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3118500000038

第38章 社会服务(7)

此后,每年省委会都向宜宾捐款、捐物、送医送药。2006年,省委会联系科伦集团向宜宾捐赠了一批价值20多万元的药品。我到货运站去接收药品,看到药品中有红景天、氨基酸等价格较高的药品,价值不菲。药品装了满满一车。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农工党四川省委联系省内外多家大型医疗企业为灾区捐款、送药。宜宾也是受地震波及的地区,但是农工党宜宾市委仍然组织全体党员向灾区捐赠了价值10多万元的物品和现金。2009年4月,农工党省委向宜宾捐赠了价值81万元的药品。

2009年8月底,四川长宁遭遇50年一遇特大洪水。农工党四川省委联系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及时向宜宾捐赠价值30多万元的药品。

后来我统计了一下,从2000年以来,农工党省委积极整合党内资源,联系协调省内外大型医疗集团如四川科伦集团、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山西中远威药业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为宜宾百姓送药累计价值达300多万元。对于捐赠药品,农工党宜宾市委主委、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景世刚总是严格要求相关部门把所有药品用于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把药品用到最需要的老百姓身上,让百姓得到医疗实惠。

在农工党四川省委的带动和示范下,我们农工党宜宾市委也积极为宜宾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从2007年到2012年,农工党宜宾市委每年向宜宾市第三中学捐款1万元,用于资助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有80多名农村学生因此受益。宜宾农工党员吴文东独自出资2万元,资助两名宜宾三中的贫困学生,其中一人考上武汉大学,一人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民营医院院长邓真林,每年都开展尊老敬老活动,获市政府表彰,他还利用自身优势,为一些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农宜合作”是农工党四川省委社会服务工作的重点。该项工作也得到了农工党中央的重视和肯定。2003年8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赴宜宾视察。蒋主席对“农宜合作”的顺利进行十分满意,高度评价说:“一个民主党派与一个地方的党委政府合作,这是四川省的创造,也是一种可贵的创新。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一种形式,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具体形式,既能发挥民主党派在智力人才方面的优势,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2005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对《“农宜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农工党省级组织和地方政府签约共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目标在逐渐扩大,农工党四川省委和宜宾市的合作已经多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农工党中央支持你们的合作。望结合宜宾‘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实合作规划和项目,动员力量努力实现。”

农工党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如原四川省副省长、现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刘晓峰,农工党省委主委王正荣,农工党省委副主委侯一平、钟勤建,秘书长夏华祥均曾亲自参加“农宜合作”项目的协调与落实。农工党成都中医药总支全体农工党员,省内外大型医疗集团如四川科伦集团、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山西中远威药业有限公司等,都给予了“农宜合作”以极大的帮助。

****宜宾市委、市政府对合作高度重视,****宜宾市委历任书记都对“农宜合作”项目的进展予以关心,并寄予厚望。市委******主要领导均亲自参加“农宜合作”项目的协调、组织、落实与督察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农宜合作”必将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再迈新台阶。

(作者系农工党宜宾市委机关干部。本文成文于2012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记农工党员、四川恒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华博士

吴庸 潘山

李晓华,农工党四川省委直属中药所总支党员、四川恒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川省医院协会和四川省农村卫生协会的常务理事。有幸接触李总,他给人一种谦和、低调、质朴的印象。短暂的接触中不见他讲什么高深的理论,也难得听到他讲出时尚的管理术语,但他的企业红红火火,事业兴旺发达。

李总不仅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企业家,而且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农工党员,在他身上体现出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

在交谈中,他一再提到:加入农工党是想“有一个组织”,更好地“为社会做点事”。这朴实无华的语言,纯洁而高尚的动机,坚毅而执着的信念,不由得使我对他产生了敬意。现在有的人贪污受贿,有的人克扣民工血汗钱,有的人甚至截留移民、灾民的钱,而他不计名利,不图报酬,却只想更好地“为社会做点事”。

自从加入农工党,李总似乎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他非常爱这个“家”,非常珍惜每一次活动、每一次会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党员“学习、交流的好时机”,是“提高政策水平,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课堂。他所在的农工党省直中药所总支的同志们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是我们总支最优秀的党员之一,每次活动从不缺席。有时他出差到外地甚至到国外,听说支部活动,都会准时赶回来参加。他是我们总支被评为全国、全省先进的功臣之一。很多活动,包括我们的刊物《基层通讯》的出版和几年来《前进》杂志的订阅,都得到他鼎力支持。不然我们的活动不可能开展得这么好。”对此,李总淡然一笑:“搞好党员活动能够加强沟通、交流,增强凝聚力,办好刊物能帮助党员提高政策水平,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为社会多作贡献。作为企业,承担点费用,不算什么。”他默默地、无私地支持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个人承担许多费用,却只是轻轻地说一句“不算什么”。

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李总自有一番独到而又质朴的见解:“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就要把企业做好,一方面增加国家税收,一方面增加就业人员,不断提高员工的收入。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就可以更好地改善社会福利,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实业报国,回馈社会,这就是李总想做的实事。

2005年,恒达公司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设立了“恒达百万爱心传递助学金”。在10年内,恒达公司将每年投入10万元人民币,奖励和资助在华西临床医学院学习的成绩优异、家庭困难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这对于一个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来说,真可谓大手笔!但低调、质朴、不事张扬是李总的本色,这样的重大活动,他既不通知媒体,也不宣传报道。至此,我才明白李总想为“社会做点事”并非虚言,实乃心声。它的真正含义是:不重形式,崇尚实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5·12”汶川特大地震,顷刻之间,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瓦砾遍地,废墟一片,无数家园毁于一旦,无数同胞命丧黄泉,无数伤员等着救治。那一刻,天地哀鸣,山河哭泣,苍天垂泪。这场罕见的大灾难,震动了神州大地,震惊了各方人士,震痛了无数中国人的心。政府﹑军队﹑武警﹑医疗、企业﹑慈善机构﹑民间组织﹑志愿者等等,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奔赴灾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这些忙碌的身影中,李晓华一直冲锋在前线。恒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一直为成都市区、都江堰、彭州等各大医院供货。灾难发生后,无数的伤员源源不断地转移到成都各大医院,医院急需各类生物制剂的药品,如果不能及时供应,那些从废墟中经过千难万苦抢救出来的病人将依然处于危险期。灾难发生后,作为公司老总的李晓华当机立断妥善布置药品调配﹑输送的工作。5月12日当晚,他们公司的送货车便来往穿梭于成都市各大医院。第二天、第三天成都市很多单位﹑企业都放假,但李晓华要求每位员工必须坚守岗位,坚持二十四小时服务送药。第二天一早,公司门口便悬挂了一条醒目的横幅“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为抗震救灾做贡献”,以此来激发全体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灾区同胞的大爱精神。

四川恒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在李晓华的带领下,的确是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克服道路不通的重重困难,担忧着随时可能断货的情况,没日没夜地为各大医院运送急需药品。主要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有人血、马血两类)﹑人血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抗蛇毒血清等各种生物制剂药品。这些药品必须在恒温下冷藏,一次不能送得太多,超时超温药品就会变质。恒达公司的员工就一趟一趟地送货,劳累﹑疲惫﹑汗水﹑泪水﹑爱心交织在一起,在生与死之间,筑起了一道“提供药品保障”的绿色生命线。恒达公司提供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太重要了,每一位受外伤的病人都要打破伤风针,以免伤口感染。所有灾区送来的伤员没有出现一例破伤风病例,恒达公司员工真是功不可没!为了调剂﹑配送药品,连日来李晓华像一位作战的将军,在总经理办公室里运筹帷幄,沉着冷静地指挥作战,与灾难誓死抗争,与生命紧紧握手!

在指挥调度全体员工做好服务送药工作的同时,李晓华还向全体员工发出了倡议:“献出你的爱,为灾区同胞撑起一片蓝天”。公司发起了向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捐款活动得到了全体员工的积极响应,在李晓华的带领下,大家都纷纷慷慨解囊,不管多少,献上一份爱心,为灾区同胞祈福。短短几天时间,员工捐款便达7530元。李晓华又以公司名义捐给灾区10万元及价值72000元的急救药品,总计179530元。所有捐款款项于5月21日交与四川省红十字会,捐赠药品交与四川省卫生厅。

在面对记者的镜头时,李晓华曾淡淡地说过这样的话:“冥冥之中,是上天派我飞回故土来赈灾的,5月11日晚才从澳大利亚飞回成都,5月12日便碰上了汶川大地震。作为一名农工党员,在国家有难,民众受灾的危难时刻,理所当然该负起社会责任,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为国排难,为民分忧!况且,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生物制品营销企业,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恒达’全体员工更应该抛开个人安危,冲锋陷阵,努力工作,为抗震救灾筹备急救药品,贡献自己的力量。”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震碎了广厦千万间,但震不碎人间的互助﹑友爱情;虽然震垮了畅通的交通线,但震不垮生命的奇迹之路;虽然震碎了孩子们的梦﹑老人们的心,但震不垮无数中国人挺直的脊梁。在大灾大难面前,像李晓华这样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人士有千千万,大家手拉手﹑心连心,为生命筑起了一道永不垮塌的绿色长城!

(作者吴庸,系四川省中医科学院干部;作者潘山,系农工党员、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教师)

$惠民帮扶 共建和谐

王春来

2007年,农工党达州市委开展一系列惠民活动,作为市委会机关工作人员,我全程参与了活动。

3月7日,农工党达州市委与达州市妇联联合开展以“平安和谐进万家”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在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达州市委主委李国友,****达州市委******副部长魏艳及市妇联领导的带领下,30多位医务、气象、科技、计生服务工作者以及为此次活动服务的农工党达州市委、市妇联的机关干部一大早就奔赴大竹县石河镇,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服务。

活动开始前,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启动仪式。李国友在讲话中说:“为了支持当前在广大农村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也为了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我们到石河开展送医药、送科技、送文化‘三下乡’活动,免费为广大群众诊病、咨询、送药品、药具,祝愿你们家庭和谐、身体健康、节日愉快,为你们更好地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卫生服务。”

医生们按对应的科别刚一落座,早已等候在诊台前的群众就迫不及待地围拢来。时值石河镇逢场天,赶场的群众特别多,义诊现场更是人潮涌动。医生们耐心地询问病情,仔细地检查,认真地开处方。外科医生曾令雄接待了好几位患有腱鞘囊肿的患者。他不怕脏,主动叫患者脱掉袜子,动手轻轻一按,包块就消失了。患者很是感动,说:“这个包长了有一段时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问过一些医生他们说要开刀。想不到,今天主任一下子就给我治好了。大医院的医生医术真是好,态度也好,看病不要钱,还免费送药,太谢谢了。”测血压处的人排起了长队,余海琼、高茜两位护士长从活动开始到结束都没有停一下。问她们累不累,她们笑着说耳朵都被听诊器夹痛了。发放药品、宣传资料处更是人山人海,工作人员们一边发放一边给群众讲解怎样合理用药,向他们宣传一些科技、气象、茶果、卫生、计生等方面的知识。

为搞好此次活动,农工党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秦孝虎积极与农工党四川省委联系,争取到价值8万多元的药品。达州市计生委也为活动捐赠了计生药品、用具,价值近3000元。在活动现场,消炎药阿奇霉素分散片、罗红霉素片、计生用避孕药具等向群众免费发放,甲硝唑注射液、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等液体则通过石河镇政府捐赠给石河镇计生站。

农工党市委与市妇联的领导在大竹县委、石河镇相关领导的陪同下,还到石河镇敬老院亲切看望了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药品,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祝妇女同志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