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理人必备商务社交与礼仪知识
3168200000053

第53章 商务交谈礼仪(2)

此类客户感觉有人送他东西,在家人、朋友面前特有面子。对这种人送的东西应是能够拿得出手的。

图实惠型

此类客户的想法是:“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就行了,还是来点实惠的吧。

借机生蛋型

此类客户比较难缠,不过,好在他的要求一般不会太超预算。

狮子开口型

这类人一般是某个单子的关键人物。在法律和预算允许的情况下,为了生意的成功,你可以满足这类客户的要求,反之,则应该明确地告诉对方要求太过分了。

送礼品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以选择比较恰当的一种。

直接带去客户公司送给本人;

交给秘书或前台代转(当然要注意包装,不能走光);快递(同样注意包装问题);

约客户出来坐坐,同时送上;

交与客户关系亲密且放心的第三者代送。

这几种方式根据礼品价值大小、人物级别、事情关键程度综合考虑,搭配使用,没有很标准的做法,总之,原则是客户收着方便(换位思考很重要)。还要记着,不是自己当面送的话,事后一定要打个电话明示或暗示此事情。

商务送礼的4个规矩

商务送礼既然是一门艺术,自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奥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根据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送礼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起码我们应该注意下述原则。

礼物轻重得当

一般来讲,礼物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礼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又胆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着无用,便会生出许多烦恼,就像平常人们常说的“花钱找罪受”,何苦呢?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送礼间隔适宜

送礼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过频过繁或间隔过长都不合适。送礼者可能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时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因为你以这样的频率送礼目的性太强。另外,礼尚往来,人家还必须还情于你,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了解风俗禁忌

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有个人去医院看望病人,带去一袋苹果以示慰问,哪知引出了麻烦,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苹果”跟“病故”二字发音相同。送去苹果岂不是咒人家病故,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弄得不欢而散。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例如,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对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若送去一幅蹩脚的书画就很没趣。

礼品要有意义

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求人,或联络感情等。所以,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备感珍贵。实际上,最好的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却不显山露水的礼品。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例如,具有中国特色的景泰蓝小马等工艺品,较受外商的青睐;公司的纪念印章,对于项目合作方来说,是一份很好的纪念物;从韩国旅游带回来的银餐具,送给老板恰到好处。不过如果连老板的家里人也准备上,就再好不过了;脸谱、书签会让酷爱京剧和读书的客户爱不释手。

给上司送礼之10戒

给上司送礼更重要的是要保证你所送的礼物不犯忌,下列10个类型的礼物要尽量避免。

带有性暗示的礼物,如内衣、床上用品等。

宗教性的礼物,如十字架、《圣经》等。

贵重的礼物,如珠宝、手表等。

过于廉价的礼物,如任何带有公司标识的物品、礼品笔等。

.“循环”礼物(你不喜欢,你的上司也一样)。

酒(尤其是你还不能确定你的上司是否有饮酒习惯时)。

食物篮(你的上司会将它们分发给员工)。

没有用的礼物,如咖啡保暖器、烟灰缸等。

蛋糕。

含有政治性的礼物。

商务送花指南

晋升篇

朋友或同事晋升时,一定会有许多祝福的花篮送到他的办公室。这时候你再送花,反而被湮没在花海中,如果送他小小的、精致的花卉提篮,可以放在对方的办公桌上,还比较吸引他的注意呢!选择颜色亮丽或富含花语的花木,如开运竹、发财树、巴西木等。

送同事

赠花给同事,不论是异性还是同性,不要送玫瑰,以免同事误会你对他有意思。特别是异性要尤其小心。若贸然送黄玫瑰给对方,或者在对方生日时送他洋水仙,就不礼貌了。因为黄玫瑰代表嫉妒,包括工作上和感情方面;后者指对方自大、虚假。

(第5节电话礼仪

打电话的礼仪规范

电话被现代人公认为便利的通信工具,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电话的语言很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一个部门的声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电话也能粗略判断对方的人品、性格。因而,掌握正确的、礼貌待人的打电话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打电话者首先应自报姓名,这是电话礼节中最基本的常识。询问对方是否方便之后,再开始交谈。对方接电话后,打电话者应先询问一下“我想跟您谈几分钟,可以吗”,等等。电话内容要简单、明了。可以事先将通话要旨归纳几条抄录在便条上,供打电话时使用。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电话中断,要由打电话人重新挂拨。如果是给不曾会过面的人打电话,最好在可能的情况下先发一封信,说明电话的中心内容。特别是请求对方帮助了解某件事情并等候答复时,要留给对方充足的时间,写信实现联系是个好办法。

选择适当的时间

给某人家里打电话,要避开上午9点前、晚上21点或22点以后,以及晚饭(包括准备)时间。有的国家、地区不同,晚饭时间也不尽相同,应遵照当地习惯,适时行事。

一般的公务电话最好避开临近下班的时间,因为这时间打电话,如果对方需要调查一番方能答复,或是对方急于下班,很可能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复。公务电话应尽量打到对方单位,若确有必要往对方家里打时,应注意避开吃饭或睡觉时间。

重要的第一声

当我们打电话给某单位,若一接通,就能听到对方亲切、优美的招呼声,心里一定会很愉快,使双方对话能顺利展开,对该单位有了较好的印象。在电话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就会给对方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同样说“你好,这里是××公司”,但声音清晰、悦耳、吐字清脆,就会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对方对其所在单位也会有好印象。因此要记住,接电话时,应有“我代表单位形象”的意识。

要有喜悦的心情

打电话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即使对方看不见你,但是从欢快的语调中也会被你感染,给对方留下极佳的印象。由于面部表情会影响声音的变化,所以即使在电话中,也要抱着“对方看着我”的心态去应对。

清晰明朗的声音

打电话过程中绝对不能吸烟、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懒散的姿势对方也能够“听”

得出来。你打电话的时候,若弯着腰躺在椅子上,对方听你的声音就是懒散的,无精打采的;若坐姿端正,所发出的声音也会亲切悦耳,充满活力。因此,打电话时即使看不见对方,也要当做对方就在眼前,尽可能注意自己的姿势。

迅速准确地接听

现代工作人员业务繁忙,桌上往往会有两三部电话,电话铃一响,应尽快去接,最好不要让铃声响过5遍。电话铃响一声大约3秒钟,若饫时间无人接电话,让对方久等是很不礼貌的,对方在等待时心里会十分急躁,你的单位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

即便电话离自己很远,听到电话铃声后,附近没有其他人,要以最快的速度拿起听筒,这样的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这样的习惯是每个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应该养成的。

如果电话铃响了5声才拿起话筒,应该先向对方道歉。若电话响了许久,接起电话只是“喂”了一声,对方会十分不满,会给对方留下恶劣的印象。

认真清楚地记录

对对方的谈话可作必要的重复,重要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如时间、地点、联系事宜、需解决的问题等。在工作中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打电话、接电话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电话记录既要简洁又要完备。

了解来电话的目的

上班时间打来的电话几乎都与工作有关,公司的每个电话都十分重要,不可敷衍,即使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切忌只说“不在”就把电话挂了。接电话时也要尽可能问清事由,避免误事。我们首先应了解对方来电的目的,如自己无法处理,也应认真记录下来,委婉地探求对方来电目的,就可不误事而且赢得对方的好感。

挂电话前的礼貌

要结束电话交谈时,一般应当由打电话的一方提出,然后彼此客气地道别,说一声“再见”,然后轻轻放下电话,不可只管自己讲完就挂断电话。

使工作顺利的电话术

迟到、请假由自己打电话;

外出办事,随时与单位联系;

外出办事,应告知去处及电话;

延误拜访时间,应事先与对方联络;

用传真机传送文件后,以电话联络;

同事家中电话不要轻易告诉别人;

借用别家单位电话应注意,不要超过10分钟。遇特殊情况,非得长时间接打电话时,应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和谅解。

打电话的问候礼仪

不同时间可以用不同的问候语。问候语除了普遍的“你好”之外,还可以因时、因人、因地而变。早上10点以前,可以问声“早安”,10点到12点问声“上午好”,12点到14点问声“中午好”,14点到18点问声“下午好”,晚上18点到21点问声“晚上好”。21点以后,如果没有急事,就不要再给对方打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问候要遵从职业特色。随着社会服务意识的增强,许多单位对接听电话如何打招呼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本单位有接听电话规定,那就要严格执行。例如,“您好,这里是联想服务热线,我是某某号某某”,训练有素的职业问候会让拨打电话者感到信赖;又如宾馆饭店等,也都有类似的接听问候规定。不过,现在高级宾馆接线小姐普遍先说英语、后说中文的方式让人感到不舒服。在中国,还是应该先说中文,后说英语。对于一些完全不懂英语、初次拨打宾馆电话的人来说,会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心里会感到紧张。

问候可以因对象不同而不同。如果是跟家里人、同事或者熟悉的朋友打电话,可以不用拘泥于一板一眼的“你好”,而可以用多种方式来问候。比如,给熟悉的朋友家里打电话,如果是朋友母亲接的,自己与朋友母亲也很熟,那就可以说:“大妈,小雨在吗?”一声“大妈”称呼,比“你好”更加自然温馨。

问候要先通报自己的姓名。给人打电话说完“你好”之后应该马上通报自己的姓名。如果马上接着说正事,对方会一时反应不过来,或许还会给对方造成困扰。对方可能不好意思问“你是哪位?”因为如果听不出特别熟悉的人的声音,也会让接电话者不舒服。尤其是上级给下级打电话,更要先通报姓名。

问候要注意语气、声调。电话交流时,双方都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唯一交流的途径是听觉。因此问候时首先要语气适当、声调适度、咬字清晰,更不要说方言。过快过慢、大声或者有气无力的问候,都会让对方产生不良感觉,从而影响整个电话交流的效果。

接电话的礼仪规范

不要以为接电话没有什么,其实里面还是有很深的学问。一定要等电话响两声之后再接。为什么?你要利用这段时间平静自己的情绪,在你不知道来电人是谁、来电内容是什么之前,不要将你的情绪带给将要和你对话的那个人,哪怕你此刻是欢快的,你怎么知道对方一定就希望听到你欢天喜地的声音?当然,把你的坏心情不加掩饰地传递给对方就更不应该了。电话总是由各种各样的人打来,他们总会带来一些好消息、坏消息或者一些不好也不坏的消息,将你的情绪信号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对方,不免偶尔也会表错情。

接电话,有时就像看待人生,要有宁静、平和的心态。电话响两声,对打电话的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等待时间,也是他期待你拿起电话的最佳状态。对接电话的人来说,在短短的一声电话铃声里,你的焦躁和不安可能已经瞬间平息,你才可以不惊不惧地面对任何事,宠辱不惊地面对任何人。世上很多事情,需要一个小小的停顿和转折,别那么急着拿起电话。记住,铃声响两下后,再接。

另外,如果你的办公室里有客户,不要接电话。这种情况很常见,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时接电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这样做其实是告诉你的客户,电话那端的人比他更重要。除非你是在等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话,否则就在语音信箱留信息。如果你要接电话,应该让客户知道你为什么接这个电话,比如说“我正在等老板的电话”。

记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在24小时内回复所有的来电。如果你的经营哲学是“能拖到明天,就不必急着今天做”,那你这一辈子恐怕是很难熬出头了。把24小时内回复所有来电养成一种习惯,就能确保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上的资讯畅通程度。对某些职业而言,如果你不立即回复电话,就可能失去一次交易的机会。

第二,对挂断电话不要犹豫。比如,当一位推销员喋喋不休地向我们推荐某种毫无兴趣的商品时,打断他是一种仁慈的行为。“对不起,我不想浪费你的时间。”然后立即挂上电话,并带着微笑。

第三,适当打断对方。要打断对方时,你可以采用和面谈一样的准则,尽量不打断他,除非一切都证明不如此不可能了结。

第四,注意不良习惯。如果你发现你在电话中有某项不良习惯,就把纸条贴在电话机上来矫正。如果你有爱清嗓子,说口头禅,或喜欢东拉西扯等坏习惯,这张提醒称的纸会帮助你摆脱它们的危害。让电话中的交谈表现出你最好的一面吧!

第五,口齿清晰。用电话向总公司报告业务的推销员一定都明白口齿清楚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他的报告才不会出现差错。说到名字时,他要说出名字的拼法,同时要求对方复述,以核对是否准确。当你用电话递送消息时,即使是一般的社交消息,也必须弄清楚对方是否真正明白了你的意思。

接电话的礼仪禁忌

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务交往中,不允许接电话时以“喂,喂”或者“你找谁呀”作为“见面礼”。特别是不允许一张嘴就毫不客气地查一查对方的“户口”,一个劲儿地问人家“你找谁”、“你是谁”,或者“有什么事儿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