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
3136900000060

第60章 为孩子营造愉快的生活环境(2)

女儿曾在祖母家住了半年多的时间。祖母十分疼爱她,为了让她玩得开心,专门在家里为维尼芙雷特布置了一间儿童娱乐室,这个房间既安全又好玩。房间的地上铺着厚实的地毯,墙根还摆着软软的垫子,地上还摆了不少玩具,都是布娃娃之类的,干净又安全。起初,女儿很喜欢自己的这片小天地。一段时间后,祖母发现维尼芙雷特对这间娱乐室的兴趣越来越小,而且有时还会有点不耐烦。

原来,整天待在同一个房间里,女儿感到很枯燥,总想去其他房间玩。之后,这间儿童娱乐室变成了休息室,女儿去玩的次数越来越少,只是偶尔去休息一下。大多数时间女儿都会在别的房间玩,还时常去院子里玩。

一次,女儿偷偷溜进厨房,并突然看上了里面的一把小刀,还拿起来摆弄。祖母看到这一切,顿时神经紧绷,赶忙上前夺过下女儿手中的刀,并对她大声说:“天啊,你怎么能玩这个呢,太危险了!”

一开始,女儿被吓呆了。可是,当她缓过神儿来之后,就开始不满祖母的做法了。祖母越是不让她玩,她就越是想玩,还冲动地过去拿那把刀。尽管祖母小心翼翼地防范,最后,还是发生了意外。一次,女儿在与祖母争刀子过程中,割破了手指。祖母十分生气,可是却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只好强行把她关在自己的儿童娱乐室里,任由她在里面哭闹。然而,后来女儿反而变本加厉了,故意去损坏别的东西。

起初,祖母认为是女儿的胆子变大了,后来才知道,除了会在娱乐室里随心所欲外,孙女不会再轻易去碰别的不熟悉的东西了。后来,祖母对我:“不让小维尼去别的房间玩,她就没精打采;让她去吧,她又会破坏家里的东西,甚至还会伤到自己。可是,自从割破手以后,她又变得十分胆小,唉,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父母大都希望培养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想阻止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热情,没有人会愿意因为阻止孩子的探索,就令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心生畏惧,但同时也不能让他们伤到自己或者损毁物品。

我认为,有一点非常重要:要让孩子明白有的东西不可以随便碰,有的东西绝对不能碰。告诫孩子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前提,不能随便夸大其词,把事情描述得过于严重,好像大祸临头。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受到惊吓,更有甚者会让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感到恐惧,以至于失去对未来的安全感。如果孩子的心灵受到这样的创伤,就会畏首畏尾,什么也不敢碰,并逐渐失去人生最大的财富——自信。

回到家里后,女儿又去玩弄小刀。我尽量心平气和地对她说:“这不是你能玩的东西,你去那边玩吧。你不能玩这个,刀子不是小孩儿的玩具。”

每次她到厨房看我做饭时,我就会不断告诉她:“你可以在这儿玩,也可以跟妈妈学做饭,但是你不能随便乱动这里的东西,如果你乱动,就不可以在这玩了。”

就这样,反复多次后,女儿慢慢地开始知道不让碰某些东西是有道理的。反之,如果我再采取不理智的方式,用严厉的口吻命令她不许动某些物品,反而会让她的好奇心更强,在逆反心理的促使下,可能出现我们极力避免的局面。

一般情况下,不会伤害到女儿的东西,我都不会阻止她玩,因为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里,对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勇气没有益处。大人们都知道,孩子们喜欢模仿大人,有时还会搞点破坏,拆卸东西。这是孩子成长中很重要的一步,可以让他们开阔视野,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有一天,女儿在我书房里待了很久。于是,我便想一探究竟,看她到底在干什么。结果,我看到自己的文件夹、卡片和手稿被撒了一地,而她正拿着一个好看的文件夹在玩。当时,我几乎控制不住自己要大吼起来。不过,想起我以前没有说过不能让她玩文件夹,所以我就尽力使自己平静下来。我对她说:“这都是妈妈工作时要用的东西,你不能随便玩。”

女儿十分疑惑地问我:“妈妈,我觉得这个东西很有趣,想知道它们能用来做什么,为什么不能玩呢?”

面对好奇心和求知欲十足的女儿,我把这些东西的用途详细地告诉了她,还给了她几个文件夹。

我对女儿说:“这样吧,我在你的房间里也放一个书架,然后再给你一些文件夹和卡片,你玩你的,妈妈用妈妈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啦!”女儿十分开心地答道。

后来,女儿一直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研究那些文件夹和卡片,一副专心工作的样子,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既然女儿喜欢模仿我的一些动作,那么我就尽量为她创造条件,给她模仿成年人的机会,这样做一来可以满足她的好奇心,二来也可以防止她乱动那些不该动的物品。

女儿利用打字机学会了拼写,这让她一直对打字机充满好奇,想弄清楚它是怎么工作的。在女儿的要求下,丈夫还专门为她把打字机拆开来,给她讲打字机的内部结构。虽然这样看上去很费事,但是却培养了她爱钻研的习惯,所以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让孩子学会等待

一个人的耐心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后天培养。孩子出生后,父母只要听到他的哭声,就像听到命令一样,以最快的速度把奶瓶送到孩子嘴边。我觉得,父母用这种方法对待孩子并不恰当。如果只是简单用奶瓶来解决所有问题,不找出孩子哭闹的真正原因,满足的只是孩子的生理需要而已。

当维尼芙雷特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我便开始有意培养她的耐心。虽然我知道啼哭说明她已经很饿了,但我却不会马上就喂她吃东西,而是在喂前先让她哭一会儿,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她的耐心。

当孩子还很小时,需要父母的帮助,这种急不可待的心理是可以想象的。的确,他们会用哭闹来传达吃东西的欲望,这种表现,反映的正是他们的本能欲望。不过,孩子长大一些后,特别是他们已经学会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父母就要开始有意识地对他们耐心培养了。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来完成一件事,学会跟他们进行协调。

在教育维尼芙雷特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经常没有耐心,只要一听到或想到什么,就要马上实现,否则就会一直没完没了,直到磨得我没有耐性,无奈退让以满足她的需求为止。

有一次,我正在厨房里面做面包,她一闻到香味就跑进来对我说:“妈妈,我想吃面包。”

“再过五分钟面包才能烤好。”

那时三岁的女儿不依不饶:“不行,我现在就要吃。”

“女儿,面包还没有烤好,不能吃,你要实在饿了,先到外面吃些糖果吧。”

“不要,我现在就要吃面包。”我很清楚她的心理,明白她已经等不及了。我把她带到了厨房外面,不再理她,目的就是要让她懂得等待。

五分钟过后,维尼芙雷特再次跑进厨房,迫不及待地对我说:“已经过了五分钟了,快点给我面包吃。”

那时候,面包的确已经烤好了,不过为了培养她的耐心,我并不打算马上让她吃,而是要求她再等一会儿。

“面包是烤好了,但你得再等一下,现在还不能吃,因为还很烫。”女儿嚷到:“不行,我现在就要吃,我不怕烫。”

“维尼芙雷特,你要学会耐心等待,不许再胡闹下去,否则就不给你吃了。”

女儿生气了,跑出厨房,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去哭。过了一会儿后,我把面包端到餐桌上,对着她的房间喊:“呀,香喷喷的面包啊,现在终于可以吃喽!”

女儿没有搭理我,显然还在生我的气,我便继续做别的事情,不再理她。一会儿,维尼芙雷特悄悄走出房间,坐到餐桌前吃起了面包。我走过去对她说:“女儿,你要明白,万事都不能太过心急,你必须要学会有耐心。刚才不让你吃,是因为时间还没到,现在时间到了,当然会叫你吃。你要记得,做任何事情,都要等到对的时候才可以做好。”

我之所以这样教她,是因为我明白,孩子的要求很多,如果每一个要求都要满足,那么就会变成孩子的奴隶,就算忙得团团转,还是连她一半的要求都满足不了。我想,让孩子明白他们并非这个世界的中心,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世人皆有所求,哪怕父母再爱孩子,也不要让她想当然地觉得她的要求才是第一位。我要让女儿明白:等待必不可少,失望也在所难免。她懂得这些道理之后,将来会从中受益很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往往并无耐心,这样自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自己要有耐心,才能训练孩子的耐心,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孩子不停哭闹,迫切要求父母满足他们要求的情况下,父母一定要稳住,要告诉自己,这是在培养孩子,而要培养孩子的耐心,首先自己必须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