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冬天皮肤瘙痒怎么办?
人体皮肤内有一种腺体叫皮脂腺,除手掌、足底及指趾甲外,分布全身。它的功能是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和毛发。皮脂的分泌受年龄、性别、温度与雄性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特别是70岁以后,雄性激素减少,皮肤萎缩,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机能减退,因而皮脂和汗液的分泌就减少了。寒冷季节,气温与皮肤温度降低,皮脂和汗液量更加减少。此时,皮肤容易干燥和发皱,如再用碱性很强的肥皂和热水经常洗澡,皮肤表面的皮脂洗去后一时难以恢复,从而失去润滑和保护的作用,使皮肤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这是老年人冬天皮肤瘙痒的常见原因。倘若全身瘙痒难忍,非抓破不休,而皮肤表面除搔抓的痕迹外又看不见其他病变,这在医学上称为全身性瘙痒症。
老年人出现冬天皮肤瘙痒时,先应该确定是不是全身性瘙痒症,如果是的话,应该去医院检查病因,特别是检查有无内脏疾病,以便及时发现,对症下药。找不到原因时,可试用下列方法治疗。
(1)不用碱性强的肥皂和热水洗澡。因为太热的水能溶解皮脂,碱性强的肥皂,去除皮脂力很强,使皮肤上本来就很少的皮脂几乎完全丧失,还可使皮肤起皱,并产生轻度肿胀,降低皮肤的保护作用。所以洗澡时可适量使用香皂或小儿肥皂,以每2周洗澡一次为宜,洗澡后外搽保护皮肤的油脂,也可外用碱性甘油(氢氧化钾与硼砂各5克,甘油125毫升,75%的酒精150毫升,加水至1000毫升),每天数次。
(2)瘙痒剧烈时,内服氯苯那敏和羟嗪等抗组胺药物。
(3)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等。
(4)也可试用性激素内服,男性用丙酸睾酮或甲睾酮;女性用己烯雌酚或******,这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比较稳妥。
口唇容易干裂怎么办?
口唇上没有汗腺,不能分泌汗液补充表面散失的水分,因而缺乏柔软、光滑与湿润的保护作用。口唇的润滑是依赖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来维持的。在正常情况下,口唇一般不会干裂,只有在寒冷季节里,皮脂分泌减少,如不及时用油脂防护,就容易使口唇干燥裂开。用舌舐口唇或有咬唇习惯的人,更容易发生口唇干裂和疼痛。
口唇干裂后,首先应该下决心改掉用舌舐唇或咬唇的不良习惯,更不要在口唇刚刚开始干燥时用口水(唾液)湿润来消除干燥不适。可外搽15%~30%甘油水溶液,每日数次,有一定效果。经常使用唇膏、牙粉或漱口水等药物,以及喝橘子水等饮料的人,要注意对这些物质有没有过敏,如果接触了这些物质后症状严重,停用后好转,再用时又加重,就可能是对这些物质过敏,应该停用。同时局部外用氟轻松等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症状消失后再用熟猪油或保护皮肤的油脂外搽一段时期,可以完全治愈。如果口唇发生红肿、水疱、糜烂、结痂,或者反复脱屑,或者浸润肿厚,且终年持续或反复发作,都不是一般的口唇干裂,应该去医院诊治。
患了"红鼻子"怎么办?
红鼻子,医学上称为酒渣鼻或酒糟鼻,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发病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精神因素、胃肠机能障碍、各种物理性刺激、病菌感染、内分泌障碍或毛囊虫(螨)感染等有关。以中年妇女发病最多,而男子发病常较严重。患者鼻尖及其周围皮肤血管扩张、发红,在吃热、辣的饮食,喝酒,以及精神紧张或气温突变时,往往红得格外明显,有的还可发生脓疱疮,反复发病以至增厚成鼻赘。
患了酒糟鼻子以后,精神上切勿紧张,应避免刺激性饮食,更不可饮酒。面部特别是鼻尖部要用温肥皂水清洗,不可搽油脂性化妆品。同时,应注意调理肠胃,尤其要防止便秘,亦可适当用药品调整内分泌功能,当继发感染有脓疱疮时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内服,也有一定效果。
鼻患部可用硫磺制剂,如2.5%一5%硫磺霜或硫磺洗剂涂布,也可用白色洗剂和3%的硼酸水湿敷。最近也有以细针挑除毛囊虫(螨)而治愈酒糟鼻的报告,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由毛囊虫所引起的酒糟鼻。
如患者已形成鼻赘,则需用手术切除,或采用超短波电灼针破坏患部扩张的毛细血管来予以消除。
得了神经性皮炎怎么办? "
神经性皮炎俗称顽癣,是一种瘙痒性皮肤病。此病与情绪紧张、忧虑不安等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而病情的发展或复发又与搔抓、热水烫、肥皂洗、不适当地使用外用药等因素有关。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后和颈的两侧,其他部位如四肢伸侧、大腿内侧、肘窝、腋窝、骶部、会阴部及上眼皮也常可发生。可以发于一处,也可发于多处;有时一处好了,又在另一处发病,少数人还可泛发全身。本病初起时只在局部感到间歇性剧烈瘙痒,没有明显的皮肤损害,经过不断地反复搔抓后,发痒的皮肤上 。逐渐发生芝麻大小、凸出于皮肤的丘疹,呈扁平的圆形或多角形,颜色为淡红色或正常肤色。以后,这些丘疹融合成片,形成边缘清楚、皮纹明显、皮肤粗厚干硬的皮革样病灶,医学上称为苔藓化。剧痒是最突出的自觉症状,往往奇痒难忍,非抓破不休,尤以晚上为甚,影响睡眠,抓破后还会引起感染。
得了神经性皮炎以后,一般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查出病因,控制瘙痒,避免情绪紧张与搔抓等再刺激因素。
(2)内服羟嗪、异丙嗪等安定镇静药与抗组胺药,每次25毫克,每日3次。
(3)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常用的有氟轻松、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曲安西龙霜或软膏,每日1-2次,如用肤疾宁外贴,1~2日换1次。小范围的粗厚病灶,如不发生在颜面和阴部,可用30%的来苏儿液或纯苯酚快速外涂,数日1次。有干痛时再涂点消炎软膏。
得了疥疮怎么办?
疥疮俗称癞疥疮,是由疥虫寄生于皮肤而引起的。传播方式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人与人直接接触感染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如同床共被等,都能引起感染。间接接触感染是次要的传播方式,如使用病人的内衣、内裤与被褥等。疥虫传播到人的皮肤表面后,约l小时就可钻人皮肤的浅层组织--角质层。它一边啮食角质,一边排粪产卵,在皮肤上形成一条条长2~3毫米,呈灰白色或正常肤色的细线,弯弯曲曲隐约可见,其末端有淡红或鲜红色的小疹子或小水疱,侵入的疥虫多了,小疹子或小水疱也会很多。用消毒的针头挑破末端,针尖上可附有一灰白色小点,此即疥虫。
疥虫喜欢钻进薄而柔嫩的皮肤,如手指的两侧、指蹼、腕的屈侧、腋前、肘窝、乳房下方、脐周、阴部和大腿内侧等,严重时常泛发全身。指蹼、指的两侧,女性的****和男性的****、****及****更是疥疮的特殊好发部位。疥疮很痒,尤以夜间剧烈,抓破皮肤可继发感染,引起脓疱疮、疖、疏松结缔组织炎、淋巴管炎等,甚至发生肾炎。
一旦确诊是疥疮,患者、家属及其周围的密切接触者都应同时治疗,即使当时没有症状,也应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常用药物是硫磺软膏(婴幼儿用5%浓度,成人用10%~15%浓度),早晚各1次,连续用3天。如果无效,可以改换1%的六氯化苯霜(也称疥得治或林丹霜)外用,一般只搽1次,成人用量为15~25克,很少用第2次,如要再用,需间歇l周,以免药物经皮肤吸收太多而引起中毒。也可外用优力肤霜,每日1次,连续2次。但这两种药物,婴幼儿、儿童及孕妇都要避免使用。不论外搽哪种杀疥虫药,用药前都要先用温肥皂洗浴,揩干后用纱布蘸药膏稍微用力地涂擦颈部以下的皮肤。小儿的头面部要谨慎涂擦,有皮疹的部位要多涂擦些。用药期间不洗澡、不换衣,可提高治疗效果。最后一次擦药后要经过12~24小时再洗澡,并换上干净的衣裤和被褥枕套。换下来的衣物要煮沸消毒或用开水烫泡,不宜煮沸烫泡的衣物,洗涤后需在阳光下暴晒数天。家具和床垫不必特地清洗,停用10天即可,这是因为疥虫离开人体后一般不能存活2天以上。治疗后要观察l~2周,如无新的皮疹出现,才可认为已彻底治愈。
消灭疥疮的关键是人人讲卫生,发现病人要彻底治愈,以免传播。城乡旅社是疾病的媒介场所,必须注意被褥等物的清洁卫生。
得了风疹块(荨麻疹)怎么办?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病因很多,常见的是吃了鱼、蟹、虾、蛋、牛奶等食物或用了呋喃唑酮、青霉素、阿司匹林以及巴比妥盐类安眠药等药物而引起。此外,日光照射、冷热刺激、摩擦等物理因素或细菌感染也可引起荨麻疹。发疹时,往往突然感到皮肤瘙痒,接着迅速形成风疹块,医学上称为风团。风团看起来像蚊子叮咬后的红块,全身散发或局限一处,淡红色或正常肤色,稍高起皮面,大小形态不一,分散或融合成片。每批风团发得快,消失也快,一般经过十几分钟到数小时会自行消退,消失以后除偶有抓痕外,不留任何痕迹。风团常此起彼落,反复发作,一天内可以反复发生几批,有些人在一段时期内会经常复发,迟迟不愈,有时还伴有发热、腹痛或胸闷气急。
得了风疹块以后,首先,应找出病因,对症治疗。如果长期不愈,更要仔细、耐心地寻找病因。其次,风团发作时,通常用氯苯那敏、赛庚啶、安他乐等抗组胺药物,每日3次,每次1片。如有发热等症状而怀疑有脓毒血症或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或伴有腹痛、气急甚至窒息时,要立即送医院诊治。
冬天手足皲裂怎么办?
手足皲裂俗称手脚发皴,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冬天,皮肤内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活动减弱,尤其是掌踱部位的皮肤,由于没有毛囊和皮脂腺,缺乏皮脂保护,其角质层(表皮最外面的一层)比其他部位的皮肤要厚,手脚的机械性劳动又多,因而很容易发生皲裂。如果经常受冷风吹、肥皂洗或接触溶解脂肪和吸水的物质,更容易使皮肤干燥、变厚、失去韧性和弹性而发生皲裂。皲裂好发于脚跟、足外缘、指尖、指屈面和手掌,裂口呈直线或微微弯曲,深浅不一,深时可有出血,自觉刺痛。
得了手足皲裂就应及时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在睡前用热水浸泡手脚后,用刀片削去过分增厚的角质层,再用15%~20%的尿素软膏或尿素霜包扎,也可外用5%的水杨酸软膏或lO%的白芨软膏(白芨细粉10克加凡士林90克),中药苦楝子肉加猪油捣烂成泥,外擦患部也有效果。如裂口有感染,要加用抗生素软膏。
手足皲裂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要在皲裂尚未形成前注意皮肤的防护。寒冷季节,不要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洗手洗脚,也不要在合成洗涤剂中长时间浸泡,每次洗净手脚后外搽防护油脂,保持皮肤润滑。有些人在手足皲裂后习惯用橡皮膏外贴裂口,这样做可防止皮肤牵拉,使裂口不再继续扩大,但不能根治。
得了手足癣怎么办?
手足癣是由于致病性浅部真菌或霉菌侵犯手足皮肤的表皮层引起的。侵犯手部的叫手癣,俗称鹅掌风;侵犯脚部的叫足癣,俗称脚湿气或脚气。我国南方的气候,尤其是湿热的季节最适宜于真菌的生长,因此,这种天气往往容易发病或旧病复发。本病初发时,多数人是先有足癣,通过搔抓等再传播到手,且常常局限在一只手上,以后又可传到手背、足背及其他部位。急性期多为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或痱子样疹子,以后脱屑,呈环状或半环状。如在趾问,常常呈浸渍、发白、湿润糜烂。本病奇痒难忍,很多人常用手捏脚止痒,甚至非搔破不休,因而引起继发感染,如局部红肿热痛或小腿发生"流火"(淋巴管炎),或容易在生殖器两侧的大腿根部发生肿块(淋巴结炎)等。当转变成慢性时,皮肤干燥、粗糙、增厚、变硬或裂开。
得了手足癣,主要是进行局部治疗,常用的药物有2%的克霉唑或美康唑霜,或1%的益康唑霜,也可用复方******酊或软膏外搽用或10%的冰醋酸溶液浸泡,每次15~30分钟,每天1次,以浸泡后不痛为度。趾间皮肤如有湿润糜烂,先用********水溶液浸泡或湿敷,待干燥后再外用上述杀真菌药物,还可撒上杀烈癣粉。如有感染,应该首先控制感染,要及时使用抗生素,局部用五千分之一高锰
酸钾水溶液(现配现用)浸泡或湿敷,炎症消退后,再外用抗真菌制剂。民间流传着一种错误的说法,认为脚癣治不得,治好后内湿不能外泄,容易得其他疾病。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因为真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2~25℃;高温能抑制它的生长发育,甚至使其死亡。
当机体有重病时,发热等因素不利于真菌的生长,足癣反而减轻好转;当热度消退后,足癣又重新发作,这样就误以为足癣还是发作好,发作了不会生其他病,治好了反而要得重病。这种误解,把事情的因果关系弄颠倒了。
得了灰指(趾)甲怎么办?
灰指(趾)甲医学上称为甲癣,大多数人是由手癣或足癣传染而来的。经常直接用手捏脚止痒的人很容易受到传染。指(趾)甲的前端叫游离缘,修剪指甲都是修剪这个地方,指(趾)甲的其余部分都嵌在周围皮肤褶皱内,真菌就在这些部位侵入,可以侵犯一个或数个指(趾)甲,并逐步蔓延到甲的下方,使指(趾)甲变色、变形,失去光泽;有的人还可增厚、松脆、粗糙、不平,有的则萎缩变薄,指(趾)甲的前端蛀空与下面组织分离,只遗留部分或全部指
(趾)甲的外壳。