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盗墓向北
31687700000016

第16章 九尸抬棺(二)

我和胖子一人拿着一把洛阳铲,就开始挖啊挖。

终于,在两个时辰后,在东北方向挖到了大石堆砌的墓穴。

但是找到之后,我和胖子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傻眼了。

卧槽,这难道是唐朝的墓?

顿时不知是喜是忧了,喜的因为是唐朝有的是宝贝啊,忧的是就是唐朝墓太坚固了,不好打盗洞。

看来还没忙活完啊,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历史记载,唐代开山为陵,工程庞大,气势雄浑,这也和当时大唐盛世的国力有关,唐代的王陵到处都透着那么一股舍我其谁天下第一帝国的风采。

唐墓和虚位唐代地宫一般都是用大石堆砌,铸铁长条加固,很难破墓墙而入。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就算古墓修得再如何铜墙铁壁,也不是无缝的鸡蛋,任何陵墓都有一个虚位,从风水学的角度上说,这就是为了藏风聚气,如果墓中没有这个虚位,风水再好的宝穴也没有半点用处。

为了保持风水位的形与势、让风水宝地固定不变,陵墓的格局不可周密,需要气聚而有融,一般陵墓的甬道或者后殿便是融气之所,那种地方不能封得太实,否则于主不利。

唐墓的青砖有三四只手掌薄厚,都是铺底的墓砖,用铲子铁钎都可以启开。

而明代喜欢用七辐七券墓顶,也就是七纵七横十四层的青砖砌起来,有三米多厚,只有冥殿正中的一小片地方是稍微薄弱的“虚位”。

后来这种留下“虚位”藏风的形式已经大为改观,就是因为这种地方容易突破,但是留“虚位”的传统一直给保留了下来,只是改得极小,大小只有几寸,进不去人。

不过总体上来说,唐墓的坚固程度和豪华程度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数得着的,墓道以下都有数道巨型石门,深处山中,四周又筑以厚重的石壁,那不是固若金汤所能形容的。

我一看胖子那体型,我就笑了。

大小只有几寸?哈哈。那他进去一只腿都费劲。

胖子瞅着我“向北小同学,你在这样笑,咱俩这革命友谊了没了啊。”

“哈哈。行行行,我不乐了就是。”

中国数千年来的墓葬形式,不管哪朝哪代,都来源于伏曦六十四卦繁衍出来的五行风水布局,万变不离其宗,都讲求占尽天下形势,归根结底就是追求八个字:造化之内,天人一体。

不是说了么,苍蝇不叮无缝蛋,既然有虚位,那还怕什么,开工!拿下它!

拿不下它,我就不叫向北,改叫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