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大全集)
3168700000061

第61章 下卷(8)

关汉卿一听,急了,赶紧抢过话茬,笑嘻嘻地接着说:“你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说实在的,这前后几番话都说到班头的心坎里了,人生不过就是一场戏。现在他已经可以确信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关汉卿,但同时内心也非常矛盾:“就此拿下吧,自己于心不忍。关汉卿确实是戏剧大家,不仅自己喜欢,百姓也对其敬重有加,说不定因为捉拿了他,从此以后自己就要臭名远扬了;放过他吧,五百两的赏银可不是个小数目,对自己也有很大的诱惑力,万一事发说不定还要担当失职的罪名……”

在一旁自言自语的关汉卿很快就看穿了班头的心思,随口又说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台上莫逞强,纵使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下何足算,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一般人。”

班头闻言,细加咀嚼,马上悟出了其弦外之音:现在贪图一时之利,到头来功名利禄也是一场空,说不定没有好下场,更何况自己良心上也过不去,这样做又何必呢?于是便接着自己刚才的话头,假意训斥道:“我看你是神经有问题!”说完,一招手,对手下的那帮人说:“我们走!不要在这个迂腐的书呆子身上浪费时间了!”一行人趾高气扬地走了,关汉卿总算是躲过了一劫。

关汉卿可谓是深刻体悟了内动心计、外以制人的具体方法,面临不利形势时善于“见形为容、象体为貌”,看准班头,并一次次地“闻声和音”,对他施展开“摄心”“守义”诸术,随机应变,一言一行都颇含深意,终于抓住机会、挣脱金钩回归于自由的大海。

眼神中的心理学

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是揣情度意的最佳切入口。《人体秘语》的作者莫里斯曾对人类的“眼睛”下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定义——它直径大约2.5厘米,但却像是从石器时代以来就有的最复杂的电视摄影机。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所以,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诸如此类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眉目语,都在传递着信息,进行着交流,为你成功地进行揣情度意打开一扇扇窗。

中国的亚圣孟子认为,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正焉;胸中不正,则眸子斜焉”。这说明,人的心底是善是恶,都能从其无法掩盖的眼神里揣度出来。

现代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的,遇到生气、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事实上,通过眼神来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大家都在自然而然地运用眼神来表达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复杂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会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出来。

眼神中的心理学,是人类的一个广阔领域。而眼神传递的心理,在两性关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古时候,当两情相悦时,曾有“心许目成”、“暗送秋波”、“美目盼兮”等妙词来表达他们的情花爱果。当今,两性关系较之以前更为复杂,使用的词语更就更加丰富,比如“含情脉脉”、“眉目传情”、“一见钟情”等等。因此,眼神虽不是有声语言,但恰似有千言万语可随心传播。任何恋人,都必然闪烁着双双秀美而深邃的眼睛,从中相互窥探、揣度、会意对方内心深处的奥秘。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特所说的那样:“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

(91 夏景山口待渡图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男女双方用眼神来传情达意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对异性只看一眼,就故意将视线移开的人,恰恰表明其渴望与异性交往,这是心理的反向作用。凡是目不转睛注视对方,而不将视线移开的女性,流露出她内心隐藏着某种秘密。男女双方不时地对视,是将对方引导到自己心上进行会情达意的交流。在使用眼神上,女性常优于男性,她只要流波转盼,就可以传达“我们可以一起走了”,其含情脉脉,尽在不言之中,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看的感受中,最好看的还是情人。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不漂亮也具有独一无二的神奇美丽。夫妻间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流,多是关心、劝告和体谅。如在招待客人时,丈夫与客人兴致勃勃地频频干杯,夫人只要用眼睛说:“血压这么高,还这么贪杯。”丈夫便会以稍显乞怜的眼神表示:“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而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接触也发挥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不同的目光,反映着不同的心理,产生着不同的心理效果,我们一定要善加揣度、会意,从而做出适当的回应。下面这些表现都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旦被别人注视而将视线突然移开的人,大多自卑,有相形见绌之感。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并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多半属于内向性格,不善交际。听别人讲话时,一面点头,一面却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者身上,表示对来者和话题不感兴趣。说话时,将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眼部和面部,是真诚的倾听、尊重和理解。只注意自己手中的活计,不看对方说话,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流露。仰视对方,是尊敬和信任之意;俯视他人,是有意保持自己的尊严。伴着微笑而注视对方,是融洽的会意;随着皱眉而注视他人,是担忧和同情。面无悦色的斜视,是一种鄙意;看完对方突然一笑,是一种讥讽;突然圆眼瞪人,是一种警告或制止;从头到脚地巡察别人,是一种审视。彼此心存好感的两人说话,会注视对方的眼睛,以示寓意通达;话不投机的人相遇,一般都尽量避免注视对方的目光,以消除不快。有人在交际中,喜欢戴太阳镜,即使在室内或阴影下,也不将眼镜摘下,是因为他不愿让别人从他的一双眼睛中发现他的秘密。但是,戴着深色眼镜与人交往,目光不能等同的接触,会造成一些隔膜和不悦。

眼神和心理,是交往中引人注目的一个课题,注意在实践中领悟、运用,是有价值的。如果你希望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你就要凝视其目光久一些,以表自信。如果你想在和对方的争辩中获胜,那你千万不要把目光离开,以示坚定。如果你不知道别人为什么看你时,你就要稍微留意一下其面部表情和眼神,便于采取对策。如果你和别人碰面,觉得不自在,你就要把目光移开,减少不快。如果你和对方谈话时,他漫不经心而又出现闭眼姿势,你就要知趣暂停,你若还想做有效地沟通,那就要主动地随机应变。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应用60%—70%的时间注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的传接会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如果你想在交往中,特别是和陌生人的交往中获取成功,那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对方的讲话,不卑不亢,只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是常用的温和而有效的方式。

总之,在为人处世与人际交往中,无论你用的是“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还是“缀去”“却语”,“摄心”“守义”,对于眼神中的心理学,一定都要细加揣度,懂得领悟与应用,如此定能收获颇丰。

参考文献

1.《<鬼谷子>人生智慧》,郑杰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六韬·鬼谷子》,曹胜高、安娜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3.《鬼谷子详解》,陈蒲清著,岳麓书社,2005年版;

4.《鬼谷子全集》,陈才俊主编,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

5.《鬼谷子的大智慧全集》,司马哲编著,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

6.《纵横天下的权谋:鬼谷子》,东方暨白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

7.《商业情报与鬼谷商略:200例典型商战评析》,于明 等编著,金城出版社,1998年版;

8.《商务谈判名家示范》,郭秀闳、孙玉太、于忠荣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100个成功的商业运作》,周国林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0.《达成交易的完美谈判:王牌谈判大师的制胜秘诀》,尹垦编著,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11.《伟大的商业灵感》,李永刚编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12.《职场潜规则》,陈南编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13.《李宗吾为人处世厚黑学》,马银文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版;

14.《处世细节全书》,赵彦锋、江洪湖主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