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3137500000085

第85章 柳宗元(1)

诗人名片

柳宗元(773—819)

字号:字子厚

籍贯: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作品风格:精绝工致

个人简介: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宏词科,后入朝为官。因其积极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因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元和十年(815)回京,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卒于柳州任所。人称“柳河东”、“柳柳州”。

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世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现有《柳河东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柳宗元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②,双垂别泪越江边③。

一身去国六千里④,万死投荒十二年⑤。

桂岭瘴来云似墨⑥,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⑦。

【注】

①宗一:柳宗元从弟。

②“零落”句: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③越江:柳州诸江。因柳州是百越之地,故称。

④国:都城长安。

⑤投荒:抛弃于荒野。此喻被贬谪。

⑥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瘴:瘴气,热带山林中湿热蒸发致人疾病的气。

⑦荆、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元和十一年(816)春,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送别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情同手足的骨肉亲情。一联开篇点题,点明别离,描叙兄弟惜别之情。“越江”,即粤江,这里是指柳江。两句意思是说:自己的一颗雄心因长期贬谪生活的折磨,已经成了“零落残魂”;而这残魂又遭逢离别,更是雪上加霜。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泪流满面,依依作别。

第三联重在写景,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被瘴气笼罩,天空不满乌云,象征自己处境非常危险。“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再见很难了。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有才无用,处境艰难,兄弟又远在他乡,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是单纯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流放到“蛮荒”之地,令人绝望、令人愤慨!

柳宗元的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后人点评

纪昀:“语意浑成而真切,至今传诵口熟,仍不觉其烂。”(《瀛奎律髓刊误》卷四)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①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②,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③,妄迹世所逐④。

遗言冀可冥⑤,缮性何由熟⑥。

道人庭宇静⑦,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⑧。

澹然离言说⑨,悟悦心自足⑩?

【注】

①诣:到。超师:法名为超的僧人。禅经:佛经。

②贝叶书:指佛经。因古印度僧人常在贝多罗树叶上写佛经,故有此称。

③真源:指佛的真谛。

④妄迹:指虚妄的事,即世俗琐事。

⑤遗言:指佛家先贤的遗言。这里指佛经中语。冀:希望。冥:暗合,心里悟到。

⑥缮性:修养本性。

⑦道人:有道之人,这里指超师。

⑧膏:油脂。

⑨澹(dàn)然:宁静。离言说:难以用语言表达。

⑩悟悦:悟道的快乐。

诗人被贬永州后,一次读禅经有感写下这首五古诗。表达了他身处逆境读经养性,寻求追求真理而又超脱尘世,清净自适的复杂心情。

前四句叙述诗人清晨去读禅经。“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诗人一早起来,用井水漱牙,又拂去衣服上的灰尘,使自己内外都很清净,反映了诗人一片虔诚之心,表露了诗人对佛教崇信。“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贝叶书,泛指佛经。“闲”字,表明他很清闲,为整首诗奠定了抒情基调。“读”字,统摄下文。

“真源了无取”四句,紧承上文“读”字,写读经的感想。“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写世俗中一些人不去领悟经书中真意,却对其中的妄诞事迹追逐不绝。以世俗一些人的读经态度不正,反衬了诗人学习佛经的态度端正,对佛经的理解深刻。“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佛教教义艰深难懂,必须深入钻研,如果只用修持本性的目的去精通它,怎么能达到圆满呢?言外之意就是,不能愚妄地信佛,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寻找佛中对变革社会有益的内容,才算是读佛有所得。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教义和社会作用之间关系的理解。

最后六句承接上文的“闲”字,写诗人醉心于寺院中清净幽闲的环境。“道人”四句主要描写寺院幽静的环境。寺院“庭宇”安静,苔色青青连接翠竹。旭日东升,晨雾还没有完全消散,青松被雾露滋润,如涂膏沐。“静”字既表明环境幽静无声,也流露了诗人心境宁静闲适。苔色青青,翠竹浓密清脆,青青颜色渲染了一种幽深清净的氛围。“日出”二字紧扣题目中的“晨”字,点明时间。诗人通过优美宁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清逸放达的心境。结尾两句“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直接抒情,写诗人触景而生的愉悦心情。但是,诗人此时的喜悦无人分享只能“心自足”,也流露了诗人孤单寂寞之情。这正好和眼前的景物烘托的意境、读禅经的感受相呼应,融为一体。

这首五言古诗,从晨起读经写到日出赏景,自然流畅。语言优美,有淡淡的禅味,又充满情趣。

后人点评

元人元好问:柳州《超师院晨起读禅经》五言,深入理窟,高出言外。(《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木庵诗集序》)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①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②,骚人遥驻木兰舟③。

春风无限潇湘意④,欲采蘋花不自由⑤。

【注】

①酬……见寄:接受别人寄赠的作品后,写作品答谢。侍御:侍御史。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即今广西象州。

②破额:象县沿江的山。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澈碧绿像碧玉一样。

③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这里指曹侍御。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常用它来比喻美好的事物。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含赞美意。

④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

⑤蘋花(pín):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茎横卧在浅水的泥中。

这首小有名气的七言绝句,是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写的。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破额山”是象县沿江的山。诗人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如此优美的环境,如此清幽世界,“骚人”本可以一面赶路,一面赏景,悦性怡情;如今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亲自到访,望“碧玉流”而只能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思念之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让人产生许多感慨,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说不清道不明,无法具体细说。这正是这首优美的小诗的艺术特点,也正是“神韵”派诗人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细细地品味起来,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能够清晰地说出来的。“潇湘”一带,使屈原哀怨的地方。作者不是把曹侍御称为“骚人”吗?把“潇湘”和“骚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这是第一点。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蘋花”,显然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这是第二点。而这两点,又是像水和乳那样完美融合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