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大全集)
3170100000031

第31章 从头到脚,细节处的养生激发长寿的潜能 (3)

4.搓揉腿肚。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动另一只腿。此法能增强腿力。

5.扳足。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

6.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各20次左右。可冶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7.甩腿。一手扶物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腿尖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尽量伸直。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一张一弛,科学保养肌肉

肌肉要有张有弛,不要让肌肉总是处于一种状态,长期的紧张或松弛都是有害无益的,需要适当的锻炼和休息来调节,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肌肉。

肌肉是身体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的总称。如果我们像一个细胞那么小,能够随意进入人的身体,那么当我们来到肌肉群中时,就会发现肌肉是由一道道钢缆一样的肌纤维捆扎起来的。这些钢缆组合成较粗较长的缆绳群组,当肌肉用力时,它们就像弹簧一样一张一缩。在那些最粗的缆索之内,有肌纤维、神经、血管,以及结缔组织。每根肌纤维是由较小的肌原纤维组成的。每根肌原纤维,则由缠在一起的两种丝状蛋白质(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这就是肌肉的最基本单位,那些大力士们的大块大块的肌肉,全是由这两种小得根本无法想像的蛋白组合成的,当它们联合起来以后,就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动作来。人就是靠这些肌肉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但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长,控制骨头活动的横纹肌的弹性纤维会逐渐由结缔组织所代替。结缔组织虽然很结实,但没有弹性,因此肌肉变得较弱,不能强力收缩。所以老年时,肌肉的力量衰退,反应也迟钝了。肌肉开始衰老。

同时,不注意饮食也会伤害肌肉。长期暴饮暴食、饮食不节的人,就会使胃平滑肌抽搐、痉挛,出现难以愈合的黏膜溃疡、萎缩,甚至生长息肉、癌瘤;人们有时因为劳累或者冰冷出现的抽筋,也就是肌肉挛缩,这些都使本来柔软、温暖、生动活泼的肌肉变成生冷坚硬的皮囊。这就是有肌无肉,是肌肉不一的一种表现,古人称为肌痹或者死肌。与此相反,那些过于安逸、缺乏锻炼的人会出现肌肉松弛、无力甚至萎缩,尤其在一些瘫痪的病人身上比较常见。现在常见的肌萎缩,古人称之为肉痿,也就是有肉无肌,弛而不张。这就是有肉无肌,是肌肉不一的另外一种表现。

综上所述,肌肉只有张弛正常,身体才能健康。肌肉要有张有弛,不要让肌肉总是处于一种状态,长期的紧张或松弛都是有害无益的,需要适当的锻炼,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肌肉。

科学锻炼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平常缺少运动。锻炼时,应该从身体负担小又易于学习的简单方法做起,最好将有氧运动与力量练习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加快呼吸心跳,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增加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柔韧性与平衡性。

所谓力量练习包括举重、投掷、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这些项目可减少脂肪量、增加肌肉量,使肌肉发达柔韧,防止其耐力衰退。每周做力量练习3次,每次30分钟,其余时间做有氧运动。

一项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不仅使青壮年的肌肉更加强壮,对老年人也同样奏效。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出版的《第一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上。研究着眼于力量训练是否影响了老年人肌肉的基因表达谱,身体按照基因发布的指令生产蛋白质;基因表达是指把这些指令转变成蛋白质的过程。他们发现青年人和老年人基因表达谱存在很大差异,老年人肌肉组织细胞内部的线粒体受到伤害,它是细胞的“发电站”。对14名老人进行6个月的力量训练后,他们肌肉中的表达谱看上去更年轻。证明这种损伤是可逆的,锻炼能够使老年人的“肌肉真正焕发青春”,从根本上防止肌肉衰老。

向下弯腰锻炼腹肌的方法最简单。腰部往下弯,腿直立,手臂及头部下垂,悬在空中,不要强迫自己双手触地,尽量放松,然后自然起身,伸展背部及腿部的肌肉,约停1分钟,再重复3次。一日两次,连续2~3个月就能见效。

另外,仰卧起坐锻炼腹肌的方法也简便易行。如果一开始比较困难,中年男性还可以试着平躺在床上,双腿并拢伸直,向上抬起接近胸部。

为了增强全身肌肉力量,有时间的人还应针对腿部、背部及双臂的肌肉进行一些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登山等。如果再辅以力量器械训练,则效果更显著。

锻炼虽好,可肌肉锻炼不是想怎么锻炼就怎么锻炼的,它也是一门科学,你必须知道怎样锻炼才有效,怎么锻炼不利于健康,下面就介绍锻炼肌肉容易出现的误区:

误区一:周末集中做运动

懒得运动会伤害身体,而集中运动也会伤害身体。科学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锻炼3至5次。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锻炼,至少也应在茶余饭后活动一下身体,运动还是讲究细水长流。

误区二:运动+节食=好身材

控制饮食是必要的,但如果只顾运动,不注意营养的补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人体每天都需要一定的热量和营养来维持运转,女性还有对经期损失补偿的需要,所以起码的热量和营养一定要保证。否则,人体在长期缺乏补充的状态下进行高强度运动,会引起免疫力下降,疾病也会趁虚而入。

误区三:跳操是女人的事

男性偏爱器械训练,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能够增加力量、改善体型,然而器械训练并不能达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作用,所以建议男性应该将器械训练和有氧操结合起来,从而起到互补的作用。

误区四:肌肉就得天天练

时下,一些年轻人对健美运动十分狂热。为了练出一身漂亮的肌肉,他们整天在健身房练习。其实,长肌肉的要诀应是“张弛有度”。

肌肉锻炼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运动结束后,经过适当的休息,肌肉中的营养物质才会得到补充,而且补充的量会比所消耗的还要多,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叫做“超量恢复”。“超量恢复”使肌肉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越练越发达。有研究认为,休息时间以肌肉再次具备上次运动能力为标准计算,一般需要2至3天。

误区五:运动量大更有效

适当的运动和健身训练有助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但运动过量却会适得其反。低强度和间断运动,均能对健康产生良好影响。运动过量只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肌肉痉挛、僵硬、劳损,严重的还可造成骨折、运动性贫血,甚至导致猝死。

养护好女性的“后花园”,柔美靓丽尽现

卵巢是女性的重要生殖器官,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女性的健康和美丽。要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因此,女人要趁年轻时做好卵巢的保健和养护,为自身保驾护航,延长鲜活期和生命力。

卵巢是位于女性盆腔内的一对生殖腺,卵巢组织由皮质和髓质构成,是女性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分泌女性激素和产生卵子。例如,女性发育成熟后,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其影响下,月经来潮。同时雌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和保持,可以说女性能焕发青春活力,卵巢的作用功不可没。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至消失会导致一系列的综合症状。中医认为燥热汗出、潮热面赤、情志异常等多种症状是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失衡而致。而由于目前女性生活压力大等诸多原因,卵巢衰老的现象多提前,有的女性30出头就出现不良症状。

如果你有如下的反应,可要多注意了卵巢是否开始衰老:像神经系统的,如头晕、目眩、耳鸣、出汗、畏寒、心悸、乏力、失眠;肌肉组织的,如腰痛、关节痛、肌肉酸痛;泌尿系统的,如尿频、排尿不畅有灼热感;胃肠系统的,如呕吐、腹泻、便秘;精神上表现为思想不集中、烦躁、易怒、忧虑。

当你了解卵巢容易衰老后,就应该警惕了。卵巢被称为女性健康、美丽的“生命之源”和“青春动力”。改善“卵巢”功能就好比保养花儿的根部一样重要,值得珍爱自己的女人们重视。卵巢保养得好,可以使面部皮肤细腻光滑,白里透红,永葆韧性和弹性;促进生殖和机体健康,调节并分泌雌性荷尔蒙,提高两性生活质量;胸部丰满、紧实、圆润。

早早调养吧,延长卵巢的花样年华,挽留它的活力,让柔美靓丽的女人风采在太阳下闪耀发光吧。对此,我们建议如下:

1.保持乐观情绪

重压之下的白领女性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的情绪轻松愉快时,脉搏、血压、胃肠蠕动、新陈代谢都处于平稳协调状态,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分泌增多,抗病能力增强,不良情绪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甚至癌症的发生。因此善于控制和调整情绪,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这才是真正年轻的秘诀。

2.始于健康生活

增强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对卵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第一,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平衡,除了蛋白质足量摄入外,脂肪及糖类应适量,同时特别注意维生素E、D及矿物质如铁钙的补充,其中适当补充维生素E可以清除自由基,改善皮肤弹性,推迟性腺萎缩的进程,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并可调节免疫功能,每日150~300毫克即可。

第二,要适当加强运动,运动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延缓器官衰老。运动应该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如慢跑、散步、广播操、太极拳均是较适宜的运动。

第三,保证充足睡眠,晚餐不宜过饱,晚上不做剧烈运动。

第四,维持和谐的性生活,可增强对生活的信心,精神愉快,消除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并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3.每天做家务3小时预防卵巢癌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劳动,如家务活动,可以减少妇女患卵巢癌的可能性。经常在家中做家务,例如打扫卫生、操作真空吸尘器等运动可以有助于预防卵巢癌。

保护好孕育生命的摇篮,子宫保健预防是关键

子宫是女性特有的器官,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从青春少女开始直至晚年,都要保护好自己的子宫。这对妇女身心健康与延年益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子宫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肩负着孕育和分娩孩子的重要使命。正常的成年妇女子宫,在未受孕时,它的大小与形状都像一个倒放置的“梨”,前扁平、后稍凸,夹在膀胱和直肠之间,长约7~8厘米,宽5厘米,厚3厘米。怀孕后子宫变得很大,能容得下三四公斤重的胎儿。子宫分为宫底、宫体和宫颈三个部分。有三个通道,两个与输卵管相通,一个通****。一旦男精女卵在输卵管相遇受精后,经过约4~5天的跋涉才到子宫。

子宫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下,长得厚厚的,为受精卵准备了舒适的条件。受精卵在舒适的子宫中,才发育成五官俱全的小生命。所以说,人们给子宫冠以“生命摇篮”、“胎儿宫殿”的美称,它的确受之无愧。

但从子宫发育成熟开始,履行自己的繁重使命——形成并排出月经,生儿育女,直至衰老退居二线,始终面临着各种伤病的威胁,如果自己不注意防护,会严重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科学研究发现,女性以24~29岁生育为最佳年龄。计划生育对保护母婴健康及优生优育大有裨益。但是,有的育龄妇女,既不采取避孕措施,也不作绝育手术,认为怀了孕没关系,反正有人工流产补救。反复多次人工流产,很容易造成宫腔感染、宫颈或宫腔粘连,导致继发性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