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
3138500000012

第12章 智商——IQ(11)

一边说着,狐狸一边把鸭子放了。鸭子一离开狐狸,一拍翅膀,立刻按着鸭子的声音叫了起来——鸭子根本就不会学狐狸叫呀。

狐狸听了,忙摇摇头说:“这哪像我们狐狸叫哇!我们狐狸是这样叫的——”狐狸就叫唤起来。

鸭子听了,忙摇摇头说:“这不像狐狸叫,一点也不像!”

狐狸一听就气了:“狐狸原本就是这样叫嘛!怎么不像?不信我再给你叫叫听听!”狐狸又叫唤起来。

狐狸正张嘴大叫的时候,从村子里窜出一只狗来。原来鸭子知道村边的人家里养着狗呢,狗的耳朵最灵,听见狐狸叫唤,准会跑来捉拿。狐狸最怕狗,一见狗追上来了,吓得也不再叫了,也顾不得吃鸭子了,撒腿就逃命去了。

学会以物降物思维,懂得耗子永远都怕猫,草蛇永远都怕鹰;豆腐必须卤水点,美味必须名厨烹。

猴王与烟斗——学会模拟升华思维

从前,有一个卖烟斗的人,他背着一袋烟斗在翻越一座大山时,觉得很累,便放下袋子,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不料却睡着了。

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旁的袋子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而每只猴子的嘴上,都衔着一支烟斗。他十分惊慌,因为如果收不回烟斗,他将无法养家糊口。

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他就试着举起右手,果然猴子也跟着他举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手。

他想,机会来了,于是他赶紧把嘴上衔着的烟斗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烟斗纷纷都扔在地上。

卖烟斗的高高兴兴地捡起烟斗,回家去了。回家之后,他将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儿子和孙子。

后来他的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他在卖烟斗的途中,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烟斗也同样被猴子拿走了。

孙子想到爷爷曾经告诉他的方法。于是,他举起右手,猴子也跟着举右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拍手。果然,爷爷所说的话真的很管用。孙子接着把嘴上衔着的烟斗扔到地上,奇怪的是那群猴子并没有把烟斗扔到地上,而且还两眼直直地盯着他。

正在孙子着急的时候,猴王出现了,它把孙子丢在地上的烟斗捡了起来,衔在自己的嘴上,还用力地对着孙子的后脑勺打了一巴掌,说:“别自作聪明,只有你有爷爷吗?”

学会模拟升华思维,懂得吃一堑长一智。

两只狐狸——学会同智超越思维

一只老狐狸在山野里疲惫地走着,它奔波了一整天,没有吃到一点东西,饥饿正在折磨着它。

忽然,它看见草丛里有一只年轻的小狐狸,正抓住一只山鸡要吃。老狐狸刚要扑过去争食,只见年轻的狐狸紧紧把住猎物,两眼露出凶光嗥叫着,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老狐狸思忖着,动武是要吃亏的,只能智取。它远远地蹲在一边,终于想出一个主意。

于是,它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连声叹气。

“你叹什么气?”年轻的狐狸一面拔山鸡身上的毛,一面瞪着老狐狸说:“你饿得难受,想吃,对吧?”

“我叹气,是因为我们狐狸家族出了你这样一个不肖之子!”老狐狸见年轻的狐狸已经撕开山鸡的胸脯,仍不慌不忙地说,“我们狐狸的名声全让你败坏了!”

“什么不肖子孙?”年轻的狐狸吃着山鸡肉说,“难道我把自己捕获的猎物供你食用,狐狸的名声就好了?”

“不,不,”老狐狸见年轻狐狸已经把山鸡胸脯上的肉吃光,有点急了,可它仍然不慌不忙地说,“我们狐狸历来只吃野兔、田鼠一类地上跑的动物,山鸡却是万万吃不得的!”

“为什么?”年轻的狐狸开始吃山鸡的大腿。

“因为山鸡是山野最美的,也最受大家喜欢的飞禽。”老狐狸见年轻狐狸吃完山鸡腿,心里更急,但它还是不慌不忙地说,“伤害了山鸡,山野里所有的动物都会骂我们的!”

“那就让他们骂去吧!”年轻的狐狸开始吃山鸡的屁股了,这儿的肉最厚,年轻的狐狸得意地吧嗒着嘴说,“我只知道山鸡肉好吃,说什么也白搭。”

“山鸡肉有毒,不能吃!”老狐狸见山鸡肉马上要被年轻狐狸吃个精光,就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大叫,“剩下一点肉吧,不然你会被毒死的!”

年轻的狐狸先是一怔,跟着就大口地把山鸡肉吃光,它舒舒服服地躺在草地上说:“让我这个不肖子孙快快死掉吧,我死后,狐狸的名声没准会好起来的。”

老狐狸用尽了智谋,最后也没有得到一块山鸡肉,因为它的对手也是一只狐狸。

学会同智超越思维,懂得与相同智慧者较量必须要有大智慧。在同等情况下,如果你差一分,则必将旗倒兵败;如果你多一分,则将会旗猎兵壮。但是,我们要识清故事中小狐狸那种自私、不尊敬老者的狡黠。

羊妈妈教子——学会知行合一思维

一天,羊妈妈准备外出,临出门时,她叮嘱小羊们:“我出门的时候,家里就剩你们小家伙自己了,所以,你们要提高警惕,无论是谁来家门口,你们都不要开门。如果是我回来了,我会给一个暗号。暗号是‘狼和它的伙伴见鬼去吧’。并且还要看一看来人的爪子。”

母羊说这话时,狼正好经过山羊的家门口。它听到了这句话,心里高兴极了,转身就跑了。

狼心里想明天就有一顿美餐了。可是狼太着急了,后边那一句话它没听到。

小山羊齐声说:“我们听明白了,请妈妈放心吧。”

羊妈妈走了。

羊妈妈一走,老狼就来了。它敲着山羊的家门,捏着嗓子说:“快开门吧,我是你们家里的客人。”

小羊在屋里听见有敲门声,齐声问:“你给我们说一说暗号。”

老狼说:“狼和它的伙伴见鬼去吧。”

小山羊听了暗号后,又低着头从门缝底下往外瞧,啊哈,来客是只狼蹄子。小山羊知道是老狼,当然不会开门了。

学会知行合一思维,懂得只听不看,容易完蛋;只看不听,是非难清;只有听看结合,知行合一,才能识别真假,判断准确,从而少走弯路,实现理想。

被抓的鱼鹰——学会偷梁换柱思维

有一个人有一片鱼塘,每天都得靠这片鱼塘赚些钱来养活家人。可是鱼塘附近有好多鱼鹰,常常一群群的来抓鱼吃,赶不好赶,抓又抓不住,养渔人为此很是发愁。

有一天,鱼鹰又来吃鱼,养鱼人跑过去冲着他们挥手,鱼鹰受惊跑了。养鱼人机灵一动,想出个好办法,他扎了一个稻草人,让它伸开双臂,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还拿着一根竹竿,好像一个养鱼人的样子。养鱼人把稻草人插在鱼塘里吓唬鱼鹰。起初,鱼鹰以为是真人,因此只敢在草人的上空盘旋,一点都不敢靠近它。

那几天,鱼鹰果然没再来吃鱼。可是,渐渐地,鱼鹰发现鱼塘里的人总是一动不动,就起了疑心,不断大着胆子飞下来看,它们很快就发现这是假人,又飞下来捉鱼吃。鱼鹰吃了一条条的鱼,肚子又吃饱了,就站在草人斗笠上,边晒太阳边休息,很是悠闲,还不时地发出叫声。

养鱼人盯着得意扬扬的鱼鹰,他决定另想一个办法。

趁着鱼鹰不在的时候,养鱼人悄悄地把草人从鱼塘里拔出来走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里拿根竹竿,像草人一样伸开双臂站在鱼塘里面。

过了一会,一只鱼鹰又来了,又放心大胆地飞下来吃鱼。吃得饱饱的鱼鹰又飞到养鱼人的斗笠上休息。养鱼人趁它不注意,一伸手就抓住了鱼鹰的爪子,鱼鹰使劲地鼓动翅膀,可是怎么也挣不脱。养鱼人笑哈哈地说:“原先是假的,可是这一回是真的啊!”

学会偷梁换柱思维,懂得控制了车轮就控制了车的运行方向,变换了主角就变换了舞台的气向。偷梁,是智慧的因;换柱,则是智慧的果。

独占大橡树的猫——学会混水摸鱼思维

一只老鹰飞到一棵大橡树上筑起了巢。一只猫跑到这棵树的树干上找到一个树洞,在那里生下小猫。一只母野猪带着小野猪住在这棵树树根的洞里。

猫想独占这个地方,便开始实行它的诡计。

它先爬到老鹰巢边说:“你们真不幸啊!不久将要被毁灭,我们也很危险。你不妨看看,那树下的野猪天天挖土,想把这棵树连根拔掉。树一倒下,它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我们的孩子抓去,喂给它的孩子吃。”

老鹰一听,不禁心惊胆战,惊惶失措起来。

猫又爬下树来,来到野猪洞里,对老母猪说:“你的孩子们非常危险,只要你出去为小猪找食,树上的老鹰就会把它们叼了去。”

猫狠狠地吓唬了野猪一番后,假装自己也很害怕,躲进了它的树洞。到了晚上,它偷偷地跑出去为自己和孩子寻找食物。白天,它仍装出一副恐惧的样子,整天躲在洞口守望着。

于是,老鹰害怕野猪,静静地坐在枝头,不敢乱走;野猪也害怕老鹰,不敢走出洞来。这样,老鹰和野猪以及它们的孩子都饿坏了,只得搬家。猫和它的孩子便独占了大橡树。

学会混水摸鱼思维,懂得越有污泥的地方越有碧莲,越是危机的地方越有生机。

小老鼠运鸡蛋——学会因地制宜思维

一天晚上,两只老鼠走出洞外觅食。它们来到一个仓库,发现了一只蛋。这只蛋很大,足够老鼠美美吃一顿的。

两只老鼠围着蛋转了一圈又一圈,为它们的发现高兴万分。

突然一只老鼠脸色发白,大叫了一声:“不好了,前面有一只狐狸过来了。”

另一只老鼠抬头一看,果然看见狐狸朝这边走来。狐狸的动作很快,只需一会儿,就会到达这儿。

两只老鼠使出全身的劲推这只蛋。可是,路上坑坑洼洼,这样推下去,蛋准会摔碎的。

一只老鼠急得快要哭了,它说:“老天爷对咱真不公平,好不容易看到了一只蛋,这下可好,一点也吃不着。”

另一只老鼠也急得浑身是汗。它看了看远处的狐狸,又看了看高低不平的路,忽然它有了一个主意。

它躺在地上,抱着蛋,对同伴说:“你赶紧拉紧我的尾巴,使劲往洞里拖。快拖呀,别慢了。”

那一只老鼠明白了意思,赶紧抓住同伴的尾巴,死命往回拖。经过一番拼命地拖拉,鸡蛋和两只老鼠全部安然无损地回到了洞里。

两只老鼠欣喜若狂,美美地打了一回牙祭,并认识到,只要肯动脑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会因地制宜思维,懂得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有多少水,和多少泥;有炭烧炭,没炭烧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