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童故事
3171900000253

第253章 夏完淳被称“神童”来历

“包身胆,过眼明;通经义,五岁儿。”这是明末清初陈继儒所写《夏童子赞》一首诗中的几句话。诗中所赞颂的这位夏童子,就是明末清初的少年诗人和千古英雄夏完淳,又被时人称为惊世神童。他为抗清复明被杀害时,只有十六岁。

夏完淳,字存古,别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出生于公元1631年。他的家庭是一个书香门第,特别是他的父亲夏允彝,更是精通史书,擅长文学,且因受进步人士顾炎武等人的影响,反对异族入侵的思想浓厚,是明末一个爱国文学团体“几社”的领导人之一。他见儿子夏完淳生性聪慧,于是从两三岁起就教他读书识字。夏完淳的确精明透灵,从四岁的时候开始,不但对父亲所教的内容记得滚瓜烂熟,而且求知欲望强烈,经常自己从父亲的书房找书看,有时一看起来就入了迷。

夏允彝见儿子三四岁就知道刻苦读书,十分惊异,也很欣喜。从这个时候开始,夏允彝就给他聘请了老师,曾先后请了张溥、陈子龙等有名的学者,来当夏完淳的老师。

在父亲和两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夏完淳学习更加努力了,学习进步也很快,到五岁的时候,就能背诵《论语》,对儒家学说中的五经,即《易经》、《尚书》、《诗》、《春秋》和《礼记》,已经熟知内容,多数篇目都能背诵下来,并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到他六岁的时候,就会作诗写文章,七岁的时候就能填词了。

他的两位老师曾激动地对人说:“夏完淳这孩子,他所容纳的知识量,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他的年龄,真是个少见的奇才!”

于是,夏完淳“小奇才”的名声不胫而走,传到了当时著名学者钱谦益的耳中,他心中怀疑此事的真假,便去当面测试。

钱谦益找到夏完淳,问他读书的情况,他都对答如流;又听说他的棋艺不错,便和他对了三局,结果也是连输三局。最后,钱谦益指着院中随风摇摆的几棵柳树,要夏完淳当场写一首诗。

夏完淳未加思索,便提笔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诗的题目叫《插柳》。

其诗云:

千条拂翠微,雨后碧新肥。

却忆灵和殿,杨花满地飞。

在这首诗中,小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力,由窗外雨后枝柔叶肥的新柳,联想到了宫中灵和殿前的柳树,这当中隐含着一个典故:在南北朝齐武帝萧赜时,有人把蜀地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柳树献到宫中,齐武帝让人把它栽到了灵和殿前。当时有个叫张绪的大臣,风姿优美,清廉寡欲,虽然说话有些磕磕巴巴,却很有学问,尤通《周易》,很受齐武帝赏识。张绪死后,齐武帝常常思念他。有一次,齐武帝在灵和殿,望着殿前风姿优美的蜀柳,不由得发出内心的感叹说:“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

钱谦益看了夏完淳的诗,大为惊奇,感到他不但诗写得好,而且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心中甚是佩服,所以,他也提起笔来,写了一首称赞夏完淳的诗。

其诗云:

端郎信不同,非我欲求蒙。

背诵随人诘,身书等厥功。

倒怀常伦日,信口欲生风。

灯笺调声病,棋枰喻国工。

若今酬圣元,便可压群公。

不见轩辕后,天师称小童。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端郎(夏完淳的乳名)的确与众不同,不像我小时候要受人启蒙;你随口提出书中的问题,他都能背诵下来;他写文章,就像背书一样熟练,讨论问题,对答如流,议论生风;他诗写得好,棋艺也很高明;如果让其报效君王,其才能定会压倒群臣;自从轩辕黄帝以来,还真没有见过这样的惊世神童。

随后,钱谦益和夏完淳越谈话越多,越谈越投机,这一老一小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临别时,钱谦益还亲切地对他说:“我家有藏书楼,名曰绛云楼,希望你能成为它的常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