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3147700000049

第49章 识人的慧眼

曾国藩认为,是人才往往都有个性,要想揽为己用,必须想一些办法。这时,驭下术的作用恰好可以有效地发挥出来,比如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就应该主动前去拜访,像刘备“三顾茅庐”那样,一次不成就再去一次,而且要一次比一次更虚心,使对方有一种内疚感,随着这种感觉的日益加深,你招揽人才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曾国藩认为,做任何大事业,必须得贤才为之助始有所成。而要得贤才,必须尊贤,不尊贤则难于发现人才和信任贤才,贤才不愿和不可能为他出力,即使想出力也不行,这样的话,想事业有所成就是很难的。

精通驭下术的曾国藩,不仅长了一双会“挑人才”的慧眼,更善于使用那些身有绝活儿的人才。虽然曾国藩不可能对每一个部属都了如指掌,但对一些主要将领却用得非常巧妙。

曾国藩身下有一个名叫鲍超的猛张飞式的莽将,因家贫而典卖其妻,投入湘军,得到曾国藩的重用,由一个担水夫而升到浙江提督。鲍超虽然目不识丁,仅仅认得自己的姓名两个字,但他作战时勇猛不怕死,善于指挥作战,因此极得曾国藩赏识。

有一次,鲍超率“霆字营”在宁国府城被太平军李世贤的七万人马团团包围,因孤军被太平军围困于九江。本来,“霆字营”有一万人,但当时驻在城里的只有三千,其他七千分驻在城外百十里地方。鲍超一面飞调城外兵马来救援,又要随身书吏赶紧给曾国藩写一封求援书。

书吏受命,关起门来拟稿。鲍超忙布置城内兵勇加强防守。过一会儿,鲍超匆匆赶回衙门,高喊:“求援书发了吗?”

书吏毕恭毕敬地回答:“回禀鲍提督,求援书尚未写好。”

鲍超一听火了,骂道:“十万长毛围在城外,大火已烧到眉毛屁股上,你做啥子去了?这么久还没写好!”

书吏忙说:“鲍提督息怒,这就写好,就写好!”

说完,书吏坐在文案边托腮构思。鲍超看得不耐烦,走上前去怒斥:“你这个书呆子,什么时候了,还调文墨?老子写给你看。”

鲍超夺过书吏手中的笔,在纸上画了一个方框框,然后心急火燎地在方框外画了几十个小圆圈,看看还不甚满意,便又在方框里写了个东倒西歪的“鲍”字,这才放下笔,高喊:“来人啦,把求援书给曾大人送去!”

手下人不解其意,问道:“这是什么意思?”鲍超道:“你们不明白,大帅自能知其故,不必多问!”果然如此,送信人到祁门后,幕府中的人也不解其意,赶紧拿给曾国藩看。曾国藩大笑道:“老鲍又被围矣!”并笑着称赞说:“鲍春霆人聪明,这幅画生动简明,胜过文字多了!”然后急忙下令让多隆阿前往救援,及时解除了太平军对鲍超的重围。

正是由于曾国藩对鲍超的深知,鲍超才极为敬佩曾国藩。一天,鲍超正在提笔学写字,费了半天劲儿,才写了一个“门”字,而右直笔还没有钩。这时,有人提醒他说:“门字右边尚有一钩。”鲍超大怒,指着厅中大门说道:“两边不都是笔直立着的吗!哪有什么鸟的钩?”正好墙上悬挂着曾国藩所赠的一联中有“门”字,提醒之人便指着说道:“曾大人写门字亦有钩矣。”鲍超一看果然,赶紧仆地三叩头说:“先生恕吾武人!”由此可见,曾国藩知人善任所收到的驭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