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3169900000037

第37章

从此,两人更加恩恩爱爱。有一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晚上,李隆基和杨玉环来到了长生殿,共同欣赏牛郎织女的相会,两情相悦,相对无言。夜深了,他俩望着夜空中璀璨的星河,看着银河两岸渐渐靠拢的牛郎、织女星座,双双不知不觉地跪到地上,对天立誓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一七夕誓言,在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做了动情的描述。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潼关失守,李隆基逃往四川。逃到马嵬坡的时候,部队发生哗变,杨玉环被勒死。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至此过早地划上了句号,而他们生离死别、缠绵徘侧的爱情,引起了历代文人墨客们无穷的遥想和遐思。

●李林甫口蜜腹剑

李隆基励精图治,做了20多年太平天子后,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就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宰相张九龄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挺着急,常常给李隆基提意见。李隆基本来很尊重张九龄、但是到了后来,对张九龄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了。

大臣李林甫不学无术,专学了一套奉承拍马的本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李隆基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李隆基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对答如流。李隆基觉得李林甫又能千,又听话,比张九龄强多了,便让他当了宰相。

李林甫当上宰相后,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排挤掉。他

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笑脸相待,背地里却暗箭伤人。有一次,李隆基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眺望,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李隆基看到卢绚风度很好,随口赞赏几句。第二天,李林甫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

有一个官员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后来,李隆基想起他,跟李林甫说:“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还可以用呢。”李林甫说:“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退了朝,李林甫找来严挺之的弟弟,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有一个办法。”严挺之的弟弟见李林甫这么关心他哥哥,当然很感激,忙请教该怎么办。李林甫说:“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看病。”严挺之接到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着奏章去见李隆基,说:“真太可惜,严挺之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李隆基惋惜地叹了口气,也就算了。

像严挺之这样上当受骗的还真不少。但是,尽管李林甫装扮得非常巧妙,他的阴谋诡计到底被人们识破了。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这就是“口蜜腹剑”的由来。

李林甫当了19年宰相,有才能的正直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大批善于钻营拍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唐朝逐渐从兴旺转向衰败。

●“茶圣”著《茶经》

陆羽出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被称为“茶圣”或“茶仙”。陆羽一生很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3岁的时候,被复州竟陵龙盖寺主持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后来给他取名陆羽。陆羽在寺院中长大,因此自幼便有机会学习佛经,但他反而偏好孔孟之说。陆羽相貌丑,有口吃但又非常好辩。由于好学不倦,学问亦日益深博,再加上他人很幽默,又是性情中人,很多达官文人都愿意和他交往。

自唐初以来,各地饮茶之风渐盛,但饮茶者并不一定都能体味到饮茶的要旨与妙趣。于是,陆羽决心总结自己的饮茶实践和茶学知识,写一部茶学专著。为潜心研究和写作,陆羽结束了多年的流浪生活。经过1年多努力,他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这一年陆羽28岁。陆羽在《茶经》中谈论泡茶用水的部分非常多,无论是水的来源或水的温度及用法都被后世视为泡茶的准则。他选择水是以“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为标准。唐朝茶文化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帝王、士大夫及文人都以饮茶为时尚。他所著的《茶经》被视为我国茶文化的经典著作。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陆羽的贡献也日益为中国和世界所认识。

##第十八辑繁华过后

●安禄山无耻拜母

安禄山是唐朝时突厥人的后裔,他年轻时投奔到幽州节度使张守圭部下当兵。为了向上爬,他使出无赖加亡命的功夫,常常骑着马,伙同几个同伴,跑到北边的契丹、奚等少数民族部落里,施用各种欺骗哄诈手段,捉一些百姓来报功请赏。果然得到张守圭的赏识,被封为“捉生将”。安禄山得到了提拔,就有些飘飘然起来。竟然在一次战斗中,不遵守将令而自行其是,结果吃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押送到京城,交给朝廷处分。那时,正是正直有为的张九龄当宰相,张九龄秉公执法,判处安禄山死刑。李隆基听说安禄山挺能干,就下令释放他。张九龄劝李隆基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的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但李隆基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从这以后,安禄山一步一步地升官,几年后就当上了平卢兵马使。

安禄山很会逢迎拍马,对朝廷派下来巡视的大臣都大献殷勤,并用很多金银珠宝拉拢贿赂他们。那些大臣回朝之后,都在李隆基面前夸赞安禄山。

一次,李隆基召见安禄山,贵妃杨玉环及杨玉环的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也都在场。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凸肚子、矮个子。他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李隆基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李隆基认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又对他大加封赏。安禄山知道李隆基宠爱杨玉环,就乘机要求拜杨玉环做干娘。杨玉环有点不好意思,自己还不足30岁,而安禄山己经40多岁了,怎么好以母子相称呢。但李隆基觉得很新鲜,大笑着说:“好,联就成全你的心愿,就拜贵妃为娘。”杨家姐妹也觉得安禄山憨态可掬,滑稽有趣,便在一旁喝彩助兴。杨玉环见是李隆基的主张,又是作长辈,也就应允了。安禄山受宠若惊,跪在杨玉环面前,说:“儿臣安禄山祝母妃福体万寿丨”拜了三拜。李隆基与杨玉环坐在一起,笑着说:“禄山,你礼数行差了。拜母亲之前,应该先拜父亲。”安禄山叩头奏道:“儿臣本是胡人,按照胡人的风俗,是先拜母后拜父。”一番话说得李隆基十分高兴,于是认安禄山做了干儿子,并当即加封他为范阳节度使。后来,李隆基又让安禄山相继兼任平卢、河东两地的节度使。从此,安禄山权倾朝野,欲望渐渐膨胀,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安禄山起兵叛乱

安禄山恬不知耻地拜杨玉环为干娘后,李隆基越来越觉得安禄山憨厚可爱了,而安禄山的心思也没有白费。到了公元750年,李隆基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这是有唐以来封给胡人的最高爵位。李隆基又下令为安禄山在京城里建造了一座极其豪华的府邸,一切陈设用具都是用名贵材料做成,就连厨房里的炊具都用金银制作、装饰。

李隆基如此重用、信任安禄山,甚至任由安禄山在内宫里随便进出,亲热得就像一家人一样。而安禄山则在宫廷的出人和各种交往中,对唐王朝政治上的腐败以及军事上的虚弱了解得清清楚楚,他向上爬的野心就逐步演变成起兵灭唐的阴险计划。

于是,安禄山秘密开始做着叛乱的各种准备。他不断地扩充兵力,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8000人,加以特别的训练,组成“壮士营”,作为发动叛乱的骨干力量。他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将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等为谋士,让他们为自己效力卖命和出谋划策。他畜养了几万匹战马,收集、打造了大量的兵器、弓箭,还用心腹胡将32人取代了不服他指挥的汉族将领。如此等等的各种叛乱准备都在悄悄进行,只等李隆基一死,他就起兵叛乱。

这时,奸相李林甫死了。杨国忠接任宰相,杨国忠没本事,只是仗着杨玉环得宠,才当上了宰相。因此,安禄山很瞧不起杨国忠,不买他的账。杨国忠也就看不惯安禄山,不时在李隆基面前说他的坏话,甚至还多次说安禄山要拥兵造反。但是,李隆基对安禄山信任得很,根本不相信杨国忠的话,还批评杨国忠。

公元755年,安禄山经过10年的精心准备,决定发动叛乱。他假造了一份李隆基的诏书,然后把将士召集起来宣布道:“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将士们大多觉得很突然,但既然是圣上旨意,谁又敢不服从呢!

第二天,安禄山便领着巧万叛军,从范阳出发。从天宝年间以来,唐朝的统治已经腐朽不堪,军队没有丝毫的战斗准备,缺乏战斗能力,再加上那一带本来就是安禄山直接管辖的范围,因此,一见到安禄山叛军的气势,沿路的文臣武将都吓得惊慌失措,有的开城迎接叛军,有的弃城逃跑,有的坐以待毙,被叛军擒杀。叛军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轻易占领了黄河以北24郡的大片土地。

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李隆基一开始还不相信,以为是有人造谣。不久,叛军陷城的警报接二连三地送到他面前,才不得不相信。李隆基召集百官大臣商议对策,满朝文武都慌了神,惊吓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杨国忠洋洋自得地说:“怎么样,我早就说过安禄山要造反,被我说准了吧。不过,没关系,皇上不必担心,安禄山的将士是不会跟他走的。我保证,用不了十天,安禄山的人头就会被人砍了送来。”李隆基见杨国忠说得那么肯定,心里稍微平定一些。可是,叛军仍在长驱直进,不久就渡过黄河,攻克了洛阳。

安禄山进了洛阳城,迫不及待地自封为“大燕皇帝”,年号圣武。这时,离他范阳起兵,才不过3个月时间。

●马嵬驿士兵哗变

潼关被安禄山攻破以后,长安失去了屏障,老百姓惊恐慌乱,纷纷打点衣物,外出逃难。李隆基也是又怕又急,连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杨国忠提出“逃向四川”的主张,并亲自去找他那三个堂妹,让她们进宫去跟贵妃杨玉环一起劝皇上。李隆荃终于耐不住他们的缠磨,同意去四川逃难。杨国忠秘密宣召大将军陈玄礼,带领他的军队2500人前来护驾。杨国忠赏给将士们大量财物,等到黎明时分,悄悄打开皇宫西门。随李隆基同行的除贵妃和韩国、貌国、秦国夫人及杨国忠夫妻外,只有一些皇子、公主、皇孙、妃殡和亲信大臣。

李隆基一行人走到第三天,傍晚时分来到一个叫马嵬驿的地方。这儿的驿站官员和老百姓也都逃得无影无踪。李隆基等住进驿馆,随行官兵们在外露宿。将士们走了一天,又饿又累,一个个口吐怨言,就连将军陈玄礼也骂杨国忠这个罪魁祸首。那时正有几名吐蕃使者来京办事,路过这里遇到杨国忠,就在驿馆外面谈话。有个军士故意喊:“杨国忠勾结吐蕃,想谋反啦!”士兵们齐声喊起来,有人向杨国忠射了一箭,杨国忠见势不妙,急忙逃跑。几个士兵追了过去,一刀把他砍死了,用枪尖挑着他的脑袋,走了出来,军士们大声喊好。有的人又去杀杨国忠的儿子,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也杀了。御史大夫魏方进听见喧闹,从驿馆走出制止。士兵们杀红了眼,乱刀砍下,魏方进立刻倒在血泊之中。

兵士们的气还没消,他们围住驿馆,大喊大叫。李隆基拄一根拐杖走出来,问出了什么事。陈玄礼走过来说:“杨国忠要谋反,将士们把他杀了。贵妃不应该再留在您身边,请您忍痛割爱,将她处死吧。”李隆基说:“贵妃深居后宫,她哪里知道杨国忠谋反的事情?”高力士在一旁说:“贵妃当然没罪。但现在杨国忠已经死了,可贵妃却还留在陛下左右,将士们能放心吗?陛下好好考虑一下吧。”他又悄悄附在李隆基耳边说:“当前,只有让士兵们安静下来,陛下才能够平安。”

在士兵们的叫嚷声中,李隆基倚着门框想:难道贵妃真的没有过错吗?就是自己这个当皇帝的,难道对今天的事就没有责任?他这才知道人们对杨家兄妹的积怨实在是太深了,今天,他尽管还是个皇帝,却已经无能为力……李隆基不再犹豫了,他无可奈何地对高力士说:“这件事就由你去办吧!只是不要用刀剑。”高力士说:“这个,奴才晓得!”贵妃杨玉环被高力士用丝带勒死在马嵬驿中,卒年38岁。

这时候,杨国忠的妻子、儿子以及杨玉环的另一个姐姐狱国夫人,已经偷偷逃跑了。他们逃到陈仓县,被县令逮捕起来,也给杀了。

这样,马嵬驿的一场哗变才平息下来。李隆基整顿队伍继续向西南逃难。太子李亨领着随从兵卒往西北逃到朔方,主持军事。后来,李亨即位,就是唐肃宗,他把年号改为至德,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郭子仪平定叛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带领本军讨逆。公元756年,朔方军旗开得胜,一举收复重镇云中(今山西大同),大败叛军薛忠义,坑其骑兵2000人。接着,郭子仪又派别将公孙琼岩率2000骑兵攻击马邑(在今山西),大获全胜。马邑的收复使东陉关得以重开,从而打通了朔方军与太原军的联系,使安禄山下太原、人永济、夹攻关中的军事行动无法实现,从而燕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捷报传到京城长安,朝廷即命郭子仪回朔方补充兵员,然后从正面战场出击叛军,以图收复洛阳。郭子仪则认为,必须夺取河北各郡,切断洛阳与安禄山老窝范阳之间的联系,绝其后方供给线,才能有效地打击叛军前线的有生力量。依此策略,郭子仪分1万兵马给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李光弼即由太原出井陉口,一连收复7座县城,直奔常山(今河北正定)。史思明闻讯,率5万大军从西包围李光弼于常山,双方展开激战,持续40多天。李光弼消耗很大,寡不敌众,被迫困守。郭子仪急率军东进,火速驰援常山,与李光弼会合,以10万官军与史思明会战于九门城(今河北藁城西北)南,大获全胜。

此后,郭子仪又将计就计,利用史思明求胜心切的心理,采取先疲后打的战略,用500精锐骑兵交相掩护,牵着史思明的叛军疾速北进。待史思明已经人困马乏,郭子仪乘其疲惫不堪之机,返军掩杀,大败史思明,歼灭了他的5万人马。

安禄山忽闻败报,心惊胆寒,急忙从洛阳抽调2万兵马北上增援。又发范阳老巢的精兵万余人,令牛廷蚧南下助战,会合5万叛军准备卷土重来。郭子仪此时驻扎恒阳(今河北曲阳),他见贼兵兵锋甚锐,兵力大增,欲求决战,仍然实行疲敌战术,加紧修缮防御工事,深沟高垒,严阵以待,他告诫手下将领说:“贼兵势大,我军宜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夜袭其幕,方可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