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宗庆后为什么能
3117600000015

第15章 从销售代理到生产商的华丽转身

【机遇是条鱼,看你怎么抓住它】

每个成功的人,几乎都离不开机遇的垂青,企业家更是如此。一次好的机遇,往往能使原本在困境中挣扎的创业者咸鱼翻身;或者使一个原本规模实力都并不强大的企业突然暴涨,一下子跃上几个发展的台阶。但是,当机遇真正降临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你是否都能把它紧紧地抓住?这又不一定了。太多太多的经营者,其实并不善于抢抓机遇,甚至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他还浑然不觉,结果自然是坐失良机,与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失之交臂。

因此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来说,善抓机遇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与素质。宗庆后之所以能把一个白手起家的校办厂打造成百亿资产的企业集团,这一步一步的成长和跨越,其实正是一个一次次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的创业过程。那么,他为什么能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靠的又是什么呢?阅读了以下几则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后,你就会体悟到,果断的行事作风,就是抓住每一次机遇的法宝。

宗庆后是幸运的。1987年5月,上城区校办企业经营部刚刚成立后一个多月,他便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一大批人随着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时候。口袋殷实了,生活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各种各样的营养品便应运而生。一种名为“中国花粉口服液”的营养品刚刚诞生,便独具眼光地把消费对象锁定在了被无数个家庭捧为“小皇帝”的儿童。但这毕竟是第一代儿童营养品,起步之初亟待尽快打开市场,于是这家生产花粉口服液的公司就想到了孩子集中的地方——学校。虽然刚刚创办不久,但口碑极佳的上城区校办企业经营部就这样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家公司的经理主动找到宗庆后,希望他能成为他们的经销代理。

经销儿童营养品,这对一直经营学生用品和冷饮这类微利产品的宗庆后来说,可是一项利润不菲的大买卖!这个难得的机遇,被善于审时度势的宗庆后牢牢抓住了。他立即以“改善儿童营养结构,增强儿童体质”为名,向主管部门递交了成立儿童营养食品厂的报告。

1987年7月4日,杭州市计划委员会下文,同意建立“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上城区教育局全力支持,调拨了折抵10万元的生产设备,提供了营业场地,并从教育系统内部调配了30名职工充实到新建的儿童营养食品厂,同时,上城区校办企业办公室还借贷了10万元注册资金。

宗庆后麾下的队伍一下子壮大起来,依靠已经建立起来的覆盖整个上城区4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销售网络,他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成功地推销出了120万盒花粉口服液。

突然打通的市场销售渠道,使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变得有些力不从心。

看到儿童营养液良好的市场前景,不甘成为别人附庸的宗庆后盘算开了:做别人的销售代理,虽然没有什么风险,但蛋糕永远也做不大;如果自己能上一条灌装生产线,那么就可以在销售获利的同时,从生产的环节中再分一杯羹了。

就这样,宗庆后不仅抓住了一次关键的发展机遇,而且很快又发现了另一个新的壮大自己的机遇。

那家公司正为生产能力而犯愁呢!宗庆后的建议一提出后,当即得到了对方的同意。

然而,新上一条灌装线起码要投资20多万元,当时厂里的全部资金加起来也就这么点,全部用来上一个新项目,风险是不是太大了?主管部门会同意吗?

认准了事情就一定要干的宗庆后不想让一直都很支持自己的上城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傅美珍为难,便耍了个心眼儿,在汇报的时候有意把投资额“压缩”到了五万元。没想到傅局长还是跟前几次那样,非常爽快地表示了支持。她说:“企业赚来的钱,就是应该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去,我支持你们!”

有了坚强的后盾,宗庆后放开手脚大干起来。只用了三个月时间,一座面积为300多平方米的灌装车间就在清泰街160号落成,一条日产量达1万盒的口服液灌装生产线,开始生机勃勃地运转起来。当年,即生产出中国花粉口服液180万支,产值超过270万元。

正是及时抓住了花粉口服液生产的这个新机遇,宗庆后实现了从销售代理向生产商的华丽转身,他的事业顿时搭上了发展的快车。玩命似地苦干了一年,他便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全年实现销售总额436万元,上缴利润22.2万元,比当初承诺给上城区教育局的10万元创利指标整整超出了一倍多!更令人欣喜的是,短短一年时间,他就撑起了一份值得自豪的家底,拥有了食品商店、五金交电商店等4家企业、300平方米的生产及营业用房,企业净资产超过了800万元,企业员工从2名发展壮大到了13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