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3147700000034

第34章 唯上是从

在封建官场上,上司对下僚的好恶对于下僚的升降安危起着极大的作用。上司喜欢的下僚,就可能升迁得快;厌恶的下僚,则可能官位不保。就像《官场现形记》中说的:“凡是做官的,能够博得上司称赞这们(么)一句,就是升官的喜信。”因而,下僚对于上司的喜怒好恶极为看重,“得上官一笑则作数日喜,遇上官一怒则作数日戚”。为了让上司喜欢自己,做下僚的大都掌握一条诀窍:唯上是从。即绝对听从上司的,以上司之是非好恶为自己的是非好恶。有不同看法也不说,而只需唯唯称是即可。

清代官场上,这种唯上是从的风气是极盛的。光绪朝《月月小说·序》云:“一言发于上,‘者者’之声哄然应于下,此官场也。”又有清人撰联云:“著著著,祖宗洪福臣之乐;是是是,皇上天恩臣无事。”这种只知唯唯称是,应声虫式的官僚,充斥于清代官场。英国人威妥玛因久在中国,故对中国官场极为熟悉,他在日记中曾记述了自己所亲见的清朝官吏遇事不敢陈说已见,而只知附和上司,唯唯称是的情况。威孚玛写道,中国虽事权不归一,但大臣仍不敢各抒己见。在总理衙门中,每当外国使臣发一议论,中国官吏都以目相视——大臣视亲王,新入署的大臣又视旧在署的大臣。如果亲王发言,则众人轰然响应,如亲王不说话,诸大臣便不敢先发言。有一次,威妥玛自己到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宜,说了一句“今天天气甚好”,无人敢应。有一姓沈的官吏忍不住应道:“今天天气确实好。”于是,王大臣又说:“今天天气确实不错。”此时,以下各官轰然响应;由于清朝官吏唯唯称是已成习惯,所以有时对上司所说的话根本不过脑子就附和,以至闹出笑话。有一长官因嫌属吏办事不力而加以斥责,属吏连说“是、是”,长官又骂属吏为王八蛋,属吏仍连说“是、是”。《官场现形记》中也写了这类笑话:某都司侍候洋人时只知说“亦司”(英语“是”),有一次他不慎弄坏了洋人的行李,洋人问他是不是偷懒,他答“亦司”,又问他是不是存心想弄坏行李,他也答“亦司”,结果挨了洋人的打。他很不服气,说:“我们官场上向来是上头吩咐话,我们做下属的人总是‘是是是’、‘着着着’,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伸出手来打人,真正是岂有此理!”

下僚有时对上司的意图并不那么清楚,要想迎合上司,就要加以揣摩,同时,迎合上司意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套用上级公文中的现成文字。清人吴炽昌《客窗闲话》中借老幕友之口,道出幕友拟稿办案时以套用上级衙门的公文来迎合上司意图的情况:“吾辈办案,无不叙套,一切留心套熟,则不犯驳饬。”作者继而指出:这种处理公务时事事窥探上司衙门的意图,即“无不叙套”的秘诀,误尽了天下苍生。

清代官场上还流行着一条官诀:“得罪小民,得罪朝廷,不得罪上司和乡绅。”此诀也属唯上是从一类。得罪小民,小民不敢造次。得罪朝廷,天高皇帝远,责罚有时也无力,还能博得个“敢批龙鳞”的名声。得罪了上司可不得了,上司会明里暗里处处整你,使你丢官受罚,身家难保。做下属的一方面要巴结奉承上司,一方面又要贬低自己,以抬高上司。有一副趣联,生动地概括了这种情况:“大人大人大大人,大人一品高升,升到三十六天宫,与玉皇上帝盖瓦;卑职卑职卑卑职,卑职万分该死,死到十八层地狱,为阎王老子挖煤。”下官对上官自称“卑职”源于元代,明清积习相沿,上骄下谄,无职不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