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追求财富的赢家(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3170900000059

第59章 白手创富,随时可以开始(27)

有些“厂家”在报刊刊登所谓免费供料。寻求联营加工手套或服装的广告称只要购买他们的加工机械,交押金免费领料加工,厂方负责回收,你就可获得高额的加工费。结果并非如此。当你购买他们的机械,交押金领料加工完产品送交时,厂方也会以不合格拒收,或厂家搬到异地他乡,不知去向。这些寻求联营加工的广告目的是出售他们的劣质机械和骗取押金,使你血本无归。

3.转让“专利”

有引起单位或个人为了骗取所谓的技术转让费,专门提供一些不成熟、虚假、无实用价值的技术,并称已获专利,专利号为XX。如按提供的专利事情到专利局查询,就会发现纯属乌有。

4.致富机械

近年来,许多形形色色的致富机械和项目在许多媒体的广告上频频出现,这些供应单位全都承担着生产工艺、配方技术转让,人员操作培训的重任。有的还提供市场营销方案、设立分厂使用商标的手续……可谓服务到家。不可否认,有些是正规厂家推销,然而鱼目混珠、大吹其性能者也不乏其人,这要求我们要睁大眼睛,从实际出发,慎重考察、切不可盲目从之。

●承包创业艰难路

1982年,韩召善从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拉出12个人,分出12间破旧的茅草屋,背负8.5万元的债务,从搞承包开始,走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看了人家很多脸色,听了别人很多闲话,住最便宜的店,吃最便宜的饭,连坐公交车的钱也没有,他经常一走就是十几里。甚至为了一笔小活儿,每天早早到人家的办公室,给人打扫了一个星期的卫生,终于感动了对方,就这样得到的加工活也只够上交几万元的承包费用,靠承揽加工办公用铁皮档案柜维持企业生存和日常生活。这样的经历使韩召善从一开始就比别人先懂得了市场经济的残酷,也使他比别人更早地勤把自己和自己的企业真正融入市场经济。

1986年,韩召善生产的一种品牌档案柜年产值已达400多万元,他却开始酝酿转型。

1992年,企业开始生产防撬门,为快速占领市场,他不惜代价进行广告宣传,因此和一些主管领导产生了较大分歧,他再次提出承包,与镇政府签订了3年分别上交30万、40万、50万元的合同。这3年企业快速发展,到1995年底他们公司的品牌防撬门的产销量已达到15万樘,成为全国同行业老大。1996年底,韩召善大胆提出将企业买断,得到镇政府同意。

至此,他的集团公司宣告成立,彻底完成了产权转换,并大胆推行了品牌营销战略,实现了公司发展史上历史性的跨越。

点评——

韩召善从搞承包开始艰难的创业,在摸爬滚打中真正认识到了市场经济的残酷,他明白市场是在变化之中的,企业死死抱住过去的成绩不放是危险的。在企业形势看似大好的情况下,他及时提出要转型,并成功实现。他懂得宣传的重要,在与众多领导者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他果断的再次承包,最终彻底买断企业。他正是将自己和企业融入到市场经济之中,才有了这样的决断和魄力。创业者观念的更新是有重要意义的,适应社会环境的观念有助于减少创业者的创业阻力。

相关知识链接

企业如何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关键是要充分认识经营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企业自身的核心优势。

1.应变经营中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很难进行定量描述。有些事情,如风灾、水灾、地震等可以通过投入保险的方式加以规避;有些事情,如新的技术革命、产业政策导向和国际经济危机等,就要请更多的专家进行指导,以使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2.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就是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长期积累的、具有辐射作用的、其他企业不可复制的优势,包括技术、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特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因此,企业就要不断地进行技术与管理上的创新,提高人员素质,改善工作流程,形成特定的企业文化。

对于以上要素,创业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趋利避害、统筹规划,促进企业沿着健康的轨道持续发展。

●汽车大王的三次创业

亨利·福特是众所周知的汽车大王,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但学习很认真。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机械类的装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常常将各种各样的机械制品拆得七零八落。他7岁时,对火车头表示出强烈的好奇,经过反复摸索,终于制造了一台小蒸汽引擎,成了公认的天才少年。他16岁时,开始了自己的学徒工生涯,并开始研究内燃机,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在1896年试制成功第一辆汽车。

1899年亨利·福特第一次创业,组建了底特律汽车公司,他担任公司的机械主管和总工程师。然而,这一次的创业失败了,因为亨利·福特没有认识到任何一种产品的开发研制过程与其生产制造过程是截然不同的,他的设计思路并没有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导致生产中追求高档、豪华、高速,使得汽车的成本居高不下,公司在第二年倒闭了。

但亨利·福特已经拥有了全国性的声誉,1901年,一些企业家集资与他建立了一家新的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第二次创业的亨利·福特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制造大马力的赛车上,汽车的销路受到制约,终于导致了他的第二次失败。

1903年6月,亨利·福特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又一次建立了新的福特汽车公司。此时的他已经从前几次的失败中积累了经验,对于如何经营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从此,福特公司开始了其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1909年,福特汽车公司推出的T型车大获成功,甚至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一种象征。T型车的巨大成功使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世界汽车生产的龙头企业和汽车大王,其销量占当时世界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亨利·福特是一位锐意创新者,是他首先看到了汽车的巨大市场潜力,是他首先将汽车由贵族富豪的娱乐品变成了一般公众的日常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他首创“福特生产方式”,即首先将生产流水线引入了汽车的规模生产,首先将“泰罗制”的先进管理思想在汽车实践中运用并发展成为著名的“福特制”,在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亨利·福特充分肯定劳工价值,深深认识到关心员工的重要性,他曾说过:“工作应该是人生最大的享受,而不会令人憎恨。对献身于事业的人,应由事业上得到最大的报酬。”

1947年亨利·福特去世,但他成为美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企业家之一。

点评——

亨利·福特充分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他毕生顽强致力于发明创造与技术创新。正是由于他不断地进行技术攻关与创新,才开发出价格低廉、性能卓越的大众车。他的创业经历并不一帆风顺,他经历了两次失败,从每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他的第三次创业有了正确的方向,从而一举成功。可见,创业过程中的失败并不是最终的失败,只要不丧失信心,能够坚持下去,成功就在向你招手。

相关知识链接

亨利·福特在“汽车王国”的不断扩展中总结出来的经营管理经验,流行于世并享有盛誉,被称为“黄金法则”。这个“黄金法则”是:

1.减少对于未来的恐惧或对过去的敬畏。恐惧未来的人就是惧怕失败,失败只能为更加明智地重新开始提供契机。承认失败并没有什么不光彩,而害怕失败才是不光彩的。过去的东西只有当它为进步提示出通路和方法时才有用。

2.不要顾忌竞争,让干得最好的人来干。

3.服务先于利润。谋取利润本质上并没错,经营得当的企业不能不创造出利润,但是利润必须而且必然是对于优质服务的奖励。

4.制造业不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它是这样一个过程:以公平价格买进原料,以最少的附加费用把这些原料转化为消费产品并提供给消费者。任何投机买卖和苛刻的交易只会成为这项基本事业的障碍。

●创建袖珍版图书公司

罗伯特·德·格拉夫曾经在出版业从业17年,他的出版生涯开始于1922年,那时他在其表兄纳尔逊·道布尔迪的公司任推销员。做了3年销售之后,他被任命为道布尔迪的一家子公司——花园城出版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主要出售廉价的布面精装重版书。在11年的任职期间,德·格拉夫创立了该公司最成功的非小说重版书系列。

在这期间,德·格拉夫经过调查,得出结论:只要重版书的价格下降,并且将其销售渠道扩大到超出普通书店的范围,重版书的市场就能扩大。所以他产生了出版25美分的平装本书籍的想法。但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支持,于是在1936年,德·格拉夫辞去了在花园城出版公司的职务,想要创办自己的重版书书屋。

但蓝缎带书籍公司说服他接受了总经理职务,该书屋出版好几种系列的布面精装重版书,其中有些以39美分出版平装本书籍的想法。德·格拉夫又试图说服蓝缎带书籍公司接受他的计划,但又以失败告终了,于是,他再次决定自己创办公司。

1938年2月他从蓝缎带公司辞职,花了一年的时间学习了有关经营平装本图书企业所遇到的生产和市场营销问题。他要生产出一种既可以卖25美分,又能留给出版商一定利润的质量良好的平装本图书,并且不仅是在书店出售,而且在药房、报亭等原来并不出售图书的零售渠道进行销售。

德·格拉夫进行了深入实际的调查,他的发现是让人欣喜的。随着印刷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获得更加廉价纸张的可能性,使大规模平装本图书并使之单位成本控制在7~10美分成为可能。即使在支付1~1.5美分的版税给原来的精装本出版商之后,也将能以16美分的低价出售给批发商,并仍然能获得可观的利润。这反过来将为批发商和零售商留下足够的赚头,使他们经营这些书籍时也能有利可图。

1938年夏季,德·格拉夫通过以有限数量试销一本《大地》,并向5万名读者邮寄问卷的方法调查了消费者对其平装本图书的需求量。通过调查不仅使他确信人们需要廉价的平装本书籍,而且让他下定了决心做袖珍型版本丛书。

1939年,在出版业人士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德·格拉夫创办了袖珍本图书有限公司。在两个月内,其他城市的电报订单如潮涌来,迫使袖珍本图书公司开始在全国销售。最初,公司依靠由78名书店代表组成的实地工作人员销售其平装本图书,但是公司很快认识到,通过杂志批发商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广泛的销售。到1945年时,袖珍本图书公司将其实地工作人员减为15名监督人员,他们负责监督向美国和加拿大75,000家书店销售平装本图书。通过发展广泛的销售网络,袖珍本书籍公司达到了书籍业前所未有的市场饱和。当公司庆祝其创建10周年时,它每年销售的平装本书达1.8亿册,使该公司在一个业已巨大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为无可争议的领头人物。

点评——

众人的反对,尤其是所谓的权威人士的反对,往往是创业者必须要面对的难题。在面临这些难题时,是退缩还是坚持就成了创业成功与否的分水岭。德·格拉夫凭借自己在出版业多年的经验及对市场的准确调查,认为平装本图书会受欢迎,于是他并不顾及出版界的意见,创建了自己的平装本图书公司。在创业的道路上,有反对声是很正常的,如果一有不同的声音便产和动摇,是不可能取得成就的。成功的创业者都有自己坚持的目标,他们不人云亦云,也不会轻易地放弃理想。

相关知识链接

企业的创新可分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三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三类创新都是相当重要的,同时,这三类企业创新也是相互作用和有机联系的,构成企业生存发展的、完整的创新机制。

首先,企业制度创新为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基础,形成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任何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活动都需相应的激励机制,而企业制度创新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改变产权结构为企业管理活动和技术活动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

其次,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制度创新的组织管理方面的保证,形成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保障机制。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活动,必然面临相应的组织管理问题,没有不断的企业管理创新,逐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不可想像的。

其三,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形成了相应的技术能力保障机制。任何创新活动除需有动力因素外,还需有相应的能力保障。技术创新的结果——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方法为企业管理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推动力。

●偶然成就钢笔生意

奥利莱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经营奇才。

在波兰,他做得十分成功的生意无疑是钢笔生意。而他果断做出在波兰投资办钢笔厂的决定是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有一次,他在波兰街头闲逛,忽然想要写点东西,于是改道走进一家文具商店准备买一支钢笔,但是一问价格,让他惊奇万分!原来,在英国只要3美分的一支钢笔,在这里却被卖到了26美分。奥利莱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这些钢笔都是由德国进口的,而且数量有限,物以稀为奇,物以洋为贵嘛。也就是说,导致钢笔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是数量少,在当时,全波兰只有一家钢笔生产厂,由于战争的影响,生产能力又非常有限。

这个意外发现让奥利莱十分惊喜,很快,他就对波兰的市场进行了一番详细、周密的调查,结果更是令他兴奋不已。奥利莱当即决定,在波兰投资办钢笔厂。他立即向波兰政府申请了获得生产钢笔的执照。

之后,奥利来就开始筹划,焦急的他马上来到德国历史最悠久的钢笔名城,那里集中了许多著名的钢笔生产厂家,他们掌握着制作钢笔的秘密技术。奥利莱花重金买通了一家工厂的一位技术骨干,还许诺在新厂里的实际工作均由这位技术骨干主持。这位技术骨干又以到瑞典度假为名,召集了一批技术工人,悄悄来到波兰。接下来,奥利莱又火速赶往卢森堡,先把购买的设备运到波兰,然后再拆散后,安装在其他机器上混出海关,陆续运到波兰。

当他从欧洲回来时,生产钢笔所需的原材料也运到了生产车间,同时,设在华沙的厂房已经建成设备也已调试安装,人才也已到位。很快,工厂就投入了运营。他的工厂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而且在投产后的8个月数量就达到了1亿支。创造的利润在当年就达到了1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