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大全集)
3115700000007

第7章 为政篇第二(3)

解读

自古以来,对于异端邪说,有的人善以正统自居,把一切不符合自己见解的观点都视作异端邪说,并且一定要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有的人则喜欢以标新立异为时尚,喜欢钻牛角尖,这种人往往会走进死胡同,自生自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的科研成果和艺术杰作都是这种标新立异的产物。然而,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喜欢走偏锋的异端邪说是很少能被接受的。因为圣人认为用心力于俗学,就会耽误修习圣学,这样的后果就是祸及自身的修养发展,进而祸及国政的治理。

同样的道理,在这个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社会,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理的学习和研究中,不要把心思用在那些低俗的异端学说上。对于那些有悖真理的东西要及时抵制,以此净化我们的学习环境和生存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异端学说的危害不断扩散。

2.17子曰:“由①,诲女⑦,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是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②女:同汝,你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知或者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最明智的啊!”

名家注释

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张居正注:“可见天下之道理无穷,虽圣人亦有不能尽知者,但圣人之心,至虚至明,固不以不知者自强,亦不以已知者自是,故稽众从人,好问好察,此尧舜之知所以为大也。”

解读

智慧的标志是什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对于一件事,无论你知不知道,知道多少,都应该客观从容,而不应凭着主观臆断装模作样。尤其在学习知识方面,真正的聪明人能做到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那种装腔作势、不懂装懂的人最可耻。

很多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没有谁一眼便能洞穿其中的奥秘。事情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岁月的尘埃中不为人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求知才有可能接近真理。所以,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很正常。智者并不担心自己因为不知道而被人嘲笑,他们往往从容坦荡勇于承认自己对某事物的无知。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明明不知道却偏要说自己知道,这种不科学的求知态度小则害己,大则误国。所以,我们绝不能低估了不懂装懂的危害,努力完善自己,一切做到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7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①疑②,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①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②疑:怀疑。

注释

子张向孔子学习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疑问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知道的部分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了解的部分要谨慎地去做,这样就能减少懊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名家注释

程颐、程颢注:“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内出者也。”又注:“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颜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日耕也馁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

朱熹注:“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进之也。”

张居正注:“尝观古之学者,修其言行,而禄自从之,是以世多敬事后食之臣,后之学者,言行不修,而庸心干禄,是以世少先劳后禄之士,然则学术之所系,诚非细故矣。做民君师者,可不以正士习为先务乎。”

解读

孔子认为,身居官位的人,应该做到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一种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多听少说,多看慎行”,这是一条谋官从政的千古真理。话说多了难免不小心得罪人,事做多了犯错误的几率自然也多。所以身居官场,要多听别人怎么说,多看别人怎么做,有可怀疑的地方暂时保留,保持沉默,会当官的人多半都练就了这样一套谨言慎行的本事。难怪人说,做官是一门大学问。

谨言慎行的教诲其实并不局限于求取官职时才用得上,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这一法则。要做到说话少犯错误,做事少些懊悔,我们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一时都不能大意。每天做到自我反省,怀着慎上加慎的态度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慢慢就能养成谨言慎行的好习惯了。

2.19哀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②,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①哀公:姓姬,名蒋,他的谥号是哀。鲁国国君,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

②举直错诸枉:举,是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的意思。

枉,不正直。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怎样做才能使百姓信服呢?”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无私的人放在邪恶不正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信服了。如果提拔邪恶不正的人放在正直无私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信服了。”

名家注释

程颐、程颢注:“举错得宜,则人心服。”

张居正注:、“夫民之服与不服,只在用舍之公与不公,然则人君于用人之际,可不慎哉。”

解读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为人处世的一贯主张。引申到选用人才方面,就是荐举贤才、选贤用能。从政治国就要选拔任用干部,干部选得好,老百姓就拥护;选得不好,老百姓就反对。而好与不好的标准就是被选拔的人是否正直不阿。把正直贤德的人才安置在邪恶不正之人的职位之上,邪恶奸佞的人就无法施展,如此一来正义得以伸张,社会风气就会祥和端正,老百姓自然也就心悦诚服了。反之,把邪恶不正的人安置在正直贤德之人的职位之上,正义无法伸张,小人就会得志,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百姓自然不能顺服。由此可见,能否正确选拔人才对于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

用人当与不当,关乎国家治乱,世运否泰。今天,就企业而言,管理者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因为用人正确与否对企业发展同样重要。就我们个人而言,我们要问问自己是否是一个正直的人,如果还不够正直,就要想办法改变自己使自己趋于正直,因为这同样关乎我们个人将来的发展问题。

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①劝②,如之何?”子曰:“临③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①以:连接词,与“而”同。②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③临:

对待。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恭敬忠诚又能相互勉励,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要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恭敬;你孝顺父母,抚爱幼小,百姓就会尽忠于你;选用好人而教育弱者,他们就会互相勉励努力上进了。”

名家注释

朱熹注:“临民以庄,则民敬于己。孝于亲,慈于众,则民忠于己。善者举之而不能者教之,则民有所劝而乐于为善。”

张居正注:“是则季康子之问,专求诸民。孔子之答,专求诸已。盖人同此理,吾能自尽其理,而人岂有不感化者哉。”

解读

孔子向来主张“礼治”和“德治”,他认为当政者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这样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爱戴,既尽忠又努力为社会做贡献。也就是说,执政者要想获得百姓的尊敬,首先他就必须尊重百姓;想让百姓对他尽忠,他就必须能做到爱民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