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效沟通(大全集)
3136300000051

第51章 上行沟通,成为领导眼中的好员工(1)

上行沟通即下属和领导的沟通。与领导之间若缺乏沟通,结果双方只会愈来愈不信任。不妨多用电话与领导联络,既可保持距离,减少火药味,又可拉近合作的关系。谨记“我应做些什么?有些什么要做?”如果你能够持续令工作顺利、情绪稳定,那么除了领导,还有更高层人士会晓得你的工作能力。

★主动接近领导,替领导分忧解难

身在职场,为老板打工,看老板脸色,害怕老板是一种通病。很多员工在这种心理的作祟下,觉得和老板太近,只会加重焦虑和压抑的情绪,很怕与老板多接触,除了工作上的事,尽量躲避老板,不想让老板知道得太多管得太多,表面上保持着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还有的人觉得,自己和领导走得过近,容易让其他人心生疑心,以为自己与老板一定有什么联系,或者是内心有什么企图在向老板套近乎,因此,为了避免让同事们说“闲话”,一些人选择了躲避老板。

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你采取躲避老板的做法似乎逃过了同事们的议论,但是却引起了老板的注意。老板因此会以为你对他有什么看法而对你产生看法,或者以为你心里有什么话想说或犯了错误而逃避,总之,你躲避领导的做法是不礼貌的,更是对领导的不尊重。怕见领导的心态表明你对自己和工作不自信,而对于领导来说,他会觉得你心还不归属,很多重要的工作还不敢放心让你干,不敢委以重任。

领导需要了解下属,下属也需要了解领导,这是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不必担心别人的议论而故意躲避领导。你若希望领导赏识你,看得起你,首先要让领导发现你。

与领导和睦相处,可以主动找机会与领导交往。生活中,害怕淘汰而不断学习已是潮流和共识,有机会向身边的人学习,当然不会舍远求近。而在职场中,老板是强者,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和老板多接触,有机会向一个成功者学习,何乐而不为?因此,你没有理由躲避。既然拥有接触老板的机会,只要是合情理的,就要好好珍惜。

成功的秘诀之一是:与成功人士站在一起。身在职场,最成功的人士莫过于你的上司。所以,为了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你没有理由躲避领导。躲避领导,是一种对自己不信任的心态,更是对领导不尊重的表现。你有意无意地躲着领导,会让领导觉得你难以沟通,甚至不能信任。或许你不大擅长跟上级打交道,见了领导不知道如何表现,但你的躲避行为会给领导造成误解,也会让你失掉很多机会。

要想得到上司的青睐,第一步就是让上司注意你。成功吸引上司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帮助上司解决难题。

主动接近领导,替领导分忧解难的下属大多会赢得领导的赏识。所以,与领导相处,你可以用以下方法接近领导:

1. 让上司看到你的表现

定期将自己的工作进度及所完成的任务上报公司,让他看到并肯定你的存在及贡献。提早完成交付的工作,永远都提前完成上司交给你的工作。

要求更多的工作与授权。让老板感受你对自己的期望与进取精神,这是他们考虑提拔的重要指标。

借机会表现你的领导能力。当有新员工进来时,可自告奋勇地“带”他,以此来表现你的热忱及领导能力。

开拓自己在公司内外的人际关系。通过公司内外的人际网络,不仅可以得到最新的信息,也能在换工作、升职位时获得较多的机会。

2. 向上司提出你的新看法

胆大,勇于冒险。向上司提出你的新看法,乐于接受新任务、新挑战,让他们看出你是可造之才。

3. 提高积极性,热心参加公司活动

借着公司大小活动加深上级主管对你的印象,也可多与其他部门主管及人员交流。向表现优异的同事学习。仔细观察办公室其他表现优异的同事,学习他们身上具有的你所不足的部分。

4.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学习外语与电脑,选修管理、财会及对未来升级有益的课程。

规划好自己的事业。妥善规划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与步骤,记住:这是你自己的事业,得自己掌握。

有效沟通

与上司相处,就要吸引上司的注意,而不是躲避上司的目光。

★不跟领导争论,不计较个人得失

与领导相处,应该明白的道理是,事情本身的是是非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要达到的目的。顾客和售货员为谁应负责任争得脸红脖子粗,走了冤枉路的乘客和司机为谁没说清楚而大动干戈,事情越闹越大,该退的货没退成,该节约的时间没节约,双方都憋了一肚子的气。何苦呢?有人说,我就要争这个理儿。是,争下一个“理”,的确有一种胜利的感觉。但你想没想到过这个理的代价呢?反而是不争辩,放弃无谓的辩解,有时却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无休止的抱怨每天充斥着领导的耳朵,结果却收效甚微。要知道,这些牢骚和抱怨并不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和领导的理解,只能给领导造成压力。如果你喋喋不休地在领导面前诉苦,抱怨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多么“不成比例”,那么你的这些抱怨就会超过领导的心理承受力,让领导感觉更加压抑和烦躁。

在领导面前计较个人得失,不停抱怨谁干得多了谁干得少了,只会显得自己小肚鸡肠,心胸狭窄,也容易给领导留下不能担当重任的不好印象。

有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分配到一所高校。一天他请个事假,那个月发工资的时候被扣了50元。他非常愤愤不平,明明有的讲师上课迟到,早退都没事。他只不过请了假就被扣了50元。下一个月发工资的时候要到了,那天他走进了校长的办公室。拿一个本子,往桌上一扔说:“校长你看。”校长拿那本子一翻,上面写着:某某人,早上三节课后,早退了。某某领导,开会后,没回来。……

校长说:“哦,原来有这事,那我们一定查清楚,给大家一个公道。”那位小伙子觉的终于出了一口气。可是后来,奇怪的事发生了,再也没人和他讲话了,大家都避着他。一年后他觉得实在过不下去了,转走了。

真正成熟的职场人是不会在领导面前计较个人得失的,他们有着成熟的心理,懂得调整心态来应对各种情况的出现,并把这种情况控制在别人心理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如果你是个职场新人,面对这些不公平的待遇,你完全可以调整心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它。比如,这些本来不属于你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却交给你做,正是领导对你考核期的考验,看看你能否承担起繁重的工作压力,看看你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在面对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你是以什么心态来面对的,等等。因此,当领导安排给你“份外”的事情时,你不必表现出不情愿的姿态,可以把它看作是提高和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你的付出和劳动领导是看在眼里的,你的回报也可能通过另一种方式获得。在领导面前计较个人得失,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任何一个领导都不喜欢心胸狭窄、牢骚满腹的下属。

在工作中,个人的得失是小的方面,顾全大局的心理才是最可取的。在上级面前,你的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大度会让上级刮目相看。

上级对自己的事业和前途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单从这一点考虑,在上级面前就没有必要非得计较个人的得失。另外,你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心理,会让你在工作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和尊重,这也体现了你良好的修养和品格。这种大度的心理会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舍小得大,这才是我们应该争取的。?

主动言和是运用智慧寻找冲突的最佳解决方案,使问题最终得以处理。在处理冲突的问题上应该冷静,决不能像个孩子一样在冲突中放任自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团队精神与上司及同事尽量合作,让他们发现你其实是个理想的合作伙伴,这样做的同时也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

下面这个小故事相信会给你一定的启发。

“您好,”小李对老总说:“昨天我交给您的文件签了吗?”

老板转了转眼睛想了想,然后翻箱倒柜地在办公室里折腾了一番,最后他耸了耸肩,摊开两手无奈地说:“对不起,我从未见过你的文件。”

如果是刚从学校毕业时的小李,他会义正严辞地说:“我看着您的秘书将文件摆在桌子上,您可能将它卷进废纸篓了!”可他现在不会这样说。他要的是老总的签字。于是他平静地说:“那好吧,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

于是,小李下楼回到自己办公室,把电脑中的文件重新调出再次打印,当他再把文件放到老总面前时,老总连看都没看就签了字。这就是小李在与上司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式。

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不可能具有同样的想法。在推广新战略,引入新方法、新技术的工作空间中,种种不一致演变为激烈的辩论或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可能“天天碰到笑脸”,故而也不可能“天天都是好心情”。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面对意见分歧,经常遇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怀有分歧、心存反对的人无非就是在方向选择和对利益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尽管分歧乃至对立会使人们的关系变得紧张,但黄金准则在这时能帮上忙。就是,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一个持不同意见的你,你就应该如何去对待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别人。

就此而言,当你不同意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时,或面对那些与你存在分歧甚至对立的人时,站起来与他针锋相对地争论一番并非上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即使是那些无关痛痒的事,如果较起真儿来,都会导致针锋相对的激烈场面。在争论中每一方都试图压倒对方,但这并不解决任何问题,相反却会伤了彼此的和气,严重的还会破坏彼此的关系。

当我们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时,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就是,试图通过争论赢得对方。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应,是因为面对这种不同意见,自己感到受到了一种威胁与伤害,自尊乃至尊严也被冒犯。我们会变得激动、声高、言辞偏激、好斗、尖刻。如果将这种情绪化的反应扔给对方且对方也“吃素”,一报还一报,一场恶战势不可免。如果你不愿看到这种火药味十足的激烈场面,那么还是不要挑起异常争论为好。

与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针锋相对地争论一番,使对方就范,接受自己的看法,这并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人活在社会上,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带给社会什么影响,如果一个人想成为绝对的胜利者,而一味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则对方的态度必然变得十分激烈,而且所谓“自己的要求”只不过是单方面对解决问题的意见而已,在其他方面应该还有一些更好的答案。一味意气用事,不能把握交涉原则的人,当然也不可能获得任何双赢的结果。

有效沟通

你的付出与收获,领导心中自有公平秤,你在此处付出的多一些,必定在彼处赢得更多。

★坦诚接受批评,服从领导安排

在工作中,有的人充满信心,有的人谨小慎微。但不管怎样,突然受到来自上级的批评或训斥,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你也正巧处在挨批的行列,首先应该端正态度,不要对领导的批评表现出“不服气”,你的“不服”的倔强改变不了任何局面。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确有冤情,确有误解怎么办?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部下,是很让领导头疼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领导搞得筋疲力尽的人,又何谈晋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