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3118500000047

第47章 抗震救灾(8)

5月12日下午2点,我接待完北京来的领导后回到一楼办公室。2点28分,我突然感到双足两次波动,难道是地震了?是地震了!于是我立即对着走廊大吼一声“地震了,同志们快往外跑!”当我从正在倒塌的办公楼跑出来时,仍在强烈震动,研究所办公楼和2万多平方米的动物圈舍全部倒塌毁损,仪器设备全被打烂。死里逃生之后,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必须把同志们集中到远离建筑物的安全地带,远离还在持续的危险。于是我大声呼喊从办公楼、科研楼、综合楼等处跑出来的同志们:“大家都到草坪集中!”集中后,我要求各部门清点人数,结果还有两位同志仍在综合楼二楼楼顶上生死未卜。及时组织营救成为当时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带领大家到倒塌的综合楼旁呼叫被困同志的名字,突然,我们听到了被困同志的回声,根据回声我们很快确定了被困同志被埋的位置。没有梯子,我就让大家找来木棒做成简单的木梯,顾不得频繁发生的余震随时可以使残房倒塌的危险,带领几名职工沿着木梯爬上二楼废墟。没有挖掘的工具,我们就把双手当成工具,徒手将埋在废墟里的同志刨出来并转移到安全的草坪上。至此,全体职工都已集中。有多人受开放性外伤需要处理,我立刻组织有临床经验的兽医,用从废墟里刨出来的消毒剂、消炎粉、绷带等,为11位开放性创伤职工进行消毒、包扎处理,赢得了受伤医治的第一时间。我还找来冻馒头、冻肉为三位骨折伤的同志冷敷,尽可能减少受伤同志的组织损伤。

地震致使四川养麝研究所的两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麝的养殖场、一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熊的养殖场倒塌,大部分麝和部分熊外逃。麝外逃将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熊外逃不仅造成国家财产损失,还会对周围刚被地震惊吓、无处安身的群众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影响社会稳定。为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保护国家财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及时与抗震救灾指挥部、都江堰市林业局取得联系,在得到成都市林业公安枪支支持后,我与另一名职工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有熊区域,看见20多头黑熊正自由自在地在废墟上走动,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调整好状态,慢慢地靠近它们,利用熟练的逗熊技术,与每头重达200多斤的熊“亲密”接触,引诱、驱赶,19头熊顺利进入熊笼,对无法驱赶的3头熊,在实施麻醉后关入了熊笼,最后只有两头无法控制、可能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熊交由公安击毙,保护了群众安全。

120余头熊连同熊笼一起埋于废墟里,无法供水供食。没有外援,我当机立断制定救熊方案,组织职工展开自救。手捡、肩扛、背背,用钢钎、抡大锤带领职工拆掉一层层危险建筑,从废墟里将掩埋的熊连同笼一起挖了出来。最初几天,食物异常缺乏,我们只好将本来准备自己吃的仅有的一些黄瓜、蔬菜用来喂黑熊,自己却饿着肚子。黑熊不怕淋雨、不怕冷,却非常怕烈日。烈日下,有10多头黑熊已经奄奄一息。这可是价值40万~50万的国家财产呀!为了挽救黑熊的生命,我和大家一起想办法,为黑熊搭起了防晒网,并每天都给黑熊冲凉,分别给黑熊喂水。我们还到附近山上采集中草药,临时搭建起砖灶,为黑熊熬起了防暑清热的中药。在大家的精心护理下,80多只黑熊渡过了难关,存活了下来。

长时间的重体力活及日晒雨淋,我整个人像变了个样,许多职工都关心我的健康,“不要累倒了!”是这期间听到同志们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曾谢绝“铁军”前来帮助救熊,当时好多同志不理解。铁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战士多数是不到20岁的孩子,他们不熟悉熊的习性,在废墟的熊舍里施救易被熊抓咬伤,被熊致伤是难以治愈的,极易落下残疾。

问题不断出现,被刨出来的熊经不起烈日,群发疾病,许多熊处在生命最危险的时刻,熊的健康是首要的问题。我连夜召开会议,针对熊的特性,制定护理受灾熊群的方案:不惜一切代价多喂水,对已出现疾病症状的熊加强治疗,采集新鲜中草药煎服预防治疗熊疾病,在废墟上为熊增加防晒网以隔离直射的太阳光。终于,熊群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极大地减少了熊的疾病和死亡。

麝场垮塌后麝外逃,虽说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但麝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属于濒危动物,又是经济价值极高、备受世界关注的药用动物。麝胆小、奔跳能力强,没有圈舍无法养殖。地震将麝的圈舍及全所几公里的围墙全部震倒,多数麝向山里逃跑。我号召带领全所职工仅用了半天时间,用所内残存的建筑安全网,围地15000平方米,将仍存于废墟及所内林地内的部分麝圈起来。但是麝的冲击力太大,加上建筑安全网老化,经不起麝的冲击,使本来已经圈起来的部分麝有的又跑掉了。“不能再让国家稀有保护动物跑掉了,不能再扩大国家财产损失。”于是,我找来养熊、养麝的技术负责人商议决定:改建筑安全网为金属网。在交通不便,市内又无销售商家的情况下,我立即派人到外地购买钢网,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建起了3500平方米的半散养麝的圈舍,保证麝不外逃,并为将麝成功回赶提供了条件。经过多天的努力,全所共救护了近百头麝。

地震发生后,库房里存放的价值近2000万元的麝香、熊胆一直让我担心,我同所长一道冒着危险进入库房的楼房。当我们从楼内倒塌的建筑垃圾爬到三楼的库房所在地时,大吃一惊,库房及安全值班室的墙体完全倒塌,麝香及熊胆粉完全暴露于外界。此时已是12日下午6点,我和所长及时商议对策:第一,与上级部门——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系寻求帮助,找安全的地方暂存库房内的麝香、熊胆粉;第二,及时组织职工将麝香、熊胆从废墟中转移出来。

6点半,由我主持召集在所内抗震救灾的全体职工及家属共计25人开会:一是说明抢救巨额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和意义;二是说明抢救过程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强调安全。我宣布:本次抢救为自愿,老人、女人及有伤有病的人不能进入室内,其他的人愿意去的请举手。瞬间,绝大多数健康的男同志自愿地举起了手,自愿接受这特殊的任务。此时此刻,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人员定好之后,我根据参加人员和手电筒的数量,将队伍分成三个组,并再三告诫大家:“一组一组地进,前一组出来后,后一组再进。”把一切安排妥当后,我带着队员第一个冲了上去。经过大家一个半小时的激战,成功将几十公斤麝香和近一吨熊胆粉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确保了近2000万元的国家财产免受损失。

大灾后有大疫是历史的教训,我们面临“5·12”世界瞩目的大地震,震后会不会出现疫情?我与同志们讨论分析,地震后可能出现疫情的主要原因:一是尸体腐烂,二是排污不畅。防大疫应该从每个人、每一件事做起。大家通过商议决定:加强动物圈舍及环境污物的清理与消毒工作,每天定时消毒两次以上;动物死亡需焚烧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焚烧需达到炭化。坚守防疫第一线是我的职责,指挥监督消毒、尸体清检、焚烧、深埋等也是我的工作。每天,我详细记录消毒时间、次数、多种消毒液的轮换使用、配制的浓度、单位面积的用量、卫生死角加倍用量等,并为每次焚烧、深埋的动物留下影像资料,杜绝死亡的熊掌外流。

地震发生后一个多月,我都没能抽出时间回家看看,说句心里话,我对妻子和89岁的老父亲仍然心存愧疚,就连亲人、同学、朋友们发来的300余条关心慰问的短信也没有回。不过,我相信他们都会理解并支持我所做的一切,国家集体财产、群众安全保障了,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口述者王建明,系农工党都江堰支部主委、四川养麝研究所副所长;整理者任平,系农工党员、都江堰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整理者赵琦,系农工党员、都江堰灌口镇人民政府规划办职工。本文成文于2008年8月)

$自贡亲人谢谢你们——自贡医疗专家团三川镇行记

张新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四川人民遭受了从未有过的自然灾害,广元苍溪县大地和人民也遭受了重创,三川镇也因这场灾害而受到打击。亲人离散,家园损毁!

灾难发生后,****自贡市委、市政府迅速响应,派出了医疗专家团。自贡医疗专家组是第一个到达汉旺镇的,自贡医疗专家团是第一个到北川的专家团,自贡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第一时间向灾区进发。

5月12日晚10时,我接到医院通知,召开紧急院务会。院务会上,曾晓奇院长传达了市政府、市卫生局紧急会议精神,并研究了医疗专家团组成人员,当时我主动请缨,但由于前方急需骨科、外科等专家,我的申请没有得到同意,这是我心中的遗憾。

6月21日,按照省政府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省内对口支援工作会要求,我市对口支援广元市苍溪县三川镇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自贡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王海林,市委副书记、市长雷洪金围绕对口支援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指示。

三川镇位于苍溪县北部山区地带,距县城39公里,面积82.6平方公里,耕地14610亩,辖18个村(居)、5200户、19520人,是苍溪县生猪、猕猴桃基地镇。辖区内生态环境良好,九龙山、望天观纵横全境,大量的千年古树、猕猴、野猪、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众多。三川河穿境而过,水力资源丰富,现有水电站1座。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三川场,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现有中、小学校3所、信用社2所、卫生院2所。

2009年6月,自贡市卫生局决定派一支医疗专家组到三川镇开展医疗对口帮扶工作。接到通知,我第一个主动向院组织提出申请去完成此项工作任务,完成我的心愿。

7月1日临行前,我向院组织汇报了我此行的工作计划。在向三川镇进发过程中,我向专家组去过三川的同仁询问:你们去过三川镇了吗?他们卫生院现在的情况如何?他们的医生、护士有多少?有没有全科医生?三川镇有多少人?有多少个村卫生站?村卫生站的条件和建设情况如何?我根据自己担任多年的医院领导岗位管理经验,结合在农工党中分管社会服务开展智力帮扶中取得的经验,觉得我们此行去三川镇,不仅要开展巡回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还要对当地的卫生医疗重建规划和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从长远打算,在重建中医疗服务水平不仅要达到震前水平,更要超前规划超过震前水平。

经过了一天的颠簸,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三川镇。在夕阳照耀下,我们看到了三川镇房屋受到了损毁,镇卫生院的内科门诊、外科门诊、妇产科门诊、放射科、B超室等房屋也不同程度地受地震损毁,老百姓就医看病存在较大困难,只能在外面搭建帐篷医治疾病;大部分医疗设备不同程度毁损,无法进行正常工作。

7月3日,自贡市卫生系统对口支援队29人在三川镇卫生院临时搭建的大棚内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忙得不亦乐乎。专家组对每位群众都耐心诊断和解释,共计诊查病人320人次。医疗设备组对三川镇卫生院和天观卫生院的26台医疗设备进行了检修、维修。卫生防疫组冒着大雨,不怕山高路滑,深入三川镇景光村、龙泉村、川桥村、史家河村等19个村卫生室、集中安置点,开展巡回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指导,对三川卫生院、天观卫生院的4名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工作进行了培训。在那天的现场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患病多年得不到很好的诊断治疗,经过我详细询问病史和物理体格检查,判断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楼门村2组村民王永润在内科医生杜冲看完病后激动地告诉记者,昨天听人说自贡的专家要来,今天特意起了一个大早,从20多里地远赶到镇卫生院。“过去我的疑难病解决不了,但是今天自贡市的专家给我查出来了,感谢专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