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伦
甘肃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工业强省”的战略。这为甘肃电力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力的发展将为“工业强省”战略提供必要的能源保证。电力是基础工业,属技术密集型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甘肃电力工业依靠科技进步,为甘肃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做出了一定贡献。随着甘肃电力事业的发展,大容量、大机组、高电压、高参数的电网不断建设,高自动化和系统稳定已成为电力工业的基本保证。为了提供可靠和安全的电力资源,实现“工业强省”战略,促进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电力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事实证明,电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电力发展的支柱,电源、电网建设是电力发展的基础。
一、甘肃电力是甘肃工业化的可靠能源保证
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电力是能源的最主要品种之一,现代工业中的冶金、制造、国防、电子、轻工、建筑、材料等,农业工程中的灌溉、农产品加工等,绝对离不开洁净的电能。甘肃的工业发展也将依靠电力能源。据统计,甘肃的工业用电量约占全部用电量的67.9%,农业用电量约占6.1%。居民用电量约占5.0%,趸售用电量约占16.9%。由此可_见,甘肃工业生产对电力的依靠程度。
二、电力科技进步是甘肃电力发展的一大支柱
甘肃省电力公司的科技工作在重大技改工程、火电厂污染治理、信息化建设、生产与经营中的难题攻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等领域起到了支柱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比如:
靖远电厂一期4×200MW机组的出力由160MW提高到200MW。采用的是自主开发的专有技术“燃用易结渣烟煤,高热负荷炉膛内组织双区燃烧过程”,对锅炉的燃烧系统进行了改造。总增容160Mw的巨大效益,几乎相当于一个兰州第二热电厂,但平均造价只有300元/千瓦,远低于火电机组平均造价。
自主开发的火电厂烟气脱硫脱氮技术在西固电厂一台50MW机组和靖远电厂一台20万千瓦机组先后进行了应用,脱硫效率达到70%,脱氮率50%,造价低于200元/千瓦,运行成本为600元/吨二氧化硫,基本上没有新占地。达到火电厂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要求。该项技术将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
刘家峡水电厂5台机组因先天缺陷较多,运行年久,泥沙磨损严重,设备老化严重,我们采用了多项国内外新技术,对5台机进行更新改造,净增容量19万千瓦,相当于又建设了一座八盘峡水电厂,而造价只有3000元/千瓦,远低于水电机组基建造价。这是国内首次对大型水电机组进行的增容改造,掌握了技术、培养了人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刘家峡泄水道进水口封堵技术创造了国内大坝深水浮体闸门封堵的奇迹,为修复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施工条件。经国电公司组织鉴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公司于2001年投入科技经费1370万元建设了公司信息广域网,为开展广域网上的应用建设了通讯平台,开发了基于广域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全公司范围25家单位实现了网上办公,公司本部文件处理速度提高了3倍,本部与基层单位之间文件传递速度提高了12倍,节约了办公费用。这项工作在甘肃省处于领先水平。
供电单位电力设备实施状态维修。公司把实施状态维修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对外停电时间的一项有效手段。四大供电局首先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状态维修工作并取得了成功范例。全公司绝缘事故率由1994年0.28(次/每台·年)下降到2001年的0.027(次/每台·年),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预试周期由1989年的每年一次改为现在的每三年至五年一次,1999—2001年减少预试工作量30%以上。
液压牵引、张力机开发应用。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针对330千伏输电线路架线用牵引和张力机国产设备性能差、进口设备价格贵的现状,自主开发了330千伏液压牵张设备。完全可替代进口产品,而价格只有国外产品的一半。针对三峡送出工程的需求,又研制了大截面导线牵张设备,可展放截面积为720m㎡的导线,同时也可用于750千伏线路架设中。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可替代同类进口设备。截至2002年,共售出牵引、张力机76台,实现产值5460万元。这是一个从自主研发到产品占领国内市场、实现产业化的成功范例。
可控串补技术应用研究。公司计划在220千伏碧成线加装国产化可控串联补偿装置,以提高碧成线的输送功率30%以上,近乎于增加一条高压输电线路,解决陇南地区电力向甘肃主网送电的线路卡脖子和电压越限等问题。我公司正在申请将此项目列入国家国产化重大示范工程。
750千伏高海拔实验基地建设。针对国家即将建设750千伏输变电工程,2001年,我公司不失时机地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在兰州建设750千伏高海拔试验基地的设想,达到为750千伏设备的现场交接和投运后的安全运行创造试验条件。
研发330千伏紧凑型输电线路技术。我公司正在组织研发330千伏紧凑型输电线路技术,以提高线路输送功率,减少线路走廊用地,降低电磁污染。
设备带电清扫机器人的研制。我公司正在组织开发220~330千伏变电设备带电清扫机器人,以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工人劳动风险和强度,2002年申报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三、立足促进城镇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电网建设步伐
“十五”期间,按照“河西加强、陇南补充、中部完善”的思路,重点发展省内330千伏电网,着力改善甘肃电网骨干网架结构薄弱的状况。重点实施330千伏河西二回线工程、成天送变电工程、临洮送变电工程和张家台送变电工程等,解决河西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和陇南、甘南、临夏等边远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供电问题。进一步完善110千伏电网建设,“十五”末,基本上做到一县一个110千伏变电所,各地区110千伏电网内能够互通互供,城市、城镇以及重要负荷实现双电源供电。目前,已经按照此规划,积极实施城农网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拉动了我省钢铁、水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累计投资35.26亿元,现已完成了兰州、白银、天水、金昌、张掖、嘉峪关、武威、酒泉、定西、平凉、西峰、同谷等12个城市的电网项目。新建、改造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7座,新增变电容量1552兆伏安,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1101千米,6千伏和10千伏线路1758千米;淘汰高耗能变压器1160台,容量为368.6兆伏安;完成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28万户;进一步完善了调度、通讯自动化系统。促进了大中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小城镇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电气化”水平,为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做出了贡献。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分两期进行。一期农网改造累计完成工程投资48亿元,现已全面竣工,共完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59项,新增容量74万千伏安,新建、改造110千伏送电线路855千米;35千伏变电站324座,新增容量56.1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5114千米。实现了全省乡乡通电,促进了农村用电状况的改善,降低了电价,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1.3亿元。二期农网改造投资41亿元,现已全面开工。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将为实现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四、满足“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需要。加快电源发展
按照“积极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研究和建设”的原则,重点保证全省新增用电的要求,着力解决电源布点地区不平衡的问题。发展目标是2005年全省装机达到870万千瓦。重点项目主要有:已经开工的平凉发电公司3#、4#共计60万千瓦、小峡电站11.5万千瓦,即将建设的大唐连城发电公司60万千瓦,张掖电厂30万千瓦,还有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兰州燃气电厂60万千瓦。这些项目将从2004年起逐步投产,为甘肃强劲增长的工业经济提供充足的动力。
五、建立并完善技术服务支持系统
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在这方面,我公司建立了甘肃电力科技园,它将成为电力科技成果和科技型企业的孵化器。科技园于2001年10月25日挂牌,以甘肃电力市场和开发区优惠政策为基础,引入清华同方、四方华能等省外企业或与我公司所属单位共同组建新公司或入住科技园,科技园内已有19家公司。目前,科技园硬件设施初具规模,占地55亩,有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科技园以电力环保和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方向,在园内实行新型的用人和劳动关系,按照小园区大社会,开放式办园,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管理,是甘肃省惟一的一个专业型科技园,正在申请甘肃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认定。科技园针对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执行环保折扣电价和国家加大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和监测力度的形势,正在争取省环保局授权,成为厂网分开后全省统一的火电厂主要污染物在线连续监测网络的规划、建设和技术服务机构。
我公司以自主开发的LDR双区燃烧技术为基础,由省公司和靖远电厂出资成立了甘肃电力燃烧工程技术中心。燃烧中心同时是经过甘肃省科技厅批准的甘肃省首批成立的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一,专门从事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首先,燃烧中心承担了靖远电厂4台200Mw机组达产改造的任务,负责提供锅炉燃烧系统改造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设备。这一工作受到了国电公司和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其次,针对当前火电厂脱硫要求,燃烧中心开发了适合老电厂改造的脱硫技术,并正在西固电厂一台50MW机组和靖远电厂一台200Mw机组的脱硫工程中应用。目前,燃烧中心和国电龙源环保公司共同组建了新的环保公司,以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燃烧中心从1997年成立到2001年,资产由100万元快速增值到3000余万元,被甘肃省科技厅评价为运作最好的工程技术中心,受到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省长多次到燃烧中心视察指导工作。
科技创新机制建设。在这方面,我公司主要建立了专业技术带头人制度、科技重奖、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和加大科技投入。
我公司从1996年开始建立了省公司和基层单位两级专业技术带头人制度。目前公司共有两级专业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专业技术带头人400余名。对公司级专业技术带头人每月补贴200元,在工作和生活待遇上按副处级对待;对基层级专业技术带头人每月补贴100元,按副科级对待。我公司要求并保障专业技术带头人在技术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要求并保障他们带头承担科技项目。
我公司除去有每年一度的科技进步奖以外,建立了公司重大科技成果奖,每5年评选一次,奖金是3.6万元/项。另外,建立了公司科技功臣奖和特殊贡献奖,以奖励在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有杰出贡献者,每两年评一次。科技功臣奖奖励税后15万元,其中本人奖励10万元,另加20万元科研费用,课题组成员奖励5万元。特殊贡献奖奖励税后10万元。2001年评出并奖励了1位科技功臣和4项重大科技成果。
2002年初制定了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对公司内科技成果转化在组织方式、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权益归属、奖励原则方面做出了规定。例如,规定应从成果转让所取得的税后净收入中提取不少于20%的份额奖励有关人员,应从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税后净利润中连续5年提取不少于10%的部分奖励做出贡献的人员。
科技经费投入。“九五”期间,我公司科技经费投入年均3000万元,年均占公司销售收入的0.57%。
六、发展电力、提供可靠电力的实施措施
省电力公司非常重视,在全面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审视企业现状的基础上,确立了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做贡献的基本思路,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电东送”的重要机遇,围绕“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把发展作为公司的第一要务,实施结构调整,加快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以进入“双十工程”为契机,做大做强甘肃电力.全面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电力发展支持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壮大公司实力。目前,已提出实施措施,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一是狠抓安全生产,实现了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基本目标,为公司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安全基础;二是大力开拓省内外市场,实施“以电代煤”工程,强化经营过程控制与管理,逐步加强了运营管理,拓宽了用电市场;三是结合企业创一流工作和标准化建设,通过开展党支部建设年、班组建设年和继电保护建设年“三个建设年活动”,有效强化了企业的基础管理;四是积极推进科技进步,自主研发的330千伏紧凑型输电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洁净燃烧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取得了进展和应用;五是通过开展多种产业清理整顿,促进了多种产业的发展。
1—8月份,公司全资和控股电厂完成发电量13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57%。实现售电量176.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1%,其中省内售电量171.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1%;向省外售电5.33亿千瓦时。公司实现综合收入60.21亿元,实现综合利税45694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8337万元增加7375万元,增幅达19.19%,公司实力有所增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工业强省”战略实施做出了应有贡献。按照“双十工程”要求,省电力公司要发挥支柱板块优势,为此,我们决心实现从昔日垄断经营到今日服务经营转变,从生产导向型企业向市场导向型企业转变,从以供定销向以销定供转变,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动甘肃电力跨越式发展。
第一,实施八项战略,实现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