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3147700000025

第25章 选择赏识自己的君王是获取支持的前提

古代政治家,尤其是乱世中的政治家讲究择主而从。跟错了对象,即使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从施展。而一旦选择了一个慧眼识珠的明主,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苻坚与丞相王猛相知相得,长期互相信任和支持,融洽无间,这在当时那种动荡的年代十分难得。王猛出身贫贱,少以鬻箕畚为业,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东晋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经人推荐,王猛见到了前秦东海王苻坚,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对天下大事的看法大都不谋而合。苻坚无比兴奋,把他遇到王猛比作刘备遇到了诸葛亮。

前秦是氐族所建立的政权,当时正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阶段,无论是出于对内促进封建化的需要,还是对外防卫的需要,都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抑制氐族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正是在这一点上,苻坚和王猛取得了共识。因此,在苻坚于升平元年(公元357年)六月杀掉苻生,夺得政权之后,便对王猛倍加重用。王猛则全力以赴,建立法制,加强集权,狠刹权贵的气焰。

始干县(今陕西咸阳西)聚居着许多从枋头迁来的氐族贵族豪强,在当地横行不法。苻坚就让王猛兼任始干令。王猛上任后,明法峻刑,禁勒豪强,雷厉风行,大见成效。然而,王猛也招来了豪强的报复,有人告他无故鞭杀一吏,执法机关便将他逮捕下狱。苻坚亲自审问王猛,问他为何到任不久便杀戮无辜、施以酷政。王猛大义凛然地答道:治宁国用礼,治乱邦用法。陛下令臣治理如此重要之地,臣决心剪除凶猾。如今才杀一人,所余还有上万。若责臣以除暴不尽,执法不严,臣甘愿受罚。至于酷政之罪,臣实不敢接受。”苻坚听后,心里已明白,便向群臣宣布王猛无罪,并当众赞扬他:“王景略(王猛字)固足夷吾(即管仲)、子产之俦也。”

王猛日益被苻坚重用,引起氐族勋贵的嫉妒。氏族大臣樊世自恃开国元勋,尤为不服。樊世曾当众羞辱王猛:“我辈与先帝共兴事业,而不预时权;君无汗马之劳,何敢专管大任?是为我耕耘而君食之乎!”王猛毫不客气地回敬道:“方当使君为宰夫安直耕稼而已。”即非但使君耕之,还将使君炊之。樊世听了勃然大怒,威胁道:“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尔者,终不处于世也。”意思是说我若不把你的脑袋挂到长安城门上,誓不为人!王猛将此事报告苻坚,苻坚说:“必须杀此老氐,然后百僚可整。”不久,樊世进宫言事,当场与王猛发生争执,樊世破口大骂,秽言不堪入耳,后来竟挥动拳头击向王猛,被左右拦住。苻坚当即下令将樊世斩首。一些氐族贵族不服,纷纷谗害王猛。朝官仇腾、席宝利用职务之便,屡屡对苻坚毁谤王猛,苻坚则将二人赶出朝堂;对那些说王猛坏话的氐族大小官员,苻坚将他们痛骂一顿,有的甚至当场鞭挞脚踢。从此以后,公卿贵族见了王猛无不畏惧。

东晋升平三年(公元359年),王猛从尚书左丞迁为咸阳内史,又迁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京兆是氐族贵族最集中的地方,苻坚让王猛领京兆尹,目的是要杀一杀他们的气焰,进一步加强王权。王猛果然不孚所望,一上任,就把强太后之弟、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抓了起来。经德自恃皇亲贵戚,酗酒骄横,掠人财货子女,民愤极大。王猛将张德处死,并陈尸于市。数十天内,被处死的违法犯罪的权豪有二十余人。京兆风气为之一变,权豪们个个心惊胆战。苻坚见收效如此之大,不胜感慨地说:“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为尊也!”

这年十月,王猛第三次迁官,为吏部尚书,不久,再迁为太子詹事、左仆射。十二月,又迁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居中宿卫。王猛一年之内,五次迁官。此时,王猛仅36岁。以后,王猛又任丞相、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等职。王猛身兼数职,权倾内外。

在中国古代,像王猛这样的谋士,要想建功立业,必须选择好辅佐对象。如所择非人,即使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亦是徒劳。只有所辅对象英武有为,谋士的才干才能得以发挥,才能干一番事业。王猛择明主于患难之时,苻坚识英雄于草创之先,君臣二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因而,二人能在十六国纷乱的年代里大显身手。

王猛自升平元年(公元357年)至宁康三年(公元375年),前后辅佐苻坚18年之久,竭尽全力,倾其文韬武略,的确干出了一番事业来:他流放尸位素餐的庸官,拔举幽滞贤才;外修兵革,统军灭群雄;内崇儒学,劝课农桑。而其君主苻坚对王猛则放手重用,信任备至,史称:“军国内外,万机之务,事无巨细,莫不归之。”苻坚自己则“端拱于上”(端坐拱手于朝堂之上),这使得王猛可以独立自主地处理军政,工作效能因此大大提高。在君臣二人齐心协力的治理下,前秦国富兵强,战无不克,成为当时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并且初步统一了中原地区。十分天下,秦居其七。东晋政权已感到巨大的压力,无人再敢“北伐”;前秦境内,也是一片小康景象。

王猛对前秦功不可没。苻坚曾情不自禁地夸奖王猛:“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苻坚把王猛比之于“文武足备”的姜尚,可见信宠之重。而王猛却十分谦虚地回答道:“不图陛下知臣之过,臣何足以拟古人!”苻坚又肯定地说:“以吾观之,太公岂能过也。”认为王猛胜过姜太公。苻坚还经常教导太子苻宏和长乐公苻丕等人:“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宁康三年(公元375年)六月,王猛积劳成疾,病情日益加重,苻坚亲自为之祈祷,并派侍臣遍祈于名山大川。其间,王猛病情略有好转,苻坚欣喜异常,特地为之赦免诛死以下罪犯,以示庆贺。七月,王猛病势转危,苻坚亲到王猛家中探望,并问以后事。王猛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在生命弥留之际,向苻坚进言:“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毕而终,时年51岁。苻坚悲痛万分,三次亲临哭祭,并对太子苻宏说:“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苻坚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谥为武侯,如蜀汉谥诸葛亮为忠武侯一样。苻坚常把自己与王猛的关系比之为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但刘备长诸葛亮20岁,而苻坚却小于王猛13岁。所以,尽管有君臣名分,苻坚却始终把王猛视为兄长。现在王猛离他而去,使苻坚顿如失去左右手,他时时沉浸在怀念王猛的悲痛中,常常潸然泪下。过度的忧伤与焦虑,使苻坚在王猛去世后半年就须发斑白了。苻坚在王猛死后最初的年份里,恪守王猛遗教,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处理国政,并迅速灭掉苟延残喘的前凉和代国,完全实现了北方的统一,东夷、西域六十二国及西南夷都遣使前来朝贡。东晋的南乡、襄阳等郡也被攻夺下来。前秦臻于极盛。遗憾的是,苻坚后来忘了王猛的临终遗言,在王猛去世8年后,兵败淝水(今安徽境内),统一天下的愿望化为泡影。苻坚在淝水惨败后痛悔自己忘记王猛遗言而铸造成的大错,但后悔已晚,终成千古之憾。然而,无论怎样的结局,我们都可以把王猛与苻坚视为君臣相得的典范。正如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评价的那样:“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大臣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这两位明君贤相的配合,造就了前秦这个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