比日本多53千克,油田总热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生产每度电耗煤比主要发达国家高1.25倍。每亿元国民收入能源综合利用率仅为25%,比欧洲平均低26%。中国耗能总量与日本相当,而国民生产总值只有日本的1/6。可见,中国每年利用的矿产、能源资源量虽然相当可观,但其效率却不高,其结果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当前,我国矿产开发利用中,因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及矿业采选工艺落后,生产能力低。如铁矿,设计矿山储量利用率一般只有60%,开采利用率32%~59%。矿石损失率20%~75%,即使能达到最好效率,最终综合回收率也只有22.1%。因此,影响了矿业生产的发展。
然而,更多的资源浪费是发生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譬如,我国目前每年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600多万吨废纸没有得到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回收率仅为20%,废旧橡胶回收率为31%。每年生产的60多亿支干电池,使用后几乎全部废弃,这相当于废弃7万~8万吨锌,10万多吨二氧化锰,1200多吨黄铜以及数量很大的铁皮和暖纸。据统计,“七五”期间,中国每年产生的废金属、废弃有机物等有4500万~5000万吨。据估计。中国煤炭的最终利用率只有10%~20%,铁矿的总利用率只有36.7%。有色金属资源的总利用率只有20%。可见,资源浪费惊人,已成为中国矿产能源资源利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如不改变,将加剧资源短缺局面,并使我国的宝贵资源白白流失。
六、中国生物资源危机
中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开始,至1998年底,共建立达到国际自然保护标准的自然保护区256处,占世界的2.46%,其中达到1至3级的66处,占世界的1.47%,面积达59.8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2%,接近世界平均比例。长白山、卧龙、神农架、西双版纳等12处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面积2.5平方千米。扎龙、向海、鸟岛等7处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面积5880平方千米。中国现有野生动物人工繁殖场227处。植物园110多个,51种保存的中国植物区系的种类已达13000多种,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已有80%被引种保存。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作物品种资源库,树种与作物种质资源圃25个,基因和细胞库多个,共保存种质35万份。
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草开荒及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破坏,原始森林每年减少0.5万平方千米。土地受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千米。(2)物种受威胁和灭绝严重。中国动植物种类中已有15%~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640个物种中,中国占156个。(3)遗传种质资源受威胁,正在缩小或消失,外来品种的引进和单纯追求高产,也使得许多古老、土著品遭受排挤而逐步减少甚至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