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资源经济学
3175900000044

第44章 中国淡水资源供需展望

一、中国淡水水产资源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水产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水域资源中,有众多的河流、湖泊、水库以及遍布各流域的池塘、泡沼等,加上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使中国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陆水域逐渐形成了以小水域集约经营与大水面养捕结合的渔业生产特点。在水产品种类资源中,既有传统的养殖、捕捞种类,又有培育驯化的优势新品种,水产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中国大部分地区与地球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热量与水分均较充足,特别是广大南方地区内陆水域,水面分布广,水热充裕,自古以来养殖业就较发达,是中国水产生产的集中区域。海南岛可以进行热带鱼养殖,有着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渔业生产近年来发展迅速,1999年水产品产量达412万吨。成为世界第一渔业产量大国。其中水产养殖产量达到2396万吨,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比重从1985年的44%提高到58%。我国渔业已实现了从捕捞向养殖发展的根本性转变。在水产品总量中,淡水水产品产量超过1500万吨,淡水水产品的产值超过1000亿元。而且包括淡水水产业在内的水产业是我国发展迅速的产业之一,尤其是大农业中发展最快的部门。淡水水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丰富我国人民的“菜篮子”、改善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中国淡水水产资源的特点

1.水域资源及分布特点。中国幅员辽阔,江河、湖泊众多,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淡水总面积为1759.38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各种类型水面分布广泛,其中河川占39%,湖泊占42%,水库占12%,池塘占7%。此外中国水田面积中约有30%可用于进行不同程度的稻鱼兼作,特别是一些质地较差的低产田,应用稻田养鱼还可改良土壤肥力,使稻鱼双收。

2.水产品种资源及特点。中国是鲤科等许多淡水鱼的发源地。鱼类有775种,其中纯淡水鱼种类有700种,含鲤科419种,占54.1%。主要养殖经济鱼类有鲢、鳙、草鱼、青鱼、鲮、鲤、鲫、团头鲂、鳊、三角鲂等。其中以鲫分布最广,自然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池塘及沟渠。其次是鲤鱼,分布也很广,北至黑龙江,南至珠江各江河、湖泊都有此鱼,在世界上遍及欧亚美等大洲。草鱼、青鱼、鲢、鳙分布于中国东北部、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江河中,但长江三峡以上仅有草鱼、青鱼。黑龙江未发现鳙鱼,而且封闭式湖泊和水库中也没有自然分布。鲮则仅分布于珠江水系、海南岛、云南的元江和澜沧江水系及福建省。团头鲂原产湖北省的中型湖泊和江西鄱阳湖,自1972年以来移至全国各地。银鲫分布于黑龙江水系、呼伦湖和新疆额尔齐斯河。鳊、三角鲂在中国的分布最广,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均有分布。三角鲂尤其产于东北地区(如镜泊湖)和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国各地渔区均有一些名特产品种,具有较广的发展前途。

3.中国内陆水域也有许多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荸荠、菰、莲、水芹、菱、席草、芦苇等。目前淡水养殖珍珠的优质蚌种主要是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前者产珠质量最佳,但生长速度较慢,广泛分布于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后者育珠质量稍次于前者,但生长速度较快,资源比前者丰富,更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和湖南等省,是河蚌育珠使用最多的一种类,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优势水产资源。

三、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因素与问题

尽管中国淡水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水产业的发展目前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较突出的问题是开发利用的不合理所造成的资源浪费、资源枯竭。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既有来自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的外部影响,又有系统内部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内哪一环节运转不灵,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使资源开发的过程受阻。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最终归结为生产过程和流通消费过程两个部分,这两个过程相互影响,构成了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线。

1.饲料生产成本高,水平低。就淡水生产的总趋势来看,养殖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今后产量的提高和潜力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养殖水平的提高。但淡水养殖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养殖成本上升,占到总产值的80%,物耗成本占总成本的80%,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饲料成本上升。

2.水域生态环境渐趋恶化。水环境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物理的,又有化学的和生物的影响。(1)江河建闸筑坝,隔断鱼类洄游通道,直接影响洄游鱼类繁殖及索饵育肥。(2)水质污染日益严重。随着工业大规模发展,工业“三废”特别是造纸工业的废水已经严重污染了附近河流,使天然水域水质恶化,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阻碍了水产资源的开发。况且由于鱼体聚积残毒,使食用鱼质量下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3)由于技术服务的片面性,使中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高密度养殖引起了一系列生态上的负效应,养殖水域富营养化普遍加剧,赤潮频繁发生.养殖空间动植物病害蔓延。主要经济种类资源衰退,鱼类资源结构小龄化。实践证明,目前对病害主要采取的药物控制措施,尽管有一定效果,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滥用药物已严重影响了养殖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配计,限制或破坏了养殖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开展增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优化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建立完整的中国水域生态学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是关系到中国水产业能否进一步腾飞的关键所在。

3.渔政管理较混乱。当前渔政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渔政手段、设施不够完善,还不足以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致使犯罪分子有恃无恐,甚至公开挑衅。对大中型水面采用偷、毒、电、炸等恶劣手段,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对小水面承包刚采取哄抢的方式,使承包者蒙受巨大损失;甚至伤害人身安全,渔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影响联产承包的顺利进行。(2)渔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地区间、部门间的利益冲突日益严重。比如一些大水面地跨几个行政区,分块承包显然不可能,联合管理又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如鱼种、饲料等的投入数量等,难以协调一致,从而使这些水面存在只捕不养、管理混乱、竭泽而渔的局面;渔政法规难以实施,制约了大水面的开发进程。

4.水产品加工特别是淡水鱼加工极为薄弱。近年来,中国水产业发展迅速。水产品产量逐年增长。与此同时,水产加工业却发展缓慢。水产加工业发展速度差距越来越大,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工产量占渔业总产量70%~80%的先进水平。目前淡水加工业仍处于雏形阶段,产品加工率很低。在加工水产品中,仍然是初级加工多。精加工和深加工少。冷冻品及盐干品等占到80%,且冷冻品中多为原料冻结,大块冻,大包装,而单冻、小包装较少。之所以产生以上局面是因为:加工技术较薄弱,新产品开发少;资金投入少,设备更新不及时。近年来,国家对水产业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养殖及海洋渔业,设有专项基金,而对水产加工业投放较少。不少加工企业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艺、设备和厂房,缺乏精加工、深加工手段,产品包装很简陋。不少加工品还是大包装、简包装,同一种产品包装单调,几年甚至几十年一个样,不适应国内外市场多变的需求。加工搞不好,不仅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肖费水平,影响水产品出口创汇,而且也制约了整个水产品生产过程。淡水增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淡水产品加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