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开店必读(大全集)
3169200000010

第10章 选址——寻找开店的“黄金宝地”(2)

它是指那些并不居住在店附近而工作地点在店附近的人群,这部分人群中不少是利用上下班就近购买商品,他们是次级商圈中基本顾客的主要来源。开店者要注意把握这部分人群尤其是在一些高级商业区内的顾客,在那里的人们一般收入较高,负担较少,思想也不太保守,开店者可以根据这部分人群的特征和需求来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向与策略。

3.流动人群

这是指在交通要道、商业繁华地区以及公共活动场所过往的人群,这些过路人群是位于这些地区店铺的主要顾客来源,是构成周边商圈内顾客的基础,一个地区的流动人群越多,在这一地区经营的店可以捕获的潜在顾客就越多,同时经营者云集,竞争亦越激烈,这就要求经营者更要讲究竞争策略和经营特色。有些经营者对这部分人群不太重视,应该予以修正,善待这些顾客不仅会产生“回头客”,还会使店铺树立较好的形象,从而招揽更多的顾客。

由前面的阐释我们知道,一家店对于商圈设定的指标可以依该地区内顾客的分布密度及来店频率加以考虑,因此一般在从事商圈设定的工作时,开店者还可以采用行政机关比如工商局的一些信息来帮助自己对商圈进行设定。

★如何分析上圈内的购买力

商圈内的购买力是营业的背景与后盾,从商圈内国民消费支出,可以决定商店所在地点是否合适,以及营业场地的面积、适当的规模。以简单的例子表示如下:

中央商圈内的居民1000户

次级商圈内的居民2000户

周边商圈内的居民3000户

每月每户的平均支出额600元

则中央商圈的支出总额

600元X1000户二60万元

次级商圈的支出总额

600元X2000户二120万元

周边商圈的支出总额

600元X3000户二180万元

中央商圈的市场占有率,如定为35%,则60万元X35%二2l万元

次级商圈的市场占有率,如定为10%,则120万元X10%二12万元

周边商圈的市场占有率,如定为5%,则180万元X5%二9万元

合计上述各项,则该商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推测为:

21万元+12万元+9万元二42万元

假设目前商店每平方米每日营业额为150元,则每月每平方米的营业额为:

150元×30日二4500元

则卖场面积为:42万元÷4 500万元≈93平方米

又营业场所和仓库、办公室的比例是8:2,那么这家商店总共就需要93÷0.8≈116平方米的面积了。

商圈的设定需考虑实际状况,如大马路、桥梁、铁道隔绝等因素。中央商圈,小店铺大都以300米为范围,较大店铺则以500米为范围。一般家庭主妇,1分钟约走70米,500米则需花7分钟,往返需15分钟,买东西要30分钟,总结下来,上市场的时间约需花45分钟。如果走300米往返需9分钟,加上购物30分钟,则上市场要花40分钟。经营者应以店铺为中心,依上述方法,排除各种可能障碍,实际算出商圈内住户,就可预估出自己所需卖场面积了。

至于市场占有率,则需考虑商圈内之竞争状况。如果在1公里内有 5家以上大型竞争店则属非常激烈竞争区,市场占有率约以上述为准,如果1公里内有2—5家大型竞争店,则属普通竞争,市场占有率可稍微提高。

计算出卖场应有的规模之后,还需考虑下列几点:

1.资金多少;

2.租期期限;

3.未来发展潜力等店铺的设施与机能。

★初次开店,如何设定商圈

对于初次开店者而言,由于缺乏商圈统计的基本资料,也就无所谓顾客信赖度。因此,需深入探讨该地区人口集中的目的及其流动的范围,以此作为基本资料来从事商圈的设定。例如要开办的店规模很大,其商圈并不一定像一般小型店是徒步商圈,还要考虑到顾客会利用各种交通

工具前来,所以要对设店地区的人流加以观察,并配合有关的调查报告,对其购物动机予以比较分析,从而设定相对准确的商圈。

一个店在确定商圈时一般要考虑两个因素,即位置因素与商品因素。

1.位置

即店所在地区的特征,例如在商业繁华地带,交通方便,流动人口多,有大量的潜在顾客,因而商圈规模也就较大。而那些设在交通偏僻地区的店,顾客主要是分布在店附近的常住人口,其商圈规模一般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店铺经营者只有根据自己的实力创造出独特的经营特色,以此来吸引远客,从而扩大自己的商圈。

2.商品

即经营商品的种类、质量以及特色等等。商,品种类与商圈规模关系密切,一方面,某一顾客群总会表现出特定的消费特征,经营的商品只有投目标顾客所好,才能吸引潜在的顾客;另一方面,商圈规模大小与商品购买频率成反比例关系。

初次开店者在确定商圈时,可以通过抽样调查销售记录、售后服务登记、顾客意见征询等一切可能的方法搜集有关顾客居住地点的资料,通过分析进而能对商圈范围有一个大致的确定。采用这些方法,都不可忽视时间因素。如平日与节假日的顾客来源构成不同、节日前后与节日期间的顾客来源构成不同等等,这些都是使得商圈范围有差异的具体原因。

总之,初次开店者必须掌握一个成熟的商圈策略。商圈策略是一种积极开拓市场的动态的销售策略,成功地运用商圈策略,可以打牢商店根基,提高商店形象,创造和推动顾客的特定需求,与顾客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把生意做到顾客心里,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回头客,这才是店铺商圈战术的根本所在。

★初次开店,如何估计商圈范围

对于初次开店者来说,最关心的当然是投资多少和投资回收期,但一定要经过推算,才能知道这里可能会有多少。而商店的营业额的推估必须根据商圈的大小来进行,因此,一定要先定出商圈范围。

商圈会受到商品及服务质量的影响,也受可回应客人提出的要求的影响;可以仅就自己店里的情况划出范围,也可仅根据外部资料来描绘。

如果顾客须历尽艰难才能到你的店里来,那么即使住得很近,这地方也不能划人你的商圈。相反地,如果你的店交通方便,附近又有专卖各具特色货品的店,那么,客人即使住在几十公里之外,心理上也不觉得远,就可以算在商圈内。

因为上下班或顺道而常从店门前经过的人,他很可能会买东西,所以该客人居住的地方也能列入商圈。而即使住在附近却从未光顾你的店,宁愿到远处去买东西,那么这个区域自然也就不包含在商圈内,商圈的形状经常并不规则。

就一般情况而言,假如商品是日常用品时,应定为走路或骑车10分钟内可到的地方。而耐久品,比如衣服、鞋子、皮包、袋子等,则可能依流行性和时尚性,吸引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外的顾客前来,店铺比较小时,则约定在走路加搭公车或自己开车需费20分钟左右的范围内较为合适一些。

无论估计顾客以何种交通工具前来都应该亲自用走路或搭车方式,顺着当地人平时购物的路线,看看道路的坡度、公共汽车线路及等候时间等状况。对在这时候,坐公共汽车需花多少时间等车、坐车,单行道等交通限制,以及塞车地点、程度,出入停车场方便与否等,也都应该有所了解。如此沿各道路测出消费者实际上移动的距离,做上记号,最后把这些点连起来,就能掌握商圈范围了。最后的工作就是对已初步确定的商圈进行修正,主要途径就是针对所销商品对店址附近的顾客进行调查。

★设店区位有哪些类型

零售区位可分为独立店区和群区。

独立店区商店与其他商店位置相分离,仅有一家商店,不毗连其他商店。独立店区在为周边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方面具有垄断经营优势,不与其他商店分享顾客。在独立店区开店,一般道路通畅、停车便捷、营业场地可选面积大且房地租金较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商店只能凭自己的实力来吸引、保持顾客,同时其各项设施如供电、供水设施、安装、维修方面的成本费用不能与其他商店分担。通常只有大型商店才具备实力建立独立店区。

★什么是规划和非规划的零售群区

一、规划的零售群区

一种经详细规划后形成的统一管理、相互协调的商店群。如国外的购物中心,在购物中心的统一管理下,平衡配置各类商店,为顾客一次购足提供广泛的商品及服务组合。这种类型的零售区有待于我们借鉴国外的经验稳步试行推广。

二、非规划的零售群区

这类零售群区是自发产生、发展而成的商店群体,分为中心商业区、次级商业区、居民商业区、小型商业区和微型商业区。

1.中心商业区

城市的零售中心,交通密集、店铺林立、商品尤其是名品精品荟萃。一般以一家或几家百货店为核心,由星罗棋布的中小型商店环绕而成,如北京的西单北大街、上海的南京路。该区商圈广、客流量大但地价昂贵。

2.次级商业区

常位于主要街道十字路口,一般以一大型商店为核心,几十家小型商店围绕而成,其繁华状态逊色于中心商业区。如区级商业中心。

3.居民商业区

食品店、药店、理发店、美容店、洗衣店、餐馆等组成的为—至两个居民区服务的商店群,它们大多位于居民区的中心地带。

4.小型商业区

由超市及杂货店等小型商店组成,常位于城市边缘地带,主要满足郊区购物者的需要。

5.微型商业区

位于街道或公路两旁,由几家小商店点缀而成。

★设店区位该如何选择

一、及时占领新的中心区位及门户区位

中心区位即中心商业区、次级商业区及居民商业区等商业繁华地带;门户区位则是车站、码头、机场附近地段,是城市对外联系的枢纽。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中心区位及门户区位也在不断变化。为此,有识之士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广纳信息,凭着高识远见,在局势明朗以前,及早进入即将形成的新的中心区位及门户区位,可以取得很高的投资收益率。

二、处理好群体规模与单体垄断的辩证关系

一般店址选择以避免竞争对手为好,但是如果市场容量形态比较有利,在这种状况下,同类型的商店集中在一起,顾客具有广泛的挑选余地而不致于白跑一趟,这样无疑会吸引更多顾客前来选购,形成规模优势。许多同类商品一条街之所以生意火爆、闻名遐迩,原因就在于此。

当然,并非所有商品都能大范围、大量吸引顾客,因此并非所有的商品经营都适合“成行成市”出现。只有一些选购品及特殊用品如电脑、服装、饰品、家电、特产等“成行成市”才有益于商店营业。而经营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使用频率很高的商品的商店,因其商圈极为有限,聚在一起易形成水火不容的情形,容易展开价格战,造成两败俱伤。

对于竞争已经比较激烈的专门商品街,经营者应该根据饱和指数、自身的竞争力及风险承受力、其他可供选择的区位等具体情况酌情而定。

三、中小商店要善于合群

多家商店聚集在一起,能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比单家商店强大许多的吸引力,能扩大商圈的外延及内涵,为各商店提供新的市场机会,形成“商业聚集效应”。特别是那些经营选购品或特殊品的中小型商店,自己的商圈很小,如能与一些互补性商店聚集在一起,既可分享聚集效应又能避免激烈的竞争。

四、配合区位特征选取店铺类型

1.车站附近地段

这里是旅客聚集区。顾客以来往旅客为主。他们大多购买易选购、便于携带的商品。在此地区适合发展经营餐饮服务、生活用品、食品、当地特产等商品的商店。

2.商业区地段

这里是广大居民购物、娱乐、聊天的场所。该地段从事经营的成本费用高、竞争性强,适合发展大型综合商店及富有个性的专营店。

3.影剧院、公园名胜附近地段

这里集中了大量休闲的居民或观光的游客,适宜建立餐饮、食品、娱乐型商店。

4.工厂、机关、企业汇集地段

这里是上班族的聚集地,适合发展经营饮食、日常生活用品及办公用品的商店。具体经营范围则需参照上班族的性别、年龄、收入作出相应的安排。

5.学生聚集地段

这个地段具有明显的文化、服务、娱乐倾向,适宜发展经营文化用品、书籍、生活必需品、饮食的商店,以及理发店、游戏室等提供生活及娱乐服务设施的商店。

6.住宅区地段

这个地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家庭生活用品消费尤其是日用品消费量最大,凡能给家庭生活提供独特服务的商店都能获得较好的发展。如果商店能够兼有为居民提供联谊活动的功能,有时可得到意想不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