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3118500000040

第40章 抗震救灾(1)

$无畏无惧赴国难同心同德抗大灾——追忆“5·12”汶川特大地震救灾一线的惊险时刻

王正荣

“5·12”汶川特大地震转眼就过去几年了,当时的许多人和事已经变得模糊,甚至已经从大脑的记忆中完全抹去了。但是亲身参加抗震救灾的那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场面,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人物,一次次险象环生的惊魂,却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震后1小时:带领急救医疗队奔赴灾区

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我们正准备在四川省卫生厅15楼会议室开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乱了原有计划。地震发生后,通信一度中断。哪里发生了地震,地震造成了多大的破坏,都不得而知,一时处于混乱状态。

出于分管卫生应急工作的职业习惯,我立即派出卫生厅应急办杨勇副主任等驱车前往四川省地震局了解有关情况。他们回来后报告: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其他情况不清楚。时间就是生命,在单位的几位副厅长和厅党组成员,立即召开临时厅党组会,并很快作出决定:几位厅领导分别去省内的几家大医院看望医务人员和病人,同时调动急救医疗队,分头紧急赶赴都江堰市集合,目标是汶川。这是我省第一支在地震后1小时就出发赶赴地震灾区的医疗队,共有10多辆救护车和80余名医务人员。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深知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更应该站出来。我是一名卫生厅的领导,灾区正需要我,我立即带着两位处长争分夺秒地往灾区赶。到达都江堰紫坪铺后,才看到进入汶川的道路已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多处道路被垮塌的山体阻断。简短的商量后,我们正准备冒着余震和山上的飞石徒步翻山赶往灾区时,恰好遇到在成都出差的阿坝州卫生局干部张建也赶到此地。他说:“这样不行,若像你们这样徒步进去,既危险又缓慢,可能一天一夜也赶不到汶川(当时还不知道震中在映秀镇)。”在此情况下,我们立即商量寻找其他可以进入汶川的道路,有人提出:目前只有绕道绵阳,经北川,过茂县才是去汶川最短的路。于是,我立即决定按此方案,掉头往北川方向赶。在路上我本考虑再从绵阳调一些医疗急救队与我们一道去汶川,到了绵阳才知道北川也遭受地震的严重破坏,并且通往汶川的道路已严重毁损,目前根本无法通往汶川。我们当即商量决定:马上前往北川,参加北川的医疗救援。一路上,我们冒着山体不断垮塌和被飞石击中以及翻车的危险,在十分险峻的毁损道路上艰难前行。一路上死尸和毁损的车辆随处可见。面对死亡的威胁,没有人畏惧,更没有人后退,我们只有一个念头:救灾、救人!

难忘的30小时:奋战在北川中学急救转运伤员

在****北川县委干部的引领下,我们在当晚21时多赶到了北川中学,眼前的惨烈场面把我们全给惊呆了。北川中学高大的教学楼垮塌了,许多学生被压在了废墟下,周围挤满了被埋学生的亲人,他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以及埋在废墟下的学生的呼救声、呻吟声混杂在一起,现场乱成一片,伤员和尸体随处可见。面对这样的惨状,没有人不为之动容。冰冷的雨水打在我们急救队员的脸上,已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此时此刻,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抢救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尽我们一切努力将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没有动员,急救队就忙开了。有的缝线包扎伤口,有的输液敷药,有的固定骨折体位,有的复苏急救并组织尽快向后方大医院转送。包扎带用完了,我们就将白大褂撕成布条使用;没有夹板,我们就用树枝和桌凳木条;担架不够,我们就用门板;转运伤员的救护车不够,我们就用当地的大卡车……总之,我们尽一切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把伤员抢救出来转运到后方医院治疗。我们憋足了一股劲,从12日下午出发到14日凌晨,连续战斗30多个小时,几乎不吃不喝,没有合眼,共抢救和转运伤员1000多名。

身边的榜样:一线指挥的****省委领导

14日凌晨,接到上级通知,尽快赶往都江堰市接受新任务。我立即冒着风雨乘车从北川向都江堰赶去,此时才感到了饥寒交迫和难以抵御的困倦。赶到都江堰市后才知道,成都军地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负责汶川等这一片区的抗震救灾。解放军总参的孙建国中将和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的李崇禧任指挥长。此时,李崇禧副书记已冒着生命危险,在第一时间乘冲锋舟、徒步翻越垮塌山体深入震中映秀,实地考察和指挥抗震救灾。由于道路被严重破坏,上万名外来支援抗震救灾人员被阻滞在都江堰市,其中各军兵种部队和部队医疗队就有好几千人。为了尽快将这些救援部队和救援队送进灾区,李崇禧副书记不顾疲劳和危险,连夜指挥打通、恢复交通、通信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想尽一切办法争取第一时间把急需物资和部队救援人员送进灾区。当时,各方信息传来,大地震破坏十分严重,青川县需支援,平武县需支援,绵竹市需支援;大地震把许多地方震成了交通、通信和电力三不通的孤岛,映秀告急、三江告急、草坡告急。在李书记的指挥下,我们按自己分管的工作(我主要负责医疗卫生),尽快将救援队伍和急需物资通过陆路、水路、空中运送到目的地,有的地方由部队官兵背上物品,带着医疗队翻山越岭赶到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和防疫工作。

通往映秀的道路尚未完全打通,李崇禧副书记不顾个人安危,带领我们冒着道路不断塌方的危险,冲进映秀展开抗震救灾。他总是身先士卒,指挥开展伤员急救、转运和灾民安置等工作。所到之处无不经历危险。记得我们往返映秀的途中,多次遇到余震塌方,有时塌方就在我们行进中的前后方,座车也多次被飞石击中。我们的彻底关之行尤为危险。彻底关大桥在地震中被彻底毁掉,在抢修过程中和完工后又多次被余震和泥石流损毁。这一带的地势十分险要,塌方时有发生,地震后山体已完全破碎,随时都可能发生塌方造成车毁人亡。因此,在进入之前,驾车的当地司机都说:“能否活着出来就靠菩萨保佑了。”

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到达一个个急需救援的灾区,灾区的地震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治和转运,一个个生命得到了挽救;灾区的干部群众受到安慰和鼓舞,看到了希望,坚定了战胜地震灾害的信心。所到之处,我们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灾区群众中去,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和拥护。正所谓:多难兴邦,大难见真情。

作为一名****高级干部,李崇禧副书记在大灾大难面前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最危险最困难的第一线,把党和政府的关爱、支持和帮助及时送到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这比任何说教和任何宣传都更有说服力,更具感召力。有这样的榜样,我们还有什么可畏惧的?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守阵地:在救灾防疫一线的日日夜夜

正是这种榜样力量的激励,为我们抗震救灾抢救伤员、防大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还记得接到三江告急时,为了尽快将所需物品送到灾民手中,将伤员抢救出来,我带队不顾塌方和掉进河里的危险,驾车在堰塞湖淹没的桥上和道路上穿行。在防大疫阶段,我带队深入重灾区现场逐一指导开展防疫工作。特别是汶川和理县、茂县的道路以及旁边的山体均被地震破坏得面目全非,在难以行走、塌方随时发生的情况下,我们从未后退。我们驱车从汶川赶去理县途中,山体垮塌将道路完全阻断,我们弃车徒步从飞石不断的山坡上穿过,及时到达了目的地。当时,与我们同行的部队首长和省畜牧局向伯先副巡视员说:“这是一次穿越生死线的经历,终生难忘啊。”要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防疫人员必须进村入户开展防疫工作,为了确保这一措施的落实,我们驱车到十分险要的高山河谷去检查和指导工作。记得有一天,我带队随机抽查到海拔3000多米的村庄去检查防疫工作,沿着一边是万丈深渊的盘山泥石路开车上行,随时都有掉入深渊车毁人亡的危险,一路上险象环生,令人不寒而栗。到了山上后,山寨里的老百姓得知我们前来关心他们的安危和健康,非常激动。该村的村支书和村长感动地说:“副厅级干部到山寨来关心我们,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在地震后及时派来卫生厅领导到高山上来关心我们,帮助我们开展防疫工作。”与我们同行的省畜牧局的向伯先也说:“我敬佩你们卫生厅同志不怕艰辛、不畏艰险的精神,也深感卫生系统的工作在大灾后的重要性。特别是你作为一名党外干部,不顾个人安危,在地震1小时后就带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中,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许许多多****党员和非党员干部、群众都义无反顾共赴国难,共同经受住了这场生与死的考验,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用实际行动为自己人生旅程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让我们永远铭记在这场大灾难中作出努力的每一个人。

(作者系农工党中央常委、四川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本文成文于2010年)

$情系灾区献大爱关注灾民渡慈航——农工党中央原常务副主席李蒙三次绵阳灾区纪行

沈其霖

2008年6月21日,灾后的绵阳,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灾区的道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行。在安县、游仙等灾区的乡间小路上、废墟旁,人们看到两位年逾古稀的白发老人面色凝重,步履沉重,冒雨视察灾情,看望灾民,嘘寒问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灾民的心里。每到一处,总会引来无数敬佩而关注的目光。他们就是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陪同他们视察的还有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刘晓峰、原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

在绵阳市********张世虎、****安县********王黎、****游仙区委书记颜超和我的陪同下,李副主席和杨汝岱一行先后来到安县桑枣二小、桑枣中学、晓坝乡、花荄京安小区灾民安置点、八一帐篷学校、游仙魏城镇卫生院、魏城小学、街子乡卫生院,深入了解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和学生,对被毁损学校、医院的恢复重建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初步决定由巴蜀力量基金助建被地震毁损的两个乡镇卫生院、一所小学、一座寺庙。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李副主席不顾年事已高,又先后三次来到灾区考察项目,检查恢复重建工程进度,出席捐赠和竣工剪彩仪式。每一次来绵,我作为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绵阳市委主委都全程陪同。李副主席对灾区、灾民的关爱在他一言一行中都自然地流露出来。

李副主席曾在四川工作多年,对四川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地震灾区人民的痛苦感同身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忧心如焚,寝食不安,不仅自己带头捐款,更想到灾区重建工作任重道远,他很快与在京的四川籍老同志以及在川工作过的老同志进行多方联系和沟通,倡议成立巴蜀力量基金,倡议国内外所有与巴蜀有关的爱心人士感恩故土,报答家乡,积极捐钱捐物,支持灾区重建,以帮助灾区人民尽快从灾难中走出来。此举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中国红十字巴蜀力量基金是中国红十字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的在一次灾难后以区域为单位的专项基金。5月21日,李副主席在全国政协礼堂二楼的会议室主持了巴蜀力量基金的筹备会议。会议推举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为基金理事长,李副主席自己担任常务副理事长;会议推举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原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农工党中央秘书长陈建国等30多位川籍老干部、在川工作过的老同志、公益工作者、爱心企业家等为理事。5月23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中国红十字会巴蜀力量基金启动仪式。杨汝岱、彭珮云、李蒙、王定国等1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杨汝岱和彭珮云为巴蜀力量基金揭牌,宣告基金成立。与会人员与企业家纷纷为这一旨在帮助四川灾区重建的专项基金捐款,首次募集善款1680万元。

为了把巴蜀力量基金募集到的善款用好,杨汝岱、李副主席等老领导不顾年迈体弱,天雨路滑,亲临灾区视察考察援建项目。

2008年10月11日,李副主席又率中国红十字会巴蜀力量基金的部分同志再次莅临绵阳,深入北川灾区,视察灾情,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绵阳********谭力、市长曾万明、市********张世虎、副市长万连坡和我先后向李副主席汇报工作并陪同视察。

在李副主席的直接关怀下,500万元港币的魏城中心卫生院助建资金和50万元人民币的街子乡卫生院设备配套资金已经落实。李副主席一方面是听取上述项目进展情况和汇报,另一方面是视察“9·24”泥石流灾害情况,考察落实其他助建项目。

2010年5月10日,李副主席在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张庆文陪同下第三次来到绵阳,出席由中国红十字巴蜀力量基金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在绵阳富乐山酒店举行的“为爱而来——红十字巴蜀温暖行动暨新农村视讯平台签约交接仪式”,我作为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绵阳市委主委和市中医院副院长出席了交接仪式。

此次签约交接仪式上,绵阳市中医院获得了价值300万元的新农村视频通信平台项目,新农村视频通信平台主要用于市、县、乡(镇)卫生机构远程教育、远程会议,以及卫生应急系统建设,致力于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管理水平和应急水平,为我市卫生资源共享、区域卫生协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平台支撑。市中医院目前已开通平台,和各县市区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等15个医疗机构进行了医疗资源联网。

第二天,李副主席接着视察了巴蜀力量基金捐建的绵阳市游仙区魏城博爱卫生院和街子乡博爱卫生院,并来到北川新县城,参观了新北川县城建设工地、北川新县城规划建设展示厅和北川新县城烟台援建安居房工程等。看见灾区的医院、新县城拔地而起,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李副主席欣慰地赞道:“灾区人民不容易,灾区建设不简单。”从李副主席身上我们看到了农工党中央和农工党员在大灾面前与人民同呼吸,在危难面前与人民共命运的大爱情怀,从李副主席身上我学习到很多。

(作者系农工党绵阳市委主委、市中医院副院长。本文成文于2008年10月)

$我随总理在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