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3147700000069

第69章 修身养性——做谋臣的根本

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精神,是儒家人文精神最根本的内容之一。它蕴含着这样一种人生理念:人活着就应该像先贤一样,把为天下人谋福祉当作自己人生的崇高使命和不懈追求。

孔子著《春秋》以“明大义、端人心、灭邪说”,反对各种偏激而错误的行为和言论,从而继承了大禹、周公、老子等三位先贤的崇高事业。孔子不畏艰辛,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宣扬学说。

亚圣孟子也“自任以天下之重”,身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孔子说:“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孔子甚至还以救世者的姿态慷慨地宣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大约自43岁起就奔走于邹、齐、鲁、宋、梁、滕等国之间,“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不断向诸侯王公宣扬自己的仁义学说,直至70余岁止而返。

其后,“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后人对这种“身任天下”之人生理念的绝好解释。

历代文臣谋士这种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精神,也大致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德政合一”和泛道德主义,并造就了中国古代文臣谋士主流性的人生价值取向——治国平天下,成为影响中国文化具体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