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做人真经
3122600000018

第18章 做人一坦荡,做事就浩荡

孔子说:“吾从众。”就是说要参与共同事业,与大家打成一片。能领导则领导,不然做普通一员也很好。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孔子说:君子坦坦荡荡,小人经常悲悲戚戚。

曾有人问古希腊智者伊壁鸠鲁:“吃什么东西更有益?”

伊壁鸠鲁回答道:“我们与谁一起吃饭,比我们吃什么更重要。”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盛宴,那么我们难免要与别人一起吃饭。伊壁鸠鲁认为与谁一起吃饭要比吃什么更重要,的确如此。

与小人一起会让满座不欢,与胸怀坦荡的人一起则会精神向上,尽享人生之美。

无须晦言,我们都曾经是小人。自私,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内向,厌恶开怀大笑者。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一天到晚晦气十足,有好机会也会失掉。

多次残酷的失败教训了我们,于是心胸开扩起来,让自己合作起来、动起来,重要的是,让自己爱起来,用一颗充满爱心的眼光看人、看事、看世界。

原来人生如此美好,山河大地,有情人生,一切都是可供享用的资源。

这就是心胸坦荡的好处,它让人开阔、放大,纳入更多的风景。当然也能让人做成更多的事。

《吕氏春秋》中讲,晋平公问大臣祁黄羊:“南阳县缺一个县官,你认为派谁去最合适?”

祁黄羊立刻回答道:“解狐最合适。”

晋平公惊奇了:“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派谁去合适,并没有问他与我是不是仇人。”

晋平公听从了祁黄羊的话,派解狐做了南阳的县官。解狐上任后办事公正,获得了朝廷与老百姓的共同赞赏。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赞扬祁黄羊胸怀宽广,以“德”为看人标准,不因私废事,值得学习。

胸怀宽广的人能化解宿仇,与昔日的对手共同生存、发展,甚至合作。

耶稣说:“要爱你的仇敌。”

有的人到处树敌,到处是敌人,这样就人为地制造了互相敌视的凶险环境。只有打开心胸,互相包容,这个世界才会和平发展。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名为《一位中国作家对当今世界的呼吁:化解宿仇》,全文如下:

对于当前的这个世界来说,我认为化解宿仇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全世界思想者与宗教徒首先要做的头等大事。

宿仇就是前仇,就是今生仇,就是当下仇。天下的一切暴力冲突与痛苦皆源于“报仇”思想。而最折磨人的莫过于“报宿仇”。谁都知道这个世界回不去了,但有人依然依靠对宿仇的深深眷恋和呵护来消磨今生。

为什么要这样呢?为什么不化解宿仇轻松地生活?

任何宿仇都不可能骤然终结,只能去慢慢化解。

所谓化解宿仇,指化解各个宗教间的宿仇,化解各个宗教内部各宗派的宿仇,化解宗教徒与无神论者及科学界的宿仇。推而广之,我们要化解任何宿仇,包括化解个人之间的宿仇,化解各种文化与各种文明之间的宿仇。

实际上,化解宿仇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不化解宿仇,双方就会同归于尽,化解了宿仇,人类才有希望。

化解宿仇的前提是承认宿仇与正视宿仇。

有些人不承认自己与他者有仇,但这种人一旦做起事来特别残忍,讲报仇的人杀人要分对象,申明自己杀人不为报仇而为公理的人杀人根本不分对象,杀人极多。“有仇必报”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的人所报非仇——他们杀气深深,魔意森森,认为世人都有罪,而他是当然的执法者。

暴力源于自卑。

人类的宿仇产生于人类的狭隘与混乱。

化解宿仇的途径是增强人类自信与爱心,不断认识自己,不可轻言牺牲。

在宿仇宿怨频频爆发的今天,我认为化解宿仇——无条件地反对任何暴力、无条件地马上停止任何暴力对抗及以暴易暴是人们的当务之急。

如果这只是一种吁请,那么它与很多曾有过的美好愿望一样,只不过是愿望。如果人们因痛苦而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可行必行,那么它应不仅是一种吁请。

本文作者今借中华佛教在线宝贵的一角,发出如上呼吁,希望将“化解宿仇”的理念传播到每一个人心中,共同创造世界和平。

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一定能做到化解宿仇。化解宿仇是我们的责任。化解宿仇功德无量。

停止暴力、化解宿仇是这个充满了仇恨的世界的唯一前途。

这是对人性的真诚呼唤,我们要用“坦荡荡”代替“长戚戚”。

《红楼梦》里林黛玉开始时与薛宝钗经常敌视,后来两人因为共同爱一个男人而引为知己,她们化敌为友,热爱自己的情敌,情敌变成情友,共同品尝到了爱情的丰富享受。

女人的胸怀往往要比男人开阔,我们经常误以为女人心胸狭窄,这是不对的。男人容易嫉妒成功者,不喜欢别人的活法,强烈反感有成就者,这都是小人的行径。中国女性忍辱负重,不管是家庭妇女还是上班族,做的实际工作都比男性多,在农村社会里,女性的稳定作用更在男人之上。

男人要放下架子,向女人学习,这样才有真正的男女平等。仅此一例,就会受益无穷。

由此可见“化解宿仇”与“宽容”实乃人之最大美德,胸怀宽广的人必能快乐。

耶稣说:

“虚心的人有福了。”

“哀恸的人有福了。”

“温柔的人有福了。”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

“清心的人有福了。”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为义爱逼迫的人有福了。”

一句话,爱人的人有福了,世界属于我们。

怎样才能做到坦荡?坦荡不是没问题了,还是有问题的。

人不是因为没问题了就坦荡,而正是因为有问题才坦荡。

最坦荡的反而是将死者。

反正人生已如此,索性坦荡些。这就是坦荡的奥秘。坦荡,不在于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明白了要看轻所有的问题。

你把一切交给上帝,这叫坦荡。

平常我们说的“问心无愧”是假的,谁能真正问心无愧?不过,问心有愧也不必现在就去死,且把问题存着,自有解锁之人。

子曰:“丘之祷久矣。”(《论语·述而》)我们要像孔子一样,凡事祷告上帝,这样才会明白“我虽有罪、我必获救”,才会真正坦荡起来。上帝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如果没有那恩典,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呢?又怎会坦荡?!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子为政,焉用杀?”这些话都告诫世人要尊重他人的平等观、人道观、人权观,反对暴力,主张用和平方式化解宿仇,求与人共存共发展。孔子前期主张杀人,如他就杀过政敌少政卯,后来领悟“德”比“杀”更有力,因此就说“焉用杀?”主张戒杀、止杀、化解宿仇。

巴别塔是这样修起来的

孔子说:“吾从众。”就是说要参与共同事业,与大家打成一片。能领导则领导,不然做普通一员也很好。《圣经》中讲,巴比塔(即通天塔)之所以没能修起,是因为人们心不齐。如果人们个个都像孔子一样“吾从众”,这样就能把巴比塔修起来,直达天堂。

“要爱你的仇敌”

孔子说:“仁者爱人,”孔子所讲的这个“人”也包括敌人。也就是说。“仁者爱敌人”。这是伟大的,与耶稣说的“要爱你的仇敌”相同,不仅胸怀博大,更有着悲悯情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很明显,孔子主张不做小人。做君子是坦荡快乐的,傻瓜才不做君子。做君子不是虚荣,而是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