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医林志2:太素神脉
3163900000041

第41章 太素脉法(2)

杨天在数日之内将太极拳二十四式尽数展于董岳峰,董岳峰也自开始试着习练。杨开也曾示与徐楠等人,但年轻人习性,各练了几式,觉得无甚奇处,也渐懈怠了。杨开寻得琼涯岭这般有着绝妙的雾境所在,只要天气晴好,便在那雾气最浓的地方习练太极拳,境感愈强。时常引得雾气开合流转,身居其间,自有飘然驾雾飞腾之感。时或将一团雾气凝聚手中,久久不散。习以为常,也不觉奇了。

如此过去两月有余。

一日,杨开偶路过一房间,看到师父董岳峰正在验李用师兄的指感。是将手伸进一只以布遮着的改装过的风桶中。这边拉动风箱,以令其感受风力。

“有三股到四股风呢!”李用右手探进风桶中,体会了一会,说道。

“能确切到有几股风吗?”董岳峰脸呈不悦道。

“这个……”李用颇呈尴尬,摇了摇头。

董岳峰叹息了一声道:“辨不清风感,便是辨不得气感,这种粗浅的东西都不能分得,如何又去能诊辨那脉气。”

李用脸色一红,愧疚道:“弟子功力还是不到。”

杨开旁边看得心痒,不由自主地走上前说道:“师父,我可否一试。”

董岳峰见了,摇头道:“杨开,你习练手感仅一月有余,暂时还辨不得这风箱中的风力的。”

杨开道:“师父,弟子非贪功,只是想试一下而已。”

董岳峰笑道:“即是好奇,试下也无不可。”

杨开听了,忙走上前将右手伸进风桶中。

李用见了,于是拉动风箱。

杨开闭目细感,感觉有数股风力在指间滑过,当是有六股风被那风箱引动。

“师父,有六股风呢!”杨开说道。

“咦!?”董岳峰闻之一惊。走上前,摆弄了一下风箱上的设置。

杨开立感风桶中的风力有变。好象增加了两股风力。细感之下,的确是有八股风力被风箱引动。于是说道:“师父,现在有八股风力了。”

董岳峰听了,脸呈惊异之色,挥手止了那边已是惊讶万分的李用继续拉动风箱。诧异道:“杨开,你是如何感觉到的?”

杨开道:“回师父,弟子以前习练太极拳时,就有过以手感知空气的过程,这些日子再着意的加以练习,倒是能辨得这风箱内的风力。我果是能感觉得那般准确吗?”

董岳峰听了,惊叹道:“原来如此,是得那太极拳之功!”

说话间,董岳峰上前掀起风桶。在风桶中间有一隔断,上呈八孔。此风桶为特殊制造,其中风孔的数量可以增减。

“我果是能辨得出八股风力吗?”杨开见了,一时间倒也对自己不甚信任起来。

“没有数年之功,是不能感觉出这风桶中有多少股风的。看来你的手感已是超乎我的想象了。好极!杨开啊!我可不再用其它的法子测你的手感了,你现在已然达到了要求,可进入明堂正式的学习太素脉了。”董岳峰点了一下头,高兴地说道。

“真的!”杨开闻之,惊喜万分。

“《太素脉法图示》?”杨开随又惊讶。

董岳峰道:“三十六幅《归真图》中的一幅,专是用于观习太素脉法的。你且随我来罢。”

“怎么!师父您这里有一幅《归真图》?”杨开又是一阵惊喜。

董岳峰闻之止步,回身望着杨开讶道:“你知道《归真图》?”

“不错!”杨开忙应道:“弟子祖上也曾遗下一幅《归真图》中的《五脏图》,并且听一位太医院的前辈说起过世上有三十六幅《归真图》之说。”

“三十六幅《归真图》,人身大秘一起收!”董岳峰惊讶道:“没想到你竟然也拥有一幅医林至宝《归真图》。要知道这三十六幅《归真图》传世的可没有几幅。你那《五脏图》可是真迹吗?”

杨开道:“应该是真正的《归真图》中的一幅,这是京城太医院的一位前辈曾受弟子的先祖之托秘藏家中的,弟子观习过,果然能开示人体五脏之秘。此幅《归真图》现被弟子送藏于山东老家之中,待日后弟子叫人送过来与师父一观。”

“这是你的造化啊!”董岳峰听了,意外之余,大是惊喜道:“既然有太医院的太医指示与你,当是不假了。看来你果是与医道有缘!这般机缘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杨开!为师没有看错你呢!走,先随师父观过那幅《太素脉法图示》罢。”

杨开高兴地随了董岳峰而去。留下了李用及几名眼露羡慕之色的弟子。

明堂居玲珑阁第八层中的一间大屋,是为秘室,收藏有极其珍贵的书籍和物件。日后杨开从徐楠那里得知,董岳峰的弟子中有资格能进入明堂者,只有那个十年前神秘失踪的大师兄林庆阳了。明堂本为董岳峰以前隐居的秘所,玲珑阁建成后仍设明堂。保藏有玲珑阁的秘密。

杨开见师父要令自己入明堂观《归真图》中的《太素脉法图示》,不由兴奋不已。

杨开随董岳峰来到了玲珑阁的第八层。杨开在找哪个房间是明堂所在。董岳峰却在一处木柱上绘有太极图案的地方按动了一下。随见旁边一墙壁自动开启,现出一暗门来。此暗门受控于木柱上的机关。

二人进入明堂之内,暗门又自动关闭。这里则是一大房间,宽敞明亮。除了几架橱柜之处,墙壁上则挂满了各种古老图卷。

董岳峰走到一张图下,对杨开说道:“这便是那幅《太素脉法图示了》,三十六幅《归真图》中的一幅。”

杨开走到近前看时,见此《太素脉法图示》是与那幅《五脏图示》大小相等。图上彩绘有一莲花台,上立人之左右两手之形。脉部显大,有无数彩条从两手六脉部延伸出,似彩带飘舞。部分升天,部分垂地,而后盘旋全图。每彩带上则各有字解和隐绘有花鸟动物图案。

董岳峰这时说道:“《归真图》,便是返朴归真之图。从这里可以找到脉法的真解。可以这样说,每幅《归真图》展现的都是直解,并无隐晦和比喻的寓义在里面。这也是一般人无法看懂的原因。”

董岳峰又道:“这幅《太素脉法图示》我曾移出明堂令你的那些师兄们看过,但是他们限于修为,从此图上得不到开悟。要知道,有些东西师父是没法子教给弟子的,只能看弟子的悟性了。开悟得高了,有时还能超过他的师父。修行之道,全在个人。从今天开始,你可以每天自己来明堂之内临图观摩一个时辰,自行感悟此图的真义。”

董岳峰随又从旁边拾起一册古书道:“这册《太素神脉》,详解各式脉理,你可配合着来看。不懂的为师自会为你解释。但要知道,字不如图,图不如悟。”

杨开上前拜而接过。

董岳峰道:“自古诊法一道,颇多繁杂,上古便有十二经脉标本的脉法—人迎脉法,以及跗阳脉法这些古脉法。至扁鹊先圣,执简役繁,创太素神脉,独取寸口,而为万世师表。这才有了后世医家的脉诊之道。然则后世脉法,已去真脉法远矣!”

董岳峰说完,拍了拍杨开的肩膀,又自语重心长地道:“诸弟子中唯你灵慧,或能参悟此图,得太素脉法真谛。好自为之罢!”

说完,董岳峰转身离去了。

杨开躬身礼送。

“没想到玲珑阁内竟还收藏有一幅《归真图》,并且还是关于太素脉的《太素脉法图示》,《归真图》当是无所不包吗?”杨开心中惊讶不已。

待杨开认真的观看《太素脉法图示》时,不由大是迷惑,上面所示,几无脉理可循。临观许久,仍旧不解。

杨开忽地想起,《归真图》之《五脏图示》中,绘有天空中的星宿与五脏相对应。如西方七宿参宿、觜宿、毕宿、昂宿、胃宿、娄宿、奎宿和金星与肺脏相应;北方七宿壁宿、室宿、危宿、虚宿、女宿、牛宿、斗宿和水星与肾脏相应。

杨开立有所悟道:“这便是天人相应罢!也当有一种无形的气脉联系着。遥远无际的天空中竟有与人体相对应的星宿,必授予人之别样的真气。这种来源于天地之中的别样真气,或就是人身中之大药。但这种大药在人体中本呈弱势的,平凡人所不曾注意和明白的。修真家们则是在补足修炼这种真气,进而入道。那么如此遥远星际中都有和人体相感应的星宿,而周围的这自然万物也自会和人体有相联系的气脉了,要感应到这种特殊的气脉才是。”

“那么参悟这幅《太素脉法图示》,不可仅限于图上罢。当要与天地万物同参。且试一试罢。”杨开点头道。

就这样,杨开连续观看那《太素脉法图示》十余日,仍旧无法参悟出其中的奥秘来。索性暂时放弃,去后山静悟。

这琼涯岭后山幽静,与外隔绝,罕有人迹。

杨开漫步林中。

“切诊之道,当是以手知病。”杨开抬起双手,望了望修长的十指。经过这数月在自然中的感知,指腹间的灵敏度尤增,候息辨脉之际已是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杨开隐感似乎还有什么东西阻滞在手指间,未能通透了去。也就是说,在指下脉间,自己还应该能感觉到更多的东西。

“是的,指间感知的力度还是不够好!”杨开自语道。

林间静得出奇,叶落无声,只有一种草木的气息在流淌、荡漾……

杨开展开双臂,放松十指,闭目感受这宁静安和的气氛。

偶感一丝气流贯臂,冲透指间,十指微颤……。这丝异常的气力得益于太极拳,杨开无形中已是习练出了一种莫明劲力,有意无意地导向了十指间,潜意识里欲要冲开指间的那种阻滞。

指间微颤之际,杨开竟又感觉到两手心劳宫穴处跳动且开始烘热起来,且热力渐透指尖。十指胀麻,大颤不止。

忽然间,杨开似乎感觉到了两手腕部脉位处皮下肉间脉管的博动。血液在其中缓缓流淌,只是在通过这六部脉位时,似有无数的“气脉”对其产生了影响,血流开始变得或缓、或滞、或快、或慢、脉形也变得或大、或小、或散、或细。一时间呈诸脉形态……

那种影响血脉的气脉逐渐清晰起来,若无数条彩带从四下里聚过来集中于两手六部脉位。

“咦!?”杨开心中一惊。这种景象不是和《太素脉法图示》所描绘的一样吗?所不同的是,《归真图》之《太素脉法图示》中的那种“彩带”是从两手六部脉位里面延伸“飘浮”出来的,而自己现在所感觉到的则是这种“彩带”是从周围聚到两手六部脉位里面的。竟自相反。

“难道说是《太素脉法图示》应该是反着看的?”杨开有所悟道。

杨开回到玲珑阁,将自己两手的异样变化说于师父董岳峰听。

“劳宫穴跳动且有热感!”董岳峰闻之讶道:“或是你的手眼开了罢。”

“手眼!?”杨开诧异道:“师父,什么是手眼?”

董岳峰道:“修炼家有天眼一说,人身之中也另有手眼的,手眼通天!听说过这句话罢,这种能力不亚于天眼的。这些东西还不是你现在所要涉及的,且勿理它罢。不过你在修太素脉中能出现这种意境,当是要有大进展了。”

杨开听得不甚明白。但是听说要有大进展了,也自高兴。

杨开偶在后山遇一樵夫,而带病容。杨开上前拦了,自荐为医者,诊其脉。查病脉有三,以肝经为重。说于樵夫诸般症状,无不相符。樵夫惊惧,拜乞方药而去。此时的杨开,出手诊脉之际,才算真正透彻地明了病家隐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