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甘肃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3174900000016

第16章 技术进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2)

为了加快科技开发和产业布局的重大调整,公司计划在兰州建设“金川兰州科技园”。公司在依托自身资源扩大有色金属、无机化工等初级产品产量、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通过同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有色企业的广泛合作,充分发挥公司技术、装备、人才的优势和兰州中心城市的优势,进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通过努力,把“金川兰州科技园”建设成为有色金属粉体材料、压力加工材料、高纯金属材料、储氢合金材料生产中心,世界知名的镍钴新材料研究中心和有色金属高素质人才培训基地,从而推动省内有色金属行业的产业升级。用10~20年的时间,在兰州再造一个科技型的“新金川”,为把甘肃建成有色新材料基地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营造技术创新机制,奠定技术进步的基础

围绕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及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公司建立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

高度重视技术中心的建设。公司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是一个集采选冶化工程研究、有色新材料研发、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研究和工程设计为一体的技术创新机构,其排位由2000年第263位已上升到2001年的第175位,在有色系统位居第五。公司将镍钴研究设计院作为新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基地,进行了电解镍粉、超细镍粉、超细钴粉、镍钴氧化物粉末及贵金属粉末的研制开发,建成了超细镍粉、超细钴粉、电子级氧化亚镍、四氧化三钴的中试生产线。2000年粉体材料的产值还为零,2001年粉体材料的产值就达到500万元,2002年预计完成1500万元,为金川公司新产品的产业化打下了基础。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是关键因素。为此,公司加大科技管理体系的创新力度,以体制创新留住人,以机制创新激励人,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充分发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技术进步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机制创新方面,认真总结项目(课题)负责人制、科技进步奖励制度和学科带头人制的经验,完善技术开发课题的管理制度,大胆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技术开发课题招投标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科研工作竞争、激励机制。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原有镍钻研究设计院技术力量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信息中心、自动化研究所、设备研究所、选矿研究所等具有专业特长的研发机构,使公司的技术创新从建制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断加强对外技术合作。公司同中国科学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工业大学、西北矿冶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中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20多家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协作关系。与日本住友公司、芬兰奥托昆普公司、澳大利亚西部矿业公司、HATCH公司、CVMR公司、泰坦资源公司和加拿大因科公司等国际公司建立了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具有良好的外部技术支持。目前,公司已与澳大利亚一公司合作,正在进行利用生物堆浸技术回收低品位镍矿石的工业化试验,如果该技术能推广应用,就可以在处理低品位硫化铜镍矿上获得突破,从而大大提高公司自有资源和西部镍资源的利用率。

由于坚持技术进步,公司逐步掌握和形成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如在矿岩破碎、高地应力条件下大规模机械化坑采技术、提镍选矿回收技术、高氧化镁铜镍精矿闪速熔炼技术、高镍铜精矿自热熔炼——电解技术、高品质电解镍生产控制技术、镍精矿加压酸浸技术、不溶阳极电积钴技术、羰基镍技术、从低品位原料提取和制备高纯铂族贵金属技术等。目前,公司的综合技术实力已居世界同行业的前三位。

技术进步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生产发展。2000年,公司产镍4.6万吨、产铜2.57万吨,实现不含税销售收入34.45亿元,利税8.45亿元,其中利润2.8亿元;2001年,公司生产镍产品4.8万吨、铜产品4.9万吨、钴产品850吨,实现不含税销售收入37.3亿元,实现利税8.1亿元,其中利润2.7亿元。2002年,公司预计生产镍产品5.4万吨、铜产品6万吨、钴产品1200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8.5亿元,其中利润3.2亿元。

五、坚持技术进步。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的世纪,为了坚决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建设有色新材料基地和“工业强省”的战略部署,应对我国加入WTO后公司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增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公司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级部门的支持下,制定了“十五”发展目标。“十五”期间,公司本着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宗旨,把“镍的文章做深,铜的文章做大,钴的文章做强,稀有贵金属的文章做精,无机化工的文章做活”,使镍、铜、钴、铂族金属和无机化工产品年产量分别达到6万吨、12万吨、2000吨、1500公斤和6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利税达到10亿元以上,利润达到4亿元以上,把公司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有色金属及无机化工特大型联合企业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镍钴铂族金属技术中心。

2002年,公司明确提出要提前两年实现“十五”发展目标,提前编制“十一五”发展计划。“十一五”期间,继续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做好镍、铜、钴、贵金属和无机化工产品五篇文章,使有色金属总产量达到35万吨以上,主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使公司成为国际知名的有色金属大型企业集团。

为此,公司将采取切实措施,依靠技术进步,确保“十五”计划和“十一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加快实施重点技术改造,提升主流程的工艺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公司计划投资35亿元左右,重点实施闪速炉节能降耗综合技术改造、矿山改扩建工程、镍精炼流程节能降耗综合技术改造、铜冶炼系统技术改造及羰基镍等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技术改造,使采选冶主流程的工艺技术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金川的国际化经营和跨越式发展。

依靠技术进步,加快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为了加快技术创新,公司将重点开展利用金川成矿理论进行深部和外围找矿技术,低品位铜镍矿的生物冶金技术,镍精矿加压浸出溶液萃取新工艺的流程选择、萃取剂选择及相关条件试验,羰基镍工程及羰基镍系列产品开发,高纯金属产品的研究开发等技术开发项目,逐步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

在增产铜、镍、钴等产品的同时,充分利用公司现有存量资产及资源、技术优势,加快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延伸产品,形成镍、铜、钴及稀有贵金属初级产品、有色金属精细化工产品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三大系列产品,使新产品金属量占总金属量的10%以上。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公司拥有一批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有自己独特技术的新产品,从而确保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

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为此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把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当做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抓紧抓好。要以培养优秀拔尖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年轻创新型人才为重点,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密切合作,采取办研究生班、短期进修、定向培养、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一大批具有管理创新能力的管理者队伍、核心技术开发能力的专业技术队伍和技能精湛的生产技术工为主的高素质队伍,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进步一定要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工业强省”,关键要坚持技术进步。多年来,金川公司依靠技术进步,生产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同兄弟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精神,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更加有效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对技术进步的投入,切实改变目前公司高科技产品品种不多、规模不大的局面,为甘肃“工业强省”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选自《甘肃省2002年学术年会大会特邀报告汇编》

(作者为金川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