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3147700000102

第102章 情薄于纸

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势利,在官场上的表现是极为突出的。清代官场上的这类事例极多。清人论道:“官场势利,真无微不至。”、“人情如纸薄,宦情薄于纸。”清代谚语云:“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都深刻地概括出清代官场中普遍存在的严重的炎凉之态和势利之状。其具体表现可举以下几方面的例子。

1.对权势大者逢迎巴结,对无权少权者冷落不睬。乾隆朝,傅恒兄弟二人皆做官,傅恒是个极受皇帝恩宠、权倾当朝的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其兄则只是个左都御史,二人的权势相差甚远。其兄病死时,傅恒正扈从热河,吊唁活动的第三天才赶回来。吊唁的前两天,灵前门庭冷落,京朝大官无一人前来吊唁,但当傅恒回来后,顿时车马盈门,各部院大小官员纷至沓来,一些素与傅恒无甚交往的官员也亲携大量治丧用的财物前来祭奠,有的官员还甘词媚态,凑到傅恒跟前逢迎巴结。这些前来吊丧的大小京官们显然都是冲着傅恒的权势而来的,否则谁为那个死了的左都御史操心呢?

2.与权势人物攀上关系后身价倍增,从而受到格外恭敬。曾任四川总督的勒保,原来在成都当通判时很不得上司与同僚的喜欢,每次衙参竟无人理睬,因而郁郁寡欢。当勒保知道新来的总督是自己的故交时,心中大喜,希望靠此关系改善自己的处境。果然,新总督对他很亲热,见面后不称其官衔,而称为“勒三爷”,并说了不少貌似粗野实则亲热的话。勒保上前磕头,总督扶起说:“不要你磕狗头。”又让侍者帮他脱掉衣冠:“为勒三爷剥去狗皮,到后院乘凉、喝酒去。”勒保的同僚见到此状皆大惊,从此一改对勒保的冷淡态度,变为逢迎献媚了。

3.同是一个人,官势煊赫时,人们溜须拍马,如蝇逐臭,失掉权势后,人们则眼睛朝天,不理不睬,甚至加以欺凌。嘉道年间担任过督抚的伊里布曾对人讲过他亲身经历的在得势与失势时受到不同待遇的情况。伊里布说:“我任云南通判时因有过失而被革职,想回京师故里,但无盘缠,所以想请巡抚出面招呼同僚们凑一些。但登门到抚署后,门丁不给我通禀,恳求再三,才让我稍等。这时我见到门丁高声传命,依次唤大小官员们进署,但等到傍晚也未唤我,门丁对我高声说:‘抚军今天接见属吏很疲劳,现在该休息了,闲人不许打扰。你改日再来吧。’以后又去了三次,情况都是这样,最终也未见到巡抚。后来,蒙皇恩我官复原职,因参谒巡抚又来到抚署,此时那个门丁一改前次冷淡之状,而对我笑脸相迎。巡抚也说了不少祝贺我复职和夸奖我能干之类的客气活,态度非常谦和。这时,又听到那个门丁高声传命,唤官员们依次进署。抚今追昔,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清人许奉恩在笔记《里乘》中记下了伊里布谈到的这些经历,并将伊里布比作历史上有名的曾受过势利之苦的苏秦和朱买臣。许奉恩感叹道:“人生世上,势利富贵,都是不可忽视的啊!”

4.权势者失掉权势,身价便一落千丈,如果死了,就更一文不值。俗谚“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就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况。《儒林外史》中写景兰江对匡超人谈起如何帮助死去的吏部尚书的儿子胡三不受人欺负。匡超人道:“他一个冢宰(吏部尚书)公子,怎的有人敢欺?”景兰江道;“冢宰么,是过去的事了!他眼下又没有人在朝,自己不过是个诸生。俗语说的好:‘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哪个理他?而今人情是势利的!”有个“重聚赌炎凉觇世态”的掌故,可以作为这句谚语的绝好注脚。有几位候补知州、知县正团坐打麻将,忽仆人来报:“听说抚台大人的姨太太得了暴病。”诸人大惊,急忙穿衣备车,欲前往慰问。这时又有仆人来报:“得病者是抚台的太夫人,现在已经死了。”诸人商量道:“原来是太夫人仙逝,我们且打完这一局,明早再去吊唁也不迟。”一会又有仆人来报:“现已探实,死者是抚台大人。”诸人一听,异口同声道:“赶快入局,别耽误了好时光,赢了钱好去吃花酒。”前后三种消息,三种态度。前两次欲慰问、吊唁,是为了给抚台大人看,而抚台一死,便不如一只活老鼠,管他干什么?

5.拜把子与拜门的缴帖规矩也极为势利。昨天还称兄道弟、师长师短,一旦兄弟一方或门生升了官,就要缴还盟帖和门生帖,从此兄弟之名、师生之名一笔勾除。这在一班充满势利思想的官僚们看来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