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涉世一极安乐法。”作为女人,我们要学会通权达变、进退自如。
有一则寓言:从前,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浪翻滚。河上有一座独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圆木搭成。有一天,两只小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两只山羊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而这两只山羊谁也不肯退让。结果,两只山羊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双方互不示弱,拼死相抵,最终双双跌落桥下并被河水吞没了。
人生之路,尽管每个人的道路各不相同,或者是“走”的方式不同,但都必须要“走”,而且应该走好。其实,要真正走好自己的路不容易。因为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可能会有坎坷和不平,可能会有荆棘和险阻。因此,我们要想走好自己的路,就必须学会应对坎坷和不平的技巧,要有披荆斩棘的斗志,要有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也要有懂得通权达变的智慧。
强在弱中取,进在退中求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且希望成功连续不断,从一次小小的成功,到更大成功。仿佛人天生就是追求成功的,而不允许自己有所失败。当然,这种心思可以理解,毕竟人总是有追求的,人都想进步,都有一种追求优越感、超过别人的愿望,但事实上,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超过别人,一味追求成功,一味闷在一条死胡同里,必然会导致无为的失败甚至牺牲浪费。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没有理由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为什么非要去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呢?为什么非要为一点利益争得头破血流呢?为什么不向后看看?退一步海阔天空。聪明的人总是有远见卓识,他们不会一味地走进死胡同,相反,他们善于在广阔的人生海洋中发现机会。
“退”从表面上看,意味着胆怯、失败。但是下面一个事实也许会令你感叹不已。森林中,唯老虎为百兽之王,谁见谁怕,无不撒腿而逃跑。虎者,可谓威风凛凛的权威和王者象征也。可是,你仔细观察,这样一种虎王,在捕食时却总是先后退几步,然后狂奔而上,紧紧地抓住猎物。老虎尚且知道在进攻时后退几步,以便产生更大的势能,而我们又何苦于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呢?
“进”固然重要,但是以“进”为目的“退”也是可取的。小王的孩子最近数学成绩一直下降,急得他吃不好睡不好的。不知道该如何办。分析原因,他觉得也并非孩子不刻苦用功,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使孩子累得连自己心爱的足球赛也无法看,体育锻炼的时间就更无法保证。可这孩子对戏剧艺术挺感兴趣,无论什么时候一谈起京剧便能脱口而出,而且其嗓音也是极其出色的。但小王认为,在目前社会学京剧是没有出息的。于是对孩子的兴趣横加指责而不鼓励他自由发展。难道是自己太急于求成了?
后来,他找到专家咨询,专家建议他必须退让,不能强逼孩子去干自己不愿干的事,也不能强逼他放弃自己的兴趣和业余爱好,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欢乐、痛苦、失败,当然,最终他肯定会找到自己的成功!
果不出所料,过了几周,小王的孩子参加了业余京剧班,进步很快。同时,学习也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去掉了,似乎前边的路很宽,走起来也很轻松。
这样的情况十分常见,每个家庭都会有孩子喜好与学习不相符的情况,家长应该正确理智的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决定取舍。同样的道理,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的故事中也有所体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灾难。传说尧在位时年年大水泛滥。尧让鲧治水,鲧采用的方法是筑堤防水,可是今天刚筑好的堤坝,明天就被大水冲垮了。这样鲧足足用了9年时间却仍没将大水治服,结果被舜杀掉了。舜利用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在治水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善于做退步思考,不钻死胡同。他凭着自身的智慧和顽强的斗争精神,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斗争,利用疏导的办法,开凿了许多条河流渠道,终于把洪水引入大河,又由大河流入大海,最终取得治黄的成功。其实,疏导对于筑堤来说是一种后退,但面对汹涌而来的河水,我们不后退怎么能行呢?后退并非意味着河水强大不可战胜,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时机和手段来控制它、牵引它、疏导它,使它按渠道流入大海。这种方法不是让人耳目一新吗?
退本身并不能说明我们胆怯、弱小、是逃兵。相反,能进能退、能屈能伸是我们智慧的象征。古人形容大丈夫就说能屈能伸为大丈夫也,可见大丈夫行事,理应是有进有退。退的目的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在战场上,战斗一旦打响,就需要战士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战争打赢的关键之一,但适当的时候也需要有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战略做支撑。退到我们反攻为止,这时的反攻,其势绝对不可挡,强大的势能加上有韧性的战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很多男孩子在追求女孩子的过程中,便很会利用这种战术。开始猛烈地进攻,使她眼花缭乱,无法招架。但这时,进攻却停止了,对方也感到纳闷了,心想,这人怎么回事?于是,渴望被进攻的愿望加强了,这时你只要勇敢地发起第二次进攻,不用说在锐气不可挡的情况下,你必然会成为胜者!
女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也不能一味的蛮干,“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有时候会让事情发展的更糟。认清自己的目标,暂时的停滞甚至后退并不会影响我们最终的目标和成绩,相反,磨刀不误砍柴工,采取正确的办法,甚至是以守为攻的做法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通常我们对自己过错的的审视,往往不如看待别人所犯的过错那么严重。正如德国神学家肯比斯所言:“我们很少用同样的天平去衡量邻居。”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对导致过错的背景了解的很清楚,以至于我们对别人的过错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从而使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于人家的过错上。即使我们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他们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只能容忍自己。
可是轮到评判他人时,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会用另外一付眼光去品评他们,往往使旁人体无完肤,一点也不留情面。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假使我们发现旁人说谎,我们的谴责是何等严酷啊,可是,我们有哪个人能说自己从没说过一次谎,也许还不止100次呢!
人性中掺杂着伟大与渺小、善与恶、崇高与卑微。我们彼此都差不多。也许有些人性格较强,机会较多,因此可以更自由地表现天性,但在骨子里,人性是相似的。就以我个人来说,我绝不比大多数人更好或更坏,假使要我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举动,以及脑海中的每一意念都记录下来,世人一定会惊讶我是堕落败坏的魔鬼了。明白了以上道理,会使我们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一样。
强在弱中取,进在退中求。女人在面对社交中的困境可以考虑暂时驻足或者退后来看,或许可以柳暗花明,比一味的强硬作风要有效得多。
小女人也要有大局观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这句贤文是说一个人如果一味地争夺个人小利,就会损害全局利益,有违道德标准。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做人要顾全大局,要有全局意识。
当然,现在社会的女性也要有大局观,顾大局识大体。
大局是指整个的局面和整体的形势。一般来说,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对于与自身相关的局部事物看得重一些,而重视全局的事物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通过不断学习,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念。要善于学习我国古人的智慧,汲取古人的教训,做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三国时期的汉寿亭侯关羽,曾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成为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的异姓兄弟,是何等的仁义,以致晋商甚至天下商人都把关羽奉为武财神,以求关羽的神灵能够保佑其商业利益。关羽也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然而,就是这个万众信奉的偶像,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顾大局、刚愎自用,结果不仅命丧他人,还使得蜀汉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当关羽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拒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孙权想与关羽成为儿女亲家,派人来向关羽提亲时,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把好事变成了坏事,由此得罪了盟友孙权,最终导致了吴蜀联盟破裂,双方刀兵相见,关羽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
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关羽不那么意气用事,而是考虑一下大局,暂时收敛一下自己的情绪,可能结果会截然不同,吴蜀联盟也许不会破坏得那么严重,荆州的归属可能也是另外一种局面。
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
蜀汉的过早灭亡,关羽的不顾大局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一个人的大局观念是何等重要。
为人要学大,莫学小,志气一卑污了,品格难乎其高;持家要学小,莫学大,门面一弄阔了,后来难乎其继。
为人要有大局观,不可因小失大、后悔莫及呀!下面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因小失大的后果。从前,有个人非常讨厌老鼠,他花许多钱买了几十只猫,准备用来捉老鼠。他每天给猫吃鲜鱼肥肉,并让它们睡在珍贵的毛毯上。猫儿们吃得饱饱的,又安逸又舒服,当然用不着去捉老鼠充饥了,甚至还有个别猫竟然同老鼠打成一片,在一起玩耍游戏,老鼠因此越发猖獗。
这个人十分恼火,于是不再养猫了,他认为天下没有一只好猫。他又设下捕老鼠的夹子,可是没有一只老鼠去踩夹子。那个人气极了,又在饵料里下毒,老鼠就是不来吃。这个人恨老鼠恨得咬牙切齿,把所有的灭鼠方法都用上了,结果还是没有把老鼠灭掉。
一天,他家的房子着火了,火烧到了米仓,并延伸到寝室里。这个人不但不救火,却跑到大门外,哈哈大笑起来。邻居们看见他家着火,都来帮助灭火,这个人却大发脾气地说:“那些老鼠正要被这场大火烧死,你们却去救它们,谁要你们多管闲事?”众人一听,都十分生气,于是便扔掉手中的救火工具走开了。火越烧越大,这个人的米仓和寝室都被大火化为了灰烬。至于那些老鼠呢,却早已通过地下通道跑得无影无踪了。
听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不禁要考虑一下顾全大局的重要性所在了。如果顾此失彼,只考虑局部的细小的问题,而忽视了全局利益,则损失巨大呀!女人在社交中,如果只注意到细小的、局部的利益,而忽视了大局利益,很有可能对自己、对集体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时刻提醒自己,顾全大局才是正确的社交准则。
好马要吃回头草,智女要吃眼前亏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
传统观念认为,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好汉的眼光宛如鹰眼一样锐利,它关注的是长远的根本利益所在,而不会执著于眼前的祸福吉凶。鼠目寸光的人,才吃不得眼前亏,因为他们心胸狭窄,容不得一丁点儿的损失;高瞻远瞩的人,却吃得眼前亏,因为他们视野辽阔,纳天地于心中。韩信是一个好汉,肯吃眼前亏,堪受胯下之辱,因此后来功高盖世,列土封疆。
假设这样一个状况:你开车和别的车擦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跟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可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竖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也无公共电话,更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了钱了事”这个亏呢?
当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受伤。
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你说他们蛮横无理,欺人太甚,我要说的是,在人性丛林里,是不要说“理”这个字的。适者生存,那有什么理可说啊。因此,以这个假设的故事为例,“赔钱”就是眼前亏,你若不吃,换来的是一顿拳头或是车子被破坏。
小女子要吃眼前亏,越是聪明的女人越应该吃眼前亏。
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发展,这与为五斗米折腰一样。在文学作品中,描述一个人不慕富贵穷得有志气,就会用“不为五斗米折腰”来表达。其实不然,在现实生活中,残酷的生存环境不容许我们这样做。人无论怎么立志高远,胸怀大志,也得屈服于生活的压迫。生活是一个无比深广的海洋,浅滩暗礁星罗棋布,让你无处躲藏逃匿。而人不过是一艘小船,行进在颠簸的大海上,它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航向遥远的彼岸,而是如何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存活下来。
生存权是我们人类最根本、最主要的权利。一个人如果连生存权都无法保证,别的一切更无从谈起,什么发展权、享受权都不过是痴人说梦。人只有先糊口,先填饱自己的肚子,才有可能有力量去追求发展。
为五斗米折腰也好,吃眼前亏也好,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学会忍耐。一时的容忍并不是对命运的屈服,也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对未来的铺垫和积累。
“智女要吃眼前亏”的也是为了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存在”和更高远的目标,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庞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那能说未来和理想?
困苦、伤痛、艰难、挫折、孤独、寂寞……几乎每一个人在其人生的旅程中都经历过这样的磨难,当你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但又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之时,你必须也只有学会忍耐。忍耐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会遭遇它。心字头上一把刀--忍,忍耐的过程是漫长的,忍耐的感受是痛苦的,所以忍耐本身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经不住忍耐的考验,我们的人生将会是一片苍白。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不能再起,有些人则获得“惨胜”,元气大伤。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好汉要吃眼前亏”的最佳典型,乡里恶少要他爬过他们的胯下,不爬就要打他,韩信二话不说,爬了。如果不爬呢?恐怕一顿拳打脚踢,韩信不死也没了半条命,哪来日后的统领雄兵,叱诧风云?他吃眼前亏,为的就是保住有用之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