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
3165700000038

第38章 附录(1)

社交句典

◎ 格言警句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选自:《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大行:大的作为。细谨:小的谨慎。不辞:不怕。小让:小的指责。意思是:干大事不用顾及小的礼节,讲大礼节不用顾及小的责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选自:《论语?里仁》。意思是: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

选自:《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意思是: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

选自:《荀子?不苟》。庸:平常的。意思是:日常的言论一定要守信用,日常的行为一定要谨慎。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选自:清代申涵光《荆园小语》。意思是:别人有求于我的事,如果我无法做到,那么就直接告诉他原因,千万不要含糊,以免耽误了人家的大事。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意思是:别人对我有恩德的时候,千万不能忘掉;自己有恩与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能老记着。这就是告诉我们人应知恩而知图报,施恩而无所求。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选自:《荀子?荣辱》。意思是:赠人以美好的言辞,比布帛更能温暖别人;而用恶语伤人比用矛戟刺人伤得还要深。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

选自:宋代林逋《省心录》。闻:探听。意思是:耳朵不要探听别人的错误,眼睛不要盯着别人的短处,嘴不要说别人的过失。

同于我者,何必可爱;异于我者,何必可憎

选自:汉代仲长统《昌言》。何必:不一定。意思是:与自己态度一致的,不一定就值得喜爱;与自己态度相反的,不一定就要憎恨。这就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定亲疏。

不面誉以求亲,不愉悦以苟合

选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体论》。意思是:不当着别人的面吹捧人家,以求得别人对自己的欢心;也不毫无原则地随声附和。这就是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不要阿谀奉承、溜须拍马。

不可以律己之律人

选自: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意思是:不能用衡量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不以小故妨大美

选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体论》。意思是:看待别人,不要因为一个小的缺点或者过失,就否定其大的优点。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选自:《后汉书?宋弘传》。糟糠之妻:指共患难的妻子。下堂:指被丈夫休退。意思是:贫困时结交的朋友不能忘掉;曾经共患难的妻子不能将她抛弃。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分担。死:效命。意思是:坐人家的车子,就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的衣裳,就要忧虑人家的忧愁;吃人家的饭食,就要为人家的事情而效命。

不苟訾,不苟笑

选自:《礼记?曲礼》。訾:诋毁。苟:随便,轻易。笑:讥笑。意思是:不随随便便诋毁别人,也不随随便便讥笑别人。

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

选自:《格言联璧?接物》。意思是:对待自己,要从没有过失中发现过失;对待别人,即使其有所过错,也要从中找到其可取之处。这就是告诉我们与人相处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选自:《养正遗规》。厚:严格。意思是:对待自己要要求严格,而对待别人则要多加宽容。

当着矮人,别说短话

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意思是:在矮人的面前,不要说别人个子矮小之类的话。这就是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不要当面揭露别人的短处。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流云

选自:《格言联璧?持躬类》。意思是:对待他人,要像大海般包容万物、像春天般孕育一切。对待事物,要像流水和流云般自如。

凡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自见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意思是:评论一个人,一定要先品评其长处,这样其短处即使不说也可以知道了。

好事须相让,坏事莫相推

选自:唐代王梵志诗《好事须相让》。意思是:碰到好事要互相谦让,遇到不好的事情不要互相推托。

凡取人,当舍其旧而图其新

选自:《薛文清公要语》。意思是:看一个人如何,要看其现在的表现如何,而不应去计较他过去做了什么。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选自:《诗经?大雅?荡》。意思是:别人给了我一个桃子,我一定要送给他一个李子作为回报。现在常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礼尚往来。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选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对待众人要和气,对待下属要多宽容,对待别人要多谅解,这是君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选自:孟郊的《游子吟》。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意思是:小草怎么报答得了春天阳光的恩惠?常被用作儿女报答不了母亲的养育之恩,劝诫人们要报答母亲、孝敬母亲,是千古名句。告诉我们孝道的重要性!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选自:宋代苏轼词《水调歌头》。何事:为什么。向:将要,将近。意思是:该不是月亮对地上的人们有所怨恨吧,要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在别离之后才变圆,让人哀伤呢?作者通过含蓄地对月亮发问表达了自己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一间茅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

选自:唐代王建的《水扶摇》。直:同“值”,价值。意思是:我这一间破旧的茅屋能值几个钱呢?但这是父母生我养我的地方,所以我才舍不得离开呀!这两句诗写出了纤夫因不堪生活的重负想远走他乡谋生的苦难,但又舍不得父母及家乡的矛盾心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选自:南宋柳永的《凤栖梧》。意思为: 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这两句词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情深意切,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坚定。

◎ 俗语

礼多人不怪

出处:清代李宝嘉(1806年~1906年)《官场现形记》第31回:“横竖‘礼多人不怪’,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意思是: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意谓礼节还是不可欠缺。

他乡遇故知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个,今日又去打虎,谁知恰好遇见贤侄。邂逅相逢,真是‘万里他乡遇故知’可谓三生有幸!”

面和心不和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能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意思是: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井水不犯河水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意思是: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

送佛到西天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意思是: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远亲不如近邻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岂不闻远亲呵不似我近邻,我怎敢做的个有口偏无信。”意思是:指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

百闻不如一见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得更为确切可靠。

不看僧面看佛面

出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你不看僧面看佛面,我恁说着,你就不依依儿。”意思是: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兔子不吃窝边草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你放心,‘兔子不吃窝边草’,要有这个心思,我也不会第一个就来告诉你。”“兔子不吃窝边草”,表层意思是兔子不吃自己窝旁的草,有自我保护在里边,还有“早晚是自己的”一种坦然。(实际上,兔子出了窝就吃,它才不管窝边不窝边呢。)但是,人们引用这句俗话,是取它“与邻为善”的引伸意。告戒人们,别在家门口上做不应该做的坏事。也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

打开天窗说亮话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打开天窗说亮话’,还不是等姓贾的过来尽点心,只要晚生出把力,你们老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众人拾柴火焰高

出处:《中国谚语总汇?汉族卷》:“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

《当代》1981年第6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掏出真心干,而不是坐着盼,这就是三号疏港方案的立足点。”亦作“ 众人捧柴火焰高 ”。

《人民日报》1973年2月1日:“ 抚宁县委从实践中体会到,众人捧柴火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