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3169900000026

第26章

永嘉是西晋怀帝年号。永嘉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荒乱年代,此时刘渊已建立汉国。

公元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即位。刘聪派刘粲、刘曜及王弥领兵攻占洛阳,石勒南下襄阳。在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石勒大败晋军,晋军死十余万人,主力在此役中丧失殆尽。六月,汉军攻陷洛阳,俘晋怀帝,杀晋官民三万余人,纵火焚烧了宫殿官府。除兵革变乱外,永嘉年间还发生了大早灾,又流行瘟疫,致使人民大量死亡。史称“永嘉之乱”。

●司马邺长安称帝

晋怀帝司马炽于公元311年被俘后,晋室无主,一些大臣将领纷纷组建行台。行台本是为军事需要而在京师以外设立的代表中央政权的临时机构。此时西晋各地行台有四:司徒傅抵在河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大将军荀唏在仓垣(今开封东北)、大司马王浚在幽州(今北京附近)、司空荀落在密县(在今河南)所设的行台。

公元311年夏,刘架、刘曜进攻长安,南阳王司马模兵败被杀,长安失陷。冯翎太守索琳与安定太守贾正等集中各路兵马5万人,进军长安。经过大小上百次的交战,刘曜放弃长安,掳掠长安青壮男女8万人返回平阳。索琳、贾疋等收复长安,拥立晋武帝之孙秦王司马邺为太子。

公元313年春节,十六国时,汉国国君刘聪宴请群臣,令司马炽身着青衣为众人斟酒。晋旧臣庾珉、王炽见司马炽受此大辱,不禁号啕大哭。刘聪不悦,后将庚珉等多人斩杀,并毒死司马炽。

司马炽被杀的消息传入长安,14岁的司马邺正式即位,称愍帝,大赦,改元建兴。时长安虽为国都,初经浩劫,满目疮痰,残破不堪。城中百姓不足百户,篙草丛生,荆棘成林。公私车乘不过百辆,朝廷百官既无朝服,也无绶印。

司马邺以索琳为尚书仆射,领太尉,掌握军国大政。后又下诏,以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督陕西诸军事;琅邪王司马容为左丞相、大都督,督陕东诸军事;并让幽并二州的地方官和左右丞相,率兵攻平阳、洛阳,入卫长安。但此时的皇帝诏令如同废纸,各王拥兵自保,坚守自己的地盘,身在长安的司马邺,难以令行天下,只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石勒襄国建后赵

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内部同时发生分裂。刘聪的侄儿刘曜接替了国主的地位。他觉得用汉朝的名义并不能欺骗人民,在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同年,汉国大将石勒在反晋战争中扩大了兵力,不愿再受刘曜的统治,也自称赵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

石勒是揭族人,他家世代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年轻的时候,并州地方闹饥荒,他和部落失散了,曾经给人家做过奴隶、佣人。有一次,石勒被乱兵捉住,关在囚车里,正好他的囚车旁边有一群鹿跑过,乱兵纷纷去追捕鹿群,石勒才趁机会逃走。石勒受尽苦难,没有出路,就招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了一支强悍的队伍。刘渊起兵以后,石勒投降汉国,在刘渊部下当了一员大将。羯族人的文化比匈奴人要低。石勒从小没有像刘渊那样受过汉族文化教育,不识字。石勒担任大将以后,渐渐懂得要成大事业,光靠武力不行,还需文略。于是就依靠一个汉族士人张宾,颁制了许多政治措施。他还收留了一批北方汉族中的贫苦的读书人,组织了一个“君子营”。

由于石勒骁勇善战,加上有了张宾一批谋士帮他出谋划策,石勒的势力日渐强大。公元329年,石勒在洛阳一战中消灭了前赵主力,第二年入关灭前赵,“秦陇悉平”。到此时,除辽东慕容氏、河西张氏以外,石勒统一了中国北部。以淮水为界,形成了与东晋南北对峙的形势。次年,石勒在襄国自称皇帝,仍定国号为赵。

●陶侃搬砖志不遗

陶侃原是王敦的部下。后来,陶侃立了战功,做了荆州刺史。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坏话。王敦把他调离到广州。那时候,广州是很偏僻的地方,调到广州等于是降了他的职。

陶侃到了广州并没有灰心。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头从书房里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砖头搬运到屋里。每天都这样做,别人看了感到很奇怪,忍不住问这是做什么。

陶侃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里一刻都没有忘记收复中原。如果闲散惯了,将来国家一旦需要我出力,怎么能担当得了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这个锻炼身体。”

王敦死后,东晋朝廷把陶侃提升为征西大将军兼荆州刺史。荆州的百姓听到陶侃回来,都跑出来欢迎他。

虽然提升了官职,可陶侃还是谨慎小心。荆州衙门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从来不放松。他手下的一些官吏,经常喝酒赌博,因此而耽误了公事。陶侃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吩咐人把酒器和赌具全都没收并毁掉,还鞭打了那些官吏。从这以后,谁都不敢再赌博喝酒了。

有一天,陶侃到郊外去巡视,看见一个过路人一边走,一边随手摘了一把没有成熟的稻穗,拿在手里玩弄。陶侃马上命令兵士把这个人捆绑起来,狠狠地打了一顿。人们听说刺史这样爱护庄稼,种田就更有劲了。荆州地方也渐渐富裕起来。

陶侃一生带了41年的兵,由于他执法严明、公正无私,大家都很佩服他。在他管辖的地区,社会秩序井然,真正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敦煌石窟的开凿

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在离敦煌城东南40里的三危山和鸣沙山交接处的崖壁上面。有两公里长,现存洞窟7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100余尊。

莫高窟是从公元366年开始开凿的。相传有个和尚名乐尊,西游到三危山下,一天黄昏时刻,忽见山峰放射出万道金光,好像千万个佛。他认为这是圣地,就募人在三危山对面的岩壁上开凿洞窟。

北魏年间,佛教徒继续在敦煌筑建石窟。北魏石窟有禅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三种样式。窟中所造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者弥勒佛,主像的两侧通常是两个夹侍菩萨像。壁画主要是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壁画多数以土红色做底色,使用青、绿、赭、白等色彩的颜料进行描绘。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是当时人们高超绘画和雕塑技巧的历史见证。从此以后1000多年里,各朝陆续在此开凿洞窟,隋唐时达到高潮,现存洞窟中十分之七是唐代开凿的。

由于这里石质比较松脆,不适于雕刻,所以石窟艺术表现为更细致、更精美的大型壁画和塑像。这一时期壁画的题材主要是以佛说法图和佛本生(前生)故事为主。说法图一般是一佛在中间,两菩萨侍立左右,其他还画了散花奏乐的飞天在空中飞翔。所谓佛本生故事,主要描写释迦牟尼一生的历史故事,以及他在过去世道中舍身行善的故事画。故事内容不外是教人慈悲、忍辱、不抵抗,但它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画面。这些塑像、壁画,气魄雄伟、形象生动,不仅具有伟大的艺术价值,而且富有史料价值。

●五胡十六国纷立

从公元309年到公元439年这130年的时间内,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人民不断起义,共有匈奴、鲜卑、揭、氏、羌五个民族,我国古代把少数民族人称为“胡人”,所以这五个民族被称为“五胡”。他们的起义成果往往被少数民族的上层贵族分子所夺取,前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另外还有冉魏、西燕、后蜀政权,习惯上不计算在内,共有十九个政权)。这十六个政权互相攻战,乍兴乍亡,建国的时间都很短暂,而且特别混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或简称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时期,政权的不断更迭变化,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冉闵称皇帝建魏

公元350年,冉闵自称皇帝,国号魏。石赵残余势力投降于冉魏,后赵灭亡。

冉闵在建立魏国的过程中煽动民族仇恨,对胡羯不论贵贱、男女、老少一律诛杀,共死20余万人,以致汉人高鼻多须者多滥死。这一民族报复政策导致了自己的孤立。冉魏建立后,立即与东晋政府联系,请求派兵共同讨伐胡人;又清定九流,实行九品官入法,以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在经济上,开仓散粮,以求得百姓的拥护。在军事上,竭力与后赵残余势力石祗、羌酋姚弋仲、前燕慕容儁争衡。由于残酷的民族仇杀和连绵的战争,加之饥馑,先前被迁到冀州、司州的胡汉各族人民数百余万各还本土,路上互相杀掠,饥疫死亡甚众。冉魏辖地渐小,人口锐减,农业生产陷于停顿,于公元352年终为前燕所灭。

●慕容三代建前燕

慕容氏原来分布于辽东与辽西,曹魏时期发展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到西晋时,已经成为东北塞外一支强大的部族。

公元294年,慕容魔将都城迁至大棘(在今辽宁),部落开始定居并从事农业生产,又吸取了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办法,部族开始向封建制过渡。慕容魔是一个有远见的胡族酋长,他利用西晋瓦解机会和远离强敌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势力。他广泛地拉拢汉族地主分子,“推举贤才,委以庶政”,北方著名大族人物河东裴嶷、右北平阳裕、渤海封裕、平原刘赞等,都受到他的重用。在十六国初期各政权中,前燕统治集团内部的胡汉矛盾最小。他还大力招徕汉族流民,在辽水流域设立侨郡以统流人,并对流人暂时予以免役,结果使他统治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十倍。流人对开发辽西经济和促进鲜卑慕容部的封建化,起了重要作用。他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极力调和胡汉矛盾,并表示拥护东晋为宗主国,这对吸引汉人很有作用。

慕容魔死,子慕容鱿于公元337年称燕王,将国都迁至龙城,更向中原靠近。慕容毁为慕容魔之第三子,喜读汉文书籍,为人雄毅,多有谋略,性好猜忌。初即位时,惧其诸位弟弟谋乱,就借故先杀弟慕容昭,又派人去监视弟慕容仁,后慕容仁逃到辽东平郭城(今辽宁鞍山)。公元336年初,慕容欺乘辽东湾海水结冰之时,亲率三军从海路经过300里直达平郭城下。因部将叛降,慕容仁战乱被俘,慕容孰令其自杀,辽东遂平。

慕容皝称燕王后,立妻子段氏为王后,儿子慕容儁为太子,以封奕为相国,韩寿为司马,裴开为奉常。后派宋回出使后赵向石虎称臣并以弟汗为质,请赵出兵击段辽。

公元338年,慕容孰自攻令支(今河北迁安)以北诸城,大破段辽兵,抢劫无数畜产,迁5000户居民退回棘城。后赵因其不守信用而自攻段辽,发兵10万围逼棘城,围城达十几日,后无功而退。慕容皝派子慕容格追击赵军,斩获3万余人。打败后赵20万大军的进攻,使他的国力经受了考验。他一方面大力开疆拓土,先后打败鲜卑段氏,击破高句丽,灭掉鲜卑宇文氏,袭破夫余,每次都掳掠大量人口,增加了他统治下的户口。另一方面则积极发展经济,下令“苑囿悉可罢之,以给百姓无田业者。贫者全无资产,不能自存,各赐牧牛一头”。田租的征收方法“其依魏晋旧法”,即按屯田制分成办法。结果,慕容氏统治下的农业发展很快,并且迅速完成了本族社会向封建化的过渡,为建立前燕奠定了基础。

到慕容皝子慕容儁时,由于后赵统治的崩溃,给了他向中原发展的机会。慕容儁带领20万军队入塞,联合后赵残余势力及氏族酋长符氏,打败了冉闵。之后,慕容偏把国都先迁到蓟(今北京市),再迁于邺,成为雄踞中原的一个强大势力。公元352年,慕容稿改称皇帝,正式建立燕国,史称前燕。

●前燕破邺灭冉魏

公元351年,前燕首次击败冉魏。当年二月,魏主冉闵率军10万围攻襄国,十分危急,后赵石抵遣使向前燕和姚弋仲求救。慕容擒命将军悦绾率兵3万与诸军会合,以救后赵。冉闵亲自率军与悦绾、姚弋仲、石琨交战。悦绾在距魏军数里远时,命少数骑兵拖着树枝,扬起灰尘,以示人多势众。魏军远远望见,十分惊恐。这时,悦绾与姚弋仲、石琨军立即从三面攻击冉闵军。石袛也从后面冲杀而来,冉魏军大败,冉闵10万大军损失殆尽,仅率十几个骑兵逃回邺都。两个月后,冉魏军力复振,于邺城击败石袛7万大军,石祗的大将刘显遂斩杀了石抵,投降于冉魏。后赵大败。

公元352年,前燕派慕容恪率军攻魏,恰值冉闵攻取襄国后率部众至常山(郡治在河北石家庄西北)、中山(郡治在今河北定州)等郡游食。冉闵见燕军来攻,便欲亲率大军迎击。决心与燕军一战,消灭慕容儁。

冉闵驻屯于安喜(今河北定州东南),慕容恪也率军进至该地;冉闵军至常山,慕容恪也跟至常山。双方于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的廉台(无极境内)连续交战十次,燕军均未取胜。冉闵一向以勇冠诸军闻名,所率士卒精锐善战,燕军也相当惧怕他。

冉闵以其所部多步兵,燕则全为骑兵,遂决定率部进入丛林之中,以抵消燕骑兵的长处。慕容恪采纳了高开的建议,将魏军引至了平地。慕容恪随即把全军分为三部,对诸将说:“冉阂性轻率猛锐,又处于兵少的地位,必定与我们拼死一战。我应集中兵力严阵以待,当其与中军交战之时,我左右两军从两翼突然向其攻击,定能将魏军击败。”于是便选择善射的5000士卒,以铁链将他们的乘马相连,组成方阵,向前移动、冉闵左手持两刃矛,右手持钩戟,斩杀了燕军300多人后,远远发现了燕中军大旗,就一直向前冲去,直攻中军。却被燕军左右夹击,冉闵亦被杀。

四月二十五,前燕慕容评和中尉侯龛率精锐骑兵1万进攻邺都,冉魏将军蒋干和太子冉智闭城坚守。战斗打得相当艰苦,邺城内兵疲粮尽,吃人充饥,原后赵王的宫人差不多被吃光,蒋干派人向东晋求救,东晋无力相助。

五月初二,燕又以慕容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统率步骑兵两万,协助慕容评攻打邺城。蒋干见无援兵,便于六月初三率精锐士卒5000人出城与燕军作战,被燕军击败,斩首4000多人,蒋干败退回城。八月十三,冉魏的长水校尉马顾开邺都城门,向燕军投降。蒋干逃走,冉魏皇后及太子冉智被俘,冉魏至此而亡。

●苻坚一统北中国

苻坚字永玉,苻坚的祖父符洪本是前赵政权刘曜的将领,刘曜被石虎打败,苻洪投降石虎,被石虎封为冠军将军,后又任为龙骧将军,立了很多战功。公元351年,苻洪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符洪死后,他的儿子苻健去掉秦王的称号,接受东晋的加封,不久又打败杜洪,占据长安,自称天王、大单于。公元352年,符健去掉天王的称号,自称皇帝,把大单于的称号给了儿子苻苌,前秦政权正式建立。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北伐时,苻健虽然退守长安城,但他采取了“收麦清野”的战术,断了桓温的军粮,桓温最后只得败退回去,前秦的政权更加稳定下来。

公元355年,苻健病死,太子苻生继位。由于苻生性格残忍,任情杀害大臣,苻坚等人在公元357年发动政变,杀死了苻生,夺过了皇帝位。苻坚夺取政权后,重用王猛、吕婆楼等一大批能臣,迅速地统一了北方的大片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