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3118500000057

第57章 党员风采(9)

在工作中,我一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科学严谨,作风正派,而且总是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由我创建的“细胞学组合检测及操作方法”,填补了国外空白,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被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国内推广,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学科领域。我针对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病高发的现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组建了重点学科“攀枝花市营养保健研究所”,结合市场需求,开展营养食疗和慢性病防控研究、人才培训、科普教育、营养餐示范、营养干预等工作,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做到吃有知识、吃讲科学、吃出健康。我用自身实验研究的成果去帮助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一些慢性病患者得到了康复,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作出了贡献,其理论和工作模式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我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营养人才的整合与开发利用,组建了攀枝花市“普及营养关爱健康”专家讲师团和志愿者团队,动员社会力量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专家学者开展营养科普、食疗保健、卫生保健、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控制等专题讲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营养保健需求,推动国民营养改善行动,促进攀枝花健康事业和营养产业的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因我在一线工作了几十年,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加之我勤于总结,与同事合作撰写了大量的学术和技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和会议交流100余篇,在国内外评为优秀论文35篇。这些论文有较高学术和技术价值,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被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大量应用,也因此我在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也作为导师受聘于多个单位,指导和培养了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业务技术骨干30多人。开展科技咨询、科普讲座和专题报告,直接受益4万多人次。

二、身体力行党派工作,认真履行委员职责

这些年来,我在勤钻业务的同时,对党派工作也十分热心,具有奉献精神。1986年我加入农工党,1996年担任农工党攀枝花市委会副主委至今,一直分管市委会组织工作和参政议政工作。我还连任两届的市政协委员。多年来,不管是负责市委会组织工作,分管参政议政工作,还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都是怀着一颗挚诚的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农工党的热爱与情感,尽职尽责,认真学习,无私奉献,努力工作。兼职做党派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奉献精神,与党员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需要情感去实现和维系。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起好表率作用。我经常深入基层,尽己所能,帮助成员解决困难。我注意团结同志,调动和依靠各个方面的力量去做好工作。

作为农工党市委会的一名副主委,我还经常参加****攀枝花市委召开的人事安排协商会、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并做到会前主动了解相关信息,做好参会准备,会上认真听取意见,积极思考问题,代表党派发言坦诚,表态明确。我分管组织,我把选拔人、培养人、使用人作为组织工作的核心,经常与市委会机关的专职干部和工作人员商议、考察、提方案,供市委会研究决定。在每年的新党员和后备干部培训班上我基本都承担了“学习党章,做合格党员”的专题讲座,以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切身体会,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演讲赢得参会成员们的好评。

当政协委员15年来,我主笔和参与撰写大会发言、集体和个人提案50多件,获优秀提案奖5件。这些大会发言和提案涉及攀枝花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绝大多数都是攀枝花市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有关部门的重视,还有部分大会发言和提案受到****攀枝花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有关部门采纳。其中有依据大量调研情况和卫生检验数据而提出的《加快市政供水设施建设,提高生活饮用水质量》一案,有数十次深入攀枝花市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所调研,与上百人次交流访谈,并自费到成都、昆明、无锡等地人才交流市场考察后,提出的《进一步规范我市劳务市场管理的建议》一案。这些提案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促成了问题的解决,获市政协个人优秀提案奖。我每年在市政协全委会上都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两会”召开前总是有单位和群众来找我反映情况,托付下情上达,会后又有很多人来询问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重大决策,政府要为民办哪些实事。在出席市政协全委会期间,大会秘书组多次安排我就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及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接受新闻媒体的专访。

而今我已过知天命之年,但我在本职工作、党派工作、政协工作等之间往来穿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一切皆出于业精于勤。我将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口述者张家华,系农工党攀枝花市委副主委、市疾控中心毒理研究室主任;整理者许勤,农工党攀枝花市委副主委。本文成文于2010年)

$妙手仁心

曾令雄

从医以来,我刻苦学习和钻研肝胆外科技术,并把肝胆外科专业发展视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经过30年的努力,在达州市肝胆外科学术界也算是小有名气。我曾率先在全市开展脾损伤实施各种保脾手术和半脾切除技术、小儿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小儿巨大肝肿瘤切除、重型胆胰十二指肠损伤等高难度手术,都一一取得成功,填补了达州市医学在此领域的空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的同时,我在学术理论上也不断探索进取,撰写学术论文20多篇,20多次参加全国专业学术大会并在大会上交流论文,参加《现代外科理论与实践》《恶性肿瘤防治概要》等5部医学专著的编写;先后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华肝胆外科》《创伤外科》《四川医学》等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持开展的“脾、门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获达州市中心医院科技成果二等奖;主持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应用”获2000年达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开展的“MT埋置药泵装置在消化系统癌治疗中的运用”获2001年达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研的“个体化综合方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运用”获2003年达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开展的“创伤性脾损伤保脾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获2006年度达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随着名气的越来越大,有几家大医院曾先后许以各种优惠条件,想来“挖”我。成都一家医院还许诺给我“三个入城户口和一套房子”,但被我谢绝了。我常对自己说:“是大巴山人民养育了我,是中心医院培养了我,就是再好的条件我也不会去的。”精心做好每一例手术,真心为每一个患者服务,是我回报家乡人民的最好方式。

我时常严格要求自己,除了开会、学习、出差不在院里外,其余时间全都泡在病房里。工作再忙,每天准时查房的惯例从没有更改过,如果当天有事,我会提前来查房。即使不值班那天,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也不管是三更半夜,还是节假休息,只要有人打电话找我,我总是每叫必到,毫不犹豫地赶到医院去。

外二科的谢明杰、郑世书两位护士,与我一起共事了20多年。她们爱夸我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格,为人正直、处事公平、平易近人。谢、郑二人也常常问我:“曾主任,你不为名、不为利,一心只为病人,这样做值得吗?”当然值得。在我的心里,能为病人节约和用好每一分钱,能看到病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走出医院,就是我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