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己拯救自己
3146900000013

第13章 无可替代的勤奋(4)

这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来找他画画,大卫天天都很忙,可是他仍然很贫困。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创作出一幅作品需要很长时间。二是他的作品收费很低。在创作之前,他总是认真构思,仔细设想。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作品终于创作出来了,可是人家给的报酬却很少。多年来,他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有些作品他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他一遍一遍地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直到他自己满意为止。

“工作,工作,再工作。”这是雷诺的座右铭。大卫有一点和雷诺很相似,就是他总保持沉默,从来不评论别的艺术家。因为大卫认为,人只有沉默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碰到喜欢评论艺术家的人,他就告诉他们:“不要在这上边浪费时间了,还是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吧。”大卫在苏格兰学院上学的时候,他的校长格雷厄姆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喜欢引用雷诺的一句话,“勤奋是走向成功的秘诀。它不但能够提高天赋,而且可以创造天赋。”大卫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并把这句话告诉了他的朋友康斯太伯。

大卫还告诉康斯太伯:“我没有什么天赋,所以我必须勤奋。”并且他还跟康斯太伯讲述了很多事情:他在伦敦学习的时候,林纳尔和伯内特都是他的好朋友。他们两个经常在一块谈论艺术,而他根本插不上话,总是悄悄地站在一旁听。“他们确实懂得很多,而我什么都不懂。”大卫诚恳地说。

大卫后来创作了《乡村的政治家们》,曼斯菲尔德出了三十英镑买走了这幅作品。当他拿到这笔钱的时候,立刻跑到商场为自己选了一件礼物,然后又给母亲和姐妹们买了一些衣服、帽子和披肩,并且他都是挑最贵的买。实际上大卫很节俭。他小时候家里太穷了,就养成了节省的习惯。不过如果有朋友需要帮忙的话,他都是倾囊相助。这些在大卫编著的《亚伯拉汉·雷巴奇自传》一书里都有记载。

威廉姆·艾迪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非常刻苦,也很勤奋,并且他的意志力非常坚强。他父亲在约克镇开了一个店铺,专门制作姜饼和香料。他的外祖父是制作绳索的,他的母亲遗传了他外祖父的个性,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有魄力。艾迪小时候很喜欢画画,他总是在桌子上、地板上、墙壁上作画。平时他总是煤块或者烧过的木棍画画。有一次他花了四分之一便士买了一支粉笔,画了他第一幅粉笔画。他的父母对画一点都不了解,也没有把他的喜好放在心上,就把他送到了一个印刷工人那儿当学徒。到那儿之后,只要他有时间,他就会练习画画。

艾迪是一个幸运的孩子,他的大哥和叔叔知道了他的喜好,很支持他去学习画画。于是就找机会把他送进了皇家学院学习。艾迪来到学院之后,他接受新知识非常慢,干什么事都很笨拙。他的同学认为:他家里有钱,这些都是他在家里养成的坏毛病,他一辈子肯定碌碌无为。实际上没有一个同学真正了解他。他一直都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并且非常刻苦,他坚信自己肯定能成为著名的艺术家。

有很多艺术家遇到一点挫折,或者听到别人说一些讽刺的话,就失去了自信,从此一蹶不振。而艾迪没有这样。他仍然信心十足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很多半途而废的艺术家。

马丁也是一位艺术家,他在追求艺术的路上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他回忆说:“我当时很穷,经常挨饿。除了一个闪亮的先令外,我确实没有钱了。我实在是太饿了,只好拿着这个存放已久的先令去买吃的。我走到面包店把那个先令放在柜台上,拿了一块面包准备走时,老板一把抓住了我,让我把面包放下,然后把那一先令还给了我。没有买成面包我只好回去了,到家之后,我从箱子底翻出了一点面包屑来充饥。”要是没有坚强的毅力和耐心,他早就放弃了艺术。他的好运终于来了。几天之后有一次机会,他把所有的作品都摆出来供大家欣赏。就是这次展览,把他推向了成功,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家。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凭借着他的天赋和勤奋,他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注定会成功的,虽然来得有点迟。

勤奋的音乐大师

音乐和绘画一样,要想取得伟大的成就,也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音乐是听觉的享受,绘画是视觉的享受。亨德尔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只要工作起来他就不知道疲倦。在他走向成功的路途中经历了很多挫折,他很勇敢,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过。为了实现理想他借了很多钱,可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大协奏曲》。“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不会放弃理想。一个需要十二个人才能完成的任务,我独自一个人把它完成了,并且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是他自传中的一段话。

艺术家海顿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坚信自己的理想,并且努力追求,这个理想就会变成现实。”

莫扎特这样说过:“我工作的时候才是最快乐的。”

贝多芬的座右铭是:“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怕遇到困难,只有不断与困难作斗争,才能取得进步。”

莫彻莱斯完成《菲德里奥》钢琴乐谱的著作,并在下边写了一句话:“希望您看在上帝的份上帮我修改一下结尾吧。”然后把它交给贝多芬看,贝多芬看过之后,也写了一句话:“我看在你的面子上不会那样做的,还是靠你自己吧。” 在莫彻莱斯的艺术生涯中,这句话时刻鞭策着他。

“由于我的勤奋,我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即使一个普通的人,只要和我付出的一样多,那么他肯定也能走向成功。”这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自传中的一句话。巴赫在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了音乐的天赋,只要听到美好的音乐他就会忘却一切。由于他的热爱,所以他工作的时候非常勤奋,后来终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他大哥并不希望他学习音乐,想让他在其他领域有所成就。在巴赫不知道的情况下,他的哥哥竟然毁掉了他的一些成果。在他钻研音乐的时候,他的哥哥不让他用蜡烛,所以这些成果都是他在月色中完成的,可是却被他哥哥毁了。不管他的哥哥再怎么阻挠,他对音乐的热情一点都没有减少,而是与日俱增。

拜尔住在米兰,他在1820年写了一封信,信中是这样评价巴赫的:“巴赫的性格非常孤僻,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一天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他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研究音乐。虽然他从小就显露出了音乐的天赋,不过他不是一个天才。”经过多年的研究,巴赫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如《罗伯托》、《胡格诺教徒》和《预言家》,它们都是现代歌剧。

在英国,对于音乐作曲这个领域,并没有突出的成就。不过仍然有很多热爱音乐的人不断努力着。他们的执著和耐心值得我们学习。阿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父亲是个商人,主要卖家具。他父亲早就给他规划好了未来:长大后当一名律师。不过,阿恩从小喜欢音乐,他天天除了琢磨音乐什么都不干。在他父亲的干扰下,他后来还是成为了一名律师,不过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音乐的追求。

他偷偷地买来一套制服,经常去歌剧院里参加演出。有时间他也会去做家教。他的父亲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通过他的努力,他的小提琴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次,他在邻居家里和一群音乐师演奏小提琴,他是这个团队的主乐师。正在他们非常尽兴的时候,他父亲进来了,看到他在这里拉小提琴,非常吃惊。从此之后,他的父亲不再阻止他追求音乐。他辞去了律师一职,专心创作音乐。在英国,阿恩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作品。他是一个非常有音乐天赋,并且情感细腻的音乐家。

威廉姆·杰克逊也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他在追求音乐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他从来没有退缩过。他的意志力非常坚强,并且很勤奋。他创作的宗教歌剧《解救以色列》诞生了。杰克逊出生在约克镇,在约克镇附近的一些城市都演出了这首歌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马萨姆是约克镇西北部的一个地方,杰克逊的父亲这里开了一个磨坊。他的祖父年轻的时候在马萨姆教堂当主唱,并且还是个鼓手。他的父亲原来是教区唱诗班的一位歌手,并且还在马萨姆志愿乐队中演奏横笛。他对音乐的热爱是一代一代遗传下来的。在杰克逊很小的时候,最先接触的音乐就是星期天早上教堂的钟声。钟声响过之后,就会传来开门声。开门声是教堂里的音乐师们用管风琴演奏出来的,这时大家就开始起床了,收拾好后就会来到教堂。在这里他能够看到很多乐器,如:笛子、音拴、管凤琴和琴键,在这些乐器中,杰克逊最迷恋管风琴。他总是坐在后边认真地倾听,就像一个陶醉的音乐家一样。

杰克逊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父亲的横笛了,横笛有个缺陷,就是无法吹出D调。为了让他能很好地练习,他父亲给他买了一个只有一种调子的笛子。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位绅士见杰克逊如此喜爱音乐,就送给他一根有四个银建的笛子。在学校,杰克逊不好好学习,经常打板球、拳击之类的。因为成绩太差只好留级。后来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帕特雷侨的一所学校。他在那里加入了乡村合唱队,没过多长时间就学会了英国老式乐谱得全部音阶。通过努力学习,看乐谱对于他来说易如反掌。俱乐部看到他进步这么快,都非常吃惊。不久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杰克逊又学会了弹钢琴,不过技术不高。乐器都非常贵,家里买不起,所以他也没办法练习。就在这时,附近教堂的一位牧师正好买了一个管风琴,他准备在北部地区巡回演出。有一天,牧师找到杰克逊,说他不擅长为乐器调音,想让杰克逊帮个忙。牧师早就听说,杰克逊调音的技术很高。杰克逊来到教堂,把很多乐器都做了调整和改进。过了一会儿,牧师把刚买的管风琴放在了杰克逊的面前。杰克逊调好后让牧师试弹,牧师非常满意。

回家后,杰克逊突发一个想法:自己做一把管风琴。他的父亲也很赞同,于是他们两个开始工作了。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通过翻阅资料都一一解决。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他们终于成功。这把管风琴能够演奏出是个美妙的曲调,邻居们知道后都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