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童故事
3171900000277

第277章 章学诚学史有奇想

章学诚,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散文家,字实斋,号少岩,出生于公元1738年,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章学诚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父亲就是一位著名学者,尤通经史。在父亲的影响下,章学诚四五岁时便能独立读书,到十一二岁时,便在私塾中读完了“四书”、“五经”。

在私塾读书时,他认为学校老师讲解“四书”、“五经”多为使学生应付科举考试,注重背诵,理解章句,不重视融会贯通,这样是不能真正理解经书内涵的。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他读经书,总是要翻阅多种有关资料,全面分析,独立思考,细心研究经书的内容要旨,达到真正融会贯通。因此,他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每次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在说明自己见解的依据时,竞使老师感到“闻所未闻”。在这时候,他便已显现出在学识上的渊博,被时人称为“神童”。

有一天,他在读书中发现,以往的历史书籍,包括宋朝大学者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在内,都是按年份排列史料的,而没有按内容分类,进行系统的阐述,这样学习起来,很难发现历史的内在规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心按自己对史实的理解,分类归纳,重新写一部著作。于是,从这天开始,他便利用一切时间,广泛搜集史料,一条一条抄录下来,然后分类归纳整理。

他的父亲见他对有些史料书籍都读得很熟了,现在又一条条抄录下来,而且为抄录这些内容,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很不理解,便问他用意何在。

章学诚十分认真地回答说:“古人写的这些历史书籍,只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史料,而缺乏观点性的东西;有的一件史实说完后,也有点评论性的语言,仍然显得很散。所以,我们应该别出心裁,用自己的观点,把这些史料分类归纳,贯穿起来分析研究,也许对后世大有益处。”

父亲听了,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奇想,心情很激动,便鼓励他说:“你这想法很有见地,只要持之以恒,我想一定会有成就的。”

章学诚年龄稍长后,为了更多地搜集史料,听说一个叫朱筠的人家中藏书甚多,便去借阅;后又结交史学界名流,得到不少教益和启发,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充实。

有志者,事竟成。章学诚就是靠这种锲而不舍的好学精神,根据他少年时代积累的历史资料,后来写出一部史学理论名著《文史通义》,与唐代刘知几所著的《史通》并称。

他1778年中进士,为国子监典籍,后去湖广总督毕沅府中,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后又仿朱彝尊《经籍考》之例,编撰《史籍考》,结果书未成而卒,时1801年,终年六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