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宗庆后为什么能
3117600000022

第22章 先发者治人,后发者受制于人

“达娃之争”继续升级,不少人都为宗庆后捏了把汗。“见好就收吧。”很多好心人也这么劝他。可是宗庆后毫不动摇,大有一副“要让我向达能让步,门儿都没有”的霸气。甚至,他也开始不断运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向达能发起反攻。

首先是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议案建议,要求立法限制外资通过并购垄断中国各个行业,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宗庆后随后又以内参的途径向国家高层领导反映情况。在“两会”会后不久,他就约见了《经济参考报》的记者,细诉了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矛盾。

2007年4月3日,一篇题为《宗庆后后悔了》的独家报道突然在《经济参考报》上见报,文章详细地披露了达能欲对娃哈哈进行低价并购的内幕。

原本打算通过内参途径反映的情况,就这样“意外”地曝光在了世人的面前。这对希望获得亿万同胞支持的宗庆后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报道刊发后,迅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上海证券报》《东方早报》《第一财经日报》等众多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人民网、新浪、搜狐等数十家大型网站随即转载,业内人士纷纷站出来发表观点,不计其数的网友更是热议不断,引发了关于达能并购娃哈哈的大讨论。

宗庆后以国家利益的名义将这次并购内幕掀了出来,压抑了许久的达能和娃哈哈关于非合资公司归属的纠纷问题终于爆发了。

先发者治人,后发者治于人。首先出手的宗庆后以受害者的姿态,在自己的国土上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国内媒体、品牌企业、咨询机构,甚至是个人纷纷将矛头指向了达能,使之一度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侵略者”、“掠夺者”等充满了敌意的称呼成了舆论对达能最常用的词汇,有部分国内网民甚至在论坛上发帖表示:“如果达能抢购娃哈哈成功,以后将不再购买娃哈哈的产品。”

4月5日,一直未能如期召开的董事会得以进行。合资公司5个董事汇聚杭州,双方围绕“合资合同条款是否平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是否需要修改”、“宗庆后能否兼任这么多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非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是否违法”等问题进行了长达十个小时的商谈,却仍然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看不到和解希望的达能开始反击。4月5日,董事会无果结束后,达能立即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指责宗庆后4月3日有意无意在报纸上发表的观点,是在向达能施压,目的是为谈判增加砝码。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一天,宗庆后收到了来自健力宝现任董事长叶红汉和知名营销专家李光斗的有力声援。叶红汉在信函传真中说:“3月中旬以来,我注意到宗先生在保护民族品牌、反对外国垄断中国饮料行业,并积极提议立法限制外国恶意并购的举措。对此,我表示极大的声援和赞成。”李光斗则在声援中大声疾呼:“中国本土品牌到了最危险时候。”

在收到“增援”之后,宗庆后顿时倍受鼓舞,对达能的态度变得更为强硬。4月8日,他做客新浪门户网站,认为达能提出收购非合资企业要求是恶意并购,再次掀起了声讨达能的浪潮。

针对宗庆后的言论达能迅速进行回击,4月9日,达能集团致信新浪财经,提出对事件的三点态度,认为达能的大股东利益遭到损害。他们在信中表示:“达能集团对我们的合作伙伴宗庆后先生在昨天新浪网上的谈话,表示强烈不满。我们认为,宗先生提出的是他个人的看法,他所列举的事实和观点并不完全符合事实。这种行为无疑对娃哈哈合资企业、对娃哈哈品牌、对娃哈哈合资企业的员工,以及我们其他的合作伙伴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在信中达能还透露出了已经做好启动全面法律行动准备的讯息,并且表示如果无法平和地解决争端,则将在30天后启动法律程序。

娃哈哈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4月10日,集团向新浪财经发去“娃哈哈集团全体职工代表声明”,声明称达能集团不但采用非光明正大的手段实施强行并购,还搬出各种歪理,企图左右视听,实在不是一家负责任的国际公司的行为。

局势继续向着有利于宗庆后的一方发展,娃哈哈下属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也纷纷站出来,公开发表声明支持娃哈哈和宗庆后:4月10日,湖北红安县人民政府、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政府率先发来支援函;4月11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发表声明力挺娃哈哈;4月12日,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政府、江西吉安县人民政府、安徽巢湖居巢区民营经济园管理处、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管委会同时来信声援宗庆后;4月13日,黑龙江双城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袂致信宗庆后表示支持和拥护;4月14日,贵阳白云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也来信支持宗庆后的决策。

一场商业纠纷几乎演变成了同仇敌忾的“对外”斗争,宗庆后似乎胜券在握。

面对宗庆后挑起的声讨,达能一方自然不会一直沉默下去。

其实在宗庆后将娃哈哈和达能间的纠纷曝光给媒体之前,达能就已经意识到他们与宗庆后之间将会有一场艰难的较量,于是他们聘请了专事外企形象策划的奥美公关公司作为顾问,为他们出谋划策,应对各路媒体。

4月12日,由奥美公司操办的达能新闻圆桌会议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召开,范易谋为此专程从法国飞到上海,接受了各路媒体的采访。这位法国人在记者面前表现得相当温文尔雅,但是言谈之间不仅一一回驳了宗庆后的观点,还反过来指责宗庆后违反合同。

第二天,戏剧性的转折由《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组关于达娃事件的报道引发。在该报13日的产经版中,记者披露了有关娃哈哈集团改制和非合资公司、离岸公司等体外循环的调查情况。在同期报纸的头版“第一访谈”栏目中,一篇该报记者对范易谋的访谈报道更是发出了对宗庆后不利的讯息。

在这篇访谈中,当记者问到如果宗庆后另起炉灶,达能的损失会不会更大的时候,范易谋的回答着实令人吃惊,他说:“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导致发生这个情况的人将在法律诉讼中度过余生。”那口气显得底气十足。

嗅觉灵敏的各路财经记者立即闻出了个中的火药味,于是纷纷行动起来,多方出击,竭力捕捉和挖掘更加内幕的信息以飨读者。

媒体舆论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这当然是奥美公关公司最愿意看到的局面,他们针对不同媒体对讯息的不同需求,以相当专业的方式主动配合,尽力满足各路记者的信息需要。

而宗庆后却对范易谋的强硬表态不屑一顾,他甚至有些蔑视,“不看看这是在哪里?也不看看对象是谁?难道我宗庆后是被吓大的?!”因此,当各路记者同时向娃哈哈涌来,想采访他的时候,都被挡在了门外。

4月13日晚,娃哈哈集团干脆发表了一份声明,以委婉的态度谢绝了媒体对娃哈哈的实地采访。声明称:“由于政府要求停止在媒体上与达能进行口水战,因此暂不能满足各位媒体朋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