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甘肃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3174900000037

第37章 对甘肃煤炭工业发展非煤产业的几点思考

刘 锋

工业强省,煤炭工业是一个重要方面。煤炭工业作为传统工业在发达国家早已通过企业兼并联合实现了大型化、集团化和高效化。而我国由于过去曾一度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众多生产者进入煤炭生产领域不但规模小,而且有50%以上采用原始的采掘方法,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安全生产存在严重问题。因此,在工业强省煤炭工业产业重组过程中,政府要协调、协助解决企业富余人员的安排,对不同地区、不同隶属关系的煤炭企业在扶持发展非煤产业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应该说煤炭工业发展非煤产业是加快小康建设的一条路子。煤与非煤并重,以抓好支柱项目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市场机制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抓住时机,加快发展非煤产业,努力培植煤矿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几十年来,我省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由于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一直走了一条靠国家投资煤矿建矿,产煤投入高、产出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特别是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中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比较严重。在供需虽然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仍受非国有煤矿的冲击和周边省区煤炭的大量涌入,煤炭仍然处于买方市场。对甘肃而言,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全省的煤炭产量的约50%以上是地县煤矿和乡镇、个体煤矿的产量,这个比例造成了煤炭宏观调控能力薄弱,小矿威胁大矿的矛盾突出,乱采滥挖禁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了货款回收难度大,资金周转困难,增支因素过多。加之部分矿区资源枯竭,无接续矿井替代,非煤速度发展缓慢,步履艰难。观念认识上,仍然停留在狭隘的多种经营,安置富余人员的层次上,还没有转变到煤与非煤并重上。

以上矛盾和问题造成了国有重点煤矿现在仍然在吃国家的亏损补贴和省营煤矿大面积亏损或破产。可以讲,甘肃煤炭工业非煤产业的滞后,必然导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速度的滞后,新纹矿务局、淄博矿务局、枣庄局、兖州矿业集团公司等单位成功的实践已经证明煤与非煤并重多元开发、综合发展是煤炭行业扭亏增盈的有效途径。因此,煤炭工业必须把发展非煤产业作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扭亏增盈的头等大事和战略措施来抓。

一、在提法上应提“非煤产业”

非煤产业的提法比多种经营的提法其内涵更为丰富,更为宽广,实质上我们通常说的多种经营第三产业,就包含了非煤产业的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提要求提号召,多种经营的提法容易把人们的思路限定在附带附加的思维模式里,容易把我们的思路和着眼点限定在福利安置型的小规模、低水平、简单化低层次的套路上,容易使人们把多种经营理解为工作上的权宜之计。

在全面调整产业结构、非煤产业大发展的今天,继续提多种经营很不适应,概念的模糊,有可能带来思路上的偏差,导致重视强度的降低。因此,要真正使非煤产业成为煤炭行业的经济增长点,就要从提法上明确概念。

二、在思想观念上要坚定地明确非煤产业是煤炭行业扭亏增盈的有效措施

加大原煤生产人员的分流力度,妥善安置富余人员,要靠非煤产业,而发展非煤产业绝不是纯粹的福利,发展非煤产业项目的目的就是建成后要出效益,要成为煤炭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来加快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不是因为煤矿困难了才搞非煤产业,而是为了真正让煤矿优势互补,相互带动综合发展。让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多出效益,才搞非煤产业。只有把我们的认识水平提到这个高度,才能引起重视,转变观念,更新发展思想,才能把发展非煤产业切实提到企业发展重要战略位置上,才能珍惜国家给煤矿发展非煤产业创造的良好条件,变副业为主业的整体发展思想。有条件的矿区实行煤电同步建设。加之目前国家宏观要求,凡是生产能力过剩、运输能力不配套的地区,不能上新项目,不能扩大生产能力。这样我们进一步发展,就要靠非煤产业的发展来壮大自己。

三、统筹规划,确定非煤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省煤炭工业不但要规划煤矿生产建设,还要规划非煤产业。要确定我省非煤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我省煤炭工业发展非煤产业到底发展哪些产业?怎样实现非煤产业工程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做大量工作的。从实际分析,我认为我省非煤产业要在电力、建材、综合利用矿业化工等方面着手,产业方面不宜过多。正确处理质量扩张与数量扩张的关系,就在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突破,特别是在电力建设上要迈开步伐,实行输煤与输电结合,加大煤炭产业的转化比重,加快煤电转化,这也是我省工农业生产的需要。我省目前电力还是紧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生产,如果我省煤炭工业在发展非煤产业中紧紧抓住这个龙头发展几个电力项目,煤电互动,既可尽快缓解我省电力紧张的局面,又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建材行业与煤炭行业相关,并且我省煤炭行业内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开发项目。例如:水泥厂、建陶厂等,要讲究建设速度,能搞多快就多快,要讲究规模,既要讲究规模效益,又要讲究效益规模。在这方面要搞成一或两个有规模的就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煤化工在我省已有起步,在这方面特别是近年来有些多年停留在设想或试验阶段的煤化工项目已经放大到中试和规模生产。这将为煤炭行业综合利用发展非煤产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张掖地区东水泉煤矿近几年与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以煤矸石为原料,开发了铝盐系列产品,曾先后开发并投入生产的有建筑陶瓷、焦宝石、制备煤油催化剂所用的精制高岭土、硫酸铝等十余种产品。是全国第一家用煤矸石生粉加压工艺生产硫酸铝的企业,产品质量优于部颁标准,作为母体项目,已规模生产成功,不仅开辟了一条用煤矸石生产化工产品的新途径,而且为后续项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准备开发的有氢氧化铝、碱式氯化铝、高效净水剂、白灰黑和氧化铝等产品。由于该矿非煤项目逐步增多、规模逐步增大,1996年12月国家经贸委在昆明召开的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会上被评为“全国资源利用先进单位”。

像这样从煤矿中分设出来的非煤项目,我们煤炭行业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这将对非煤产业的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是二个突破。

四、抓住机遇,切实提到并重的地位齐抓共管

现在国家为了扶持非煤产业的发展,给予了一系列政策,发展“三产”贴息贷款,应该认识到,这就是机遇。但从我省情况看,非煤产业项目开发工作落后,项目的前期调研考查、论证不扎实,没有形成势头,致使一些单位给了钱苦于没有好的项目,失去好的机遇。煤与非煤产业并重,真正从领导力量、组织保证、人才、资金、技术、科研等方面摆到并重的位置。例如:我们省的煤研所、开发院,也要加大这方面研究、开发的力度,不但要研究采煤,也要研究综合利用,研究与煤相关的产业。一个地县矿能够几年致力于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并且能够形成工业化生产,我们更应加强研究。如果把发展非煤产业只是一般性号召或者作为副业去抓,势必要失去后续发展的机遇。因此要切实把非煤产业提到与煤并重的地位齐抓共管。

五、要加强横向联系

发展非煤产业对煤炭行业来讲,面临许多新课题、新问题,面对许多新行业、新工艺、新技术。要发展非煤产业,这就需要加大横向联系。一是要联系煤炭加工、转化,利用有关的行业部门和企业。例如:焦化、发电等,就需要联系电力、冶金、建材、石化等行业部门,通过加大联系沟通,掌握信息,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实际这些相关行业的有些企业也就是因为煤炭问题而陷入困难,如果横向联合,很可能使我们的非煤产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例如:山丹焦化厂是我省大型炼焦企业,可是就是由于煤质和供应问题,不能开炉或不能满负荷大规模生产,使企业长期陷入困境。这些情况在发展非煤产业中很有必要对此类情况进行认真地调研和联系。二是要与综合利用加工企业横向联系,在集中资金、技术形成规模生产上进行突破。从理论上讲煤炭的综合利用项目很多,但大多数停留在试验阶段,有些甚至是展望。目前比较实际的就是瞄准已经开展工业性生产的煤化工项目和一些已经试验成功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项目,围绕已经见效的煤化工项目,集中科研、资金、技术、人才放大项目,使之成为气候,形成规模。

六、以煤为优势,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多元化

发展非煤产业碰到的首要问题是资金问题,现在国家还有贴息贷款,但是单靠国家的贴息贷款还是不够的,更不能给贴息贷款就干,不给就不干。因此在资金的筹措上,除了积极争取国家的贴息贷款外,要以煤为优势,相互依托,多渠道筹措资金。要敢于举债,大胆引进使用外资,积极申请开发银行的贷息贷款。项目批准立项后,也可以对外招商引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也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或改组为股份公司,对已经考查论证的大型项目还可以依托原煤生产和矿务局具有的集团性优势发放债券。因为我们发展非煤产业绝不是单纯的、安置型的,项目建设不是目的,目的是建成后要出效益。煤与非煤两翼齐飞,煤炭工业就有后劲,就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就会促使“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就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走出一条路子。

(作者为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兰州监察办事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