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凉开水可以养鱼吗:最不起眼的大学问
3142900000019

第19章 铁树为什么难开花——植物界的学问(4)

1972年2月初。辽宁省海域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前一个多月,那里的许多杏树提前开了花,含羞草的小叶也出现了反常的闭合行为。

1976年四川地震前夕,“熊猫之乡”的平武地区出现了反常的一幕:熊猫赖以生存的箭竹突然大面积开花,花谢后竹子几乎枯死光了;一些玉兰树开花后又莫名其妙地二度开花,桐树大片大片地枯萎凋零。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爆发。事后人们调查发现,在此前一段时间,唐山地区和天津郊区的一些植物似乎早已预感到灾难的来临,纷纷“乱了手脚”,出现了异常现象:柳树枝条枯死,竹子开花,苹果树结了果实后再度开花……

这些现象不会每次都是巧合。植物异常现象的发生,必定与地震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科学家们从植物细胞生物电的变化入手,研究植物与地震之间的关系。日本专家鸟山曾用一台高灵敏度的记录仪对合欢树进行生物电测定。1978年6月10日至6月11日,果然出现了神奇的迹象,合欢树的生物电流出现了显著的异常,而这以前四天合欢树的生物电流都是正常的,这预示着可能有较大的地震发生。果然,第二天在观测附近发生了7.4级的大地震。在以后的几天里,合欢树的生物电流随着余震的减弱而又有规律地减弱了。

为什么植物能捕捉到地震前兆呢?科学家们给出了一种解释是:地震在孕育的过程中,由于地球深处的巨大压力在石英岩中造成电压,这样便产生了电流。电流分解了岩石中的水,于是产生带电粒子。在地震多发区的特殊地质结构中,这些粒子被挤到地球表面,跑到空气中会产生一种带电的悬浮颗粒或带电离子。空气中大面积带电离子(颗粒)的存在改变了当地的小气候环境,其中包括地温、地下水、大地电位、电流以及磁场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植物体内的正常生理生化规律,于是使植物产生了异常现象。

虽然目前利用植物来预报地震的研究刚起步,还很不成熟,但我们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持续努力,用植物预报地震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十六、植物为什么会有自我保护机制?

人类是有智慧的生命,具有自觉的自我保护、防御侵害的意识,而动物也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当有敌害出现时,它们会逃走或用独特的方法去抵御。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植物受到昆虫侵害时只会默默忍受,它们既没有手反抗,也没有脚逃跑。它们没有办法对这些昆虫进行自卫反击战。

经过长期观察,植物学家们发现,面对敌害,植物会用独特的方法保护自己。比如,受到舞毒蛾的侵害以后,橡树的叶子就会集中地分泌一种叫做单宁的化学物质。吃了含有这种化学物质的叶子以后,舞毒蛾就像吃了迷魂药一样,迷迷糊糊,反应迟钝,行动缓慢。

赤杨树受到枯叶蛾的攻击时,它们的树叶就会转移营养,并迅速分泌出更多的有毒液体。吃不到好东西,这些蛾子就只好飞向了另一棵赤杨。结果那棵赤杨已经接到了敌害入侵的信号,也迅速地把营养成分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分,而且还分泌出大量有毒液体对付枯叶蛾。科学家们发现,一些植物对于妨碍自己生存的其他植物,也会表现出自我保护的行为。科学家们从种植着野草的花盆里取出一些水来,浇到苹果树的根部,发现苹果树吸收这些水后,生长速度明显地减慢了。科学家认为,野草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对苹果树造成危害。植物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似乎是有意识的反应呢?目前,科学家对这一问题还无法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植物的自我保护机制是普遍存在的,它们独特的保护方式应该是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通过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

十七、植物也会欣赏音乐

很多人爱听音乐,因为欣赏美妙的音乐会使人心情轻松愉快。在养牛场或养鸡场里经常播放动听的音乐,可以刺激乳牛多产奶,促使母鸡多生蛋。那么,植物是否也能通过听音乐来快速生长呢?

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十分擅长拉小提琴。他每天早上梳洗完毕后,就在自己的院子里拉半个小时小提琴。拉完琴之后,他边吃早餐边听音乐唱片。一天,他突然发现院子里的植物总是比院子外的植物长得快、长得茂盛。

第二年的春天,农民们种下早稻,待到秧苗长到比较稳定的时候,这位科学家每天早晨来到院子外的水稻田边拉小提琴、放音乐唱片。这样过了45天左右,奇迹出现了:每天“听”他拉小提琴、音乐唱片的那一大片水稻,要比其他稻田里的水稻长得好,植株既高又壮。

于是,他明白了自己院子里的植物比院子外的植物长得好的原因,因此得出结论:植物也喜欢音乐。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伊利诺州有个叫乔·史密斯的农学家在温室里种下了玉米和大豆,在控制温度、湿度、施肥量等各种条件的同时,他还在温室里24小时连续播放著名的《蓝色狂想曲》。不久,他惊讶地发现,“听”过乐曲的玉米和大豆竟然提前两个星期萌发了,而且长出的茎干十分粗壮。

后来,他继续在一片杂交玉米的试验地里播放经典的乐曲,一直从播种到收获都未间断。结果又让他很惊喜:这块试验地里的玉米比同样面积的未“听”过音乐的玉米,竟多收获700多千克玉米。

植物学家发现,含羞草每天“欣赏”20至25分钟古典音乐后。心情好像更加舒畅,生长速度会明显加快,枝叶也更加茂盛有力。

有的植物学家用黑藻进行实验,每天对黑藻播放30分钟的轻音乐。15天之后,发现黑藻的繁殖力大大加强。

十八、植物出有血型?

人类有不同的血型,如A型、B型、O型、AB型等,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植物体内也有类似的血型。

植物血型的发现始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叫山本茂的日本法医在一起谋杀案中顺便化验了一下死者枕头内的荞麦皮,结果他惊奇地发现,荞麦也有与人类相似的血型——AB型,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新鲜事啊!

于是,他很快就迷上了植物血型的研究。他到野外进行了广泛地调查,采集并化验了600多种植物的“血型”,然后将它们按照不同的血型分别归类。例如,葡萄、山茶、山械、芜营等植物属O型植物;桃叶、珊瑚则归属于A型植物;而扶芳藤、大黄杨等被划为B型植物;此外,养麦、李树、珊瑚树、地锦械成为AB型植物的代表。

当然,这儿所说的植物“血”,实际上是植物体内的汁液,与人体中的血液有所不同。但是,植物汁液中的各种糖蛋白成分,与人体内的血型物质很相似。可是,植物的血型物质,在植物的生理生长方面,有些什么实际的影响?这些问题是最使植物学家感兴趣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十九、植物也有感情吗?

相对于人类和各种动物而言,植物常被认为是一种低级的生命形态。它们不言不语,默默地生长着,似乎真的“草木无情”。植物虽然不像人类或动物那样具有丰富的情感,但是它们对外界各种刺激做出的反应,却远远超出人们的意料。所以,这个意义上说,植物也是有感情的。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植物对人类才会欣赏的音乐也有很高的鉴赏能力。法国一位园艺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耳机套在一个番茄上,每天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结果,这个番茄成熟后比一般番茄大许多。

还有人曾专门用仪器对植物的感觉作了记录。1966年,美国的克里夫·巴克斯特把测谎机的电极连在一种热带植物——龙舌兰的叶子上,然后浇上充足的水,结果测谎机把植物饥渴喝水的“情景”记录了下来,很像人在感情冲动时的反应。

日本的“新世纪”公司发明了一种机器,这种机器能够测定植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程度。为了了解花草的“感情情况”,他们先用一种叫“蜘蛛抱蛋”的花草做实验。他们把这个用电池作动力的小装置放在花盆边,把两根电线分别夹在“蜘蛛抱蛋”的叶子和茎上。“蜘蛛抱蛋”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发出一种电脉冲,这个装置会感受到这些细小的变化,然后通过电线把植物脉冲传导给装置里面的扬声器。扬声器会发出一种类似鸡蛋在杯子里煮爆了的噼啪声,声音随着脉冲的增强而提高。更让人惊奇的是,如果植物的主人与它对话时,它就会很高兴。专家认为,未来人与植物的“联网”也许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