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3147700000085

第85章 多往坏处算一点

实际说来,善算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不是总想从别人那里算计点什么,别人也不会防之如贼。尤其是功成名就之后,你处于峰口浪尖上,有太多的人在算计你,这时候恐怕最正确的算法不再是加法而是减法。

自古强臣的下场多是凄惨的。如果据此简单地说高官显位都是害人的,也会失之片面。其实,人的因素才是第一位的,一个人的位置变了,地位高了,最易产生骄狂之心,凡事没有了小心谨慎,问题便会油然而生。身处高位的人面对的诱惑是最诱人的,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会因一念之差,从而走上看似美妙的死路。这就要求为臣者不仅要时时自爱,更要刻刻自省、自律,万不可因一时的得意而放纵胡为,方可高枕无忧。

西汉显贵最久的家族,非张安世莫属。终西汉一朝,张氏家族屹立不倒,成为历史上一个鲜有的特例。

张安世本是著名酷吏张汤的儿子,张汤死后,汉武帝怜其遭人暗算,便对张安世着意提拔,加恩眷顾。张安世历仕三朝,深得皇上信任,虽是朝廷重臣,却从不敢骄狂自恃,反是如临深渊,凡事无不小心谨慎。

张安世的儿子认为他怯懦,张安世便开导他说:“你的爷爷太刚则死,许多权臣又因野心太大而亡,这个教训不能不吸取了。我如此行事,一则为我,二则也为你们后代着想啊。如果身居高位,便意得志满,骄奢淫逸,四处张扬,那岂不是自寻死路吗?日后你自然知道我这样做的好处了。”

张安世的确是一个有心之人。凡事都用尽心机,即使有的做得看似没有必要,张安世也考虑再三,不敢疏忽。每当和皇上商量国政作出决定之后,张安世必称病不朝,掩人耳目。一待政令颁布之后,张安世还故作不知地派人去丞相府探问详情。如此一来,当真瞒过了群臣,没有人知道张安世参与决策的事。

霍光死后,有人奏请皇上让张安世接任大将军之职。张安世得知此事,不喜反忧,向汉宣帝极力推辞。汉宣帝不准,张安世便勉强接受,却从不以大将军自居,为人处事倒比从前更加谦恭了。有人向汉宣帝报告说:“张安世辱没大将军的威名,实不堪任。有此卑微的大将军,当是我朝的耻辱。”

汉宣帝痛斥了那人,正声道:“张安世掌大权而不揽势,居高位而不显扬。何人能及?如此大贤大德之人,朕最是放心,实是我朝的大幸。”

张安世身兼选贤拔能的大权,这本是能给他带来利益的肥差,可他却从不让被提拔的人知道是他荐举的结果。有人闻得风声向张安世送礼致谢时,他也拒不受礼,坚不承认此事。以至常有人误会张安世尸位素餐,不任其事。

张安世对家人的要求尤其严格。儿子为光禄勋,张安世认为父子俱为显贵,不宜同朝为官,便请求将儿子调离京城。张安世的侄子张彭祖曾和汉宣帝一起读书,他的哥哥张贺对汉宣帝又有救命养育之功。张贺死后,汉宣帝追封他为恩德侯。张彭祖被封阳都侯,孙子张霸被封关内侯。对此,张安世多次谢绝,反复陈情,辞退不掉时,他便只受其名,将俸禄上交国库。

更为难得的是,张安世生活俭朴,夫人竟是亲自纺织,家中仆人耕种土地,自给自足。张安世总是教育儿孙要戒除骄气,不可恃势凌人,如有犯者,他必亲自动手,予以严惩。

如此经营,苦心孤诣,张安世富贵久长,祸事不招,自不能说是幸运的缘故了。

张安世的算法别具一格,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处在算人的最有利位置上,做的最多的却是防人算,这也正是张安世的大聪明之处。就做人来讲,这样的城府于己有益、于人无害,再深一点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