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甘肃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3174900000048

第48章 企业信息化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必由之路(2)

我省大型企业集团和重点企业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9.6%,每百名技术人员拥有26.7台计算机,技术人员(含管理人员)会操作计算机的占技术人员(含管理人员)总数的62%。被调查企业应用CAD技术的占93.3%,50%的企业应用3D—CAD技术;应用CAM技术的占86.7%,但使用范围小。对CAPP、PDM、CIMS等集成化程度高的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天水长城开关厂在CAM、CAPP、FMS、PDM方面的应用在我省处于领先地位(见表5)。

二、我国先进企业及国际企业信息化状况及发展趋势

1.我国先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青岛海尔集团1992年已开始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到2000年已累计投资5000万元建成8个企业信息化项目,即:完成国际互联网应用、企业内部网应用项目;CAD、PDM产品设计信息化项目;CAM/CIMS集成制造系统MRPⅡ/ERP工程;OA办公自动化项目;电话服务/网上服务中心项目;信息公用平台;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共享工程;电子商务系统。

联想1998年开始启动ERP系统,2001年1月完成。联想ERP系统以财务管理为主,并包括供应链最基础的部分,如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等。通过ERP的建设,联想实现了支持多项业务,多地域的事先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的财务管理系统。联想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从call center建设起步,通过市场管理、主页服务支持、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管理等模块,实现了很多市场管理功能。联想的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以ERP系统为基础,通过与客户和代理端的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同供应商联系的采购商务网站的联通,并通过运输管理系统的有机集成,搭建起整个电子商务的核心部分。通过ERP系统、SCM系统、CRM系统的建立,联想电子商务系统2000年实现网上订单额达到24亿美元。

2.国际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大致分为四个层次:门户层、管理层、生产层、产品层。其发展趋势大致是:

(1)门户网络迅速发展。门户层包括对外互联网信息系统(Extranet)、对外供应链管理系统(SCR)、对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电子商务系统等。2000年,全球有4亿个因特网用户,1亿多台计算机进入互联网,可以交换数据的网络超过100万个。不仅是因特网和万维网,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近年来都保持着强有力的发展势头,电子数据交换和信息流也借助因特网的发展而得到很大的发展,它们都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按照IDC公司1997年9月的统计,1997年全球在因特网上进行的商务金额为100亿美元,到2001年,预计可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企业间电子商务占80%以上。

(2)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迅速扩大并向深度发展。管理层包括企业内部局域网(Intranet)、企业资源计划(ERP)、决策系统(OA)组成。企业内部资源计划信息系统包括财务、成本、人事、工资、资产、采购、库存、销售等。ERP由单项MIS、MRP、MRPⅡ向ERP、ERPⅡ、SCR、CRM等高级系统发展,由本地向国际化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发展,由封闭向开放的集成化系统方向发展。

(3)设计与生产向数据共享与集成化方向发展。生产层由设计信息系统与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系统组成。设计信息系统由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向三维CAD、工作站级CAD系统、PDM产品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发展。生产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由CAD/CAM向CAE、CAPP、FMS、CIMS等生产过程自动化集成系统方向发展。

工程设计自动化方面,美国的企业PDM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的成熟与普及为PDM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PDM技术成为实现并行设计及产品的无纸设计/制造的支撑技术。

在制造业方面,应用柔性制造单元(FMC)、分布式数控(DNC)、CIMS高度自动化信息集成技术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工控方向的必然趋势。

(4)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产品层次主要指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通信、传输、储存、处理技术及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和机械、冶金、石化等传统产业。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传统产品与电子信息产品的融合、新产品中大量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产品的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的计算机智能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利用网络环境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制造业不断向高技术含量和高产品附加值方向发展。信息产业的高渗透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提升是企业信息化在产品层上总的发展趋势。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除电子信息产业自身企业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外,在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技术、新型材料行业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先进电子信息技术。

三、我省信息化产业建设的有利因素

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在企业信息化领导组织、协调、指导、推广诸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不少企业领导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的领导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效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十五”企业信息化打下了基础。

2.我省设计信息化与生产过程信息化发展较快。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初步效果。

我省机械制造行业多数已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50%的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单项管理(如财务、销售、库管),10%的企业尝试FMS技术的应用,并开始应用CAPP、PDM、CIMS、MIS等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或作出应用计划。特别是天水长城开关厂在CAM、CAPP、FMS、PDM的应用方面在我省处于领先地位。中石化兰州分公司开始应用设计和加工自动化集成信息系统(CIMS)。我省大型集团企业和重点企业有50%以上的企业应用CAD、CAM技术。

3.我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建成开通了本地综合数字网、分组交换网、移动电话网、卫星通信网等,具备了国内外联网的技术环境,全省信息装备水平提高很快。这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4.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迅速发展,这是我省企业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和技术支撑。

我省集成电路、专用移动通信。弱场中继设备、计算机显示设备、PDP等离子显示设备在西部省区具有一定优势,且发展势头良好。

全省已有32户软件企业通过认定,100多项软件产品获准登记,已开发出一批用于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这些软件都达到较高水平,已经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传统产品与电子信息产品的融合进展较快,“九五”期间开发出一大批数控和数字化产品,“柔性”产品和生产线已经出现,生产过程控制和在线检测开始实施并取得效果。

6.加入WTO对我省企业信息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加入WTO有利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先进软件和信息化制造技术,这无疑会加速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我省自身会更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投入,加快企业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7.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会有力地推动我省企业信息化,尤其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会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这是我省企业信息化的历史机遇。

四、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1.思想观念与组织机制问题。

不少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化重视不够,把企业信息化当做单纯的技术问题对待,还没有形成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的氛围。我省尚未成立省级企业信息化办公室,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计算中心和CAD室,企业信息化组织普遍不健全,缺乏总体规划,造成软件系统繁多、各部门发展自成体系、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下。

2.企业门户网站数量少、质量差,维护不够。

网上调查显示,可用信息少,我省企业的上网情况与沿海省市相比差距很大。

3.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系统在我省应用刚刚开始。

我省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企业的初级信息化得以实施并逐步完善。应用于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工资管理、库房管理、存货管理等单项信息化管理开展普遍,但开始应用企业内部资源计划信息系统的企业较少。

4.实施企业办公自动化项目企业少,只有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和企业。

5.企业信息化资金短缺。

我省经济相对落后,企业自有资金少,实施企业信息化项目“心有余钱不足”,致使引进或购置软硬件水平不高,项目进展迟缓或无法实施,进一步拉大了我省与沿海企业信息化的差距。

6.企业信息化人才短缺,人才外流较为严重,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普及教育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

7.国内及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不够,软件产品在功能、质量上满足不了企业信息化要求,软件商与企业结合不够,后期服务和升级跟不上。

8.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应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如企业信息化项目立项,制定相应的法规和鼓励政策,项目实施中的协调、监督、检查等。

五、对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企业信息化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决不可认为企业信息化仅仅是技术问题。也不能认为联网上网使用计算机就是企业信息化。为保证我省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收到实效,必须实施“一把手工程”,省上成立以省经贸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甘肃省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各企业成立以厂长(经理)为组长的本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做到组织落实。

2.企业信息化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企业信息化与“三改一加强”相结合,与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既有技术问题,也有资金问题,然而最重要的是管理思想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在引进先进管理软件的同时,要注意从国情、省情和企业实际出发,消化吸收其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

3.推动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先进实用、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方针。

4.通过调研,我们建议我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1)产品开发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CAD、CAM、CAPP、MIS、FMS、CIMS、PDM等先进技术应用,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工艺水平、制造水平和质量水平,缩短试制周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场适应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2)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首先是引进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大力推广MRPⅡ、ERP、SCM、CRM、OA等先进管理工程,把财务管理电算化作为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向企业内部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链管理等延伸,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全过程所涉及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流的整合。

(3)大力推广电子商务。

(4)行业信息化建设重点。

电力行业:以省电力公司及下属厂、站、局为主体,以甘肃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为技术依托,实现厂、站、局管理一体化工程。全行业联网,全行业MIS实用验收。

有色冶金行业:酒钢内联网/外、联网完成骨干网建设,完成MIS各子系统及管控一体化工程,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开展电子商务。金川公司完成内联网及管控一体化工程,实施智能化过程控制和在线监测,建立有色金属行业数据交换平台,全面推行ERP,实现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以兰州铝厂、连城铝厂为主体,推行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ERP);建立铝电解厂现代集成过程控制系统(LD—CIPS);采用铝电解优化配比软件包、铝电解生产过程管理软件包、铝厂检验、计量仓储软件包、光电光谱仪嵌入式分析软件包以及铝电解计量检测网络与阳极糊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以稀土公司为主体,建立稀土萃取集散控制系统。

石化行业:以中石化兰州石化分公司为主体,实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三期工程,推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和电子商务。以金昌化工集团为主体,建立化肥生产DCS系统。

机械行业:全省大中型机械产品制造企业完善CAD/CAM,全面推行CAPP、CIMS、PDM和柔性制造系统;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数控产品改造升级,开发新一代数控产品和智能化产品。建立供应链系统和客户链系统。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全行业完善CAD/CAM,将CAD升级为3D/CAD,全面推行CAPP、CAE、FMS、PDM和EDA系统。实施企业资源计划,逐步建立供应链系统和客户链系统。

(5)加快我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将为我省企业信息化提供软硬件装备和服务,作为我省电子信息工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6)建立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重点突出,辐射带动全局。我们建议:

选择长风信息集团和兰新通信设备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开发、生产、管理、销售上实现信息化。

选择天水星火机床厂、天水锻压机床厂,重点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开发智能化产品,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销售上实现信息化。

选择天水长城开关厂、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进行设计生产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试点,完善推广CAD、CAM、EMS、PDM、CIMS等先进信息系统,重点在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销售上实现信息化。

以酒泉钢铁公司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实施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示范工程。

选择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天水永红器材厂,实施企业门户网站与电子商务工程。

(7)省上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支持引导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8)人才培养。要抓紧培养一批热心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人才。发挥我省高校优势,与企业合办培训班,同时加强在职职工培训,尽快建立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9)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省上要制定企业信息化的鼓励政策。

(10)省上有关部门对企业信息化要加强引导,搞好项目立项,对项目实施认真监督、检查和考核,全面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协调、服务、示范、推广工作。

(作者为甘肃省电子信息工业办公室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