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3170300000058

第58章 以佛性修自律心——佛言无欺,信通神明(3)

②人类没有发情期。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潇洒自如,酣畅淋漓,乐在其中,不易快哉。

③人类会自己骗自己,动物就不会。例如一只狗无论再饿,也不会吃一根狗骨头。人就不一样,人会把人肉当成鹿肉吃。

纣王把周文王的大儿子伯邑考杀死剁成肉馅后,做成饼子,告诉周文王这是鹿肉。周文王虽然知道,但为了活命还是当作鹿肉吃了。

文王表面上吃得高兴,心里却是凄惨无比。一口一口地咬着,心里说,儿啊,老子对不起你呀!

这是文王的境界不高。

在此之前,人类基本都是在努力骗别人,周文王已经可以算是个高手了。进化到曹操那一代,已把自己骗自己推到了一个高峰,以致数千年后都没有人能超过。

如果可以证实的话,应该说是人类进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曹操去讨伐张绣的时候,天气酷热,竟有几个体弱的士兵被热得晕倒。行军速度也越来越慢,曹操问向导最近的水源在那里,向导说还有很远。曹操担心贻误战机,便高声对全军将士说,将士们啊!前方有一片梅子林,我们赶快走吧。说着竟然连自己的口中都分泌出一大堆唾液来。

这是什么境界,明知是假话,可还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也骗了。

周文王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到了宋朝,有一大词人柳永,世人称其放荡不羁。第一次考进士时,没有考上。便做了一首叫做《鹤冲天》的词,其中有一句“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意思说,我怎么能忍心为了那些浮名,而放弃喝花酒呢?其实还不是自己骗自己。不忍心何必去考。而且后来又换了个名字考了一次,还是考上了进士,高高兴兴地做到了屯田员外郎。

不过,他还是比不过曹操。

但是什么也阻止不了人类的进化。

到了上个世纪,中国小说里出了一个把自己骗自己挥洒得淋漓尽致的伟大人物,还是胜过了曹操。

——阿Q,此人遭人痛打后,气愤不已,硬说是儿子打老子,没有天理啊。估计阿Q当时若非不懂按摩一词,或许会说是儿子给老子按摩的时候,为了尽孝心,下手太重了。

还有一位,此君生子后大喜,大宴宾客。宾客自然贺语如云。唯有一君,看了半晌,道,此子日后定然会死。

此君大怒,发言怒斥,将宾客相逐而出。

此君比曹操的境界更高,不仅完美地骗了自己,而且有人提醒时,居然还能勃然大怒。

其实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两个人物,在人类中有着普遍性,可以说人类进化到今天,每一个人都能达到这种境界。而且现在已经有人提倡阿Q的精神胜利法,甚至有人说鲁迅先生的那篇文章是为了教导我们适时地说些假话,骗骗别人、骗骗自己,说不定明天会更好。

买不起汽车,坐公交车的时候,会说是为了给国家节省能源,为使交通保持顺畅,为了大我牺牲小我。

买不起别墅,会说大房子不好,老公不在的时候,一个人住得害怕,而且浪费国家土地资源。

……

有人说中国人一生都在重复不断地做着同样的一件事——自欺欺人,反被人欺。

其实老外也一样,佛祖、菩萨、十字架、教堂都差不多,都是用来自己骗自己而编出来的东西。

姓孔的基本都认为是孔子的后代,姓李的差不多都认为和李白是一家人。白人以为自己的血统纯正。

其实老祖宗都是一只猴子。

人类照镜子基本是为了涂脂抹粉,把自己变得不像自己。

少数有大病或被毁容者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都会大声惊尖叫:“这不是我……”,等等。然后把镜子摔得粉碎。

镜子没有错,错的是人类想用镜子来骗自己。可镜子不会骗人。

有一句话说,皇帝和平民在浴池里是一样的。

这话不错,都是两只眼睛、两只胳膊、两条腿。

不过,这看到的是别人。

什么时候,你能脱光自己的衣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

佛说佛经,道说道法

人要守本分,在什么立场就做什么事,处什么态度;大家进了歌厅唱歌,你就唱歌;到了舞厅跳舞,你就要跟着跳舞;大家喝醉了,你也要装醉;大家清醒了,你也要醒过来。如果大家清醒了都在那里做工,你仍躺在那里睡觉,那成什么话呢?那不是疯,那已经蠢到极点了。

“在什么立场就做什么事”,深刻的内涵是告诉人们要顺应潮流,顺应形势。但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别人这样做,他就那样做,别人做这个,他就做那个。美其名曰“个性”,其实不过是张扬自己而已。但过于张扬就成了张狂。张狂是幼稚的表现,它可能会让你跌入万丈深渊。

其实个性是一种自然流露出的才华气质,不是刻意追求到的流行时尚,个性是一种功到自然成的高度,不是能被轻易模仿到的生活习惯、生存方式。个性是美的,但却容不得张扬。

李白的诗歌中有一首《送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是什么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俗人。苏东坡的朋友中,留在他的文字记载里最多的是陈季常。季常是什么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俗人。“河东狮吼”是苏东坡调侃季常,惧怕那位高大粗壮、会理家务的老婆而创造的词汇,现在进了词典。

英国作家莫内写了一本畅销书《撒姆·耶森传》,一位妇女发现了书中一处错误,找到他尖锐地质问:“你怎么会出这种常识性的错误?”莫内先生一点也不生气,满脸笑容地回答:“真对不起,我真的觉得十分羞耻,你找到的这处错误,我一点也没有察觉!”

我们既然生活在俗世,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就都是俗人,不是神仙,不是妖怪。不要自恃高雅,看不起俗人,把自己封闭起来,孤立起来。俗人中的凡人小事处处体现了人类的真性,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智慧的来源。的具有平等心的人,他会尊重世间一切与自己相处的人,把自己看作普普通通一个俗人、凡人,心悦诚服地为别人让路、铺路,就像绿叶那样默默地衬托红花,让人性中善良、正直、高洁的本质在这种随俗中获得展开,从中得到生命的快乐。

“高雅”从哪里来?集俗为雅。从“俗”中提炼出的善性便是雅。雅相对于俗来说,只不过是能更集中、更理性地表现事物的本质而已,而它的来源和升华对象,却仍然是俗。

不要异俗!不要以自己的某一点聪明或能耐,看不起你的父亲、母亲、弟弟、妹妹、朋友、同事,不要看不起那些因生存需要而满足于眼前的、微小的、近期的、实际的物质利益的人们。假若你能使他们获得更长远、更广大、更持续、更高层次的幸福,把它奉献出来吧。物不尽其用,怎么能体现人尽其才呢?

“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老南瓜”,总想让别人都变为绿叶来衬托自己,这样的动机“令人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那是过分张扬的表现。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面对着刘邦别有用意的提问,韩信低头看着棋局,漫不经心地回答。在关键时刻,他不懂得内敛,依然口出狂言。殊不知他这句话更加坚定了刘邦要灭掉他的决心。张狂使他将自己推向死亡。我们要懂得在张扬中学会内敛。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范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而有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

然而,花总是会谢的。渔阳鼙鼓终于让大唐盛世成为了历史。锋芒地绽放常常是一种能量迅速耗散,当潮水涨起时潮落也就成为必然。余秋雨说,唯有不张扬不激越的事物才能长久。我想,这便是历史的法则。火烧岛上的柏杨遭到长期的囚禁和妻子的抛弃,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并最终从一个愤青成长为一个热情却不偏激的思考者。锋芒毕露没有错,然而我们要找到一种更持久的方式。路途是遥远的,若一路狂奔而去,我们很可能如古希腊马拉松英雄一样,在冲过终点后倒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虽然慢,但终会到达。这就是年少轻狂之后的思考和成长。

阿西莫夫是一位在一生****创作了470部著作而享誉世界的科普学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想做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这是他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有人说阿西莫夫“自我膨胀得像纽约帝国大厦”,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毫不谦虚”。对此,他说“除非有人能够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拒绝接受所谓自负的指责。”而事实上,阿西莫夫在治学上是很严谨的,在为人方面是善于自我约束的。张扬个性和约束自我在阿西莫夫身上都有所体现。

的确,每个人的个性都有所不同,也就是因此,每个人的命运与生活才有所不同。拥有着不一样的人生,这关键取决于人的生活态度。也许你不懂得如何张扬自己的个性,却懂得如何约束自我,久而久之,你便不难发现人生乏味的一面,但是这一切其实是你自己给予的。或许,你懂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发挥得很好,但外界对你或多或少有些舆论上的压力,人生中总是有很多无奈,就像阿西莫夫那样,了解他要这样去体会人生的人又有几人?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约束自我。假如个性是个玻璃杯,我们把玩于它,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千万别让它摔碎了,其实它碎了也无所谓,关键是别让它伤了你的手。约束自我可以说是小心谨慎,凡事都考虑再三再去做,尽量避免错误的发生。既然我们都害怕失败,都不想经历太多的痛苦,那么就更应该约束自我。鲁迅先生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的确佩服那第一个敢于披荆斩棘勇于开路的人,他是在张扬自己的个性,做了一件别人没有干过的事,别人不敢去干的事。但是,不要忘了人生哪像是开路那般容易简单?也许路我们没有开成也就罢了,不会付出多少代价,可是人生不同,也许一次的失败就要你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而你是否可以承受得住,它不会理会,但是不要去抱怨生命的残酷和不公,因为痛苦的渊源是你自己的麻痹大意。是的,一个不小心也许就会使你葬身于万丈深渊,而你又有几分把握不失败呢?所以,我们如果想要尽量不失败,就要学会约束自我,小心谨慎。

流浪的思想,无法抵达五月暗香浮动的彼岸。我们必须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又学会约束自我,千万不可舍其一而取其一。请不要“自我踏践”地把生活看成是破铜烂铁,做一个聪明的人就要学会张扬个性和约束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