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3118500000036

第36章 社会服务(5)

龙泉区山泉苹果村二组农民张其兴,和村上许多村民一样,靠党的好政策发了家,致了富。他一家人种了五亩水蜜桃,每年收入上万元。两个儿子一个当教师、一个在军校读书,说好了一大家人春节要好好团圆。他今日一大早背了个大背篓踏着浓雾来到区上采购年货,顺便把胃病这个老毛病治一治。远远地他看见大街上挂着“农工党义诊流动点”的大红横幅,他高兴地跑上前去询问。一位大娘告诉他:“你今天来看病算你运气好,人家是省城来的大专家,看病不收钱,态度又好,过去打起灯笼火把都找不到,你快去排队。”农工党省委副主委王正荣身穿白大褂,和农工党中央委员、省皮肤病专家袁昌衡,省防疫站食品卫生专家兰真,传染病专家杨超英,妇科专家徐登秀,口腔科专家邓承蓉,儿科专家刁本恕等,对每一个病人都认真诊病,一丝不苟,一个上午就诊治了200多名病人。在这热热闹闹的活动中,****四川省委******常务副部长李学明和李汝勤、杨翔英两位副处长于百忙中抽出时间赶到现场,向村民、区领导和农工党的领导、医生及书画家致意问好,此情此景把个龙泉古镇乐开了花。

元月24日已临近虎年春节前夕,为配合四川省妇联倡议的“尊老爱幼活动月”的活动,农工党四川省委应茶店子村的邀请,在农工党四川省委秘书长陈久康的带领下,10余名书画家和医师早早赶到村委会,既为村民治病、写春联作画,又带去了尊老爱幼的挂图,悬挂在村民活动的场所,进行宣传。茶店子村是成都市闻名的致富村。村领导说,村民们富了,比以前更希望身体健康。农工党省委陈秘书长表示,“三下乡”活动今后要深入和坚持下去,更加全面和积极地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好务。

(作者系农工党四川省委机关工作人员。本文成文于1998年)

$注重实效,定点帮扶结硕果

王建明

农工党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广泛开展了定点帮扶乡镇卫生院的工作。1998年11月,农工党都江堰支部主委薛树涛、副主委余伟铁陪同农工党四川省委主委唐运张、农工党成都市委主委梁德荣以及****都江堰市委******副部长叶华丽、科长文丽等,深入偏僻乡村,考察、遴选设备设施落后、医疗水平偏低的乡卫生院为重点帮扶对象。经认真调查研究后,于1999年6月4日正式确定都江堰市沿江乡卫生院为农工党成都市委重点帮扶的卫生院,并于2004年相继成为农工党中央、农工党四川省委定点指导医院。

农工党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对沿江乡卫生院的帮扶工作,最初是开展义诊,后通过不断探索,扩大帮扶范围、拓展帮扶方式,逐步形成了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送医、培训、资助”帮扶模式。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农工党各级组织向沿江乡卫生院累计捐赠价值300余万元药品、医疗设备,捐赠特殊党费130万元,修建业务楼600平方米,组织成都市各大医院名老专家上千人次到沿江乡卫生院义诊、培训、指导,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沿江乡卫生院成为农工党定点帮扶的标杆和旗帜,能有今天的发展和提高,除农工党中央、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做了大量工作外,也与我们总支干部及党员医务工作者作出了较大贡献分不开的。

农工党都江堰总支利用人才荟萃、医疗资源丰富及地理优势,积极配合农工党省委、市委,主动开展帮扶沿江乡卫生院的工作。10多年来,我们为沿江乡卫生院的发展倾注了汗水和心血。

为了做好沿江乡卫生院的帮扶工作,我们总支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确定对沿江乡卫生院的帮扶思路是:“沿江乡卫生院是农工党社会服务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在都江堰市,我们就应该继续扛下去!对沿江乡卫生院我们过去帮扶它、提升它,现在我们打造它、宣传它,宣传它就是宣传农工党!扛起帮扶的这面旗帜不倒!”为此,农工党都江堰总支组织干部、专业人士到沿江乡卫生院及都江堰市其他乡镇卫生院调研,现场观摩、发放调查表、与医院领导及骨干座谈,撰写出《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的调研报告,分析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护理、档案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沿江乡卫生院与其他乡镇卫生院的不同之处,确定总体帮扶计划。

在实施帮扶计划的过程中,每年年初再次进行调研,与沿江乡卫生院领导及医护骨干人员座谈,根据百姓需求、医院现状、医疗体制改革政策、农工党都江堰总支成员特点等制定当年的帮扶计划并认真实施。

我们积极推动沿江乡卫生院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巩固帮扶成果,扩大农工党的社会影响力,主要做法是:

一、定期开展义诊、查房活动

农工党都江堰总支现有医卫界党员27名,每季度组织内、外、儿、妇、五官、骨伤科及中医专家到沿江乡卫生院义诊、坐诊不少于1次,还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房、讲座、指导医疗及规范化病历书写等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医技及管理水平。通过义诊,扩大了农工党帮扶的影响。如2009年12月16日,支部组织党员、医疗专家,联合上海曙光医院医疗援建队队长、心脑血管专家崔松到沿江乡卫生院进行义诊、查房工作,受益群众100余人,受到群众及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好评。每年,我们还请农工党成都市委组织成都市范围内的知名专家坐诊、义诊、查房,帮助诊疗各种疑难杂症,帮助医卫人员提高医疗技能和管理能力,受益群众说:“不用到市上的医院排长队,也能享受到知名专家的诊治,是沿江乡卫生院和农工党给我们做的一件大好事。”

二、开展业务培训

灾后重建任务完成后,都江堰市卫生系统硬件得到很大提升,但医疗水平服务质量不匹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在积极向地方政府建言“大力开展医疗卫生引智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调动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2009年4月13~24日,由农工党都江堰支部发起,农工党成都市委组织农工党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支部、省中医研究院直属总支的多名专家教授在海蓉药业会议厅举办“都江堰市2009年中医药技术培训班”,包括沿江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村基层卫生站医务人员300余人参加了培训。因我们组织的专家教授名声大、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使整个培训活动上档次、出效果,是都江堰市多次类似培训活动最好的一次,深受参加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服务站医务工作者的好评。

2010年6月8日,农工党都江堰总支邀请水电十局医院影像室主任周小秋(农工党员吴衡碧的爱人),水电十局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陈昌礼(水电十局内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夏代菊的爱人),与吴衡碧、阙毅平到沿江乡卫生院指导工作。通过查房、讲解病例,就加强该院医务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还对全体医护人员作“加强医患沟通”的专题讲座;周小秋带来大量的X光教学片,对该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两个小时的“解读X光片”专题讲座。两个讲座近三个小时,沿江乡卫生院从院长、书记到临床医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整个讲座。

三、蹲点帮扶

“5·12”特大地震给都江堰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也使医疗卫生行业受到重创。2010年4月,在地震两周年后,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上海对口援建下,都江堰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灾后重建正逐步完成,新建的医疗卫生系统标准高、功能配套齐全,硬件设施得到大幅提升。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普遍存在问题,包括农工党长期帮扶的沿江乡卫生院也不例外。主要体现在临床医护人员学历低、护理技术水平低、服务意识差、管理不规范等。我们根据调研情况研究决定,在农工党中央、省、市等各级组织对沿江乡卫生院原有帮扶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派员蹲点帮扶提高护理质量的内容。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我们派出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护理管理能力较强的主管护师、退休党员吴衡碧到沿江乡卫生院,开展蹲点帮扶工作。农工党员吴衡碧在远离家30多公里、生活条件简陋的沿江乡卫生院,一直坚持每周义务工作3天,在此期间,她始终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从护理工作的动作、技术要点、程序、记录等,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手把手地传授给年轻护士。通过这一年半的蹲点帮扶,规范了沿江乡卫生院护理操作,健全档案及相关管理制度,受到全院从领导、医护人员,甚至是清洁工的拥戴,更受到广大病员及家属的拥戴,促进沿江乡卫生院全面提升,进一步塑造农工党形象。

派员到沿江乡卫生院蹲点帮扶,这是我们总支开展帮扶沿江乡卫生院的创举,此举措我们推广到都江堰市的向峨、幸福两个乡镇卫生院均得到非常满意的效果。四、定点帮扶结硕果

在农工党定点帮扶之前,沿江乡卫生院由于受地理位置、设备、医技人员等条件所限,科室单一,只能处理伤风、感冒和拉肚子等简单病例,对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和肺炎等病员只能转院。月手术3~5例,日门诊80人次,住院病人10余个,年业务收入80余万元。

今天的沿江乡卫生院,拥有一定的医疗设备,有人员配套的多科室,人才队伍的梯度结构是都江堰市乡镇卫生院最好的。在医疗技术、护理质量、档案管理及医院管理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医院知名度和业务收入逐年提高,受到都江堰市卫生局表彰。2011年,门诊人数167271人次,住院病人11501人次,业务收入946.61万元,公卫条件通过了第三方测评,病人满意度两次测评均超过95%,职工满意度也很高,全年无职工上访,无医疗纠纷事件。

现在沿江乡卫生院是享誉都江堰、崇州、温江三市区的10个镇、服务半径超出15公里、服务人口近20万人的卫生院,这在一级乙等综合性卫生院中是罕见的。对沿江乡卫生院的帮扶模式在全国已有一定声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卫生部部长陈竺、高强等领导曾亲临沿江乡卫生院视察、指导工作,对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高强部长曾在全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会及多次会议上说:如果全国乡镇卫生院都像沿江乡卫生院的服务模式,那全国“看病难”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农工党中央于2004年在都江堰市召开了“全国定点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会议”,推广四川的经验。

“输血、造血、提升、服务于人民”,是农工党定点帮扶乡镇卫生院的宗旨。派专家团队到农村义诊,是让农村百姓享受城市专家就诊的医疗待遇;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护理质量,让农村百姓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尽力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

面对发展与未来,农工党帮扶沿江乡卫生院的路还长,我们将继续探索与沿江乡卫生院的发展相适应的帮扶方式,以点带面,帮扶、发展更多更好的乡镇卫生院。

(作者系四川养麝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农工党都江堰总支主委。本文成文于2011年12月)

$立足本职、服务社会为多党合作事业添砖加瓦

戚国礼

我是2000年加入农工党的。2006年9月以来,担任农工德阳市委副主委,一直协助主委分管社会服务工作。农工党德阳市委成立20余年来,立足界别特点,在德阳市医卫界吸收发展技术业务强、医德医风好的同志成为农工党员。他们立足本职,在出色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党派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德阳有农工党党员266名,其中医卫界党员172人,占党员总数的67.2%。其中,中高级职称115人,占医卫界党员总数的66.8%。他们很多都是医院或所在医卫机构的骨干,是我们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人才基础。

我们的社会服务工作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经常性的,如每年都要开展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义诊服务活动,六一儿童节为儿童义诊活动,定点帮扶卫生院,为福利院开展医疗服务等。这些工作非常有利于宣传普及医卫防疫常识,提高人民群众防病治病意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另一种是遭遇重大突发事件,为挽救人民的生命安全,在特定时间段开展的重点社会服务工作。

农工党德阳市委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把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农工党德阳市委依托农工党支部连续4年智力支农、智力支医,帮扶连续亏损、运转困难的黄许镇卫生院,使得该卫生院两年扭亏为盈,进入旌阳区先进卫生院行列。罗江支部10余年来坚持为慧觉镇福利院开展医疗服务,定期为福利院的老人检查身体,每年重阳节为老人们送去慰问品。这一活动10余年坚持不懈,在当地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口碑。

每年“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农工党市委都组织医卫界党员到德阳的农村开展义诊义检、送医送药活动。从地处绵竹龙门山的山区农村到中江深丘地区的贫困乡镇,我们都开展过义诊活动,受到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除了这些日常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外,我们医卫界的党员在面对“非典”疫情、“5·12”汶川特大地震等突发事件时,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救死扶伤、妙手仁心的职业道德,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党员。

2003年“非典”疫情严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抗击非典作为当时的一项重大工作任务。我们医卫界的农工党员也迅速行动起来,主动向医院递交请战书,要求去“抗击非典”“第一线”,表现出了农工党员的良好素质。当时80余名医卫界在职党员全部在岗,放弃节假日休息,不计个人得失,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时任中江县副县长的农工党员谭建华担任县防治“非典”指挥部指挥长、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副组长。作为一名从医卫战线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她果断、科学地布置和领导全县的防治“非典”工作,并深入防治工作最前线进行指导。近两个月时间,她几乎没怎么落家,常常吃住都在办公室。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农工党德阳市委谭建华、张虹、戚国礼、张雅卫、张平富等一大批同志受到市、县政府的表彰。农工党德阳市委被农工党四川省委评为抗击“非典”先进集体,谭建华受到农工党中央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