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才的认知,一直在接近我们的现实,在马兰之后的伦朱利给天才下的三维模型定义,加上了下列三种因素相互作用,高度发展了新概念。即一、中等以上的智力(包括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二、非凡的注意力(包括强烈的动机,责任心等);三、杰出的创造力。他认为,这三个因素的结合就可以导致成人的成就,而且应该是我们研究天才儿童的重点。天才儿童是具有三种特征,或有能力表现三种特征,以及能将其应用于任何的社会领域的人。他意识到,高智力或学业能力本身不直接导致而后的成就,他的定义有两个进步,第一、它集中在有助于鉴别最有可能发挥创造性的,富有成果的儿童特征的组合;第二、排除了鉴别天才类别的需要,同时把天才潜能的应用范围扩大到被社会所认可的任何领域,而今天我们对“三类天才”的划分可以说是,特殊天才的“普及版”。事实上,智力(中等及中等以上)、专注力(包括才世)、创造力(包括综合才能),任何一种能力的超常发挥,都是以成就一个天才,这可以理解,我们所介绍的专业天才、艺术天才以及天才首领的三个通俗的概念。这个概念将天才的比例由马兰的4%提高了10%至30%,这是研究者和专家难以理解的,然而它将主导21世纪我们对儿童的培养和教育,更准确地说他是培养与训练。如果说认识可以改变现实的话,那“三类天才”的思想,将改变对天才儿童的培养。并且把溺爱、放任、严格教育三种不同的相互独立的思想引入到教育理论中来。这既继承了智商说,遗传——环境综合观,多因素理论,也是对诸观念的发展。古代的社会经济状况,不能说明人的才能的发展,人的智力也不会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而社会的需求更是以我们难以想象的形势在发展变化。“特殊”天才的培养,将向常态的天才训练转变。
独立自主的黑孩子黑孩子从七八岁开始,难以管教的特性就表现出来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父母的管教也有不耐烦,或以冷言冷语相对,甚至有高声叫嚷的时候,做父母的所要遵守的就是,完成一分钟责备法的所有步骤,其他就不必多说了。
例如一个十六岁的孩子驾车出游刚刚到家,比预定回家时间晚了一个半小时,她的双亲都站在家门口迎接她。她知道父母亲少不了又要数落她一顿,所以她很没礼貌地从他们身边冲了过去,朝着走廊向她的房间门口直去。她说:“我不要听你们长篇大论的演讲和教训,我宁愿你们直接了当地说不准我出去,也不要再来这套烦死人的教训了。”
她的父母亲跟在她后面,快步地走向走廊,父亲开始责备她了。如果她以冷言冷语,无理取闹,或顶嘴反抗等态度来打断父亲的责骂,他们就干脆等她讲完再继续接下去骂。她父亲知道不要计较去与她比赛谁的声音大,所以她不断地发脾气,大声吼叫,她爸爸只是一次比一次地更安静无声。当责骂的半分钟时间到了,父母双亲都再次地提醒她他们是多么地爱她,然后悄悄地离开了。责骂也到此告一段落。
孩子们都毫无疑问地确定,你有足够的气力去对付他们,对他们关爱的程度也足够去支持他们。这是比什么都重要,是他们最想知道的。无论你的子女用的是什么防卫技俩,只要你能确定无误,坚决地履行与完成一分钟责备法,你就能有效地打动他们的心。要完全遵照这里所介绍的方式来施行这种一分钟责备法:三十秒钟的高情绪怒骂,一个深呼吸,然后突然地急转直下,另外三十秒钟同样强烈度的温柔和慈爱的亲情流露。要有勇气,有耐心地持之以恒,你会得到丰硕的成果的。
§§§第三节超出想像发展
如果我们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宽容和爱,宝贝们都很难成为天才。就像我们不能理解我们还未理解的事,我们也很难理解孩子们的成长,如果用我们的价值体系去衡量他们“这是荒唐的”;用我们观点去看待他们“这是无知的”;用我们的方式去训练他们“这是错误的”。那他们能成为天才的将相当少,而实际他们成功的非常多,因为他们比我们聪明,他们受我们教育,听我们讲道理,但并没有完全按我们的意思去做。因为没有不变的理,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变是不变的。即使是一个“质”不能变的东西,“量”也在变。以“品质”为例:在上个世纪初,以及更早的时候畏惧死亡,就无“品质”可言,无论是追寻上帝、真理、还是科学,都是如此(例如耶稣,例如加利略。例如诺贝尔),稍后,吃苦耐劳就是一个人干任何事的品质(例如牛顿,例如艾略特,例如卓别林)而如今这些不仅大多数被人们放弃,而且坚决背离。现代人“培养孩子”讲,“吃喝玩乐”,不让孩子吃好,就没有成功的保证,要让孩子吃出健康,活得精力旺盛,玩出品味,玩出兴趣,要保证他们快乐,从而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现实世界的变化,比我们想象的来得快得多,大得多,人们往往以保守的观念去衡量现在的孩子,不仅非常落伍,也非常有害。以过去的标准去要求现在的孩子,等待你的只有失望,似乎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成才。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我们的想像与现实的差距。我们早已衰退的大脑不再有灵敏的情绪,不能为他们再做些什么。他们诞生在一个新现实中,这个新现实给了他们非同寻常的感觉,与我们不一样的智慧,保证他们在这个现实中发掘新思维新智慧攫收成功。
如何鉴别黑孩子黑孩子是具有高度创造性才能的儿童,他们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能力,容易闯祸,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让家长,学校伤透脑筋。他们不像白孩子那样看起来文静可爱,也不像红孩子那样,总是让父母老师感到称心如意,他们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过于顽皮,仿佛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难以管教。然而,这正是他们称得上是天才的表现,他们最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他们的行为仿佛总是表现得很“前卫”,而实际上他们的成长总是代表着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的诞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悲是苦,他们都是现实生活这出剧本里的主人翁。在生活中,他们常表现为自我欣赏,自我满足,对社会活动,新生事物有较强的兴趣,喜欢独立地判断思考问题,对学习思考问题比学习本身更感兴趣,偏好复杂事物,这是其他类型的儿童少有的,敢抵抗团体压力,表达相反意见,喜欢联想幻想,以及感冒较大的风险。
他们创新以及模仿的能力都很强,他们喜欢思考也善于思考,这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容易得到人们肯定的优点。他们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富于“认同感”,对自己以及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或阶层十分敏感,他们最迷人之处表现在性格外倾、热情、机敏,对难以弄懂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有时思想表现为凌乱和不实际地狂想,但不会期求通过幻想而脱离现实。
著名学者塔夫脱(Taft)认为具有高度创造性才能的儿童,大至有如下表现和特征:
1好问。
2喜欢以其独特的方式做事。
3喜欢独自工作。
4喜欢动手,参予意识强。
5想象力丰富。
6具有通过多种途径思考达到目的,“歪点子”多。
7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能产生新颖的思维。
9毫无限制地表示存在的不同意见。
10喜欢并情愿冒风险。
11具有强烈的爱恨意识。
12对人的本性非常敏感。
13办事不注意方法,并对细节缺乏兴趣。
14对社会的可接纳性缺乏注意。
15有好高鹜远的倾向。
§§§第四节父母可以创造的奇迹
每一个孩子可以成功的机会很多,但大多数的成功都与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谁比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更大!父母的努力决定了他们的外部环境。他们自生的努力只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保证做得更好,而无法突破环境的限制。他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感受到环境的限制之后,便开始萌生独立意识,而外在的表现往往是首先挣脱父母的束缚。对父母的不满还会使她们的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父母就是孩子的环境,当父母的选择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父母就是他们追求成功的最大障碍。很多素质较差的父母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少年儿童作为一种充满灵性的生命,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环境对他他们的成长是否有利,他们能非常准确地感受出来。他们因为年幼,无法用完整的理性和方式进行思考,但他们所感受到的压力会帮助他们作判断和选择,并以非理性的情绪和方式表现出来。他们的各种情绪深刻地表达了他们的潜能,愿望及要求。一个因逆反心理和情绪恶劣而毁掉前程的青少年,其实是被他们的父母毁灭。因为孩子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环境,他们要想成功相当难。因为,他们若想获得成功,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生活。
“孟母三迁”就是父母可以做到的事,我们并非每一个父母都那么为了孩子不遗余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可以做的事非常多,每一个父母都必需要有为孩子改造环境的意识。如果没有能力改变环境,那就应该考虑改造自己。因为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的成长“环境”。父母这个“环境”比社区环境更重要,特别是对智力发育迟缓的儿童来讲,大门外的那个环境对他没有多少意义。但一个充满爱心的母亲,可以通过训练培养使一个弱智儿智力得到开发,进而读完小学、中学、大学。今天人们在这方面创造了许多奇迹,其实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了。如果一个孩子是天生的弱者,那么让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帮助他、扶助他,使他成为一个强者。为他创造与其他孩子公平竞争的的条件,这是一个基本准则。没有不能成功的孩子,也没有不能培养的障碍儿童。现代人创造的奇迹说明即使是弱智儿,他们的智力、才智、才能都可以得到发展,同样能成为天才。用心培养孩子,用心去理解孩子,为他们创造好的环境,帮他们创造奇迹,不遗漏、不忽略任何自己可以做到的事,不放弃任何努力,这样每一个父母都可以创造奇迹。为了孩子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创造奇迹,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是要用心去做每一件小事,用爱心去做每一件事。最终是,小事助他成功,小事创造奇迹。
生物进化可以提升对环境的适应性。居于进化巅峰的人类,正具备可克服任何环境维持其生存的能力“脑力”。狼童的头脑亦善于学习狼的习性,可适应其环境。为提高这种环境适应性,言行控制中枢的大脑,最好在出生时呈白纸状态,也就是尚未形成神经网路的状态。这恰如记忆容量较大的电脑,具备多功能且能输入因应状况的程式以发挥其功能。
大脑在尝试错误的行动中,一旦做出圆满适应的行动时,即以形成神经网的形式,记忆其行动模式。它经常读进更能反应圆满的行为程式,所以早期培养特别重要。
人脑的形成类似生物进化的过程。在母体内先由早期进化的部分开始发育,在胚胎发育三个月的阶段,像爬虫类的脑,会先形成求取生存功能的神经控制中枢,接着形成所谓哺乳类头脑的内分泌控制中枢,主要部分有下视丘与脑下垂体等。约在胚胎发育六个月期间,这些神经中枢是与生俱来的,控制程式编入在器官结构里,完全没有个人差别,并没有脑力差异等问题存在。
另一方面,大脑思考控制中枢,自胚胎发育六个月前后到出生之间逐渐形成,最近的研究认为:控制的程式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出生后各种经验中,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所产生的。因此,端视累积什么样的经验,即可形成不同的神经网络或机能,进而显示个体能力的差异。可见本质上人类脑力并没有差异而是依据神经网路的学习形成,可以学会任何的能力。
胎儿脑部从中心部位开始形成,怀孕第五个月,即在第十五周左右,脑干的细胞长成,其接线工作大体完成。脑干是鼓动心脏,司掌呼吸及消化吸收、维持胎儿生命的重要部位。具有感觉、意识、智能等功能的大脑皮层,到第二十七周左右,会开始快速成长。
怀孕到第七个月,脑部形状已跟大人并无两样。到这个时期,脑部表面会开始形成皱纹。头部的大小,亦即脑部容量,也会迅速发育长大。在第二十周左右,头部最大直径为五公分,重量60克;由于这个时期胎儿体重约为650克,头部等于占了约百分之十的体重比率。母亲的肚子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明显突出。
怀孕第二十七周,是胎动趋于激烈的时期,往往会看到婴儿在肚子里时时转变方位的动作。这是因婴儿的手脚快要碰撞子宫壁引起的,可见大脑皮层的控制机能已有了充分准备,也证实其已具备知觉。
怀孕第九个月,即到第三十二周时,神经细胞的数目已接近成人,约在4亿到5亿个之间。大脑皮层基本的皱纹形状,也在这个时期形成,万一胎儿早产,出生的婴儿亦能维持生存机能。
不过,仍须注意婴儿还不能依自己的意志活动。由于大脑皮层的机能尚未完成,婴儿大部分动作都属于反射运动,并未经过大脑的指令,如耳朵的听力,或某种程度的记意力等等,其功能尚未完整形成。
因此,如果误解上述意思,以胎教名义硬向胎儿灌输知识,反而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特别提醒孕妇,不要以物理的、精神的各种方式冲击胎儿。保持心境平和的状态。
最好常听古典音乐,由于古典音乐会营造柔和安静的气氛,使身心放松,对胎儿右脑的发育成长有所助益。等到胎儿出生后,再施以适当的教育,才有事半功倍之效。
大约在七十年代,捷克一位女心理学家芭捷克,经实验证实新生儿具有完整的知觉。她做了一项实验训练新生儿的反应,让新生儿听到铃声会向右,接着使用蜂鸣器,如能向左就赏给糖水喝。如此反复训练,最后新生儿已习惯听到铃声就向右,听到蜂鸣器就向左。
然而,令人更惊讶的是,在这项条件反应完成后,新生儿就不再有反应了。在对铃声或蜂鸣器未熟悉之前,新生儿会用心学习,但等到他熟悉“这套游戏规则”,他很快就会放弃。人和狗不同,狗对同一条件反射会一直反复地有所反应。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否表示新生儿也具有思考力?纵使不懂语言,新生儿仍然可藉由印象来思考,因此新生儿具有敏捷的思考力。
实际上,刚出生的婴儿听到任何声音,都会有明显的反应;拿东西在婴儿的眼前晃动,他会随着移动的东西一起转动。他们绝对不是如一般人认为“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的状态。但是你若叫他的小名,不会有任何反应;所以,对婴儿出声的同时,也要动动他的手或身体,总之,要给他“复合刺激”才会有反应。
这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倘若随便接受新生儿什么都不知道的说法,不对他说话或逗着他玩他很可能成自闭症的儿童或将延缓脑部的发育成长,阻碍其优越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