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暴病而死说。这一说法的主要根据是,当尼古拉一世咽气后,官方发布公报这样说,沙皇是因“感冒转肺炎”而谢世。后世的史学家也有人认为尼古拉一世是“暴病而死”,因为在当时情况下的确有可能。
其次是自杀身亡说。沙皇手下的人都知道,尼古拉一世有铁一般结实的身体,平时总共才卧病几天。但在此之前,又长时间处于十分抑郁的状态中。于是,他刚去世,首都彼得堡就有皇帝服毒自杀的传闻。后来,大部分史学家都相信了这一传闻。例如,曾写过尼古拉一世传记的德国作家西尔德认为沙皇是“服毒自杀”的。而1908年出版的《19世纪俄国史》中也写道,彼得堡上流社会一致认为,尼古拉一世是自杀的。苏联著名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也认为:“尼古拉忍受不了失败的打击而服毒自杀。”当代俄罗斯史学家诺索夫则说,谣传尼古拉一世是服毒自杀的,经过反复调查,发现这些谣传还是可信的。波诺马廖夫主编的《苏联通史》中这样写道,人们相信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的传闻,因为自杀一举对在俄国发生的悲剧性事件的承担责任者来说是有可能的。此外,《苏联大百科全书》的作者认为,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导致了尼古拉一世的死亡。与上述观点相呼应,近年来,中国一些学者也持尼古拉一世自杀说。
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谈及尼古拉一世的死因时也认为,他是自杀身亡的。他在《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一文中写道,由于战争的失败,“妄自尊大、头脑空虚的尼古拉完全陷于绝望,只好服毒自杀,以逃避他那恺撒式的狂妄行为的严重后果”。
此外,也有被人毒死之说。当时曾怀疑是御医曼德所为,后来据说不是这样的。但尼古拉一世在政界树敌太多,可能也有人要暗地毒死他。
种种猜测使尼古拉一世的猝死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真相到底如何,这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英王乔治五世和玛丽皇后是怎么死的
1936年3月20日,英国国王、71岁的乔治五世溘然而逝。次日,著名的《泰晤士报》以头条位置醒目地刊载一条新闻:《国王逝世——午夜安然地寿终正寝》。对此,似乎谁都不曾怀疑过。然而,事过50多年后,有位名叫沃森的人出于写历史传记的关系向世人披露了当时一个秘密:英王乔治五世是被皇家御医多逊勋爵注射过量吗啡和******而提前死亡的。其后,学者哥顿温特和约翰詹姆斯在合著的《王室秘密》一书中同样宣称:当今英国女王的祖父祖母——乔治五世和皇后玛丽是被谋杀而非自然死亡。照他们的说法是:乔治五世在临终时,其御医多逊勋爵给他注射了一种致命的药剂,使他在适当的时间驾崩。此说一出,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英美等报刊也对此议论纷纷。一些英国著名人士纷纷指责多逊的行为:英国前皇家医师协会会长布莱克爵士说多逊为此犯下了“罪恶”,国王的官方传记作者罗斯认为多逊参与“谋害”了国王。……幸亏多逊已于1945年去世,不然的话,他就要引来麻烦了。
有的学者明确指出:乔治五世实乃因病而死,不存在“谋害”问题。《不列颠百科全书》等均记载:从1928年末起,乔治五世即身患重病。去世前,他长期健康不良,患有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和心脏衰弱,已养病数月。所以,年事已高的乔治五世在长期病魔缠身后,于1936年自然死亡。但沃森、哥顿温特等人却认为乔治五世是被人推进坟墓的,多逊这一“谋杀”行动是由当时的玛丽皇后授意的,多逊本人也就此事作过记录。按他们的说法,多逊把“国王的寿命正平静地走向终点”的情况如实告诉了皇后和皇太子,母子俩表示:“在倘若回天乏术,看在上帝的份上尽量减轻他的痛苦。”多逊领会这个精神,深知自己在无法挽回国王生命的情况下,命令他的女护士为患有心肺病且生命将近终了的皇上注射毒药,可女护士拒绝了,于是,多逊亲自将吗啡和******各0.0648克在晚上11点钟连续两次注入皇上颈部的静脉里,40分钟后皇上生命终结。多逊在自己的笔记中还写下了两条这样做的理由:
(1)他实在不愿看到自己所尊敬的威严而庄重的国王在痛苦的挣扎中拖延弥留时间,况且皇后和皇太子也有此意;
(2)王室和他都担心伦敦轻佻的晚报可能抢在政府之前发表国王的死讯,皇上的死亡时间应该有明确目标,《泰晤士报》头条的截稿时间便是皇上驾崩之时,这样死讯可出现在头条新闻中。
《王室秘密》一书的作者还宣称:乔治五世的皇后玛丽也是死于“谋杀”,只不过这出戏的导演是她本人而已。书中写道:到了当今英国女王的祖母玛丽皇太后病逝时,适值孙女快要被加冕为王,她的死有可能与她的孙女加冕大典“撞期”。如果玛丽皇太后不在3月22日死亡,加冕就要“死亡”。皇太后一生忠于王室,当她了解到这一切后,自己特别提出要求让她早点死去,结果,皇太后如期在3月22日下午寿终。
令人感兴趣的是,多年后的这场争论,再一次引发了学术界和国际医学界对安乐死问题的论战,其实是个赞成还是反对安乐死的问题。所谓安乐死又称无痛致死,是生命与死亡伦理学研讨中的老大难问题。赞成安乐死的观点认为:与其限于种种客观条件让病人在痛苦挣扎与空虚中勉强活着,不如综合考虑病人的利益,必要的话让他早点死去而减少痛苦;尤其是病人自己也要求这么做的话。鉴于此,不少专家和学者认为多逊医生和乔治五世的妻儿都是仁慈的。人总是要死的,而死得平安、死得无痛感不啻是一种福份。
再说,“谋害”总是有动机的,而在玛丽皇后和皇太子身上却找不出这种动机,多逊说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乔治五世死后两个月,玛丽皇后出于对英国王室前途的考虑,自愿而死;皇太子爱德华八世更不像中国的隋炀帝“杀兄而立”,他宽厚待人且对爱情执著固执,由于他最终选择了一位离过婚的美国平民女子沃丽丝作为终身伴侣而被王室剥夺了王位,这就是著名的“不爱江山爱美人”事件。可见,他对王位并不是垂涎三尺,对王权表现得于世无争。所以,说乔治五世是被人“谋害”的,总觉得太牵强附会,有点儿感情用事,更何况玛丽皇后是自愿提前死亡的。当然,不少反对安乐死的人坚持活总比死好,医生应尽一切力量抢救,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难道允许医生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去“杀人”?况且乔治五世当时自己并未提出要提前结束自己生命的请求。在他们看来,是多逊和皇后等人“谋害”了乔治五世,为此而犯下了“罪恶”。
对这一疑案本来最有发言权的英国王室却一直保持沉默,致使真相始终未明,而随着对安乐死的看法长期得不到统一,对上述问题的争论,必然还会继续下去。
尼古拉二世东京遇刺是因为仇日吗
1891年在俄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史上发生一起极不愉快的事件,俄国皇太子尼古拉访问东京时,被日本刺客用马刀刺伤。13年后,日俄战争(1904~1905年)爆发,当时敏感的记者便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认为东京遇刺即是尼古拉二世仇日导致的。围绕此说众说纷坛。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是俄国的末代沙皇,1894年即位。在此之前,他的身份是俄国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皇太子。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惨败,使俄国在国际争霸中遭到沉重打击,迫使其将扩张重点转向到远东及太平洋地区,而英、美、德等国也巴望“引诱俄国熊到远东牧场去”。当时俄国国内掀起了一股沙文主义逆流,思想文化界的东方派鼓吹:“俄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关系要比它和欧洲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并且觉得把东方合并到俄罗斯帝国里,是俄国的历史使命。”在其老师、东方派分子乌赫托姆斯基的鼓动下,皇太子尼古拉于1890~1891年先后游历了希腊、埃及、印度、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1891年10月,尼古拉一行接受日本皇室的邀请前往日本访问。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力也随之增强,到19世纪末已成为亚洲强国。当时日本一心想要成为亚洲霸主跻身世界列强行列,而面对俄国在远东扩张的咄咄逼人架势,日本政府又感到恐慌。在日本国民中也充满着强烈的仇俄情绪,民间出现了“黑龙会”等组织。因此,在尼古拉赴日前,反俄组织已开始策划刺杀俄国皇太子的行动。
俄国皇太子尼古拉抵达日本。因为这是两国关系史上俄国皇室成员第一次访日,尼古拉又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日本官方和皇室都予以特别的接待。相互拜会后,俄国皇太子提出要游览东京市容,以示对日本国民的友好情谊。就在他乘马车在东京街头观光时,一位粗壮的日本武士拨开围观人群,飞步冲上前,挥动日本马刀向尼古拉头部砍去,幸亏尼古拉的随从及时将他一推,才免于刀下做鬼,但还是被刀削去一块头皮,皇太子立即被送往医院,刺客也当场被日本警探抓获。日本官方立即前往医院道歉,日本皇室也对此意外事件表示歉意,挽留尼古拉多住几日,静心养伤。但尼古拉总觉得夜长梦多,恐有不测,就不顾礼节,带领随从匆匆结束对日本的访问,经西伯利亚回到彼得堡。后来尼古拉二世头上一直留有一块明显的伤疤,并患有严重的偏头痛病,这是他这次远东之行留下的纪念。从远东归来,尼古拉表示:“这次游历影响了他,使他后来对远东产生了兴趣。”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与俄国在远东的矛盾冲突就日益公开化了,双方都在加紧战争准备,终于在1904年2月8日爆发了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爆发后,许多西方报纸在报道中都重提尼古拉二世访问日本遇刺一事,并将此事与日俄战争联系起来,认为此事的发生是尼古拉二世仇日的结果,也是他对日宣战的重要心理因素。后来,许多西方历史学家和外交史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美国人马洛泽莫夫在《俄国远东政策》中就特别强调“恐怕他(尼古拉二世)很难说已经忘却而没有对此次访问留下什么印象”。
而且在日俄战争前,尼古拉二世总是愤愤地称日本人是“讨厌的黄色蛮猴”,称日本天皇是一个“动作可笑的家伙”,经常使用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语言。
但是大多数学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沙皇俄国参加对日战争是19世纪后半叶俄国对外扩张重点转移而导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帝国主义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尼古拉二世在19年前的不愉快经历和他个人的好恶情感是不可能左右国家的对外政策的,认为上述说法过于牵强附会,不能令人信服。
英国王妃戴安娜车祸之谜
戴安娜是英国王室甚至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王妃。1981年7月29日,她与查尔斯王子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但是,由于缺乏真正的爱情经历,再加上年龄、性格爱好的差异,在第二个王子哈里出生后不久,两人的感情便日趋冷淡,最后只能分道扬镳。戴安娜生前以其亲切和蔼、热心公益事业而赢得了广泛赞誉。香消玉殒后,她的死连同她现代灰姑娘的传奇经历都成为了人们永远不能忘怀的话题。
人们曾把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的婚姻称作“20世纪最美丽的童话”。当1996年两人结束15年的婚姻生活时,童话随即破灭了。戴安娜在承受着婚姻破裂带来的巨大痛苦和压力的同时,也饱受新闻媒体无休止的追踪造成的精神折磨。戴安娜在与查尔斯的感情破裂后,曾一度陷入了与皇家卫队少校、她的马术教练詹姆斯·休伊特的恋情,不想后者竟为300万英镑而出卖了她,将两人关系公之于众。而此时,英国王室又不断爆出丑闻,大小新闻媒体特别是以窥探、暴露名人隐私为业的偷拍者,即“拍拍垃圾”(意大利语音译,原指“嗡嗡叫的昆虫”,后来指追逐名人、偷拍其私生活照片的摄影者或记者),更是如嗜血蚂蟥一般紧紧叮住戴安娜不放,使她不堪困扰。
1997年7月,在与查尔斯离婚1年后,戴安娜的生活又出现了曙光。她与埃及富豪之子多迪·阿尔·法耶兹日益亲密的关系似乎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8月30日,这位不幸的王妃对一位英国记者说:“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爱情。结婚后,我将过一种真正的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就在6个小时之后,这位只想过普通人生活的英国前王妃,带着她的这一再普通不过的愿望香消玉殒了。
事发当夜,戴安娜与多迪在巴黎市中心的里茨酒店用过晚餐后,从后门溜出,以躲避在饭店前门守候的30多名“拍拍垃圾”。他们不敢开自己的座驾,临时雇了饭店的一辆奔驰轿车仓皇离去。“拍拍垃圾”们不甘罢休,立即发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摩托车,在巴黎的街道上展开了追逐战。时间已是午夜零点,戴安娜的车子驶入了阿尔玛地下隧道。夜里,地下隧道幽暗而寂静,车子打开头灯,加大油门,直奔尽头。突然,司机亨利·保罗一阵眩晕,方向盘猛地向左一扭,车子一个急转弯,直朝地下通道的墙壁冲去。“轰”的一声,车子前身重重地撞在了墙壁上。司机保罗和多迪当场死亡,戴安娜则昏了过去。在后面猛追的“拍拍垃圾”被这一突发事件惊呆了。他们急忙跳下车,一边向医院打电话求救,一边拍摄现场。此刻是8月31日午夜零点30分。十几分钟后,医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时,“拍拍垃圾”还在抢拍戴安娜因受伤而痛苦万分的镜头,而处于昏迷状态的戴妃嘴里嘟哝着“我的天呐!不要骚扰我”。戴安娜被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急救,但终因受伤过重而与世长辞。在医院弥留之际,她用极微弱的声音表示,死后把器官捐出,以完成她献身慈善事业的愿望。
1997年9月6日,20亿电视观众收看了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的葬礼,600万人聚集在伦敦街头,手捧戴安娜生前最喜欢的百合花表达他们的哀思。埃尔顿·约翰高唱《再见,英格兰玫瑰》,回音久久不息。戴安娜身后赢得了比生前更高的赞誉和更深更广泛的同情。社会上爆发了“媒体杀人”的争论,而英国民众对王室的不信任情绪也急剧高涨:不惜一切挖人隐私的新闻媒体和低级的阅读趣味受到了严厉的谴责。有人形容说,戴安娜之死及民众的反应,“犹如一记无情的耳光,打在了英国王室僵硬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