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
3174200000025

第25章 垂头顿足空叹气,不如充实自己争才气(5)

有人说工作实在是很辛苦,但当你全神贯注于自己喜欢的工作时,你会感到那是在享受,而不是在受苦。如果能够对工作保持热忱的态度,能够微笑面对自己从事的一切,那工作和休闲还有什么区别呢?爱迪生整天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工作,有人问他天天这样工作累不累,谁知他颇为惊讶地说:“我这辈子一天都没有工作过!”布洛斯说:“做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就会快乐。一个人如果有一份投合兴趣的工作,有可以让他全心投入的职业,他生命中的力量便可找到充分的出口发挥作用。这样的人是幸福的。”

兴趣不仅可以让人感到工作的快乐,减轻疲惫感,兴趣也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器。人生的快乐莫过于在工作上取得成就,而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上取得成就。当一个人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付出,而不顾一切时,他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没有听说过一个人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的。正如华特·迪斯尼所说:“一个人除非做自己喜欢的事,否则就很难有所成就,要想快乐也就更难。”

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特别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可能就是“机会女神”的藏身所在。

列宁曾经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小事情往往具有大价值,往往能让人成就一番事业,如果对小事情不屑一顾,没有一点自己的小爱好,那么在碰到大事情又怎能应付得了呢?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在美国长岛,有一位名叫莱伯曼的百岁老人,他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老人看上去最多不超过80岁。据老人讲,他根本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大年纪,因为在他80岁的时候,曾对生命失去了兴趣,以为自己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那时他健康状况很差,看上去像是真的要不行了。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绘画结缘,从此,他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青春。

莱伯曼是在一家老年人俱乐部里和绘画结下缘分的。那时,老人常到城里的俱乐部去下棋,以此消磨时间。一天,女办事员告诉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体不适,不能前来作陪。看到老人的失望神情,这位热情的办事员就建议他到画室去转一转,还可以试画几下。

“您说什么,让我作画?”老人好奇地问道,“我从来没摸过画笔。”

“那不要紧,试试看嘛!说不定你会觉得很有意思呢!”

在女办事员的坚持下,莱伯曼到了画室,平生第一次摆弄起画笔和颜料,但他很快就入迷了,周围的人也都认为他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画家。

81岁那年,老人开始去听绘画课,开始学习绘画知识。从此,老人感到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精神一天天好了起来。

1997年,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陈列馆专门为莱伯曼举办了一次画展。此时,已年过百岁的莱伯曼笔直地站在入口处,笑容满面,迎接参加开幕式的来宾,许多有名的收藏家、评论家和新闻记者都慕名而来。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活力赢得了许多观众的赞赏。

老人在展后接受采访时意兴盎然地说:“我不说我有101岁的年纪,而是说有101年的成熟。我要借此机会向那些自认为上了年纪的人表明,这不是生活暮年,不要总去想还能活到哪年,而要想还能做什么,着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这才是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的秘诀就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

(续上)

喜欢做的事,能够让自己充满热情,使自己更加充实,增进整体生命的品质。只有饱含热情、心情愉快地工作,才不会有疲惫感。

脚踏实地在先,成功不“突然”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掌握着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可他却在古巴丛林茂密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联络。然而,美国总统又要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一个叫罗文的人被带到了总统面前,送信的任务就交给了这名年轻人。

一路上,罗文在牙买加遭到过西班牙士兵的拦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过古巴海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巴亚莫河畔的瑞奥布伊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而罗文则被奉为英雄。

这就是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6名的《致加西亚的信》。

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罗文所做的事情一点也不需要高超的技巧,他只是按部就班地前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步一个脚印”。这看起来很简单,他只是奉行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然后就去做,也就是说,那只是他的一件普通的工作。

也许你会说,我每天也在重复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不就是踏实吗?确实,每个人都会做却又不屑于做的事情,它们贯穿于每天的工作,甚至你完成了这样的一个行为,自己都不记得。比如,你每天都会把文件送到上级手里,你会记得你是用怎样的动作送过去的吗?这也正像全世界都谈论“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一样,“踏实”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可是你真正做到了新涵义的“踏实”了吗?

20世纪50年代,有一位女游泳选手,她发誓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为了达成这目标,她不断地练习,不断地为这历史性的一刻作准备。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女选手充满自信地昂首阔步,然后在众多媒体记者的注视下,满怀信心地跃入大海中,朝对岸英国的方向前进。

旅程刚开始时,天气非常好,女选手很愉快地向目标挺进。但是随着越来越接近英国对岸,海上起了浓雾,而且越来越浓,几乎已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女选手处在茫茫大海中,完全失去了方向感,她不晓得到底还有多远才能上岸。

她越游越心虚,越来越筋疲力尽。最后她终于宣布放弃了。当救生艇将她救起时,她才发现只要再游一百多米就到岸了。众人都为她惋惜,距离成功就那么近了。

她对着众多的媒体说:“不是我为自己找借口,如果我知道距离目标只剩一百多米,我一定可以坚持到底,完成目标的。”

是的,也许她再坚持一点点就取得成功了,但就是差这么一步,成功和失败就有了区别。人们经常会停滞在离成功还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但是那个地方依然叫做失败。

也许你会对你的工作现状不满,也许你会对一个未完成的计划没有信心,也许你会对你迟迟没有被提拔而心怀芥蒂……这时,也许你会选择愤怒地离开,貌似潇洒地放弃。但是,你同时会失去很多你即将得到的东西。不如再坚持一下,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再看这样一个实验:给你一张足够大的纸,你所要做的是重复地对折,不停地对折。我的问题就是,当你把这张纸对折了51次的时候,所达到的厚度有多少?一个冰箱那么厚或者两层楼那么厚,这大概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吧。然而通过计算机的计算,这个厚度竟接近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没错,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动作,是不是让你感觉好似一个奇迹?为什么看似毫无分别的重复,会有这样惊人的结果呢?换句话说,这种貌似“突然”的成功,根基何在?

就像折纸一样,最后达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厚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踏实”地去做。而且后一次所达到的厚度与前一次是分不开的,环环相扣的“踏实”可以达到分散几次望尘莫及的效果。

也就是说,“突然”的成功大多来自这些前进量微小而又不间断的“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做事并不等于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韧性而不失目标,时刻在前进,哪怕每一次仅仅是延长很短的、不为人所瞩目的距离。

修炼,无时不在

在很久以前,某位学子不远千里四处访师求学,为的是能学到真才实学,可让他感到苦恼的是,他学到的知识越多,却越觉得自己无知和浅薄。有一次,他遇到一位高僧,便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并请求高僧想一个办法让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高僧听完了他所诉说的苦恼后,静静地想了一会,然后慢慢地问道:“你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识还是求智慧?”那位学子听后大为惊诧,不解地问道:“求知识和求智慧有什么不同吗?”那位高僧听了笑道:“这两者当然有所不同了,求知识是求之于外,当你对外在世界了解得越广,了解得越深,你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越难,这样你自然会感到学到的越多就越无知和浅薄。而求智慧则不然,求智慧是求之于内,当你对自己的内在世界了解得越多和越深时,你的心智就越圆融无缺,你就会感到一种来自内在的智性,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了。”

学子听后还是不明白,继续问道:“大师的话我还是不明白,请您讲得更简单一点好吗?”高僧就打了一个比喻:“有两个人要上山去打柴,一个早早地就出发了,来到山上后却发现自己忘记磨砍柴刀,只好用钝刀劈柴。另一个人则没有急于上山,而是先在家磨快刀后才上山,你说这两个人谁打的柴更多呢?”学子听后恍然大悟,对高僧说:“大师的意思是,我就是那个只顾砍柴忘记磨刀的人吧!”

高僧笑而不答。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认为学习知识和学习智慧是同一回事,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为知识和智慧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智慧,同样一个有很高智慧的人也不一定有很广博的知识。

现代人即使是一个中学生从知识拥有量上来说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牛顿,但是你能就此说他们的智慧比孔子、牛顿还高吗?显然不能。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要重要得多。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想在这个高智能的时代生存,就必须首先提高我们的脑力。那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自己更富有智慧。

一名徒弟跟着一位名师学习技艺,几年之后,徒弟觉得自己的技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足以自立门户,因此收拾好行囊,准备和大师辞别。

大师得知了他的情况后问道:“你确定你已经学成了,不需要更上一层了吗?”

徒弟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我这里已经装满了,再也装不下了。”

“喔,是吗?”大师随即拿出一只大碗放在桌上,命徒弟把这只碗装满石头,直到石头在碗中层层堆出一座小山后,大师问徒弟:“你觉得这只碗装满了吗?”

“满了。”徒弟很快地回答。

大师于是从屋外抓起一把沙子,倒入石头的缝隙里,然后再问一次:“那么现在呢,满了吗?”

徒弟考虑了一会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满了。”

大师再取了案头上的香灰,倒入那看似再也装不下的碗中,看了看徒弟,然后轻声问:“你觉得它真的满了吗?”

“真的满了。”徒弟回答道。

大师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拿起了桌上的茶壶,慢慢地把茶水倒入碗中,而水竟然一滴也没有溢出来。

徒弟看到这里,总算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赶紧跪地认错,诚心诚意地请求大师再次收自己为徒。

学无止境,生有涯而知无涯。学习是没有尽头的,除非是你自己局限自己。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说:“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虚,所以空心的禾穗总是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就是在强调充实自我的重要性。

到了越高境界,越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把握你生命的每分每秒,好好来弥补这些不足,趁着年轻多多学习。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巅峰之上,还可以再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